安徽省望江县回龙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9科9份,复读班)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望江县回龙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9科9份,复读班)

资源简介

望江县回龙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复读班)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N-14 O-16 Na -23 Cl-35.5 C-12 Mg-24 Fe-56 Cu-64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2.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①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②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③根据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④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⑤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A.只有②⑥ B.只有②⑤ C.只有①②⑤⑥ D.只有②③④⑤
3.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Na2O、MgO、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B.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均属于碱
C.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
D.混合物、分散系、胶体从属关系如右图所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a、Fe分别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
B.7.8gNa2O2与CO2完全反应,转移0.2mol电子
C.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FeCl2和Fe(OH)3
D.NaHCO3、Na2CO3、(NH4)2CO3三种固体受热后均能生成气体
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 mol·L-1 NaOH溶液:K+、Na+、SO42-、CO32-
B.0.1 mol·L-1 Na2CO3溶液:K+、Ba2+、NO3-、Cl-
C.0.1 mol·L-1 FeCl3溶液:K+、NH4+、I-、SCN-
D.=1×1014的溶液:Ca2+、Na+、ClO-、NO3-
7.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2==Na2O2
B.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l+S2-==Ag2S↓+2Cl-
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黏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8.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5I-+IO3-+3H2O===3I2+6OH-
B.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NH4++OH-NH3↑+H2O
C.将过量SO2通入冷氨水中:SO2+NH3·H2O===HSO3-+NH4+
D.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Ag+2H++NO3-===Ag++NO↑+H2O
9.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能溶于水
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
C.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D.电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时阴极上依次析出Cu、Fe、Al
10. 已知室温下,Al(OH)3的Ksp或溶解度远大于Fe(OH)3。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Fe(NO3)3和Al(NO3)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示意图表示生成Al(OH)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合理的是

11.在过量的稀硫酸溶液中加入5.6 g Fe粉,待反应完全后,再加入50 mL0.5mol·L-1 KNO3溶液,恰好反应完全。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 FeSO4 + KNO3 + H2SO4= K2SO4 + Fe2(SO4)3+ NxOy + H2O”,则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还原产物是NO
B.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C.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8e(
D.化学方程式中按物质顺序的计量数是:8、2、5、1、4、1、5
12.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有部分或全部被氧化;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在T ℃时,将a g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溶液,假设该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其中含NH的物质的量为b mo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100%
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
C.溶液中c(OH-)= mol·L-1
D.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0.5w
14. 0.6mol·L-1Fe2(SO4)3和1.2mol·L-1CuSO4的混合溶液200mL,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Fe2+与Cu2+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为
A.0.16mol B.0.22mol C.0.30mol D.0.48mol
15.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B.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
C.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试剂X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盐酸
16.某溶液仅含Fe2+、Na+、Al3+、Ba2+、SO42-、NO3-、Cl-中的4种离子,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的水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为72g
B.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产生的气体遇空气能变成红棕色
C.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和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D.该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Fe2+、Na+、SO42-、NO3-
17.将一定质量的镁、铜合金加入到稀硝酸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反应过程中还原产物全部是NO,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1的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g,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开始加入合金的质量可能为16.4g
B.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
C.生成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100mL
D.标况下产物NO的体积为22.4 L
18.部分氧化的Fe—Cu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2O3、CuO)共5.76g,经如下处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A中的阳离子为Fe2+、Fe3+、H+ B.V=224
C.样品中CuO的质量为4.0g D.V=448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6分)
19.(10分)A、B、C、D、E五种可溶性化合物,分别由阳离子Fe3+、Ba2+、Al3+、Na+、Ag+和阴离子NO3-、OH-、SO42-、Cl-、CO32-中的各一种组成(离子不重复)。现做如下实验:
①A和E的溶液显碱性,0.1mol·L-1A溶液的pH小于13;
②在B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加氨水至过量,沉淀消失;
③在C的溶液中加入铁粉,溶液的质量增加;
④在D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没有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事实推断B. E的化学式:
B ; E 。
(2)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
(3)写出③、④的离子方程式:③ ;④ 。
20.(10分)A、B、C、D、E是中学常见的5种化合物,A、B是氧化物,元素X、Y的单质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相关物质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X的单质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试剂1是NaOH溶液。X的单质与试剂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若试剂1和试剂2均是稀硫酸。
①将物质C溶于水,其溶液呈 性(填“酸”、“碱”或“中”)。
②某高效净水剂是由Y(OH)SO4聚合得到的,工业上以E、稀硫酸和亚硝酸钠(NaNO2)为原料制备Y(OH)SO4,反应中有NO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14分)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1939年发明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其核心反应原理可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
NH3+CO2+NaCl+H2O=NH4Cl+NaHCO3(晶体)
依据此原理,欲制得碳酸氢钠晶体,某校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其中B装置中的试管内是溶有氨和氯化钠的溶液,且二者均已达到饱和。

(1)A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C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为 。
(2)下表中所列出的是相关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g/100g水)

参照表中数据,请分析B装置中使用冰水的目的是 。
(3)该校学生在检查完此套装置气密性后进行实验,结果没有得到碳酸氢钠晶体,指导教师指出应在 装置之间(填写字母)连接一个盛有 的洗气装置,其作用是 。
(4)若该校学生进行实验时,所用饱和食盐水中含NaCl的质量为5.85g,实验后得到干燥的NaHCO3晶体的质量为5.04g,则NaHCO3的产率为 。
22.(12分)碱式硫酸铁[Fe(OH) SO4]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新型高效絮凝剂,在医药上也可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工业上利用废铁屑(含少量氧化铝、氧化铁等)生产碱式硫酸铁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沉淀物
Fe(OH)3
Fe(OH)2
Al(OH)3
开始沉淀
2.3
7.5
3.4
完全沉淀
3.2
9.7
4.4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少量NaHCO3的目的是调节pH,使溶液中的 沉淀,该工艺中“搅拌”的作用是 。
(2)在实际生产中,反应Ⅱ常同时通入O2以减少NaNO2的用量,O2与NaNO2在反应中均作 。若参与反应的O2有11.2L(标准状况),则相当于节约NaNO2的物质的量为 。
(3)碱式硫酸铁溶于水后产生的Fe(OH)2+离子,可部分水解生成Fe2(OH)42+聚合离子。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在医药上常用硫酸亚铁与硫酸、硝酸的混合液反应制备碱式硫酸铁。根据我国质量标准,产品中不得含有Fe2+及NO3-。为检验所得产品中是否含有Fe2+,应使用的试剂为 。
A.氯水 B.KSCN溶液 C.NaOH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
第二次月考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计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综合题(共4小题,计46分。)
19(10分)(每空2分)
(1)B AgNO3 ; E Ba(OH)2。
(2)CO32-+H2OHCO3-+OH-。
(3)
③ Fe+2Fe3+=3Fe2+
④ Al3++4OH-=AlO2-+2H2O

20(10分)(每个方程式3分,其余1分)
(1)2Al+Fe2O3Al2O3+2Fe
(2)2Al+2OH-+2H2O=2AlO2-+3H2↑
(3)①酸 ②2FeSO4+2NaNO2+H2SO4=2Fe(OH)SO4+Na2SO4+2NO↑
21. (14分)(每空2分)
(1)CaCO3+2H+=Ca2++CO2↑+H2O
吸收从B装置中的试管内逸出的氨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温度越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越小,便于析出
(3)A与B 饱和NaHCO3溶液(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除去CO2中混合的HCl气体
(4)60%
22(12分)(每空2分)
(1)Al3+ 加快反应速率
(2)氧化剂 2mol
(3)2Fe(OH)2++2H2OFe2(OH)42++2H+
(4)D
望江县回龙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复读班)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1.5分,共45分)
1、《淮南子》中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多其饥者;妇女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害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2、下面是中国各历史时期天然植被被破坏过程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
A.农耕文明从黄河流域逐渐扩展到全国
B.安史之乱后东北和西南的开发加快
C.天然植被被破坏使农耕区域不断扩大
D.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趋势
3、清初何嘉延在《扬州竹枝词》中写道:“乡音歙语兼秦语,不问人名但问旗。半是新城半旧城,旧城寥落少人行。移来埂子中间往,北贾南商尽识名。”材料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有①商业繁荣②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④农村集市出现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4、福建省漳浦博物馆存有一块明代的青石碑,碑上方正中竖刻“皇帝敕喻”四字楷书,正中间刻着:“御马监太监邓原,今特命尔前去镇守福建地方,兼管银场,抚恤兵民,操练兵马,防御贼寇……弘诒十年(1417年)正月二十七日。”此石碑内容可用于研究明朝( )
A.地方机构的改革 B.君主专制的加强
C.太监与大臣的矛盾 D.抗击倭寇的情况
5、清徐栋《牧全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 )
A.宰相制度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
C.县官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
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
6、唐人柳冲说:(隋)罢乡举,离地著,尊执事之吏,于是乎士无乡里,里无衣冠,人无廉耻,士族乱而庶人僭矣。”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以科举取士剥夺了士族特权 B.王朝面临庶人僭政危机
C.士族与庶族社会地位变迁 D.秩序混乱,社会风气破坏
7、有学者评论:“在古代雅典,尽管保证公民最大限度行使权利,但其始终存在一股‘违反’民主的潜流.”下列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法律至上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
C.轮番而治的管理方法 D.实行陶片放逐法
8、“罗马城市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作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材料说明罗马法( )
A.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的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9、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 ”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一句合适的话填在横线上( )
A.天大关系 B.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关系
C.儒道释三教的关系 D.理与气的关系
10、新安理学即程朱理学,从南宋前期到清乾隆年间维系了600多年,其核心是伦理纲常,它们的理论把儒学天理思想和礼仪理想完全融入徽州文化之中,教育读书人“廉洁自律,做“忠臣”、“孝子”、新安理学的观念在徽州女子身上留下的印迹是最为深刻的,徽州土地上每一座贞节碑坊,都是封建礼教压迫妇女的历史存照。上述材料反应的历史信息有( )
①程朱理学是徽州文化的核心,它改造发展了儒家思想②程朱理学强调的伦理纲常是徽州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的重要原因③徽州文化中蕴含的理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程朱理学积极的导向性④程朱理学在人伦道德方面应该被继承和弘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凤凰网载《谁才是中国传统经济解体的幕后黑手?》中指出:另外还有社会的发展,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的改变等等,也被认为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黑手”作者认为( )
A.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传统的经济解体的主因
B.人们商品意识增强是传统的经济解体的主因
C.重农抑商的传统是传统经济解体的主因
D.传统经济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12、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状况的结论是( )
1750——1902年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表(单位:%)
年份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3.1
28.0
34.1
53.6
62.0
63.0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大大落后于西方②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国与欧洲制造业的差距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困难重重④外国列强侵略与掠夺是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相对于推翻旧制度而言,建立新制度更难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14、1949年夏某报刊要用下列诗句作为时事评论文章的标题,你觉得哪一个最好( )
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C. “贯彻土地法大纲,实现耕者有其田” D. “打倒列强,除军阀”
15、在某中学的研究性学习课上,同学们研究的一个专题的内容涉及三个重要事件:处死查理一世;玛丽、威廉登基;沃尔波尔成为内阁首相。这一专题最有可能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B.英国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C.英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 D.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6、右图中所反映的是不同时期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
面积的比列(%)变化情况,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第①段时期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
和葡萄牙
B.第②段时期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
英国、美国等国
C.第③段时期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
国的国家是英国
D.第④段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
扩张推向顶峰
17、晚清李伯元在《文明小史》中讽刺一位通事(翻译);鼻子上架着一副金丝小眼睛,戴着一顶外国困帽(睡帽),脚上穿一双皮鞋,走起路来咯吱咯吱地响,浑身小衫裤子,一律雪白,若不是屁股后头持着一根墨测黑的辫子,大家也疑心他是外国人了。这反映出当时①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②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③思想观念有了改变④崇洋媚外之风兴起(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孙中山曾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二人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
19、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大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变化,不能说明的是( )
1953年
1979年
1995年
2009后
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
8:1
8:1
4:1
1:1
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
13.26%
18.96%
29.04%
46.6%
A.农村与城镇代表比例趋向平衡 B.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速度加快
C.城市和农村人口数量趋于接近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逐步的普及
20、2012年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40周年,而当今美韩军演,贸易摩擦,南海争端都可以看到美国的身影。2012年7月新华网评论认为:文明的碰撞、霸权的交替、利益上的纷争,中国既是全方位的对手,也是全天候的朋友。以下对中美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60年代→敌视→美国加紧侵略中国
B.70年代→交流→放弃意识形态对抗
C.90年代→合作→和平、发展潮流推动
D.当今→融合→同为世界超极大国
21、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这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达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B.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22、“语录粮票”是时代产物,他们产生于“红色海洋”年代,每个票上都印有毛主席语录,多数为“备站”、“备荒”、“为人民”“厉行节约,禁止浪费粮食”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语录粮票就陆续收回,予以销毁,这种粮票也便成了历史文物。这说明①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②中国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③政府改变了以行政调配资源的做法④中国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23、下列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爆发的相似原因是( )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指导 B.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
C.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
24、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亲自会见上访农民,罗斯福新政期间,总统亲自与农民交谈,结合当时背景,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A.两位领导人都关注本国的民生问题 B.两国的举措都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发展
C.两国都重视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D.两国都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25、保罗肯尼迪[美]在《大国的兴衰》中对1950-1984年苏联和中国粮食产量作了比较(如图)下面对A、B两段分析正确的是 ( )
①A段:中苏两国粮食产量下降的共同原因是两国领导人都急于求成,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②A段:苏联粮食产量的上升走势说明赫鲁晓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③B段: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是导致这一时期苏联粮食产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④B段:说明中国经济实力远远超过了苏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26、下面是二战后初期两幅宣传画,图1是苏联的宣传画“华盛顿的和平鸽”,图2是宣传漫画 “美苏两个超极大国永葆和平”。两幅宣传画所反映战后世界局势的实质是( )
A.美苏同盟关系破裂,从盟友到对手
B.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C.美苏对峙,实行冷战
D.雅尔塔体系形成,两极格局正式确立
27、右面这幅图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
A.二战后英镑、法郎等退出世界贸易、金融市场
B.美元确立了在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
C.美元霸主地位的确立推动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D.不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28、近日报刊这样描绘北欧福利国家:“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后,它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福利制度可消除穷富差距 B.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好处
C.福利制度引起人们的不满 D.增加了国家的财政开支
29、阅读下面的表格材料,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
美国
苏联
日本
欧洲(德法英意)
中国
1970年
1038300(1)
433412(2)
202968(4)
619999
91506(8)
1979年
2562200(1)
901616(3)
1007173(2)
2264188
263190(8)
※各国(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欧洲四国各占一名次):亿美元,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司
A.欧洲经济一体化成效显著
B.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C.苏联成为唯一与美国对抗的政治、经济、军事大国
D.中国GDP地位没变,主要原因是受“文革”的影响
30、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和资金是独一无二的,任何发展中国家都有求于发达国家。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绝对的。发达国家同样会有求于发展中国家,只要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如中国和印度的市场和廉价劳动力、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等。利益分配的关键在于大家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是( )
A.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互补性
B.全球化的利益分配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自身资源
C.全求化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中心,加剧了全球利益的失衡
D.发达国家掌握全球化主动权并获得最大收益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31.(19分)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代监察制度发展概况
春秋战国:御史兼有监察的使命,但这个时期还没有专职的监察机构;
秦:创建御史大夫府为中央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
汉:在中央设御史府的同时,增设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为中央监察官,在地方设立十三部剌史,受御史府监察;
唐:在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地方则分十道(后增至十五道)监察区, 形成比较严密的监察网;
宋:设立谏院,台谏职权开始混杂,趋向合一,地方监察设监司和通判,直隶皇帝;
元:地方设行御史台,统辖二十二道监察区,从而使中央与地方在监察机构上浑然一体;
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
清:将六科给事中归属都察院,科道合一,地方监察沿用明制,清朝还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合规》。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6分)

材料二 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议会、国会)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监察专员是由首相提名,女王任命,终身任职,直到退休为止。
——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与英国监察制度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何共性?(3分)与汉唐监察制度相比,英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什么进步性?(4分)
材料三 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腐败。纵观许多腐败案件的发生,都与对权力制约和监督不够甚至缺席有关。一些官员贪污腐化的背后,是对国家利益的大肆侵吞,对群众权利的恣意剥夺。而在腐败问题频发的地方,内部监督往往形同虚设,外部监督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以致腐败分子大行其道。
  权力的疯狂,既由于监督的无力,也因为权利的孱弱。这也启示我们,加强对腐败的监督,不仅要重视体制内的监督,更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让人民群众用自己的权利来监督公权力。
(3)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监察制度建设存在哪些问题?(3分)
(4)综合以上材料,对今天的反腐倡廉建设有哪些重要启示?(3分)
32.(17分)在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农业问题日益突出,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材料一 “------ 必须从这样的论断出发,即现代化、资本主义入侵传统的农业社会……对于农民社会来说意味着名副其实的灾难”
——霍布斯鲍姆
(1)以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为例说明材料一中资本主义入侵给中国农民带来了什么灾难?(4分)
材料二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1928年7月斯大林承诺的,为了工业化而征收的农业“贡税”只是“暂时”的,可是苏联于30年代完成了工业化,40年代战争也打完了,“贡税”还是没有取消……建立在“贡税”理论基础上的集体农庄体制,像铁链一样捆住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存在的问题和危害?(4分)苏联领导人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2分)
材料三 (70年代末的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
——高王凌《现代化转型中农民反行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70年代的“集体经济”指的是什么?(1分)农民“修改制度”的形为对制度创新有何促进作用?(2分)
④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苏实行农业政策的不同?(4分)
33、(19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早的女工大概出现于1861年。这年的5月,上海首家机器缫丝厂——怡和丝厂建成,……最初是雇佣有经验的中国男工,工资每天300铜板(约0.27美元)。厂方很快发现女工是最经济也是适应力最强的劳动力来源,于是陆续辞退男工。同年7月,该厂已雇佣25名女缫丝工,工资每天100铜板。
——李帝《近代中国女工的产生及婚姻家庭生活概况》
材料二 女工们一天工作十三小时以上是非常普通的,而微薄的收入都被占有女孩子的承包商赚去了。他买一个女孩子花三四十块银元,而在三年的合同期间,他希望从每个奴隶身上赚到二百元左右。在这期间,他让她们住在拥挤的宿舍里,给她们吃的是腐败的食物,还要看住她们不让逃走;如果走失了一个女孩子,他得赔六块钱给工厂。
——(美)霍塞《出卖的上海滩》
材料三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女工保护条例(草案)》完成。其中规定:女工怀孕后,应实行生育前的定期检查……所费时间, 以工作时间论。
1960年7月,中共中央批准劳动部、全国总工会、妇联共同提交的《关于女工劳动保护工作的报告》。《报告》指出: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工,给以工间休息,有条件的,还应该不让她们做夜班。
1988年7月,国务院颁布《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1993年11月,卫生部颁发《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
——摘编自潘锦棠《中国女工劳动保护制度的沿革》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女工出现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女工的工作状况。(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女工权益保护工作的特点。(3分)从民主政治发展角度,简要分析女工权益保护工作在新中国不断得到推进的原因。(2分)
(4)依据上述材料,评价新中国在解决女工问题上的作为。(4分) 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4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2分,共计55分)。
31、(1)①监察制度随着皇权不断加强而发展
②监察组织严密、独立,从中央到地方逐渐形成系统
③监察官员从中央任免,受中央监察机构直接统领,有相对独立性
(2)共性:建立专门监察机构对官员进行监察;都有相配套的监察措施;注重监察过程与结果统一。
进步:①汉朝:以强化皇权为出发点,人治色彩较浓厚;是没有民主意义的狭窄的监督机制
②英国:资本主义民主政体下,较充分地体现了民意,法治色彩较浓厚。
(3)体制内部监督形同虚设;外部监督乏力;群众缺乏监督权力。
(4)启示: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健全监督机制,加强群众监督;
反腐倡廉,常抓不懈。( 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32、(1)①自然经济解体,农民、手工业有大量破产
②银贵钱贱,清政府加重剥削,人民负担加重
(2)危害及问题:a、为发展工业牺牲农民利益;b、集体农庄体制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长期落后;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
措施:赫鲁晓夫进行改革,大规模垦荒,提倡玉米运动,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或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任意列举一个均可)
(3)集体经济:人民公社体制
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引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苏联: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损害农民的利益,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中国;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
33、(1)民主资本主义的产生;使用女工更加经济;女工适应力更强。(6分)
(2)工作时间长,工资收入低,生活条件差,人身不自由。(4分)
(3)特点:通过立法手段保障女工权益;多部门齐抓共管;结合女性特点详细规定保护举措。(3分)
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或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社会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
望江县回龙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复读班)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对于两条河流的共同点判断正确的是 ( )
A.都位于盆地地区 B.都位于平原地区  
C.都位于温带草原气候区 D.都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
2.下列关于甲河、乙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乙河入海口处形成土壤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B.乙河的流量比甲河的流量要小
C.甲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乙河的汛期出现在春季
D.甲河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乙河水流平缓,航运便利
下图为某国(①区域不属于该国领土)玉米主产区和玉米种植、收获的时间。该国制造业、采矿业是其经济支柱。读图回答3~4题。
3.该国玉米主产区7~10月为农闲时期,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降水稀少,水源条件差 B.为冬春季节,气候寒冷不适合玉米生长 C.气候过于炎热干燥 D.降水过多,多洪涝灾害
4.7月,一艘轮船把该国矿产品从甲港口经澳大利亚西岸运往上海,沿途大多 ( ) A.逆风顺水 ??????B.逆风逆水
C.顺风顺水????? ?D.顺风逆水
右图为我国东部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月、7月气温
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
A.③和①? ???? B.③和②
C.④和①? ???? D.④和②
6.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
①太阳辐射差异 ②距海远近不同 ③大气环流影响
④地形差异
A.①②? ????? B.①③ C.①④? ????? D.②③
读某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右下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地降水丰富的原因是 ( )
A.位于沿海地区,且有暖流经过??????????
B.冷、暖气团长期在此交汇,多锋面雨
C.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D.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8.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和该地地形,判断A点等值线的数值是 ( )
A.50? ?????B.200 ???C.400? ??????D.800
读“某年世界橄榄油生产国产量比例比较图”,完成9~10题。
9.由此推断橄榄树理想的生长环境 ( )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多雨????
B.终年高温多雨
C.夏季高温多雨,冬天寒冷干燥????
D.终年温和多雨
10.图中所列国家中位于非洲北部,且橄榄油生产量最多的国家,其南部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
是 ( )
?A.草原?????? B.荒漠??????????C.常绿硬叶林?????D.落叶阔叶林
大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作物,又是新兴起来的世界性五大主栽作物。读美国和巴西大豆产区分布图及生长周期表,完成11~13题。
美国和巴西大豆生长周期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美国
种植期
开花期
灌浆期
收获期
巴西
开花期
灌浆期
收获期
种植期
11.关于两国大豆产区及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均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B。 均位于平原地区,土壤肥沃.
C. 均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 D。 均位于人口稠密区,劳动力充足
12.读美国和巴西大豆生长周期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美国大豆生长期比巴西短 B。两国大豆灌浆期长度一样
C. 美国大豆开花期比巴西早 D。都在春、夏之交播种,秋季收获
13.监测大豆生长状况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 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马铃薯产于安第斯山地的高山区,目前已广泛种植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是第一生产大国。内蒙古中部的乌兰察布占全自治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2,产量位居全国前列。2011年乌兰察布马铃薯获得丰收,但却遭遇滞销。回答14~15题。
14.与安第斯山地的高山区相比,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
A. 降水丰富 B. 地势起伏大 C. 气候温凉 D. 气温年较差大
15. 2011年乌兰察布马铃薯遭遇滞销的主要原因是
A. 市场信息不畅通 B. 农业技术低
C. 交通及冷藏、保鲜技术水平低 D. 自然灾害的影响
读“安徽省年太阳辐射分布图”,回答16~17题。
16.甲地年总辐射量,可能是
A.3500 B.4600 C.4500 D.3300
17. 淮北平原是我省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其原因是
①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大
②海拔最低
③降水最少,晴天多
④夏季昼最长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下图为世界四个国家局部地区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18~19题
18.某跨国服装公司欲建立新的海外加工基地,甲、乙、丙、丁四国中较为合适的是
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甲、丁
19.a、b、c、d四地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A.资金来源充足 B.石油资源丰富
C.海洋运输便利 D.科学技术先进
下图为我国四条不同河流各月平均流量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径流量,读图回答20~22题。
20.四条河流中,雨季最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1.①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冰雪融水 B.大气降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22.可能位于东北地区的河流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列两幅岛屿图,回答23~24题。
23. 下列关于两图及两图所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的比例尺
B.甲图区域为正午时,乙图区域正值日落时刻
C.甲图区域位于乙图区域的东北方向
D.两图区域以东濒临同一大洋
24. 下列关于两区域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岛气候类型呈现南北分异,乙岛气候类型呈现东西分异
B.甲岛东侧的洋流为寒流,乙岛东侧的洋流为暖流
C.甲岛的植被属亚热带类型,乙岛的植被属热带类型
D.甲岛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乙岛河流汛期出现在冬季
25. 关于下图所示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同为亚热带气候,且降水季节变化相同
B.②③的形成原因相同,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C.③④分布在不同半球,但降水出现季节相同
D.①④的形成均与西风带有关,各大洲都有分布
二.综合题(3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2011年入冬以来,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鄱阳湖水位创60年历史新低,环湖城市供水受影响。
材料二 长江流域水系简图
(1)简析鄱阳湖水位创历史新低的原因。(6 分)
(2)试述鄱阳湖水位的变化对周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6 分)
(3)为减缓鄱阳湖区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5分)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奥卡万戈三角洲(图中的A三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
材料二 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图。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A三角洲的形成过程。(4分)
(2)据材料二,分析甲、乙两地区沙漠成因的差异。(8分)
(3)据材料二,从聚落规模、聚落发展两个角度比较丙、丁聚落,并分析原因。(4分)
28.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三国是非洲也是世界主要咖啡出口国之一,该地区生产的咖啡品质优良,是传统的出口产品,同时也是重要的外汇来源。读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材料一 : 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三国气候及咖啡出口量表
年平均气温(℃)
月最高温(℃)
月最低温(℃)
年降水量(mm)
咖啡出口量(万吨)
乌干达
22.3
23.55
21.4
1100
12
肯尼亚
20
22-26
10-14
900
9
坦桑尼亚(大部分)
21-25
/
/
800-1400
4.5
材料二: 东部非洲地区图
(1)维多利亚湖作为白尼罗河河源,它对白尼罗河的水文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简述乌干达气温变化特点,并说明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3)分析说明上述三国种植生产咖啡的区位优势。(5分)
答案:
26.(1)冬半年雨带退出大陆,长江流域处于枯水期,湖区水位下降;全球变暖导致湖区水蒸发量增大;三峡大坝的建成拦蓄上游来水,使下游水量减少; 围湖造田使湖区面积萎缩;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使湖区周围的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回答3点即可得6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鄱阳湖作为重要的湿地,湖区水位下降,调节气候功能减弱,局地气候变干(2分);
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降解污染物的功能减弱,水质变差(2分);最终使湖区整个地理环境发生相应变化(1分)。
(3)合理调度三峡水库的蓄水,向下游加大放水量(1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1分);加强宣传,增强居民节水意识(1分);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1分);适时进行人工降雨(1分)。
27. (1)形成过程:A处的三角洲是奥卡万戈河上游流域发生水土流失,土壤被流水侵蚀进入河流,并通过流水搬运作用(2分)搬运至卡拉哈里沙漠北部的沼泽地,由于流速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2分)
(2)甲地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2分),且受到沿岸寒流影响(2分),乙地沙漠则因为较处于内陆(2分),且受到周边高原的阻挡,水汽难以进入(2分)
(3)丁聚落比丙聚落规模大,发展潜力(前途)大(2分)
原因:丁聚落附近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而丙聚落处于沙漠地区,水源不足;(1分)且丁聚落有交通线路经过。(1分)
望江县回龙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复读班)
本试题卷共4页,满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单项选择题(25题×2分)
1.在谈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时,哲学家卡尔·波普曾说,每个人都是哲学家,因为谁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对生或死有一种态度。有人认为生命不值得珍惜,因为它终有一死,有人却认为正是时时出现的丧失生命的危险,才有助于我们体会生命的价值。这说明
A.哲学是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生本质和意义的智慧之学
B.哲学产生于对人生的追问和反思
C.哲学是对自然、人生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二十五章。下列选项中与老子的观点属于同一阵营的是
①死生,命也。有其旦暮之常,天也 ②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先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③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 ④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
3.现在不少城市倡导建设低碳社区。在不同区位和地理条件下,低碳社区所面对的资源环境条件不同,居住居民的综合素质不同,因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不同,具体采用的方法也不同。这体现的唯物论哲理是
①物质世界是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依旧是山,看水依旧是水! ”这体现的哲理是
A.人们的认识具有直观性和多样性 B.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客观性
C.人们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不确定性 D.人们的认识具有上升性和深刻性
5.深一点,才能真一点。“从地里长出来的”记者陈中华坚持用脚跑新闻,向我们诠释一个并不深奥的道理:“真一点”是价值观,“深一点”是方法论。“真一点”是新闻追求,“深一点”是现实路径。这一并不深奥的道理其哲学依据是
①学好哲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新闻的发源地 ④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对接。仿佛从尘封的敦煌壁画中走来“飞天仙子”_衣袂飘飘,唤起人们对浩瀚太空的无限向往。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的壮烈,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滋生着一个古老民族生生不息的前进动力。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北斗卫星组网,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太空漫步到深空探测。仰望星空,中国航天的高度正在不断刷新。这表明
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②事物总是从质变到量变,又从量变到质变发展的
③追寻飞天梦想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基础④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A.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 ①④
7.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寂寞可能部分是由于基因遗传造成的,但如果你能够与其他人接触向外扩展、参加团体并且避免独自隔绝,可能你就可以建立一个丰富的人际网络。这说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和多种多样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形成离不开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活动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随意性,不是客观的
④事物的联系都是必然的无条件的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8.传统的“木桶原理”认为,木桶的最大容积取决于组成这只木桶的最短的那块木板。但最新的观点认为,如果你把木桶倾斜放置,并且向最长的那块木板倾斜,木桶的容积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这说明
A.认识的创新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B.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客观的 D.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9.“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下列说法与上述诗句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牵牛要牵牛鼻子 D.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10.漫画《受贿前后》告诉我们
①要树立创新意识和革命批判精神
② 必须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③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1.航天员上天后,在失重的太空环境中,将使人失去方向感。但科技人员巧妙的运用色彩变换,可以在飞船舱内为航天员营造出天地之间的氛围。利用色彩为航天员营造方向感体现的哲理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人可以能动的认识世界
C.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12.与有些国家一味的追求GDP总量不同,亚洲小国不丹早在1970年代就提出了“国民幸福总值”的概念。该评价系统共有9大类、72个小项,GDP只是“幸福总值”的1/72。因为GDP虽是国际通用的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但是它的局限性在于难以全面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这说明了
①矛盾有主要和次要方面 ②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
③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④事物都是表里如一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3.《菜根谭》中说:“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谁能丑我?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这段活的哲学寓意是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③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 ④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4. 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可我们一旦生病还得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是药三分毒”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B. 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绝对真理
15.美国硅谷企业竞争十分激烈,以至于各公司都积极寻找自己的致命弱点,所有公司共同的生存之道是:拿出更好的产品来击败自己的原有产品。有人将这种行为戏称为“自吃幼崽”。这包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的否定是自身的否定
②事物自身的对立统一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据
③任何公司都有自身的长处和不足
④事物矛盾具有不平衡性
A.①② B. ①④ C.③④ D. ②③
16.学贵有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 B.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C.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D.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17.2012年5月互联网十大热词榜单分别是:舌尖上的中国、甲醛白菜、任督二脉、马塞洛?里皮、失独者、FACEBOOK、鲁若晴、死亡字、甄嬛体、包大人很忙。这些热词涵盖了时政、娱乐、民生等各种社会热点。这说明
A.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8. 2012年12月我国将推出已酝酿8年之久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更加注重公平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②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④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记住尼采的话:“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这主要表明
A. 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有指导作用
B. 人应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稳定持久的价值观
C.人应该诚实守信、改造主观世界
D.真理是相对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20.某公司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对绣花鞋的面料、款式、花色进行大胆创新,凸显龙凤、鸳鸯、梅、兰、竹、菊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产品大受欢迎,远销10多个国家,把小小的绣花鞋做成了大产业。该公司的成功表明
①事物价值的变化取决于人的需要的变化
②技术创新是实现事物价值的重要途径
③观念创新创造了传统文化的新价值
④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是事物价值变化的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1.北京某地铁站旁,有一个由退休老人组成的“志愿服务站点”,这些退休老人在为行人提供义务指路服务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快乐。这表明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②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客观条件
③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索取和奉献是统一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扶起跌倒老人,本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但却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某高校就此开展了民意调查,右图调查显示的信息说明
①价值选择是建立在价值判断基础之上的
②正确的价值选择应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③价值观影响着人生道路的选择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3.中国人民银行于2011年9月30日发行了辛亥革命10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2枚,其中金币1枚,银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对于该套纪念币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套纪念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这套纪念币的本质是商品
③这套纪念币可以储藏且具有流通手段
④这套纪念币的面额和发行量是由国家规定的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从1998年到2012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不断变化.读表
时间
汇率
1998年7月8日
1美元=8元人民币
2012年7月8日
1美元=6.4元人民币
24.根据上表内容可以得出
A.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更具有竞争力???? B.美元贬值率与人民币升值率相等
C.美元贬值20%,人民币升值25%???? D.有利于中国收取外债
25.稳定物价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为此,政府根据市场运行状况多次向市场投放库存商品平抑物价。下列曲线图能正确表达这一举措特征的是
政治试卷参考答案
1——5ACBDC6——10DCBCB11——15DDCBA
16——20CBABC21——25ACDCA
二、非选择题
(每要点3分,考生能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给满分)
27、(1)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并要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核能的积极作用,又不回避核泄漏带来的危害,同时还要努力防止核泄漏事故的发生(4分)
(2)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或者: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性质也有影响。这要求我们看问题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亦可)既要看到核泄漏造成的危害,更要看到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4分)
(3)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的国情决定不能简单地放弃核能的开发和利用。(4分)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或者:矛盾双方既对立有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核能,推动人类对核能的安全.(2分)
28.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表现,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每点4分,共12分。答到三点,本小问即可得满分。只答观点,不作分析,最多得6分。)
29、①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广大航天工作者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推动着航天事业的发展。②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航天人既奋力拼搏、积极探索,又遵循规律、循序渐进。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恶化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辉煌的航天成就是航天人不懈追求的结果。④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航天人既分工负责又通力合作,实现了航天事业的最优目标。(每点3分
望江县回龙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数学(理)试题(复读班)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客观题)
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的试题均在答题卷内作答,只交答题卷,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集合,集合Q=,则P与Q的关系是( )
A.P=Q??????? B.PQ???????? C.?????? D.
2.“”是“”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已知,则的值为( )
A. B. C. D.
4.若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一个子区间(k-1,k+1)内不是单调函数,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
A.[1,2) B.[1,) C. [1,+∞) D.[,2)
5. 已知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的图象可由函数y=cosx的图象(纵坐标不变)( )
A. 先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再向左平移个单位
B. 先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再向右平移个单位
C. 先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再向左平移个单位
D.先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再向右平移个单位
6.已知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当时,,且,则不等式的解集是 ( )
A .∪ B. ∪
C. ∪ D. ∪
7.已知向量满足,若向量共线,则的最小值为( )
A、1 B、 C、 D、2
8.设S n是公差为d(d≠0)的无穷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则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
A.若d<0,则数列{S n}有最大项
B.若数列{S n}有最大项,则d<0
C.若数列{S n}是递增数列,则对任意的nN*,均有S n>0
D.若对任意的nN*,均有S n>0,则数列{S n}是递增数列
9.已知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当时,.下列四个不等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10.设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是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偶函数,是f(x)的导函数,当时,0<f(x)<1;当x∈(0,π) 且x≠时 ,,则函数y=f(x)-sinx 在[-2π,2π] 上的零点个数为( )
A .2 B .4 C.5 D. 8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若,则= .
12.在△ABC中,若sin2A+sin2B-sin Asin B=sin2C,且满足ab=4,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
13.若变量x、y满足,若的最大值为,则 .
14.若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一个子区间内不是单调函数,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15. 若直角坐标平面内M、N两点满足:
①点M、N都在函数f(x)的图像上;
②点M、N关于原点对称,则称这两点M、N是函数f(x)的一对“靓点”。
已知函数则函数f(x)有 对“靓点”。
3.已知,若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14.设函数的定义域为,若对于任意且,恒有,则称点为函数图象的对称中心. ,记函数的导函数为,的导函数为,则有。
研究并利用函数的对称中心,
可得 。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
(1) 求证:
(2) 若,求△ABC的面积.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三棱柱的底面ABC为正三角形,侧棱,E为中点,F为BC中点,
(Ⅰ)求证:直线
(Ⅱ)求与平面ABC所成
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且、、成等比数列.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设,数列的前项和为,求证:.
20.本小题满分13分)
某分公司经销某种品牌产品,每件产品的成本为3元,并且每件产品需向总公司交元()的管理费,预计当每件产品的售价为元()时,一年的销售量为万件.
(1)求分公司一年的利润L(万元)与每件产品的售价(元)的函数关系式;
(2)当每件产品的售价为多少元时,分公司一年的利润L最大?并求出L的最大值
21.(本题满分13分).
已知函数
(1)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直线垂直,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若对都有成立,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3)记,当a=1时,函数在区间上有两个零点,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所以
(2) 由(1)及可得,又
所以, 所以三角形ABC的面积

18.解:取的中点,以FA、FB、FN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3分
(Ⅰ)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
取z=1,故………………..4分
。……….6分
(Ⅱ)易得平面的法向量为,…………..7分
,n>.…………..10分
与平面ABC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2分
20(1)分公司一年的利润L(万元)与售价的函数关系式为:
………………………4分(少定义域去1分)
(2)
令得或(不合题意,舍去)……………………6分
∵,∴在两侧的值由正变负.-----8分
所以(1)当即时,
……………………………10分
(2)当即时,

所以 ……………………………………12分
答:若,则当每件售价为9元时,分公司一年的利润L最大,最大值(万元);若,则当每件售价为元时,分公司一年的利润L最大,最大值为(万元).……………13分
21.解: (1)直线的斜率为1.
函数的定义域为,,
所以,解得 ………2分
所以,
,得x>2; 得0所以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2,+),单调递减区间(0,2) ……..…4分
(2)==,,
得,得
所以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单调递减区间(0, )
当x=时, 取极小值,也就是最小值= ………6分
对都有成立,∴>2
>2,………8分
∴, ,.实数a的取值范围(0, ) ……..…9分
(3) 当=1时,=,(x>0)
=,由>0得x>1, 由<0得0所以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单调递减区间(0, 1)
x=1时取得极小值. ………10分
望江县回龙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复读班)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为了使高速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 (白底、红圈、黑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11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泉州还有100 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
A.11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位移
B.11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路程
C.11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位移
D.11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路程

2.在电梯中,把一重物置于台秤上,台秤与力传感器相连,电梯从静止加速上升,然后又匀速运动一段时间,最后停止运动,传感器的屏幕上显示出其受到的压力与时间的关系(N-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电梯在启动阶段约经历了3.5s的加速上升过程
B.重物的重量为50N
C.电梯的最大加速度约为6.7 m/s2
D.电梯的最大加速度约为16.7 m/s2
3.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所示。当此车减速上坡时,乘客( )
A.处于超重状态 B.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C.受到向后(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D.所受合力竖直向上
4.如图所示,将一个质量为m的球固定在弹性杆AB的上端,今用测力计
沿水平方向缓慢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在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增大的过程中,
AB杆对球的弹力方向为( )
A.始终水平向左 B.始终竖直向上
C.斜向左上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
D.斜向左下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
5.如左图所示,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倾角为37°(sin37°=0.6,cos37°=0.8),质量为1 kg的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下滑,斜面足够长,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该滑块所受摩擦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右图中的(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取g=10 m/s2)(  )
6.一条足够长的浅色水平传送带自左向右匀速运行。现将一个木炭包无初速地放在传送带的最左端,木炭包在传送带上将会留下一段黑色的径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黑色的径迹将出现在木炭包的左侧
B.木炭包的质量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C.传送带运动的速度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D.木炭包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7.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B两物体的质量mA=2mB,A物体与轻质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开始时,弹簧处于自由状态,当物体B沿水平向左运动,使弹簧压缩到最短时,A、B两物体间作用力为F,则弹簧给A物体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
A.F B.2F C.3F D.4F
8.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木块A、B,用轻弹簧连接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开始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现用水平恒力F推木块A,则弹簧在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 )
A.当A、B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 aB
B.当A、B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 aB
C.当A、B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A<vB
D.当A、B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A>vB
9.如图所示,物体A、B的质量分别为mA、mB,且mA>mB。二者用细绳连接后跨过定滑轮,A静止在倾角θ=30°的斜面上,B悬挂着,且斜面上方的细绳与斜面平行。若将斜面倾角θ缓慢增大到45°,物体A仍保持静止。不计滑轮摩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细绳的拉力可能增大 B.物体A受的静摩擦力可能增大
C.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可能增大 D.物体A受斜面的作用力增大
10.如图,动物园的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只质量为M 的笼子,笼内有一只质
量为 m 的猴子,当猴以某一加速度沿竖直柱子加速向上爬时,笼子对地面
的压力为F1;当猴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沿竖直柱子加速下滑时,笼子对地面
的压力为 F2,关于 F1 和 F2 的大小,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F1 = F2 B.F1>(M + m)g,F2<(M + m)g
C.F1+F2> 2(M + m)g D.F1-F2 =2(M + m)g
11.从地面以大小为v1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皮球,经过时间t皮球落回地面,落地时皮球速度
的大小为v2。已知皮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面给出时间t的四个表达式中只有一个可能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将具体的时间t求出来,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t的表达式可能为( )
A.t= B.t= C.t = D.t=
12.一根质量为m的匀质细圆柱杆,A端通过光滑铰链固定于竖直墙上,B端系
上细绳,细绳水平,另一端系于竖直墙上C点,如图所示。已知 AC=4 m,BC
=6 m,则关于圆杆A端所受的弹力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8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13.(16分)(1)(8分)如图1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及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图中A为小车,B为装有砝码的托盘,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后面所拖的纸带穿过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接50HZ交流电。小车的质量为m1,托盘及砝码的质量为m2。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木板C必须保持水平
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实验中m2应远小于m1
D.作a-图像便于得出加速度与质量关系
②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F图像,可能是图2中的图线 。(选填“甲、乙、丙”)
③图3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
纸带上标出了所选的四个计数点
之间的距离,相邻计数点间还有
四个点没有画出。由此可求得小
车的加速度的大小
是???? m/s2。
(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8分).某同学利用如图(a)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其长度的关系”的实验。
①在安装刻度尺时,必须使刻度尺保持  状态。
②他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弹力大小F与弹簧长度x的关系图线。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的
原长x0=  cm,劲度系数k= N/m。
③他又利用本实验原理把该弹簧做成一把弹簧秤,当弹簧秤上的示数如图(c)所示时,该弹簧的长度x=  cm。

14.(10分)如图所示,质量m=2.0kg的物体在水平外力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运动,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5,已知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坐标与时间的关系为,g=10m/s2.根据以上条件,求:
(1)t=10s时刻物体的位置坐标;
(2)t=10s时刻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t=10s时刻水平外力的大小.
15.(12分)如图所示,在一个倾斜的长冰道上方,一群穿相同冰鞋的小孩子排成队,每隔1s有一个小孩从某一起始线开始往下滑,一游客对着冰道上的孩子拍下一张照片,照片上有甲、乙、丙、丁四个孩子,他根据照片与实物的比例推算出乙和甲、乙和丙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2.5m和17.5m. 若不考虑一切阻力且曝光时间可忽略不计,请你据此求解下列问题:(g取10 m/s2)
(1) 冰道的倾角是多少?
(2)拍照时,最下面的小孩丁的速度是多少?
(3)拍照后0.5s时,甲和乙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16、(14分)图示为仓库中常用的皮带传输装置示意图,它由两台皮带传送机组成,一台水平传送,A、
B 两端相距3m ,另一台倾斜,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θ= 37°, C、D 两端相距4.45m , B、C相距很
近.水平部分AB 以5m/s的速率顺时针转动.将质量为10 kg 的一袋大米放在A 端,到达B 端后,
速度大小不变地传到倾斜的CD 部分,米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
因数均为0.5.试求:
(1)若CD 部分传送带不运转,求米袋沿传送带所能上升的最大距离.
(2)若要米袋能被送到D 端,求CD 部分顺时针运转的速度应满足的条件及米袋从C 端到D 端所用时间的取值范围.

012-2013复读年级第三次月考
物理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13.(1)① C D ② 丙 ③ 0.49(0.50 ) m/s2。
(2) ① 竖直 ②x0= 4(4.00 ) cm,k= 50 N/m。③x=   10(10.00) cm。
14.(10分)
[解析] (1)由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坐标与时间的关系为,代入时间t=10s,可得:x=3.0t=3.0×10m=30m y=0.2t2=0.2×102m=20m.
方向与x轴正方向夹角为arctan(或满足tanα=;或53°)
在x轴方向物体做匀速运动,在y轴方向物体做匀加速运动.a=0.4m/s2,沿y轴正方向.
(3)如图所示,因为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外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使物体加速. Ff=μmg=0.05×2×10N=1.0N
Ffx=Ff×0.6=0.6N,Ffy=Ff×0.8=0.8N,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Fx-Ffx=0,解出:Fx=0.6N
Fy-Ffy=ma,解出:Fy=0.8N+2×0.4N=1.6N
F==N=N=1.7N.
15.(12分) 解析:(1)甲、乙之距s1=12.5 m,乙、丙之距s2=17.5 m,
由s2-s1=aT2得a=m/s2=5 m/s2. ……………(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mgsinθ=ma………………………………………(1分)
得sinθ==,θ=30° … ………(1分) (2)v乙= =m/s=15 m/s………………………(2分)
v丁=v乙+a×2T=(15+5×2×1)m/s=25 m/s………………………(2分)
(3)拍照后0.5s S乙=15×+×5×=8.125m……………………(2分)
v甲= v乙-a×1=10 m/s… …………………………………(1分)
拍照后0.5s S甲=10×+×5×=5.625 m…………………………(1分)
拍照后0.5s时,甲和乙之间的距离d’=12.5+8.125-5.625=15 m…………(1分)

⑵设CD部分运转速度为时米袋恰能到达D点(即米袋到达D点时速度恰好为零),则米袋速度减为之前的加速度为 (1分)
米袋速度小于至减为零前的加速度为 (1分)
由 (2分)
解得 ,即要把米袋送到D点,CD部分的速度 (1分)
米袋恰能运到D点所用时间最长为 (1分)
若CD部分传送带的速度较大,使米袋沿CD上滑时所受摩擦力一直沿皮带向上,
则所用时间最短,此种情况米袋加速度一直为。
由 (1分)
所以,所求的时间t的范围为 (1分)
望江县回龙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复读班)
时间 : 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下列生物中,除细胞膜外几乎不含磷脂分子的有 ( )
①乳酸菌  ②变形虫  ③肺炎双球菌  ④蓝藻  ⑤酵母菌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2.下面细胞器中,参与有机物合成作用的是( )
①核糖体  ②线粒体  ③内质网  ④高尔基体  ⑤叶绿体
A.只有①②⑤ B.只有①②③⑤ C.只有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从水稻的根尖细胞分离出某细胞器,进行分析,其碱基组成如下表所示
A
T
G
C
U
35
0
30
42
15
则该细胞器中所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
A、mRNA→蛋白质 B、6CO2+12H2O→C6H12O6+6O2+6H2O
C、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D、2丙酮酸+4 [H]+6H2O+6O2→6CO2+12H2O+能量
4、将用3H标记的尿苷引入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可能表现有放射性的一组结构是 (   )
A.细胞核、核仁和中心体 B.细胞核、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C.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D.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和液泡
5. 下列实验组合,正确的是( )
实验名称
检测试剂
结果或颜色反应
A
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物酒精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由蓝变绿再变黄
B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
甲基绿使R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DNA呈现红色
C
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苏丹Ⅲ染液处理
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D
观察洋葱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
醋酸洋红染液
紫红色
6.在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右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生物大分子。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人体中,单体b的种类有4种
B.导致地球上生物多种多样的根本原因是C的结构具有多样性
C.人类的白化病基因起源于图中①过程中
D.图中A和C是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7. 右图为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细胞既可能是真核细胞也可能是原核细胞
B.此细胞既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植物细胞
C.结构①、②、④、⑤、⑥均由生物膜构成
D.胸腺嘧啶参与碱基互补配对的是结构③
8. 下列有关造血干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 )
A.吸收的葡萄糖:细胞膜一细胞质基质一线粒体
B.合成的细胞膜蛋白:高尔基体一核糖体一细胞膜
C.转录的mRNA:细胞核一细胞质基质一高尔基体
D.合成的DNA聚合酶:核糖体一细胞质基质一细胞核
9. 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
A.植物体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 B.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10. 如图表示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下列属于图示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
A.膝跳反射时,传入神经元引起传出神经元兴奋
B.受精作用时,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C.甲状腺细胞对垂体细胞分泌TSH的反馈调节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11. 利用紫色的洋葱外表皮细胞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以探究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B.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D.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下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都能复原
12. 由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13. 根据下图分析神经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图不可表示突触小泡膜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有关
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A面
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则④与水面接触
14. 将新鲜马铃薯切成粗细相同的5cm长条,再将它们分别放
在浓度不同的甘露醇溶液中,4h后测量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①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约为30g·L-1;
②当溶液浓度为40g·L-1时,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
③在溶液浓度为30g·L-1~90g·L-1的范围内,细胞壁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
④在溶液浓度为20g·L-1,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
A. ②???? ?? B. ③?????? C. ①③?????? D. ②④
15. 将3株小麦幼苗分别培养在相同的培养基中,开始时测得它们吸水和吸K情况基本相同,随后对3株幼苗进行处理和检测,其结果如下:
对本实验的解析,错误的是( )
A.三组实验可以说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和吸收水分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B.甲幼苗吸水量明显减少是由于溶液中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C.乙幼苗吸K+量明显减少,说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丙幼苗吸K+量没有增加是因为根细胞膜上载体蛋白质的数量受到限制
将牛奶和姜汁混合,待牛奶凝固便成为一种富有广东特色的甜品—姜撞奶。为了掌握牛奶凝固所需的条件,某同学将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观察混合物15 min,看其是否会凝固,结果如下表:
温度(℃)
20
40
60
80
100
结果
15 min后仍
未有凝固迹象
14 min内
完全凝固
1 min内完
全凝固
1 min内
完全凝固
15 min后仍
未有凝固迹象
注:用曾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
根据以上姜汁使牛奶凝固的结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可证明新鲜姜汁含有一种酶,该酶能将可溶状态的牛奶蛋白质转化成不溶状态
B.20℃和100℃时酶的活性低,是因为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C.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D.60℃和80℃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缩小温度范围,增加温度梯度才可得到最适温度
17. 细胞内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4种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变化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内质网膜  B.②是高尔基体膜 C.③是叶绿体内膜 D.④是线粒体内膜
18. 下列对ADP+Pi+能量→ATP反应式中“能量”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来自细胞内蛋白质水解
B.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来自葡萄糖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向左反应产生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对水的吸收
D.向左反应产生的能量可用于叶绿体中水的分解
19. 某同学从杨树叶片中提取并分离得到4种色素样品,经测定得到下列吸收光谱图,其中属于叶绿素b的是( )
20. 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有( )
①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有叶绿体 ②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一定有线粒体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真核细胞一定有细胞核
⑤原核细胞一定没有线粒体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21 下列有关色素和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含有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酶和色素
B.光合作用过程中,[H]可产生于叶肉细胞和根尖分生区细胞
C.若给予阳生植物充足的光照和保证CO2供应,则可提高其光合作用速率
D.层析法得到的色素带最上层的是叶黄素
22. 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转变途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碳原子:CO2→C3化合物→(CH2O) B.氧原子:H2O→O2
C.氢原子:H2O→ATP→(CH2O) D.氧原子:CO2→C3化合物→(CH2O)
23. 右图表示植物体内的某些代谢过程及物质变化。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X可代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五碳化合物,Y物质可代表丙酮酸
①、②、④过程均可以产生[H]
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③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D.①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④过程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也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
24.下列有关酶的特性及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PH过高或过低以及温度过高或过低都能使酶变性失活
B. 在温度影响酶活性实验中,不适宜选择过氧化氢酶作为研究对象
C. 在研究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实验中,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D.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提高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明显,因而酶催化效率更高
25. 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6. 右图是不完整的细胞呼吸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方格内的物质名称可能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的途径是A、C、D
C.其中产能最多的是C阶段,产[H]的阶段是A和C
D.图中A和B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E可能表示的
物质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27. 如图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曲线中Z点将向下移动
B.曲线中X点将向下移动
C.曲线中Y点将向左移动
D.光照强度为W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
28 .在下图3个密闭装置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三份种子:消毒且刚萌发的小麦种子、未消毒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及未消毒刚萌发的花生种子。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当a和b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分别记录其移动速率va和vb,则va<vb
B.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b和Tc,则Tc>Tb
C.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水珠移动距离Lb和Lc,则Lb<Lc
D.如果a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a和Tc,则Ta>Tc
29. 下图1表示8月份某一晴天一昼夜中某棉花植株CO2的吸收和释放曲线;图2表示该棉花叶肉细胞两种细胞器的四种生理活动状态。则图1中时间a、b、c、d依次发生了图2所示的哪项生理活动(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③②④①
30. 右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B.适当增加光照强度,a点将左移
C.CO2浓度为b时,甲、乙总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D.甲、乙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强
二. 填空题(40分)
31.(12分)下图是某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是 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判断依据是
(至少答三点)。
(2)图中4和11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共有的特点有
(至少答三点)。
(3)如果甲图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对其的修改有 、 。
(4)图中所示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 (填数字)。这些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 ,结构相似并具有 的结构特点,功能上紧密联系。
32.(15分)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部分生理过程,该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基本处于关闭状态,晚上开放。请据图回答:
(1) 根据这类植物气孔开闭及与之相适应的光合作用特点,推测此类植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b表示的两个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在_____________;C物质 (名称)产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夜晚能吸收C02,却不能合成(CH2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天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02还可以由图中____________过程产生(填数字)。
(4)图中H元素从C物质到③产生的H20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5)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植物呼吸过程中特有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填数字),这些过程发生的具体部位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
33.(13分)图中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图丙为叶肉细胞中有关细胞的结构模式图。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
(1) ①对叶片来说,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对应图丙中存在的箭头有(填字母)???????????????????? 。
②在图乙中,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时,植物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 毫升(假设随光照的增强,植物体的温度不变)。
③为了防止无关因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 ??????????。
⑵ 丙图表示某植物的部分细胞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 a~f代表O2或CO2,丁图表示温度对该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CO2释放量为指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丙图中可表示O2的字母是???????? ,图中c??????????? (可以,不可以)表示葡萄糖的去向,原因是????????????????? 。
②丁图中在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的 ????????倍。
参考答案
32.(15分)(除标注外各2分)
(1)干旱(或沙漠)地区(2)叶绿体基质?? [H] 类囊体薄膜上(类囊体)(每空1分)(3)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为暗反应提供[H]和能量ATP。? ②(4)C→D→E→H2O(5)②③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注意顺序的对应)
33.(13分)(除标注外各2分)
⑵a、b、c、d
⑶200
⑷新鲜叶片改为经消毒的死叶片
⑹①a、c、f 不可以(……1分)葡萄糖需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继续分解 ③3
望江县回龙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复读班)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 the speakers need to buy?
A. A fridge. B. A dinner table. C. A few chairs.2.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restaurant.B. In a hotel.C. In a school.3.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Cathy will be at the party.B. Cathy is too busy to come. C. Cathy is going to be invited.4. Why does the woman plan to go to town? A. To pay her bills in the bank. B. To buy books in a bookstore.C. To get some money from the bank.5. What is the woman trying to do? A. Finish some writing. B. Print an article.C. Find a newspaper.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 )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材料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读两遍。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Changing seats on the plane.
B. Asking for a window seat.
C. Trying to find his seat.
7. What is the woman's seat number? A. 6A. B. 7A. C. 8A.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8. Why doesn't the woman take the green T-shirt?A. It's too small.B. It's too dark. C. It's too expensive.9. What does the woman buy in the end? A. A yellow T-shirt.B. A blue T-shirt. C. A pink T-shirt.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10. How long has the man been in London? A. One year.B. A few years. C. A couple of months11. Why did the woman leave her hometown? A. To lead a city life.B. To open a restaurant.C. To find a job. 12. Where did the woman come from? A. London.B. Arnside.C. Lancaster.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l6题。13. What is a daypack? A. A box. B. A bag. C. A lock.14. What surprises the girl at school? A. A lot of discussions in class. B. Teachers giving little homework. C. Few students asking questions in class.15. At what time of the school term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At the end of it.B. In the middle of it.C. At the beginning of it. 16.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girl? A. She is new to the school.B. She writes for the school newspaper.C. She seldom asks questions in class.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 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1.Many young people take_______ great interest in exploring _______ space.
A./ ; / B. a ; the C.the ; the D.a ; /
22.----Hello,,may I speak to Mr Li, please?
----________, please. He is coming.
A. Speaking B. Hang on C. OK D. Yes
23.He has been in hospital for a long time and he is ______now.
A.taking up B. picking up C. turning up D. doing up
24.----Do you take ______exercise?
-----Yes,I play basketball once a week.
A.seldom B. rare C.regular D.spare
25.I found ______to______with one's friends if we parted and lived far away.
A.it difficult ; keep in touch B.it hard ; lose touch
C.difficult ; get in touch D.hard ; be in touch
26..With the government's aid, those ______by the earthquake have moved to the new settlements.
A.affect B.affecting C. affected D. were affected
27.He ran out of his home and left the door______.
A. opening B.opened C.to open D.open
28.The house which ________four hundred years ago is still in good condition.
A. dates back to B.dated back
C. dated from D.dated back from
29.According to the school rules, no students _____go out of the school after eleven o'clock at night.
A. will B.must C.may D. Shall
30.Hearing the dog barking fiercely, away______
A. fleeing the thief B.was fleeing the thief
C.the thief was fleeing D.fled the thief
31.This house looks _______strange to me. There is something unusual with it.
A. a sort of B.a kind of C.a D.sort of
32.The boy stood there,_______his eyes on a picture on the wall.
A fixed B. making C.made D.fixing
33.My father is very pessimistic ________my chances of getting a good job.
A. on B. of C.about D.in
34.When I couldn't avoid meeting him, I faced an embarrassing situation _______I could only keep silent.
A.which B.that C.when D.where
35.________, her work has been quite good, but this essay is really bad.
A.In all B.In effect C.In general D.In reality
 第二节 完形填空 (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 (A、B、C和D) 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Doing community service work, I spent three or four hours handing out warm dinner to the homeless out in the streets. After that I went to a 36 shelter not far from the Bay Bridge.   I was in high school and at the time my sister was too young to 37 . She wanted to help, 38 she made four or five dozen chocolate chip cookies for me to 39 and hand out to people. When getting to the homeless shelter I passed out the remaining meals. I had the containers with my 40 cookies in them and began to 41 , offering them to anyone near me.   I 42 an old gentleman and said, "Sir, would you like a cookie?" He stopped and turned around, looked at me 43 in the eye and said, "What did you say? Did you call me sir?" I told him I had, and his eyes 44 a little bit and he said, "No one has 45 called me sir." He was completely taken aback.   It struck me.   I explained I had been raised that 46 color and social status, everyone deserved 47 . It made me 48 to think that just because he was homeless, no one 49 him the honor. It broke my 50 , and I couldn't help 51 cry. I just didn't understand 52 no one ever called him sir? I had never thought that anyone was below me because I wasn't raised that way. Every 53 person deserves to be treated with dignity. Years later, I still carry that memory and the 54 it taught me. Sometimes, what we take for granted can 55 make a difference in someone's life.   How have you made a difference to others? How have others made a difference to you?   36. A. useless B. careless C. homeless D. hopeless   37. A. participate B. involve C. choose D. go   38. A. however B. but C. yet D. so   39. A. bring B. fetch C. collect D. take   40. A. classmate's B. schoolmate's C. sister's D. family's   41. A. walk around B. knock around C. come around D. stand around   42. A. went B. came C. approached D. met   43. A. right B. even C. still D. just   44. A. watered B. cried C. tore D. dropped   45. A. already B. ever C. still D. yet   46. A. in spite B. regardless of C. concerned about D. for fear of   47. A. happiness B. truth C. respect D. help   48. A. strong-minded B. sad C. frightened D. pleased   49. A. handed B. afforded C. provided D. supplied   50. A. eyes B. mind C. opinions D. heart   51. A. but B. and C. until D. or   52. A. what B. when C. whether D. why   53. A. single B. poor C. ordinary D. normal   54. A. stories B. lessons C. experiences D. tears   55. A. equally B. hardly C. really D. finally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Sometimes you’ll hear people say that you can’t love others until you love yourself. Sometimes you’ll hear people say that you can’t expect someone else to love you until you love yourself. Either way, you’ve got to love yourself first and this can be tricky. Sure we all know that we’re the apple of our parents’ eyes, and that our Grandmas think we’re great talents and our Uncle Roberts think that we will go to the Olympics, but sometimes it’s a lot harder to think such nice thoughts about ourselves. If you find that believing in yourself is a challenge, it is time you build a positive self-image and learn to love yourself.
Self-image is your own mind’s picture of yourself. This image includes the way you look, the way you act, the way you talk and the way you think. Interestingly, our self-images are often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images others hold about us. Unfortunately, most of these images are more negative than they should be. Thus changing the way you think about yourself is the key to changing your self-image and your whole world.
The best way to defeat a passive self-image is to step back and decide to stress your successes. That is, make a list if you need to, but write down all of the great things you do every day. Don’t allow doubts to occur in it.
It very well might be that you are experiencing a negative self-image because you can’t move past one flaw or weakness that you see about yourself. Well, roll up your sleeves and make a change of it as your primary task. If you think you’re silly because you aren’t good at math, find a tutor. If you think you’re weak because you can’t run a mile, get to the track and practice. If you think you’re dull because you don’t wear the latest trends, buy a few new clothes. But remember, just because you think it doesn’t mean it’s true.
The best way to get rid of a negative self-image is to realize that your image is far from objective, and to actively convince yourself of your positive qualities. Changing the way you think and working on those you need to improve will go a long way towards promoting a positive self-image. When you can pat(拍) yourself on the back, you’ll know you’re well on your way. Good luck!
56. You need to build a positive self-image when you .
A. dare to challenge yourself. B. feel it hard to change yourself.
C. are unconfident about yourself. D. have a high opinion of yourself.
57.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our self-images .
A .have positive effects B. are probably untrue
C. are often changeable D. have different functions
58. How should you change your self-imag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To keep a different image of others. B. To make your life successful.
C. To understand your own world. D. To change the way you think.
59. Who are the intended readers of the passage?
A. Parents. B. Adolescents.
C. Educators. D. People in general.
B
As a youngster, there was nothing I liked better than Sunday afternoons at my grandfather’s farm in western Pennsylvania. Surrounded by miles of winding stone walls, the house and field provided endless hours of fun for a city kid like me. I was used to tidy living rooms that seemed to whisper, "Not to be touched!"
I can still remember one afternoon when I was eight years old. Since my first visit to the farm, I had wanted more than anything to be allowed to climb the stone walls surrounding the houses. My parents would never approve. The walls were old; some stones were missing, others loose and falling. Still, my idea to climb across those walls grew so strong that finally, one spring afternoon, I had all my courage to enter the living room, where the adults had gathered after Sunday dinner.
"I, uh-I wanna climb the stone walls," I said. Everyone looked up. "Can I climb the stone walls? "Immediately voices of disagreement went up from the women in the room. "Heavens, no!" You'll hurt yourself!" I wasn't too disappointed; the response was just as I'd expected. But before I could leave the room, I was stopped by my grandfather's loud voice. "Now hold on just a minute," I heard him say. "Let the boy climb the stone walls. He has to learn to do things for himself."
"Go," he said to me, "and come and see me when you get back." For the next two and a half hours I climbed those old walls -and had the time of my life. Later I met with my grandfather to tell him about my adventures. I'll never forget what he said. "Fred," he said, smiling, "You made this day a special day just by being yourself. Always remember, there's only one person in this whole world like you, and I like you exactly as you are."
Many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then, and today I host the television program Mister Rogers’ Neighborhood, seen by millions of children throughout America. There have been changes over the years, but one thing remains the same: my message to children at the end of almost every visit. "There's only one person in this whole world like you," the kids can count on hearing me say, "and people can like you exactly as you are. "
60.When the writer was small, he lived .
A.in the city B.on the farm
C.with his grandparents D.away from his parents
61.The writer enjoyed his visits to the farm because .
A.there were old stone walls. B.it was an exciting place for him.
C.he liked his grandfather. D.the living room there was clean
62.The underlined word “approve” in paragraph 2 means .
A.prove B.suppose C.allow D.mind
63.What did the writer learn from his grandfather and his own experience on the farm?
A.To do things for others. B.To do whatever he liked.
C.To be proud of himself. D.To be himself.
C
Visiting a pub is one of Britain’s oldest forms of entertainment. The idea for the first public houses was brought to Britain thousands of years ago by the conquering Roman army. The first pubs served only wine, but after the discovery of hops (啤酒花) in the fourteenth century, pubs began to serve mainly beer, as they do today.
Today, there are 61,000 pubs in the United Kingdom. One of the oldest, Fighting Cocks in ST. Albans, Herts, is located in a building that dates back to the 11th century. Modern pubs are often owned by English breweries (啤酒厂) and serve only their owner’s products. British pubs are required to have a license, which is difficult to obtain, and operate between 11 a.m. and 11 p.m. every day except Sunday, when they must close at 10:30 p.m.
The drinking age in Britain is eighteen, but fourteen-year-olds may enter a pub unaccompanied if they order a meal. Children may enter a pub with their parents until 9 p.m., which lets families enjoy reasonably priced pub meals together and allows pubs to continue in their traditional roles as community centers.
Customs in British pubs differ from those in American bars. In Britain, you must go to the bar to order drinks and food and pay for your purchase immediately, there is no table service. Bartenders are called “landlords” and “barmaids” and they do not expect frequent tipping. To tip a landlord or barmaid, it is customary (惯例的) to tell him to “buy himself one”. He or she may or may not take your tip on your offer. At the end of a visit, a polite customer will return his glass to the bar.
6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llowed in Britain?
A.Children under 14 entering a pub with their parents.
B.Young men over 14 eating in a pub by themselves.
C.Children of about 15 drinking in a pub with adults.
D.Young men at or older than 18 drinking beer in a pub.
65. What can we entertain ourselves with at Fighting Cocks today?
A. 100-year-old hops. B. Mainly beer. C. Italian food. D. Just wine.
66. We can infer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________.
A.British pubs and American bars are completely different
B.services in British pubs are better than those in American bars
C.American bars you can pay the bill after the meal
D.tip is necessary in both British pubs and American bars
67.This passage is mainly written to ________.
A. give us some information about British pubs B. compare the British pubs and American bars
C.tell us someth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British pubs D. let us know some rules in British pubs.
D
The Green Revolution is the name given some years ago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kinds of rice and other grains. The new plants produced much larger crops. The Green Revolution was the result of hard work by agricultural scientists who had green thumbs.
Green is also the color used to describe the powerful feeling, jealousy(嫉妒). The green-eyed monster is not a frightening creature from outer space. It is an expression used about four hundred years ago by British writer William Shakespeare in his play “Othello”. It describes the unpleasant feeling a person has when someone has something he wants. A young man may suffer from the green-eyed monster if his girlfriend begins going out with someone else. Or, that green-eyed monster may affect your friend if you get a pay rise and she does not.
68. Greenhorn now refers to ____.
A. a person who is new in a job B. a new solider
C. a young horse D. None of above
69. A person who has a green thumb is a person ____.
A. who is good at growing plants B. whose thumbs are in green color
C. whose garden is greener than others’ D. who is younger than his neighbors
70. The author is actually talking about ____.
A. colors B. language C. politics D. agriculture
7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In about the 16th century, a greenhorn meant an experienced soldier.
B. The Green Revolution may have some connection with green thumbs.
C. The green-eyed monster was probably created by William Shakespeare.
D. The green-eyed monster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a person who is jealous.
E
Skateboarding has become one of several non-traditional activities that PE teachers around America are introducing to inspire kids to exercise regularly. Some PE classes feature in-line(滚轮) skating, yoga, and even rock climbing. Experts have called those types of activities “the new PE”.
Such activities are part of a larger effort to help kids develop lifelong fitness habits and to keep them from becoming overweight. Now, 9 million U.S. children and teens are overweight. Obesity (肥胖) can lead to health problems such as diabetes and heart disease later in life.
"Our children and youth are becoming unhealthy and obese," says Johnson. "Skateboarding is a great activity that keeps kids doing physical movement and gives them new skills and interest."
Some schools don't allow skateboarding because they say it is dangerous. Tim, however, argues that regular practice eliminates a great deal of the danger. "We teach students how to do it and how to do it safely," he says.
Some people say skateboarding teaches life lessons. “Skateboarding teaches kids to believe that if they stick with (坚持)something they will finally succeed.”says education expert Richard Savor from College in Portland.
Skateboarding encourages kids not to give up in learning difficult skills. "It's natural for kids to want to learn and get better at things," adds Tim. "When it comes to skateboarding, they'll try a trick hundreds of times before they succeed." That same effort could be made in schoolwork.
Eric Brown agrees that skateboarding requires kids to stop saying a task is too hard for them. "A baby will attempt to walk 600 to 900 times before he or she is successful," says Eric, "We tell students that they shouldn't say 'I can't do it' unless they've tried 600 to 900 times.
72.Skateboarding is introduced into American schools to ______________.
A. encourage students to compete bravely in competition
B. teach students how to deal with risk.
C. prevent students suffering from heart disease later in life.
D. help students form the habit of doing sports
73.The underlined word "eliminates" in Paragraph 4 probably means ______________.
A. reduces . B. increases C. adds D. brings
74.What life lesson do kids learn from skateboarding?
A. To succeed in life you have to learn skateboarding.
B. You will succeed in life if you don't give up.
C. Only after failing 600 to 900 times can you succeed.
D. There is no hard work after learning skateboarding well.
75.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The dangerous PE B. Skills of skateboarding.
C. The new PE. D. The change of PE.
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任务型读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阅读下面短文,根据所读内容在表格中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单词。注意:每个空格只填一个单词。
A healthy diet is not only about following strict diets or preventing yourself from the food you love. It's more about eating right, feeling great about yourself and staying fit and healthy. You can achieve this by following some basics and including them in your daily diet as well. However, before kick starting a healthy diet to lose weight plan, make this clear – don't expect an overnight success. Though a healthy diet for a healthy weight loss goal can be set in weeks, it will be more rewarding, if you can stand the changes in the long term.
The best healthy diet plan to lose weight should ensure that your body refuses the large amount of proteins, fats, minerals and vitamins. The healthy diet plan to lose weight fast should also include fruits and vegetables. For losing weight effectively, it's important to focus on a diet plan that suits your lifestyle and the one you can stand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A healthy diet to lose weight should ensure our well being. Following a healthy diet also lowers the risk of developing diseases like cancer. A healthy diet for losing weight should include a variety of healthy foods that provides the necessary nutrition to our body.
The best and easiest way to lose weight is to combine a healthy meal plan with physical exercise. Make exercise a necessary part of your life. An hour of exercise every day will help you lose weight without having to cut down on your favorite foods. A good exercise program should include exercises like jogging, bicycling, swimming, etc. at least 4 days a week. Thus, following a healthy lifestyle in addition to a healthy diet to lose weight will help you lose it in a natural way.
Title
Healthy 76 to Lose Weight
Introduction
◇Eating right does much good to your 77 .
◇Before starting a healthy diet, you shouldn’t expect to lose weight 78 soon.
A Healthy Diet __79__
◇You should 80 sure that your body doesn’t take in too much fats, vitamins and so on.
◇It’s of great 81 to stick to a suitable diet plan.
Healthy Diet
◇ 82 a healthy diet, and you’ll reduce the risk of developing cancer.
◇A healthy diet should include 83 of healthy foods.
Conclusion
◇You shouldn’t do exercise 84 than 4 days a week.
◇ 85 a healthy diet, a healthy lifestyle will help you lose weight naturally.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
高三阶段学习比较紧张,正确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最近你对你的同学作了一个调查,下面表格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请用英语简述并发表你的观点。
学习方法
注意:
1、可对所给要点适当发挥;
2、词数120左右。文章开头已给,不计入总词数。
Recently, I have made a survey in my class on how they study. They have different learning metho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英语第三次月考答案
听力答案 1-5 CBACA 6-10 CBACB 11-15CBBCB 16-20ACABB
单项选择:21-25 DBBCA 26-30 CDADD 31-35 DDCDC
完形填空:36-40 CADDC 41-45 ACAAB 46-50 BCBBD 51-55 ADABC
阅读答案 56-60 CCDDA 61-65 BCDCB 66-70 CAAAB 71-75 ADABC
任务型76.Diet 77.health 78.successfully 79. Plan 80. make 81.importance
82. Follow 83. varieties 84. less 85.Besides
作文
望江县回龙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复读班)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共64分)
一、(9分)
下边两段文字分别见于《世说新语》和《资治通鉴》,二者记的是同一件事。读后回答问题。
《世说新语》: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谴辛毗(pí)为军师。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①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亮谴间谍觇②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③,当军门立,军不得出。”亮曰:“此必辛佐治 。”
《资治通鉴》: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至,贼不复出 。”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 ?”
  [注]:①诱谲:jué,欺诈。②觇:chān,窥视。
③黄钺:yuè,黄钺,帝王用的仪仗。
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诸葛亮之次渭滨 对渭而陈 当军门立 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
A.驻扎 列阵 挡 赠送  B.依次 阵列 挡 送给
C.次序 阵容 当时 遗留   D.次序 阵地 应当 送给
2.在横线上填入虚词,恰当的一组是:( )              
此必辛佐治 。 贼不复出 。 以示武于其众 。 岂千里而请战 ?
A.也 矣 耳 邪 B.也 已 尔 焉 C.者 哉 者 耶 D.者 以 者 邪
3.下列句中“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将欲应之以重兵 B.亮谴间谍觇之
C.仗节为军师以制之 D.诸葛亮之次渭滨
二、(30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4-7题
(一)、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之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二)、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
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下列句中划线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距其院东五里。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不同。
5、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看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说明情况  
6、选出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 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
7.翻译: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4分)
⑵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分)
8.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
9.词的下阙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积善成德, ,圣心备焉。?(《劝学》 荀子)
(2)??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荀子)
(3)或因寄所托, 。 (《兰亭集序》 王羲之)
(4) ,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陶渊明)
(5)沧海月明珠有泪, 。???????????? (《锦瑟》 李商隐)
(6)岁暮阴阳催短景, 。 (《阁夜》 杜甫)
(7) ,?惟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龙应台
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父亲十六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十六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斗争对峙中仓皇度日,七十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
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
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只他。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
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得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
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彷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
在那以后,我陪父亲去听过好几次的《四郎探母》,每一次都会遇见父老们和他们中年的子女;每一次都像是一场灵魂的洗涤,感情的疗伤,社区的礼拜。?
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地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俄狄浦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四百年后仍让人感动。?
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
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艺术像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
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
它使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忧戚与共的社群。“四郎”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白发苍苍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儿女,或者对这段历史原本漠然的外人,在经验过“四郎”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倚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11.本文设题巧妙,请你说说作者以“如果你为四郎哭泣”为题的用意。(5分)
?
12.作者从《四郎探母》想到《俄狄浦斯》、《李尔王》在千百年后仍让人感动。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
?
?
13.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6分)
(1)每一次都像是一场灵魂的洗涤,感情的疗伤,社区的礼拜。(3分)
(2)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3分)
14.这篇散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试探究文中如何运用这一手法。(8分)
?
第Ⅱ卷? 表达题 (86分)
四、(26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划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造诣/逃逸?  ? 梗概/田埂   祓除/坚忍不拔 B.甄别/斟酌   蛊惑/商贾  ?? 船舷/扣人心弦 C.联袂/抉择   整饬/炽烈   辍学/风姿绰约 D.徘徊/脚踝   戏谑/琐屑   惬意/锲而不舍
16.下列各选项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筹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赢政上钩,就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晋见时奉献的礼品。
B.有关部门整顿房地产市场,那些八字还没一撇就热热闹闹售房的开发商,终于尝到了自己酿造的苦酒。
C.文化领袖的形成,不只需要本人的天赋和努力,还需要一个让公众认同的过程。任凭一两件事,不足以积累起文化领袖所需的声望。
D.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17.下列句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随着各种高效储能技术的成熟和智能电 网的兴起,太阳能携手海浪和海风,向我们输送源源不断的电力。
②.同时,化石能源的燃烧导致了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这已经是公认的全球性头号环境问题.
③.说不定人们会用墙体太阳能发电系统为自己的电动汽车充电,我们的住宅和办公楼更为节能、舒适
④.而新能源在不远的将来会大踏步走进我们的生活
⑤.工业化国家通过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提高了自身的福利水平,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不断提高能源消费水平,存量有限的化石能源其实是在加速消耗中。
A.⑤②④①③????? B. ④①③⑤②??? C. ④①⑤②③???? D. ⑤②③④①
18.下面文字中每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5分)
①近些年,为了治理水土流失,全国大兴植树造林,人工造林以7000万亩以上的速度每年推进,人工林保存总面积达到8亿多亩,人工造林速度和面积均居世界第一。②各省森林覆盖率也均有明显提高,但悬殊很大。③森林覆盖率是增强了,但“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景象却随处可见。④从遥感影像上看,这些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似乎不低,水土流失依然严重的原因是由林下缺少灌木或草本植被覆盖,土壤表面裸露程度高造成的。⑤这种现象,被专家称它为“林下水土流失”。
序号
修?? 改

?

?

?

?

?
19. 新闻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它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定,可概括,可总结,可评述,可警示。根据下面一则新闻,仿照划线部分语句,请你以报社编辑的身份为其他两份报纸各写一段结束语。(不要求句式相同)(6分)
(1)《法制报》消息:上周末在上海,一刘姓女士因为“顶风闯红灯”且拒不接受处罚,破天荒被行政拘留10天。如何营造好的遵纪守法环境,需要市民的自觉配合,更关键的是我们的城市如何保持一贯的严格管理。
(2)《教育报》消息:上周末在上海,一刘姓女士因为“顶风闯红灯”且拒不接受处罚,破天荒被行政拘留10天。?????????????????????????????????????????????????????????????????
??????? ?????????????????????????????????????????????????????????????????????????????????
(3)《市民晚报》消息:上周末在上海,一刘姓女士因为“顶风闯红灯”且拒不接受处罚,破天荒被行政拘留10天。???????????????????????????????????????????????????????????????
?????? ?????????????????????????????????????????????????????????????????????????????????????
20.汉字有很多形似字,因而也就有了很多有意思的对话。仿照下列例句,另选三组形似字,各写一句话。(6分)
君对尹说:不善言辞,就只能做个地方官。
巾对币说:带上博士帽就身价百倍了。
(1)????????????????????????????????????????????????????????????????????
(2)??????????????????????????????????????????????????????????????????????????
(3)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 (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
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
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不少于800字。
?
2012-2013复读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答案
11. 本文由老父为《四郎探母》哭泣之事而引出对文化的看法,(1分)以假设句为题,既别具匠心,设置悬念,引发思考,(2分)又可以因事即理,层层深入,阐发观点(2分)。
12. 承上启下,自然过渡(2分),印证作者的观点,阐明文化的作用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2分),说明能引起
归属感的、凝聚社会文化认同的文化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永恒的(或“说明了凡是抒写永恒的人性、深入人类灵魂的文化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永久的,”或“说明了作为公民社会里最重要的黏合剂的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2分)
13. (1)运用简单的比喻和排比,(1分)写出本不相识的听众们因为有共同的文化情感和经验,在听戏的过程中灵魂深受震撼,感情得到抚慰,痛苦得以升华,并找到同类而拥有了归属。(2分)
(2)以“细丝”“黏合剂”的比喻,形象的说明了文化的重要性。(1分)而“柔弱”和“强韧”准确的写出了文化的两个特点,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看似是柔弱无力的,(或“文化在强权政治、战争或命运面前往往柔弱无力”)但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使人具有归属感。(2分)
14. (1)仅仅是缘于一次看戏,杨四郎的一个举动,一句深情的话语,老父亲及其泪水就是代表着对故园以及远在故园的亲人的深切思念。
(2)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写到其他在场的从大陆去的老兵也泪流满面,就可以说是此第二次高明地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
(3)而接下来的从中国的《四郎探母》想到外国的《俄狄浦斯》与《李尔王》,由此及彼,由中及外。
(4)在此基础上作者再把笔力集中到由此引发的对文化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最后回答了一个抽象的哲学命题“文化为什么重要”,指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文化的力量”。
15. B 读音分别为:zhen gu xian
16 .B 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八字还没一撇: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任凭:听凭。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
17. A⑤和②从两个方面提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能源问题④引出新能源话题①和③分别介绍了新能源在生活生产中的使用,以及未来新能源的前景。
18. ①“每年”提至“以7000万”前②“悬殊”就包含“很大”的意思,“很大”删除③“增强”改为“提高”
④“原因是……”和“由……造成的”两种句式留一种⑤删除“它”
19.(1)各级各类学校在加强文化课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教育和法制观念教育。(从加强教育的角度)
(2)为了创建良好的城市交通环境,应从自己做起,从文明行路,文明骑车做起。(要从提醒每一位市民做文明人的角度)
20. 略
21. 写作提示:
材料作文首先就是要认真研读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或生发出自己的感悟。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是对“三乐”具体内容的理解。父母俱存,兄弟无故,是从人与人,人与亲情的角度来说,体现的是天伦之乐。二乐是从个人的修养来说,做人要做到问心无愧。第三乐是从个人理想的传播与实现来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