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望江县回龙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望江县回龙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望江县回龙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三次月考
化学试题
本试题卷共6页,满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i-28 S-32 Cl-35.5 Na-23 Mg-24 Al-27 Ca-40 Fe-56 Cu-64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我国太湖流域发生水体严重污染事故,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决定采取措施对太湖流域进行环境治理.下列对环保知识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酸雨的形成与大量燃烧含硫燃料有关,酸雨的pH小于7.0 
②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入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 
③使用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进行增白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 
④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
⑤食品厂产生的含丰富氮、磷营养素的废水可长期排向水库养鱼
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2.关于硫酸和硝酸的说法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稀硫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
B.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C.在铜分别与浓硫酸和浓硝酸反应中,两种酸都表现了强氧化性和酸性
D.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脱水性
3.青海昆仑玉被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用玉,昆仑玉主要成分是由“透闪石”和“阳起石”组成的纤维状微晶结合体,透闪石(Tremolite)的化学成分为Ca2Mg5Si8O22(O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透闪石的化学式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2CaO·5MgO·8SiO2·H2O
B.透闪石中Mg元素的质量分数是Ca元素质量分数的1.5倍
C.1 mol Ca2Mg5Si8O22(OH)2与足量的盐酸作用,至少需要14 mol HCl
D.透闪石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难溶于水
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 mol Al分别放入足量的冷的浓HNO3、稀HNO3中,反应后转移的电子均为3NA
B.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1 mol Na2O或1 mol Na2O2均失去2NA个电子
C.各5.6 g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氯气反应,电子转移总数均为0.3NA
D.2.7 g铝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NA
5.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NH、Na+、Cl-、SCN-
B.在强碱性溶液中:Na+、K+、AlO、CO
C.在c(H+)=10-13 mol/L的溶液中:NH、Al3+、SO、NO
D.在pH=1的溶液中:K+、Fe2+、Cl-、NO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50 mL 1 mol·L-1明矾溶液中滴入数滴0.1 mol·L-1Ba(OH)2溶液
Al3++2SO42-+2Ba2++3OH- === Al(OH)3↓+2BaSO4↓
B.向KI与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氧气:4H++O2+6I- === 3I2+2H2O
C.a mol FeBr2溶液中通入a mol Cl2:2Fe2++2Br-+2Cl2 = Br2+2Fe3++4C1-
D.在澄清石灰水中加入适量碳酸氢镁溶液:Ca2++ OH-+ HCO3- == CaCO3↓+H2O
7.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实验现象
原因分析
A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硫离子水解生成硫化氢,硫化氢具有臭味
B
新制氯水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HClO,HCl显强酸性,使石蕊变红,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其褪色
C
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使其褪色
D
向湿润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固体迅速变黑,后体积急剧膨胀
在浓硫酸脱水作用下,蔗糖被炭化,炭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CO2、SO2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SO2,产生沉淀
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C.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NaHSO4溶液,沉淀消失
D.纯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量CuSO4固体,速率不改变
9.X、Y、Z、W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则X、W可能是( )
①C、O2 ②AlCl3、NaOH ③Fe、HNO3 ④S、O2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材料广泛应用于光纤通讯
B.工艺师利用盐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
C.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
D.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11.在Fe2(SO4)3溶液中,加入a g铜,完全溶解后,再加b g铁,充分反应后得到c g残余固体,且a>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残余固体是铜和铁
B.最后得到的溶液中一定含有Cu2+
C.将残余固体加入到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D.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可能含有Fe3+
12.将15.6 g Na2O2和5.4 g 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 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 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 )
A.反应过程中得到6.72 L的气体(标况)
B.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Cl-)+c(OH-)
C.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l)=0.15 mol/L
D.最终得到7.8 g的沉淀
13.往含有0.2 mol KOH和0.1 mol Ca(OH)2的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CO2气体,当通入气体的体积为6.72 L(标准状况)时立即停止,则在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的体积V的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
14.W g含有Fe2O3·xH2O杂质的Al2O3样品可完全溶解在100 mL c(H+)=0.1 mol/L的稀
H2SO4中,然后向溶液中加入100 mL氨水,恰好得到的沉淀最大质量是N g,则所加氨
水的浓度是( )
A.0.05 mol·L-1 B.0.1 mol·L-1 C.0.15 mol·L-1 D.0.2 mol·L-1
15.将一定量的钠铝合金置于水中,合金全部溶解,得到20 mL pH=14的溶液,然后用1
mol/L的盐酸滴定,沉淀质量与消耗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原合金质量为0.92 g
B.标准状况下产生氢气896 mL
C.图中m值为1.56 g
D.图中V2为60 mL
16.1.92 g Cu投入到一定量的浓HNO3中,Cu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672 mL气体,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槽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则通入O2的体积为( )
A. 336 mL B.504 mL C.224 mL D.168 mL
17.向m g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 L。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 mol/L氢氧化钾溶液V mL,使金属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得到的沉淀质量为n g。再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p g。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n=m+17Vc D. m<<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49分)
18. (10分)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SO2的性质及其有关实验.

(1)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和一定浓度的硫酸反应制备S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将SO2气体通入下列C溶液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少量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继续通入过量SO2气体,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②SO2通入紫色KMnO4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过量SO2慢慢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C为双氧水,则通入SO2后,请大胆判断所得溶液是___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
若该同学制备的SO2气体中混有CO2气体,产生杂质的原因可能是亚硫酸钠固体中混有__________.
19. (10分)向含有0.8 mol的稀硝酸中慢慢加入22.4 g的铁粉,假设反应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Fe+HNO3(稀)―→Fe(NO3)3+NO↑+H2O
(1)写出这两个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 。
(2)正确表达这两个阶段反应中,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铁元素存在的形式的关系



(3)在图中画出溶液中Fe2+、Fe3+、NO的物质的量随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变化的关
系图象(横坐标为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纵坐标是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

20.(7分) 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变为黄色。
(1)甲同学认为是Br2溶于水变成黄色溶液;
乙认为是Fe2+被氧化成Fe3+使溶液变成黄色。
(2)现提供试剂: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四氯化碳 D.硫氰化钾溶液
请判断 (填“甲”或“乙”)的推断正确,并用两种方法加以验证,写出选用的试剂编号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3)若选用淀粉碘化钾溶液判断哪位同学推断正确,是否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 ;理由: 。
21.(11分) 铝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具有许多重要的用途,下图是从铝土矿中制备铝的工艺流程:
已知:(1)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此外还含有少量SiO2、Fe2O3等杂质;
(2)溶液中的硅酸钠与偏铝酸钠反应,能生成硅铝酸盐沉淀,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2SiO3+2NaAlO2+2H2O===Na2Al2Si2O8↓+4NaOH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向铝土矿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该步操作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A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滤渣A的用途是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实验室过滤时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
(3)在工艺流程第三步中,选用过量二氧化碳作酸化剂的原因是(只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铝溶解,下列试剂中最好选用____________(填编号).
A.浓硫酸 B.稀硫酸 C.稀硝酸
22.(11分)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
关实验:
(1)先关闭活塞a,将6.4 g铜片和12 mL 18 mol/L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至反
应完成,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再打开活塞a,将气球中的氧气缓缓挤入圆底烧瓶,最
后铜片完全消失.
①写出上述过程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打开活塞a之前 ;
打开活塞a之后 。
②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的装置,但集气瓶内的导管未画全,请直接在图上把
导管补充完整。
(2)实际上,在打开活塞a之前硫酸仍有剩余。为定量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甲、乙两
学生进行了如下设计:
①甲学生设计方案是:先测定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SO2的量,再通过计算确定余酸的
物质的量。他测定SO2的方法是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装置D,从而测出装置A产
生气体的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你认为甲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中D装置中试剂为:
(填化学式)。
②乙学生设计的方案是:将反应后的溶液冷却后全部移入到烧杯中稀释,并按正确操
作配制100 mL溶液,再取20 mL于锥形瓶中,用 作指示剂,用标准氢氧化钠溶
液进行滴定[已知:Cu(OH)2开始沉淀的pH约为5],选择该指示剂的理由为

再求出余酸的物质的量,若耗去a mol/L氢氧化钠溶液b mL,则原余酸的物质的量为
mol(用含a、b的表达式来表示)。
望江二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三次月考
化学答题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49分)
18.(10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填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19. (10分)(1)写出这两个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正确表达这两个阶段反应中,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铁元素存在的形式的关系



(3)在图中画出溶液中Fe2+、Fe3+、NO的物质的量随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变化的关
系图象(横坐标为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纵坐标是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

20.(7分)
请判断 (填“甲”或“乙”)的推断正确,并用两种方法加以验证,写出选用的试剂编号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3)若选用淀粉碘化钾溶液判断哪位同学的推断正确,是否可行?(填“可行”或“不可
行”): ;理由: 。
21.(11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种);、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 ____________(填编号).
22.(11分)
(1)①写出上述过程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打开活塞a之前 ;
打开活塞a之后 。
②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的装置,但集气瓶内的导管未画全,请直接在图上把
导管补充完整。
(2)① (填化学式)。
② ,

mol(用含a、b的表达式来表示)。
望江二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
化学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ADDBB CCCAA BDDBC A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49分)
18.(10分)
(1)Na2SO3+H2SO4===Na2SO4+SO2↑+H2O (2分)
(2)①变红(1分) 不褪色或不明显(1分)
②颜色逐渐变淡或紫色消失(1分)
5SO2+2MnO+2H2O===5SO+2Mn2++4H+ (2分)
③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1分)
④H2SO4(1分) 碳酸盐或碳酸氢盐(1分)
19. (10分)
(1)Fe+4H++NO=Fe3++NO↑+2H2O (2分)
2Fe3++Fe=3Fe2+。(2分)
(2)①加入Fe粉为0~0.2 mol时,存在形式为Fe3+;(1分)
②加入铁粉为0.2~0.3 mol时,存在形式为Fe2+和Fe3+;(1分)
③加Fe粉为n(Fe)≥0.3 mol时,存在形式为Fe2+。(1分)
(3)如图:(3分)
20.(7分) (每空1分)
(2) 乙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第一种方法
C
有机层无色
第二种方法
D
溶液变红
(3)①不可行,因为Br2和Fe3+都能把I— 氧化成I2
21.(11分)
(1)Al2O3+2OH-===2AlO+H2O、SiO2+2OH-===SiO+H2O (各2分)
(2)Fe2O3、Na2Al2Si2O8 (2分) 炼铁的原料(或生产硅酸盐产品的原料) 引流(各1分)
(3) AlO+2H2O+CO2=== Al(OH)3↓+HCO3- (2分)
(4)B(1分)
22.(11分)
(1)①Cu+2H2SO4(浓)CuSO4+SO2↑+2H2O(2分)
2Cu+2H2SO4+O2===2CuSO4+2H2O(2分)
②B装置中导管长进短出(1分)
(2)①饱和NaHSO3(1分)②甲基橙(1分)
因为Cu(OH)2开始沉淀的pH约为5,若用酚酞作指示剂时溶液中的Cu2+会和NaOH反应,Cu(OH)2的蓝色会干扰滴定终点的正确判断(2分)
 (2分)
望江县回龙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题卷
命题人 徐茂阳 考试时间 90 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
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C.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故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
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 ①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②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 ③许多人以此作为跻身官场的途径?? 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
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导的战役 A.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清史稿》记载“(嘉庆)二十一年,英复遣使来贡,执事者告以须行拜跪礼,斯当
东(注:英国使者)等遂称疾不入觐,帝怒,谕遣归国,罢筵宴赐物。嗣是英使不复来廷。”此事中,嘉庆帝的态度主要反映了清王朝 A.闭关锁国政策 B. 传统夷夏的观念 C. 是礼仪之邦 D. 实行君主专制
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
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苏联对中国的外交干涉 C.中美处于敌对和仇视状态 D.美中两国间没有任何共同利益可言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
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A.伯利克里、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利益,仇视群众 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柏拉图认为直接民主政治存在严重弊端 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史载周公制作礼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
的小宗。如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以下有关封建宗法制关系的说明,最为恰当的是: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度分封诸侯国时也以周天子为大宗,而不以鲁国国君
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再分封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为另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
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革命”一词的古义是变革天命,即顺应天命改朝换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
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赋予“革命”以现代意义,其含义是 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 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平等,消除贫富不均 C.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美国式的社会 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法国式的社会
钱乘旦教授指出“反现代化”并不是反对现代化,而是“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维护传
统的价值取向,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表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
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②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③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④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20世纪
70年代,学术界据此对司母戊鼎的铭文(右图)提出了新的考释:将“司”改为“后”。2011年3月,在完成扩建的新国家博物馆中,司母戊鼎已改名为“后母戊鼎”。据此,你认为司母戊鼎更名的主要依据是 A.史料记载 B.文字研究
C.民间传说 D.专家观点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
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全球通史》:“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
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材料所说的“这一制度”是指 A.太学制度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
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
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17.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19.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l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20.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A.筹集税款 B.干预立法 C.招募军队 D.任命大臣
21.在美国,自1856年以来,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中,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95%。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
A.控制了美国政治生活 B.主宰了联邦政府
C.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 D.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
2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23.“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 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 “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困际威塑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24.若为下图所示历史漫画拟定标题,较为合适的是

A.反目成仇,势成水火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D.冰释前嫌,共克时艰
25.1958年法国戴高乐上台后立即向美国闹独立,要求平起平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并且主张单独与苏联建立“缓和、谅解和合作关系”。其历史背景是
A.苏联对西欧的威胁减弱,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
B.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
C.欧洲共同体建立,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
D.西欧经济恢复,各国间加强了联系
二、非选择题
26.(15分)“封建-郡县”之辩是古代政论的重要命题,也是因时而异、价值多元的命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藩镇将领)而无叛州。 ……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夕之矣……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封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 ——顾炎武《郡县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青臣”与“淳于越”争论的焦点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概括他们各自的理由。(4分) (2)材料二从哪些视角分析了郡县制取代“封建”制的进步之处?(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封建之失”“郡县之失”的主要表现。(4分)对此,顾炎武在材料三中提出了怎样的改良策略,其实质是什么?(4分)
27.(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5、16、17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应该著名漫画杂志Punch。
材料二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则,不变更其条件……(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三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6分)并指出辛亥革命爆发的外部原因。(2分)
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原因。(6分)
(3)指出材料三“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5分)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要意义。(3分)
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 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一一《大国崛起》
材料二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使为时常象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一一《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一一《大国崛起》
回答:
(1)材料一中“相逢一笑氓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二个事例。(5分)
(2)材料二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二个事例。(5分)
(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答案:
一、选择题
1-5 DACBC 6-10 CCABB 11-15 DBCDD
16-20 DACDD 21-25 BBDAD
二、非选择题
26(15分).答案:(1)焦点:对秦朝推行郡县制的态度。(1分)理由:赞同有利于社会稳定,巩固国家统一,维护秦朝的长久统治(2分)反对商周依托分封制维持了长久的统治;没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的先例(2分) (2)官吏的产生与任免或人事任免权的掌控;是否会导致叛乱。(2分) (3)分封制缺陷是地方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郡县制缺陷是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分)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2分)实质是将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相结合。(2分)
27.(22分)答案
28.(13分)(1)法、德。由千年的宿敌走向合作。(3分)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欧洲煤钢联营条约》、《罗马条约》签订),欧共体形成。(2分,任选两项即可) (2)美、苏。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2分)冷战(1分),北约组织、华约组织成立,柏林墙修建,古巴导弹危机。(2分,任选两项即可) (3)国家利益。欧共体的形成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冲击;美苏冷战使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3分)
望江县回龙中学2012-2013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地理试题卷
命题人:孙珍建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B.乙地所在国家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
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
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
2.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更高
B.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
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
D.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
夏至日,当位于北半球的甲、乙两地同时处于正午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5°,乙地太阳高度角为40°。甲、乙两地在某地图上的最小距离是55.5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据此回答3-4题。
3.该地图的比例尺为
A. 1: 25000000 B.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
C. 1:5000000 D. 五百五十万分之一
4.下图 “4幅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示意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表示乙地的是( )
下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经线上,相距300公里,乙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少于甲地。读图回答5~6题。
5.一年当中,当乙地降水明显多于甲地时 ( )
A.甲地炎热干燥 B.甲地温和多雨
C.乙地炎热干燥 D.乙地受西南风影响
6.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山脉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有关 B.图中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
C.图中陆地上等温线发生弯曲,主要是地形影响 D.图中甲、乙附近自然带相同
右图为世界某区域海洋与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X地降水主要集中在
A.12月至次年2月 B.3~5月 C.6~8月 D.9~11月
8.沿X→Y→Z自然景观的变化是
A.阔叶林→森林草原→荒漠 B.硬叶林→草原→荒漠
C.落叶林→草原→荒漠 D.雨林→草原→荒漠
9.下图为某地海陆分布图,据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
A.盛行西北风 B.盛行西南风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潜水补给河水
10.甲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季节分别是( )
A.冰雪融水 冬季 B.大气降水 冬季 C.地下水 春季 D.大气降水 夏季
下图中,小圆圈有一处为太阳直射点,两条虚线均为晨昏线。读图回答11-14题。
11.赤道的太阳高度为
A.50° B.66°34′ C.90° D.70°
12.太阳直射点位于
A.亚洲 B.澳大利亚 C.太平洋 D.巴西
13.E地的经度为
A. 45°E B.135°W C.90°E D.45°W
14.E地位于F地的
A.西南 B.西北 C.东南 D.东北
下图中,沿甲图E—F,M—N所作的地形剖面分别为乙图和丙图。读图回答15-18题。

15.该地的地形是
A.山脊 B.山峰 C.山谷 D.鞍部
16.①地比②地
A.海拔高, 坡度大 B.海拔低, 坡度小
C.海拔低, 坡度大 D.海拔高, 坡度小
17.③位于④地的
A.西南 B.东南 C.西北 D.东北
18.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④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A.东北向西南 B.东南向西北
C.西北向东南 D.西南向东北
19.下图为四个区域图,下面对四个区域共同的地理特征及其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A.种植业发达——灌溉水源丰富 B.水能资源丰富——落差大
C.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D.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达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0~21题。
20.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土壤、水源 B.光热、降水
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
21.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沙尘暴
C.土壤盐碱化 D.洪涝灾害
读江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22~23题。
22.夏季在此地野外探险需搭帐篷宿营。图中A、B、C、D四地中最适宜宿营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3.图中陡崖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  )
A.40 m≤H<120 m B.80 m≤H<160 m
C.120 m≤H<160 m D.160 m≤H<240 m
读“甲、乙两区域图”,完成24~25题。
24.图中M、N是世界著名的湖泊,关于两湖泊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两湖分别是所在地区面积最大的湖泊
B.M湖是内力作用形成的,N湖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C.M湖周围的植被为热带雨林,N湖周围的植被为温带草原
D.两湖均为内流湖
25.两湖泊所在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为 (  )
A.甲、乙区域经济发达,农业分别为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B.甲、乙区域资源丰富,资源分别为铁矿、铀矿和煤炭、石油
C.甲、乙区域人口稠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甲区域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乙地区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
二.综合题(共50分)
26. (16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Y市所在地每一月盛行____________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6分)
(2)M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4分)
(3)图9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请据图说明两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6分)
27.(1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4分)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3分)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3分)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6分)
28.(18分)图11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表2为图11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1
表2
(1)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说明其原因。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5分)
(2)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6分)
(3)蒙特利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小麦输出港,简要分析形成的条件。(7分)
地理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CACBA 6-10CCBAB 11-15DBBAA 16-20DDCBB 21-25CCBBD
二.综合题
26. 【答案】
(1)偏西(西南;西);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形成了丰富的降水;气流源自海洋,使当地增温。
(2)地势低洼,易积水成涝;在飓风影响的季节,多暴雨和风暴潮(M河支流多,汛期上游来水量大)。
(3)两地纬度位置都较低(两地都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两地都位于河流三角洲,排灌方便,土质好(两地都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两地河网密度都较大,排灌方便)。
27.
28. 【答案】
(1)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明显。(1)河段较(2)河段流速快;封冻期短;流量小。
(2)分布在湖的东、南岸。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冷空气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出现雪带。
(3)加拿大的中南部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产区,产量大,商品率高,出口量大;小麦多采用廉价的水运或铁路运输;蒙特利尔是重要的水路(河运、海运)、陆运交通枢纽,便于小麦输出。
【解析】本题利用美国的五大湖周围地区示意图和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为背景材料,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以及港口的形成条件分析。
(1)因流域内湖泊水域辽阔,且东部靠近海洋,温带季风气候湿润性很强,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明显。因(2)河段位于上游河段,且纬度较低,流速快;封冻期短;流量小。
(2)“雪带”分布特点可以看图得出答案,主要分布在湖的东、南岸。因五大湖地区位于北纬40°以北,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冷空气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出现雪带。
(3)因为加拿大的中南部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产区,产量大,商品率高,出口量大;小麦多采用廉价的水运或铁路运输;故蒙特利尔形成了集水路(河运、海运)、陆运为一体的交通枢纽,便于小麦输出的港口城市。
望江县回龙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
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常结斌 2012、12
注:务必将试题答案作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只需交答题卷。
试题卷(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人民日报》以固定的版面,中央电视台每天以固定的时段刊载和播放《永远的丰碑》,努力为人们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只有健康有益的文化才能对人产生影响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报纸和电视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2.科技发展需要经济实力的强有力支持,而其带来的不仅是对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更可转化为国家的科技竞争力,确立该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中国的尖端科技进步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这表明
①经济是基础,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由经济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①③ B.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3.在2011年完成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后,神舟九号首次实现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载人交会对接,2012年6月24日,又实现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这愈味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领域又迈出重要一步。这说明
①实践能推动认识的不断发展    ②科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③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④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 ①②
4.日本一外相在一次演讲中建议设立一个“漫画诺贝尔奖”,奖励来自日本和外国的漫画创作者,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日本的漫画通俗文化,以“抓住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年轻人的心”。这一材料启示我们 ( )
A.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B.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C.要坚决抵制外国文化产品在中国的销售和传播
D.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
5.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把文化创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和目标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6.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7.解决右图中的问题,必须处理好
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B.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D.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8.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文艺的走向时,发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A. 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
B. 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
C. 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D.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9.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中秋、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白蛇传、梁祝、孟姜女等传说榜上有名。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质遗产,说明
①非物质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只有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发展经济
③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它们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C.否定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2.在我国.抗虫棉的推广不仅使农民累计增收丁760亿元,而且节约了1亿公斤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抗虫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系。这表明农业科技创新:
A.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农业劳动对象
B.带来了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深化
C.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D.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13.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下列四个选项均是黑格尔的名言,其中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属于一类的是
A.现实中无法解决的困惑,就到哲学里去寻找答案
B.世界历史无非是自由意识的进展
C.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D.绝对的光明,如同绝对的黑暗
14.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在异地工作时间的增加,其子女在流人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教育部表示,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漫画《异地高考》蕴涵的辩证法道理是
A.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B.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C.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D.正确的价值选择耍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15.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人,就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刺猬从此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具有两面性 ②任何事物都有主次矛盾
③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 ④不能夸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酒与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该定律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①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国家主席胡锦涛1月19日出席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为他举行的欢迎宴会。奥巴马引用中国谚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祝福两国,放眼未来。下列名言与该谚语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④“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8.“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当金融危机刚刚爆发,国内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时候,温家宝总理鼓励国人“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当中国经济出现积极变化的时候,温总理激励国人“希望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当中国经济己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的时候,温总理告诫国人“胜非为难,持之为难”。温总理引用的三句名言体现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②主观意识具有客观现实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0.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挂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先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
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21.2010年5月l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确立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并提出了三大和谐的中心理念,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提倡“人、城、自然”三者共存。这些理念反映了人类活动是
①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追求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②以研究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价值观为根本目的
③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与社会、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发挥人的本质能力,有意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针对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出口企业经营面临巨大压力,我国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调整关税,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以促进我国外贸出口平稳较快发展。这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主观要符合客观 B.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要正确处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D.要正确处理进口与出口的关系
23.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D.价值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
2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依次是
①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闯题要一分为二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25.为了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全世界正面临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某校高二同学以“金融危机启示录”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甲同学搜集整理的材料: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主要政策与重要举措调整的情况
时间
背景
政策
举措
2008年上半年
我国经济增速偏快,物价结构性上涨过快
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控制物价上涨,稳定物价;
控制信贷规模,提高银行存货款利率;
中央财政预算安排5625多亿元用于交于事业等。
2008年下半年
世界金融危机扩散和渗透,我国经济增幅下滑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增加财政支出。实施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主要用于拉动经济增长,保障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建设支出,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支持地震灾区重建等;
降低银行存货款利率
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等。
(1)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体现了唯物论的哪些哲理? (8分)
乙同学提出:这场金融危机的起源是美国,导火索是次贷危机。次贷危机究其根源,是美国长期信贷消费走向极端的产物。“花明天的钱,过今天的日子”为享受。贷款买房的“美国老太太”如今成为透支消费甚至过度借贷消费的代名词。
(2)联系到我们的家庭生活实际:攒钱买房,可能周期长无还款压力,但不能马上住上新房;贷款买房,有压力和风险,但先住为快。究竟是要攒钱买房,还是贷款买房?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请你用矛盾分析法为市民选择购房方式提出建议。(9分)
27.材料:近来,“扶老被诬伤老,好人败诉赔钱”的反常现象频繁出现,使得“路上见到有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这个曾经很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起来。深圳市法制办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很有现实针对性。这一条例的最大特色就是“扬善惩恶”。从“扬善”的方面看,条例的亮点在于规定助人行为原则上将被免责,并由被救助人承担举证责任。救人受伤享工伤待遇、被起诉可申请法援、市政府派人慰问救助人、鼓励证人挺身而出等多项为好人撑腰的制度设计,都将极大地解决行善的后顾之忧。这些规定,借鉴了国际上公民救助行为保护的立法经验,又结合了深圳社会的实际情况,是一部具有特区特色的“好人法”。从“惩恶”的方面看,条例让被救者承担举证责任,歪曲事实真相的被救助人须赔礼道歉,视其情节可予以罚款或行政拘留,涉嫌犯罪的还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是一部具有特区特色的“好人法”。(12分)
28.(21分)中印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文化交流一直是两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7月11日,中印文化艺术界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印两国学者共同研讨“谭云山现象”,并展望21世纪中印文化交流的前景。谭云山是一名杰出的中印友好全都。1928年,他接受印度诗圣泰戈尔的邀请到印度国际大学作者,从此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并潜心研究佛教和印度文化。1937年,谭云山创建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并出任首任院长,数十年致力于中印文化交流的教学和学术研究,为构筑中印文化桥梁、传播中印文化付出了比重的精力,他本人也被誉为“现代玄奘”。
材料二 2010年9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中印青年传统文化交流大舞台”活动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印青年交流从传统文化入手,很有意义。中国的太极拳、书法、茶艺和印度的瑜伽、音乐、舞蹈是两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尽管文化形态各异,但都蕴涵自然、和谐、包容之美。他希望两国青年朋友在交流切磋传统文化技艺的同时,能够领悟和传承其精神内涵,成为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好朋友、好伙伴。
(1)简述“谭云山现象”的文化价值。(9分)
(2)结合材料二,就我国如何推动文化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12分)

C
C
A
C
B
C
C
B
A
B
D
C
参考答案
26.(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渗透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及时作出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2分)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我国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态势,制定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经济发展,体现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分)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但人们又可以认识利用规律,创造条件,改造客观世界。我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体现以尊重经济发展规律为前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4分)
(2)①用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要辩证看待每一种消费方式的优缺点。(3分)
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国家政策、自己家庭的实际状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购房方式。(3分)
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分析具体购房方式的优缺点的同时,着重抓住主要方面(主流),以此确定具体方式。(3分)
27.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很有现实针对性,其实施,必将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自然是一部“好人法”。(4分)②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秉持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信念,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又从捍卫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尊重最广大民的情感出发,坚定有力地支持惩恶扬善,肯定是一部“好人法”。(4分)③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的实施将引导人们积极向善行善、勇于惩恶扬善。无疑是一部“好人法”。(4分)
【解析】本题以“扶老被诬伤老,好人败诉赔钱”的反常现象为背景。考查对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的理解。根椐题目的要求可以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观等方面结合材料分析。
28.(1)“谭云山现象”是中印文化交流的缩影和典型,它推动了中华文化在印度的传播,加深了印度人民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分)也有利于印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加深了中国人民对印度文化的了解,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3分)“谭云山现象”还启示我们,要高度重视教育在文化传播和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做文化交流的使者。(3分)
(2)①充分挖掘本国的优秀文化资源,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②通过各种形式,积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③广泛了解外国文化,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④加强教育,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努力把我国公民尤其是青年培养成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每点4分,共12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
【解析】略
望江县回龙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理科数学试卷
命题人:黄学文 2012-12-21
本试题卷共4页,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则为
A.   B.  C.   D.
2.若,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 B. C. D.
3.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4+a8=16,则该数列前11项和S11=
A.58 B.88 C.143 D.176
4.函数(其中)的图象如图所示,为了得到的图象,则只需将的图象
A.向右平移个长度单位 B.向右平移个长度单位
C.向左平移个长度单位 D.向左平移个长度单位
5. 已知,则是第( )象限角: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6.已知为等比数列,,,则
A.7 B.5 C.-5 D.-7
7.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
A.   B.0   C.-1   D.
8.设函数在上可导,其导函数,且函数在处取得极小值,则函数
的图象可能是
9.已知向量a,b满足|a|=1,|b|=2,且a与b方向上的投影与b在a方向上的投影相等,则|a-b|等于
(A)1    (B)    (C)  (D)3
10已知函数满足:①定义域为R; ②,有; ③当时,,则方程在区间[-10,10]内的解个数是
(A)18 (B)12 (C)11 (D)10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考生注意事项:
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1.函数的定义域是 ▲ .
12.已知,则的值为 ▲ .
15. 以下命题:
①若则∥;
② 在方向上的投影为;
③若△中,则;
④若非零向量、满足,则.
⑤已知△ABC中,则向量所在直线必过N点。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解答写在答题卡的制定区域内.
16.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A,函数的值域为B. (I)求; (II)若,且,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7.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为等差数列,且.
(I)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II)的前项和为,若成等比数列,求正整数的值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I)求的最小正周期;www.
(Ⅱ)若将的图象按向量=(,0)平移得到函数g(x)的图象,求函数g(x)的解析式,并求g(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9.(本小题满分13分)
中,分别是角A,B,C的对边,已知
满足,且
(1)求角A的大小;
(2)求的值
20.(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函数
(1)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2)当恒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3)证明:
21.(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其中是自然对数的底.
(1)若在处取得极值,求的值;
(2)求的单调区间;
(3)设,存在,使得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数学(理科)试卷答案
选择题
1、选 . ,
2、选. ,
3、选.
4、选. 由得,。又,
5、选. ,,在第四象限
6、选. ,

7、选. ,
8、选. ,
9、选. 易得
10、选.
二、填空题
11、
12、
13. -415. ①②④⑤
三、解答题:
16. 解:(Ⅰ)由题意得: ……………………………2分
……………………………………………………4分
……………………………………………………………6分
(II)由(1)知:,又
(1)当时,a<1,,满足题意 …………………8分
(2)当即时,要使,则 …………10分
解得 ………………………………………………………11分
综上, ………………………………………………12分
17.解:(I)设数列的公差为d,由题意得,
解得: …………………………………………………3分
所以 …………………5分
(II)由(I)可得: ……8分
因成等比数列,所以
从而,即 ………………………10分
解得:(舍去),因此. …………………12分
18. .解:(I)…………………2分
=…………………………………………4分
所以的最小正周期为……………………………………………………5分
(Ⅱ)∵将将的图象按向量=(,0)平移,得到函数的图象.
∴…………………9分
∵………………………………………10分
∴当取得最大值2.………11分
当取得最小值—1.…12分
19. 解⑴

………………5分


………………9分

可得 …………………………11分
………13分
20.
21.解: (1) . 由已知, 解得.
经检验, 符合题意. …………………………………………………………4分
(2) .
当时,在上是减函数.
2)当时,.
① 若,即, 则在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②若 ,即,则在上是减函数.综上所述,当时,的减区间是,当时,的减区间是,增区间是. ……… 9分
(3)当时,由(2)知的最小值为,
易知在上的最大值为

∴由题设知 解得。
故: 的取值范围为。………………………………………………14分
望江县回龙中学2012--2013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物理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命题:张永平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开普勒分别于1609年和1619年发表了他发现的行星运动规律,后人称之为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太阳处在圆心上
B.对任何一颗行星来说,离太阳越近,运行速率就越大
C.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开普勒才发现了行星的运行规律
D.开普勒独立完成了观测行星的运行数据、整理观测数据、发现行星运动规律等全部工作
2.质量为2kg的物体在xoy平面上运动,在x轴方向的速度图像和在y轴方向的位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的初速度为8m/s
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N
C.t=0时,质点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
D.2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m/s
3.质量为m的钢球自高处落下,以速率v1碰地,竖直向上弹回,碰撞时间极短,离地的速率为v2.在碰撞过程中,钢球受到的冲量的方向和大小为
A.向下,m(v1-v2) B.向下,m(v1+v2)
C.向上,m(v1-v2) D.向上,m(v1+v2)
4.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4s末的速度为8 m/s.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质点在第8s末的速度一定是16 m/s B.质点在前8s内的位移一定是64 m
C.质点的加速度一定是2 m/s D.质点在前8s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大于8 m/s
5.质量为的物体从静止以的加速度竖直上升,对该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机械能增加 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
C.重力对物体做功 D.物体的动能增加
6.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2.0m的l/4圆弧形光滑导轨AB,A点与其最低点C的高度差为1.0m,今由A点沿导轨无初速释放一个小球,若取g=10m/s2,则
A. 小球过B点的速度
B. 小球过B点的速度
C. 小球离开B点后做平抛运动
D. 小球离开B点后继续做半径为2.0m的圆周运动直到与A点等高的D点
7.如图,质量为的物块与转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物块与转轴相距R,物体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转动,当转速增加到某值时,物块即将在转台上滑动,此时转台已开始做匀速转动,在这一过程中,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为 ( )
A. 0 B. 2mgR C. D.
8.如图,轻绳的两端分别系在圆环A和小球B上,圆环A套在粗糙的水平直杆MN上.现用水平力F拉着绳子上的一点O,使小球B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上升到虚线位置,但圆环A始终保持在原位置不动.在这一过程中,环对杆的摩擦力Ff和环对杆的压力FN的变化情况是( )
A.Ff不变,FN不变 B.Ff增大,FN不变
C.Ff增大,FN减小 D.Ff不变,FN减小
9.一种娱乐项目,参与者抛出一小球去撞击触发器,能击中触发器的进入下一关.现在将这个娱乐项目进行简化,假设参与者从触发器的正下方以v的速率竖直上抛一小球,小球恰好击中触发器.若参与者仍在刚才的抛出点,沿A,B,C,D四个不同的光滑轨道分别以速率v射出小球,如图所示.则小球能够击中触发器的可能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如图所示,有两个相同材料物体组成的连接体在斜面上运动,当作用力F一定时,m2所受绳的拉力(  )
A、与θ有关 B、与斜面动摩擦因数有关
C、与系统运动状态有关 D、仅与两物体质量有关
二、实验题
11、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1)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
(2)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
(3)作出草图;
(4)分析图像。如果图像是一条直线,表明W∝;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是否存在、、等关系。
以下关于该试验的说法中有一项不正确,它是___________。
A.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橡皮筋进行是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2条、3条、……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2W、3W、……。
B.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补偿的方法,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
C.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
D.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
12.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x=________cm;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3、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以测定重力和速度。
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 (填字母代号)中的器材。
A.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B.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C.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D.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② 通过作图象的方法可以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为使图线的斜率等于重力加速度,除作v-t图象外,还可作 图象,其纵轴表示的是 ,横轴表示的是 。
三、计算题
14.(8分) 高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均为v0=30m/s,距离s0=100m,t=0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况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
(1)通过计算说明两车在0~9s内会不会相撞?
(2)在一个坐标系中画出甲乙的速度时间图象。
15.(10分)如图所示,长l=0.8 m的细线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连结一个质量为m=0.4 kg的小球,悬点O距地面的高度H=3.55 m,开始时将小球提到O点而静止,然后让它自由下落,当小球到达使细线被拉直的位置时,刚好把细线拉断,再经过t=0.5 s落到地面,如果不考虑细线的形变,g=10 m/s2,试求:
(1)细线拉断前后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2)假设细线由拉直到断裂所经历的时间为0.1 s,试确定细线的平均张力大小.
16.在半径R=4800 km的某星球表面.宇航员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AB和圆孤轨道BC组成.C为圆弧的最高点。将质量 m=1. 0 kg的小球,从轨道AB上高H处的某点静止滑下,用力传感器测出小球经过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F,改变H 的大小,可测出相应的F大小随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圆轨道的半径和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17.(18分)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P点,随传送带运动到A点后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的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入竖直光滑的圆孤轨道下滑。B、C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半径R=1.0m圆弧对应圆心角,轨道最低点为O,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m,小物块离开C点后恰能无碰撞的沿固定斜面向上运动,0.8s后经过D点,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g=10m/s2,sin37°=0.6,cos37°=0.8)试求:
(1)小物块离开A点时的水平初速度v1 。
(2)小物块经过O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假设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0.3,传送带的速度为5m/s,则PA间的最小距离是多少?
(4)斜面上CD间的距离。
试卷答案
1.B 2.B 3.D 4.B 5.D 6.B 7.D 8.B 9.B 10.D
11. 答案:D。
12. (1)0.02 s (2)0.66~0.70 cm 0.100 m/s
13、答案: ①D, ,速度平方的二分之一,重物下落的高度。
14. 公式解法:令a1=-10m/s2,a2=5m/s2,a3=-5m/s2,t1=3s末,甲车速度: v1=v0+a1t1=0;
设3s过后经过t2 s 甲、乙两车速度相等,此时距离最近:a2t2 =v0+a3t2;
等速之前,甲车位移:x甲,乙车位移:
x乙④
解得x乙-x甲=90m<s0=100m,不会相撞。
15. 解析:(1)细线拉断前,小球下落过程机械能守恒:
mgl=mv
得v1==4 m/s,方向竖直向下.
设细线断后球速为v2,方向竖直向下,由
H-l=v2t+gt2,
可得:v2=3 m/s,方向竖直向下.
(2)设细线的平均张力为F,方向竖直向上.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可得:
(F-mg)Δt=-mv2-(-mv1)
F=+mg=8 N.

17.(1)3m/s(2)43N (3)1.5m(4)0.98m
【解析】(1)对小物块,由A到B有:
在B点 所以
(2)对小物块,由B到O有:
其中
在O点 所以N=43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对轨道的压力为
(3)小物块在传送带上加速过程: PA间的距离是
(4)物块沿斜面上滑: 所以
物块沿斜面上滑:
由机械能守恒知
小物块由C上升到最高点历时
小物块由最高点回到D点历时


望江县回龙中学2012-2013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生物试题卷
一、选择题
1、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性糖
B、利用小麦叶片进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叶片需要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实验结果是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C、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像,从而判断出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D、若利用小麦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换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
2、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实例的是(  )
A.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肝脏,与肝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
B.吞噬细胞对抗原处理后,以直接接触方式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
D.细胞内通过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
3、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某同学在分析实验结果时,提出了“假如细胞壁也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的问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相同,因为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细胞失水后,原生质层随液泡的缩小而缩小,而细胞壁不能缩小,引起了质壁分离
B.实验结果相同,因为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细胞失水,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引起了质壁分离
C.实验结果不相同,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一起缩小,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D.实验结果不同,细胞壁不能缩小,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4、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
B.在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正方体琼脂块的体积是无关变量
C.在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实验中,插条生根数是因变量
D.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无关变量
5、呼吸底物不是糖时,有氧呼吸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的体积并不相等,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两套,设为甲、乙,测定单位质量小麦种子呼吸时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下列构思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在光照下测定O2释放量,乙装置在黑暗下测定CO2 释放量
B.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测定CO2释放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
C.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测定气体体积变化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
D.甲装置烧杯中盛放CO2缓冲剂(可吸收和放出CO2),测定气体体积变化量,乙装置放死亡种子做对照
6、把离体叶绿体加入到含ADP、磷酸、NADP+等物质的溶液中,用如图所示的条件进行光合作 用,实验后绘成曲线,该曲线表示(  )
A.有机物合成量 B.O2释放量
C.ATP、NADPH的数量 D.CO2吸收量
7、某同学做了一个测定不同光照强度时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他将若干小球藻,水草及小鱼各一份,分别(完全相同)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盛有河水的玻璃缸内,使之处于气密状态,并对乙缸进行遮光处理。实验在温度适宜的暗室中进行,从距玻璃缸0.3m处用不同功率的灯泡分别给予光照1h,期间用仪器记录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单位是g/m),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5W
20W
25W
30W
35W
40W
45W
甲缸
-6
-4
-2
0
+2
+5
+10
乙缸
—10
—10
—10
—10
—10
—10
—10
A.甲缸和乙缸中都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实验中乙缸用来测定该生态系统中生的细胞呼吸的耗氧量
C.甲缸在30W时生产者的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D.光照强度为45W时,氧气的产生量是消耗量的2倍
8、某学生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发现了一个双核细胞,该细胞不可能是:
A.正常分裂的末期细胞 B.高尔基体被破坏,末期未能形成细胞壁
C.两个细胞的直接融合 D.环境变化使分裂停止的细胞
9、下列关于细胞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差异,进而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细胞的增殖、分化、坏死、凋亡在生物体的生命历程中都具有积极意义
C、细胞分裂伴随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细胞凋亡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正常生理过程,溶酶体在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搞设计实验,检测温度对种子萌发速率的影响。他们在四个培养皿中放置湿滤纸,然后在每个培养皿中随机放入10粒具有生活力的小麦种子,将四个培养皿标号并放置于不同温度的环境中。每天记录各培养皿中种子萌发总数,持续进行2周。如果你是该小组的一员,你认为下列哪个表格最适合记录实验结果(  )

11、孟德尔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所结豆荚细胞的基因型由植株甲与植株乙决定?
B.所结豆荚细胞的基因型与植株甲相同,属于细胞质遗传
C.豆荚中的每一粒种子的种皮是亲代的,胚是F1的?
D.豆荚中的种子萌发后的植株表现型都与植株甲相同
12、粗糙型链孢霉是一种真核生物,繁殖过程中通常由单倍体菌丝杂交形 成二倍体合子。合子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后,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最终形成8个孢子。已知孢子大型(R)对小型(r)为显性,黑色(T)对白色(t)为显性。下图表示粗糙型链孢霉的一个合子形成孢子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不考虑变异,abc的基因型相同
B.图中c的染色体数目与合子相同 C.图示整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D.①②过程中均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3、水稻的雄性可育(能产生可育花粉)性状由显性基因A、B控制(水稻植株中有A、B或两者之一为雄性可育)。现有甲、乙、丙三种基因型不同的水稻,甲不含A、B基因,乙含有A、b基因,丙含有 a、B基因,若甲与乙杂交得到的F1全部雄性可育,甲与丙杂交得到的F1全部雄性不育。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可以确定这两对基因存在的部位是 ( )
A.两者均存在于细胞核中 B.两者均存在于细胞质中
C.仅A、a基因位于细胞核中 D.仅B、b基因位于细胞核中
14、下表表示人体三种不同细胞中的基因存在及表达情况:
基因存在情况
基因表达情况








胰岛B细胞






眼晶状体细胞(胚胎中)






神经细胞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基因可能是控制胰岛素合成的基因
B.丁基因可能是控制呼吸酶合成的基因
C.三种细胞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遗传信息不同
D.三种细胞都有甲、乙、丙、丁四种基因的根本原因是人体细胞都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
15、利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具有两个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
①材料的选择:所选的原始材料是人们在生产中多年栽培过的、分别具有我们所期望的个别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品种,一般是纯合子
②杂交一次,得F1是杂合子,不管在性状上是否完全符合要求,一般情况下,都不能直接用于扩大栽培
③让F1自交,得F2(性状的重新组合一般是在F2中出现),选出在性状上符合要求的品种,这些品种的基因型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④把初步选出的品种进行隔离自交,根据F3是否出现性状分离,可以确定被隔离的亲本是否是纯合子
A.0项 B.1项 C.2项 D.3项
16、下图是四种生物的体细胞示意图,A、B图中的每一个字母代表细胞的染色体上的基因,C、D图代表细胞的染色体情况,那么最可能属于多倍体的细胞是(  )
17、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发生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
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18、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子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19、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 )
基因型
rr
Rr
RR
灭鼠灵
敏感
抗性
抗性
维生素K依赖性

中度
高度
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 B.抗性个体RR∶Rr=1∶1
C.RR个体数量增加,rr个体数量减少 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
20、某科研小组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搅拌时间与
放射性强弱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被侵染的细菌基本未发生裂解
B.实验结果表明,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的适宜搅拌时间为2min左右
C.即使充分搅拌也不可能使所有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D.若搅拌4min时被侵染的细菌放射性强度下降为90%,
则上清液中35S的放射性会增强
21、如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
B.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
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
D.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
22、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 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21题图)
A.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23、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伸长,两者促进植物生长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请根据图中信息 (23题图)
和相关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霉素和生长素都是植物细胞内能源物质
B.图中赤霉素对①过程起促进作用,对②过程也应该是促进作用
C.赤霉素促进茎秆伸长是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而实现的
D.赤霉素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相同的
24、下列说法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
A. 若A表示血糖的浓度,则B可以代表胰岛素的浓度
B. 若A表示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则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
C. 若A表示血液中的CO2浓度,则B可以表示呼吸频率的变化
D. 若A表示轻度污染后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则B可以表示微生物
的数量
25、下列关于生命科学发展史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
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C.验证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H2O的实验中应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D.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
26、下图为神经——肌肉连接图。C1、C2表示免疫细胞,黑点(· )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该肌肉受到刺激后发生了不自主的收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
A.在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的过程中,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是④→⑤→⑦
B.在肌肉收缩的反射过程中,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是④→⑤→⑥
C.重症肌无力患者是因自身产生的抗体把自身肌肉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抗原攻击所至(如图所示),所以重症肌无力属自身免疫病
D.C2是效应B细胞,无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但可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27、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检测,科研小组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B.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
C.调查期间种群蚜种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
D.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
28、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
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9、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2007年的800余只。朱鹮的食物1/3是小鱼,2/3是泥鳅,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链如下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B.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若朱鹮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37.5kg(干重)
D.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30、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对照,以下对照设置正确的是(  )
A.研究氧浓度对植物呼吸的影响时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
B.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
C.探究Ca2+的主动吸收,使细胞外Ca2+浓度大于或小于细胞内液
D.研究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的效果,使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
二、非选择题
1、(7分)图1是某植物体的根尖结构和有关生命现象示意图。图2是测定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曲线。图3表示该植物叶片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 S代表有机物量。请据图回答:

图3
(1)图中表示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间期的序号是 。
(2)若已知该种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图2。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30℃(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请在图2中画出相应的光合作用速度与光照强度关系的曲线(要求标明a′、b′、c′三个点的位置)。
(3)图3中0—D间该植株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为________________(用S1、S2、S3表示);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__________ ____(用S1、S2、S3表示)。
2、(7分)某生物爱好者在重复孟德尔的杂交试验时,偶尔发现了一个罕见现象:选取的高茎(DD)豌豆植株与矮茎(dd)豌豆植株杂交,得到的F1全为高茎;其中有一棵F1植株自交得到的F2出现了高茎:矮茎=35:1的性状分离比。他利用所掌握的遗传学知识对此遗传现象作出以下解释,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将有关内容补充完整。
(1)对此分离现象的可能解释是:
①由于受到某种因素的干扰,导致基因型Dd的F1植株幼苗发育成为基因型是__________的四倍体植株。
②F1四倍体植株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_________。(2分)
③F1四倍体植株自交,由于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产生的F2出现了
_____种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高茎:矮茎=35:1。
(2)验证实验:为证明以上的解释是否正确,需要通过______实验来测定F1的基因型,即
选择待测F1豌豆和表现型为____ __的豌豆进行异花授粉。
符合预期设想的实验结果: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分)肾上腺素和“心得安”药物都可以影响心脏的活动。回答相关问题:
(1)肾上腺素既是一种激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在功能上它是人体内的_____________分子。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具有相似的结构,而且都能直接作用于心脏调节心率,由此推测它们在心脏细胞表面可能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
(2)用肾上腺素和心得安进行实验研究,下表为分组实验结果,请完善实验报告。
注射药剂种类
组别
心得安
肾上腺素
耗氧量(×103mL)
A
2..0
B
+
1.7
C
+
2.5
D
+
+
2.1
实验目的: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用具:小鼠若干只,注射器,检测耗氧量装置(如右下图),肾上腺素溶液和心得安溶
液(用生理盐水配制)。
方法步骤:
①选取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鼠20只,均分为四组。每组小鼠按上表所示注射药剂,其中A组注射_____________。
②将每只小鼠分别放入装置中,开始时大烧杯内外的液面等高。装置放在相同环境中,10分钟后记录_____________,计算耗氧量并求出各组的平均值。
结果分析:
①为方便比较上表中各组数值,请选择适宜的图表类型绘图(左下图)。
②结果表明,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分别具有降低和提高耗氧量的作用,而两者共同作用的效应是相互_____________。
③除了控制环境相同外,实验可再设置一个不放入小鼠的对照装置,其目的是用于
________ _____,从而使测得的数值更精确。
4、(7分)下图是转基因猕猴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②中常用 的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
(2)在体外培养受精卵时,除了给予一定量的O2以维持细胞呼吸外,还需要提供CO2气体以维持 。
(3)从雄性猕猴附睾中取出的精子不能在体外使卵母细胞受精,需要用人工配置的
使精子获能。
(4)图中过程⑦称为 ,为使代孕雌猴与供体雌猴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相同,此前需对代孕雌猴作 处理。
(5)若要同时获得多只与此转基因猕猴相同的小猴,可对早期胚胎进行 ,操作时选择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期的胚胎进行。若选用囊胚期的胚胎,操作过程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 。
次月考生物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B
C
C
C
C
C
D
C
C
A
C
C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C
D
D
B
C
C
B
A
A
D
C
B
B
二、非选择题(30分)
31.(7分)(1)①(2)(2分)
(3)S1+S3(2分)  S2-S1(2分)
32.(7分)
(1)①DDdd ②DD:Dd:dd=1:4:1(2分) ③5
(2)测交 矮茎 高茎:矮茎=5:1
33.(9分)
(1)信息(或“传递信息的”。 受体(或“特异性受体”“受体蛋白”“糖蛋白”。答“蛋白质”不给分。
(2)实验目的: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对小鼠耗氧量 (或呼吸速率、呼吸作用、心脏活动、心率)的影响
方法步骤:
①生理盐水 ②大烧杯内液面上升高度
结果分析:(右上图)
②抑制(或拮抗)
③校正(或消除)因非生物因素(或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或“消除非生物因素或物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消除环境因素或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4.(7分)
(1)显微注射
(2) 培养液的PH
(3)获能液
(4)胚胎移植 同期发情
(5)胚胎分割 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望江县回龙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三次月考
英 语 试 卷
命题人:  张裕平
本试卷共20页,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两节, 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is the man most probably?
A. A writer B. A publisher C. An editor
2. At what time can Jerry see the woman tomorrow?
A. 9:00 am B. 10:00 am C. 14:00 pm
3. Why was the doctor put into prison?
A. He broke the murderer’s leg.
B. He helped the murderer escape.
C. He cured the murderer’s leg.
4. How much did the woman pay for the leather shoes?
A. $69 B. $46 C. $23
5.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doing?
A. Sharing working experience.
B. Talking about a restaurant.
C. Having an interview.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y should Carlos stay with a family in Ahmed’s opinion?
A. It’s cheap
B. It saves time.
C. It’s comfortable.
7. What does Ahmed advise Carlos to do?
A. Ask the students’ union for help.
B. Find a host family herself.
C. Put an ad in the paper.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Why doesn’t the girl’s mum do exercise?
A. She is not a sporty type.
B. She is too fat.
C. She has heart problems.
9. What do we know about Peter?
A. He’s the breadwinner of the family.
B. He doesn’t like doing sports.
C. He spends long hours exercising.
10. What’s the girl’s attitude towards doing exercise?
A. Active B. Understanding C. Complaining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A. It’s cold B. It’s warm C. It’s rainy
12.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should take?
A. Four sets of clothes.
B. A coat and an umbrella.
C. An umbrella and a briefcase.
13. What does the man mean in the end?
A. The woman should keep working.
B. He will miss the woman.
C. The weather will be cold.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6题。
14. Who will inform the woman of new diseases?
A. Doctors and hospitals.
B. Some sick people.
C. Local government.
15. What is the man more afraid of?
A. Catching the diseases himself.
B. The influence of unknown diseases.
C. The places sick people live in.
16. What is unnecessary for us in daily life?
A. Washing hands often.
B. Wearing a mask.
C. Avoiding the crowds.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How will Sandy Morison celebrate his birthday?
A. He’ll get some gifts with red color.
B. His friends will pull on his ear once.
C. His friends will pull on his ear 21 times.
18. What does Kanriki mean in Japan?
A. The end of youth.
B. The beginning of a new life.
C. The sign of growing up.
19. How old is Mr Sato going to be?
A. 60 B. 30 C. 16
20. How do French people celebrate their birthday?
A. By inviting people out to dinner.
B. By eating noodles.
C. By having a family party.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第一节 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As is often case, watching films in English can be both fun and useful for language learning.
A. the , a B. the , / C. a , / D. a , a
22. We should respect food and think about the people who don’t have we have here and treat food nicely.
A. what B. which C. that D. whether
23. The sun has set and we walked as fast as we could, to get there before it was dark.
A. expected B. to expect C. expecting D. expect
24. ---- Has the manager recovered and come back to work?
---- Yes. He in hospital for over three years.
A. stayed B. has stayed C. had stayed D. stays
25. One more week, he will recover from the operation.
A. or B. and C. but D. when
26. ---- No wonder you caught a cold. You out last night without a coat.
---- I know how silly I was.
A. shouldn’t have gone B. mustn’t have gone C. couldn’t D. mustn’t
27. He was so frightened at the accident just in front of him that he remained it had happened for a few minutes.
A. which B. how C. that D. where
28. Helping others is a habit, you can learn even at an early age.
A. it B. that C. what D. one
29. The public transport in Shanghai is very convenient now, so there be any difficult in traveling around the city.
A. couldn’t B. mustn’t C. needn’t D. shouldn’t
30. ----Where shall we go to spend our holiday?
---- Nowhere , anywhere you like.
A. in all B. in general C. in case D. in particular
31. The school shop, customers are mainly students, is closed for the holidays.
A. which B. whose C. when D. where
32. Living in this flat, you have a good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A. sight B. view C. scene D. scenery
33. In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imes, we should try to with what’s happening so as not to fall behind.
A. keep on B. keep off C. keep up D. keep back
34. ---- What made your father throw up last night?
---- I think the large quantities of wine .
A. was B. might C. make D. did
35. Stop wasting time. There is no repeating that again and again.
A. point B. value C. importance C. benefit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所给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I’m just a senior in high school. I work part-time at a local store called Baskin Robbins 36 I can make a little money. In and outside of work, I always wear a 37 and try to be nice to others.
But recently, I’ve been 38 by some people who always help others. So, today, when I went to work, I decided I would take my first big step and truly help a 39 .
Two young girls came into the 40 and looked around. I offered them my 41 “Welcome to Baskin Robbins” greeting. A couple of minutes later 42 of them finally decided upon the flavor(味道) of ice cream ---- chocolate. So then, I made a big spoon, put it in a cone(锥形蛋卷筒) and 43 it to her. Sadly, though, the other girl didn’t get anything even though I could 44 she was looking at the many kinds of 45 and wanted to have one.
It was at this time that the other girl, who obviously was the young sister, 46 , “I wish I could have one”. I knew when I heard this comment that it was my 47 to do something for her. So, I told her that I would 48 her ice cream. She immediately calmed down though she didn’t believe what she 49 . I asked her what flavor she wanted and handed her the treat. I then 50 out the $3 for it and placed the money in the counter.
She was so 51 and her older sister was surprised. It was 52 good to help this girl and made her feel special for a moment. I turned around and found that my 53 all looked at me like I was crazy. But, I didn’t 54 that I spent a little, because the feeling I 55 from my action was worth a million dollars.
36. A. even though B. as if C. not until D. so that
37. A. hat B. tear C. tie D. smile
38. A. noticed B. persuaded C. moved D. changed
39. A. stranger B. friend C. student D. child
40. A. club B. school C. restaurant D. store
41. A. real B. usual C. final D. shy
42. A. both B. one C. none D. either
43. A. handed B. threw C. lent D. returned
44. A. remember B. expect C. tell D. think
45. A. drinks B. chocolate C. guests D. ice cream
46. A. cried out B. passed by C. looked up D. laughed aloud
47. A. duty B. fault C. chance D. dream
48. A. wait for B. pay for C. leave for D. ask for
49. A. saw B. wanted C. needed D. heard
50. A. took B. sent C. ran D. checked
51. A. interested B. happy C. upset D. afraid
52. A. truly B. hardly C. nearly D. suddenly
53. A. family B. classmates C. workmates D. boss
54. A. understand B. care C. realize D. plan
55. A. hid B. borrowed C. left D. received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然后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Every time I passed boys who were playing basketball, I stopped silently to watch them. I really envied them. But as a girl, I once thought that I could never play basketball.
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though I’m not good at it. I’ve had a basketball since I was a child. At first, I could play freely because no one cared when I was just a kid. But as I grew up it seemed harder and harder for me to enjoy basketball.
At school, it was always the boys who played basketball during P.E. classes. The girls were only allowed to play volleyball or badminton.
My parents did not let me play basketball at home. “Basketball is not for girls,” they said. Even when I went to play basketball with my friends, boys stared at me on the court as if I were an alien.
I was feeling down and had hope of playing basketball. Unexpectedly, something changed the first day of high school. I made some friends who also enjoyed playing basketball. They encouraged me to get back on the court.
One of them told me with a smile, “Go your own way, let others talk.” This girl would always play basketball with me. Even the boy who sat next to me in class talked about basketball with me almost every day.
I was inspired by them. Confidence and passion (激情) returned to my heart. I am ready to stand up and play. I will play as well as I can, and for me, even the sky is boundless.
Basketbal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my life. I am interested in it. I watch and play almost every day. Through basketball, not only do I feel happy and confident, but also learn a lot.
I have heard the NBA star Tracy McGrady say “Nothing is impossible.” It is from an advertisement on TV. I have come to realize that life is just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You should have an aim. After that, just be confident and keep going. Never give up and you will make it sooner or later.
I love the motto of the NBA. It can express my strong feelings for basketball, “I love this game!”
56. The writer often stopped to watch the boys playing basketball because
A. she envied them.
B. the boys were top players.
C. the boys were her classmates.
D. she liked to play basketball.
57.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text that
A. P.E. teachers think girls are good at playing volleyball and badminton.
B. parents and teachers think basketball is not suitable for girls.
C. parents and teachers think girls hate basketball.
D. parents and teachers think only basketball is suitable for boys.
58. In paragraph 9, the words “make it” probably mean
A. succeed B. produce it
C. make a fortune D. make a NBA player
B
The United States is one of the few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at has an official day on which fathers are honored by their children. On the third Sunday in June, fathers all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are given presents, treated to dinner or otherwise made to feel special.
However, the idea for creating a day for children to honor their fathers began in Spokane, Washington. A woman by the name of Sonora Smart Dodd thought of the idea for Father’s Day while listening to a Mother’s Day sermon(布道) in 1909. Having been raised by her father, Henry Jackson Smart, after her mother died, Sonora wanted her father to know how special he was to her. It was her father that made all the parental sacrifices and was, in the eyes of his daughter, a selfless and loving man. Sonora’s father was born in June, so she chose to hold the first Father’s Day celebration in Spokane, Washington on the 19th of June, 1910.
In 1924 President Calvin Coolidge declared the third Sunday in June as Father’s Day. Rose are the Father’s Day flowers, red to be worn for a living father and white if the father has died.
When children can’t visit their father or take them out to dinner, they send a greeting card. Traditionally, fathers prefer greeting cards that are not too sentimental(感伤的). Most greeting cards are too special so fathers laugh when they open them. Some give heartfelt thanks for being there whenever the child needed Dad.
59. The United States is special in Father’s Day because
A. many people celebrate the day.
B. only America celebrates the day.
C. America makes it an official day.
D. all men are honored in America.
60. At first, Father’s Day was fixed on June 19 because
A. Sonora honored her father’s birthday.
B. Sonora’s birthday was June 19.
C. it was decided by the president at that time.
D. Sonora’s mother died on June 19.
61.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on Father’s Day
A. people will wear the same flowers to honor their fathers.
B. only daughters wear red flowers to honor their fathers.
C. children must go home to honor their fathers.
D. fathers are often honored in many different ways.
62.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e can infer that Henry Jackson Smart
A. was very kind to anyone.
B. did a lot for his daughter.
C. was the first father honored in 1924.
D. always helped others by giving money.
C
1. Needed: Full-time secretary position available. Applicants should have at least 2 years’ experience and be able to type 60 words a minute. No computer skills required. Apply in person at United Business Ltd., 17 Browning Street.
2. Are you looking for a part-time job? We require 3 part-time shop assistants to work during the evening. No experience needed. Applicants should be between 18 and 26. call 366-76564 or you can apply in Lincoln Street No. 64.
3. Computer trained secretaries: Do you have experience working with computers? Would you like a full-time position working in an exciting new company named United Us? If your answer is yes, give us a call at 565-987-7832.
4. Teacher needed: Tommy’s Kindergarten needs 2 teachers/trainers to help with classes from 9 am to 3 pm. Applicants should have appropriate teaching licenses. For more information visit Tommy’s Kindergarten in Leicester Square No. 56. Call 366-45623 for more information.
5. Part-time work available: We are looking for retired adults who would like to work part-time at the weekend. Responsibilities include answering the telephone and giving customers information. For more information contact(联系) us by calling 897-980-7654 or visit us in Peace Square No. 79.
6. University positions open: The University of Cumberland is looking for 4 teaching assistants to help with homework correction. Applicants should have a degree in one of the following: Political Science, Religion, Economics or History. Please contact the University of Cumberland for more information.
63. Jane recently retired and is looking for a part-time position. She would like to work with people and enjoys public relation work. She should call
A. 366-76564 B. 565-987-7832
C. 366-45623 D. 897-980-7654
64. Jack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rent with a degree in Economics two years ago. He would like an academic position. Which place is the best for him?
A. United Business Ltd. B. Tommy’s Kindergarten.
C. The University of Cumberland. D. United Us.
65. Margaret is 21 years old and would like a part-time position to help her pay her university expenses. She can only work in the evenings. Then she can go to
A. United Business Ltd. B. Lincoln Street No. 64.
C. Leicester Square No. 56. D. Peace Square No. 79.
66. Alice was trained as a secretary and has six years of experience. She is an excellent typist but doesn’t know how to use a computer. She is looking for a full-time position. The best job for her is
A. the 1st one. B. the 2nd one.
C. the 5th one. D. the 6th one.
67. If Peter has been hired by Tommy’s Kindergarten, what kind of license must he have got?
A. the teacher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B. driving license.
C. master degree. D. Doctor degree.
D
Crime has its own cycles, a magazine reported some years ago. Police records that were studied for five years from over 2,400 cities and towns show a surprising link between changes in the season and crime patterns.
The pattern of crime has varied little over a long period of years. Murder reaches its high during July and August, as do rape(强奸) and other violent attacks. Murder, moreover, is more than seasonal: it is a weekend crime. It is also a nighttime crime: 62 percent of murders are committed between 6 pm. and 6 am.
Unlike the summer high in crimes of bodily harm, burglary has a different cycle. You are most likely be robbed between 6 pm. and 2 am. on a Saturday night in December, January, or February. Which is the most un-criminal month of all? May except for one strange statistic. More dog bites are reported in this month than in any other month of the year.
Possibly, soaring thermometers(温度计) and high humidity(湿度) bring on our strange and terrifying actions, but police officials are not sure. “There is, of course, no proof(证据) of a connection between humidity and murder,” they say. “Why murder’s high time should come in the summertime we really don’t know.”
68. The passage is about
A. police records.
B. crime patterns.
C. the links between seasonal changes and the crime patterns.
D. the summer high in crimes.
69. For many year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not reach its high during the summer?
A. Rape. B. Burglary.
C. Murder. D. Other violent attacks.
70. In which month(s) are more dog bites reported?
A. May. B. January.
C. December. D. June and July.
71. The word “soaring” in the last paragraph means
A. flying B. blowing C. rising D. dropping
E
Believe it or not, optical(视觉的) illusion(错觉) can cut highway crashes. Japan is a case in point. It has reduced automobile crashes on some roads by nearly 75 percent using a simple optical illusion. Bent strips(带状物), called chevrons(人字形), painted on the roads make drivers think that they are driving faster than they really are, and thus drivers slow down.
Now the 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 Foundation for Traffic Safety in Washington D.C. is planning to repeat Japan’s success. Starting next year, the foundation will paint chevrons and other patterns of strips on selected roads around the country to test how well the patterns reduce highway crashes.
Excessive(极度的) speed plays a major role as much as one fifth of all fatal(致命的) traffic accidents, according to the foundation. To help reduce those accidents, the foundation will conduct its tests in areas where speed-related hazards(危险) are the greatest ---- curves, exit slopes, traffic circles, and bridges.
Some studies suggest that straight, horizontal(水平的) bars painted across roads can initially(最初) cut the average speed of drivers in half. However, traffic often returns to full speed within months as drivers become used to seeing the painted bar.
Chevrons, scientists say, not only give drivers the impression that they are driving faster than they are but also make a lane look narrower. The result is a longer reduction in highway speed and the number of traffic accidents.
72. The passage mainly discuss
A. a new way of highway speed control.
B. a new pattern for painting highways.
C. a new approach to training drivers.
D. a new type of optical illusion.
73. On roads painted with chevrons, drivers tend to feel that
A. they should avoid speed-related hazards.
B. they should slow down their speed.
C. they are driving in the wrong lane.
D. they are approaching the speed limit.
74. The advantage of chevrons over straight, horizontal bars is that the former
A. can keep drivers awake.
B. can cut road accidents in half.
C. will look more attractive.
D. will have a longer effect on drivers.
75. The 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 Foundation for Traffic Safety plans to
A. change the road signs across the country.
B. try out the Japanese method in certain areas.
C. replace the straight, horizontal bars with chevrons.
D. repeat the Japanese road patterns.
第Ⅱ卷(满分35分)
第一节 任务型读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阅读下面短文,根据所读内容在表格中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单词。
注意:每个空格只填一个单词。
First aid means what it says : the aid or help that can be given to an injured person first, which is before any other help. Quick actions by us may save someone’s life. Even when it is not so, there is often much that we can do to help.
Shock: People often suffer from shock after receiving an injury; sometimes even the injury is a small one. The face turns grey, and the skin becomes damp and cold. They breathe quickly. They should be kept warm. Cover them with a blanket and give them a warm drink.
Broken bones: Don’t move the person. Send for an ambulance at once. Treat for shock if necessary.
Poison: A person who has swallowed poison should be taken to hospital at once. With some poisons, sleeping pills, for example, it is a good thing to make the person sick by pushing your fingers down his throat. But if he has swallowed some kind of acid, or anything that burns, it would be a bad thing to make the person sick. The poison would burn his throat as it came up.
Suffocation: This means not being able to breathe. For example, a drowning person will have his lungs full of water. Lay him down with his head lower than the rest of his body so that the water will drain(流出) out. If a person has something stuck in his throat, try to remove it with your finger, or by hitting him on the back.
Remember: When an accident happens, send someone to telephone for an ambulance at once. Keep the injured person warm and quiet. Give him plenty of air. Do not let other people crowd around him. If you see an injured person who is being looked after, keep away.
Title
First Aid
7 6
First aid means the aid, or help that can be
given to an injured person first, which is
before any other help.
7 7
Quick actions by us may save someone’s life.
Different
types of
first aid
People often suffer from shock after they are 7 8.
Keep the person 7 9 he is if his bones get broken.
Take the person who has swallowed something 8 0
to the hospital at once.
It is not right to make the person 8 1 if he has swallowed some kind of acid.
For a drowning person who has his lungs 8 2 with water, lay him down with his head lower than the rest of his body.
General
suggestions
★When an accident happens, send someone to telephone for an ambulance 8 3 .
★Give the injured person 8 4 air.
★If you see an injured person who is being looked after, don’t try to 8 5 .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与人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请你根据下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写一篇题为“Cooperate with others”的英文演讲稿。
为何与人
合作
可以高效地完成任务;
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可以从合作者身上学到很多。
与谁合作
与喜欢的
人合作
心情愉快,一起分享工作中的快乐、分担痛苦。
与不喜欢
的人合作
能挑战自己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此外,关注工作比关注合作者本人重要。
怎样做一个好的
合作者
请你发表自己的观点(至少两点看法)
注意 :
对所给要点逐一陈述,适当发挥,不要简单翻译。
词数120左右。开头和结尾己写好,不记入总词数。
Good afternoon, everyone!
The topic of my speech today is “Cooperate with others”.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答 案
1 – 10 ACCBC BACAC 11 – 20 ABAAB BCBAA
21 – 30 BACAB ADDDD 31 – 40 BBCDA DDCAD
41 – 50 BBACD ACBDA 51 – 60 BACBD DBACA
61 – 70 DBDCB AACBA 71 – 75 CABDB
76. Definition 77. Significance/ Importance
78. injured 79. where 80. poisonous 81. sick
82. filled 83. immediately 84. enough 85. approach
……
In our daily life and study, if we want to accomplish our work efficiently, we must all learn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 Cooperation can save us a lot of time and energy. In addition, we can learn much from our patterns by cooperating with them.
When we cooperate with someone we like, we will feel very happy. We can share our joys and sorrows with him. But it challenges us to get along with others to cooperate with someone we dislike. What’s more, we should focus on our work rather than our partners.
How can we become a good partner? In my opinion, we should try to listen to others. If they make mistakes, we also try to point them out. Last but not least, we mustn’t embarrass others to make them in unfavorable position.
……
望江县回龙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卷
命题人:何雪冰
本试题卷共 8 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客观题(共42分)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每题3分,计24分)
1. 下列各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贝壳/金蝉脱壳 累计/硕果累累 度量/量体裁衣
饮马/饮水思源 铜臭/乳臭未干 咀嚼/咬文嚼字
拗口/执拗 公仆/前仆后继 吭声/引吭高歌
模型/一模一样 埋怨/隐姓埋名 附和/曲高和寡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玷污 伸张 出奇治胜 味同嚼腊
伫立 坐阵 蓬头垢面 通宵达旦
联袂 预定 稳操胜卷 满腹经伦
落寞 宣泄 卓尔不群 黄粱美梦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怡然自得??? 春风骀荡??? 殉死枉法??? 山清水秀
B.相提并论??? 题纲挈领??? 言简意赅??? 骇人听闻
C.张皇失措??? 诚惶诚恐??? 随声附和??? 不谋而合
D.望洋兴叹??? 扬长而去??? 睚眦必报??? 咫尺天崖
4.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品足 ,大家赞赏。
B. 日本福岛核电站接连发出的爆炸声牵动人心,同时也让核电站的所有者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成为众矢之的。
C. 华裔、哈佛、草根……这些都是林书豪的身份标签,华人从他身上找到身份认同,美国人则认为他代表了“美国精神”,这是他能一马当先的原因。
D. 虽然我向很多同学借鉴了提高英语单词记忆的方法,但屡试不爽,效果并不明显,看来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啊。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朝鲜外交部发言人说,美国就子虚乌有的“浓缩铀计划”指控朝鲜,这只能被看成有意拖延核问题的解决。
10月5日,一名旅客在安庆火车站乘车时自作主张,用复印的火车票想蒙混进站,被车站执勤工作人员识破,最终因涉嫌伪造有价票证被安庆警方行政拘留。
在制度建设中,必须兼顾连续性和稳定性,既要注重创新,反对抱残守缺,也要注意防止那种频繁废立、变改无常之倾向,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创新思路,加大投入,在完善网络、均衡发展上着力,在共建共享、改善服务上提高,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全省,到2015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各省全面开展药用明胶和药用空心胶囊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要求药用空心胶囊企业严格原料把关和质量检验,严防工业明胶不再流入药用胶囊生产环节。
近年来,芜湖“方特欢乐世界”以整体打包的方式出口到乌克兰、沙特等国家,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出口国,开创了我国高科技文化创意产业输出海外。
吉林省白鹤迁移种群数量由上世纪90年代的300只增加到现在得3300多只,占全球数量的90%以上。吉林西部的向海、莫莫格两个保护区已成为为数不多的白鹤迁徙停歇地之一。
7.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012年3月6日,央视财经频道发布“中国最幸福城市”榜单,合肥名列第三。为什么这么多合肥人拥有幸福感???? ?, 。 , 。
, 。
①合肥百姓对现实比较满足
②合肥人的幸福感与收人高低没有必然联系
③合肥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信心
④中部崛起战略调整让合肥市民看到了创造美好生活的希望
⑤幸福感体现在主观感受上
⑥合肥的交通、居住环境、生活节奏让市民没有太大的压力
A.②⑤⑥①④③??????? B.⑤②③④⑥①
C.②⑤③④①⑥?????? D.⑤④①⑥②③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距第20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还有一个月,电影节的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很多记者都很关注哪些明星会来合肥和哪些电影会参展等问题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
B.《英国医学杂志》的一篇评论说,中国人的肥胖问题“令人担忧”,有近15%的人口体重超标,儿童肥胖在15年里增加了28倍。
C. 近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挪威召开的世界地质公园评审大会上传来消息,天柱山正式成为该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荣膺“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称号。
D. 各大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讲述了都市白领杜拉拉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职员成长为一个企业高管,被誉为白领女性的职场宝典。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论美的欣赏的普遍性
①对于是否存在美的欣赏的普遍形式的问题,回答是肯定的。所有人都喜欢美的事物,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心目中的美的事物都是同样的。但的确存在美的欣赏的普遍模式,不同文化中的人们有一些共同的审美偏爱。美的欣赏的普遍性可以列举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与风景和人体有关。所有人都喜欢草原景观,这种景观偏好的一致性,超越了文化差异和特定的阶层差异。就人体来说,身材匀称、面容姣好通常会被认为是美的。第二种类型是对整体自相似形式的欣赏,如葵花籽的排列,海螺壳的构造。在黄金分割比中,我们能发现典型的整体自相似性。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协调关系,对于我们对美的欣赏是决定性的,因此所有人都喜欢具有黄金分割比的形式。第三种类型是对惊人的美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这种欣赏的普遍性与非凡的艺术作品有关。泰姬陵、《蒙娜丽莎》或者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让不管具有何种文化背景的人们都为之着迷。
②当我们将风景或者人体作为美来感受的时候,这种感知依赖某种神经模式的高度局部化的激活;当我们将整体自相似形式作为美来感受的时候,相邻皮质区的共振产生更加深远的皮质并行激活;对那些伟大的、惊人的美的艺术作品的经验,依赖我们整个美的欣赏和认识构造的整体激活。这三种类型都意味着审美实际上就是大脑愉快,但神经刺激的范围有所不同,而经验的质量也有显著的差异。在局部刺激中,我们经验到吸引力;在并行刺激中,我们经验到意味深长的愉快;在整全刺激中,我们经验到惊人的美。
③对风景和人体的偏好之所以是普遍的,因为它们都起源于选择效应,这种效应对智人的基因组产生影响,它们先于任何文化区分,这就是它们一直传到我们这里,在今天仍然保持普遍性的原因。这种类型的美是在人类原始文化时期确立起来的,是人类特有的,它明显朝生殖和生态方向发展,因此,在美学范围中,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善的体现。
④对于整体自相似形式的审美偏爱,也是在系统发生过程中发展和选择出来的。它在今天的普遍性,来源于相应基因结构的永久性。这种类型的美是在动物的认识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有一个比人类更早的来源。这种类型的美的作用存在于认识领域。在美学领域中,我们可以说它是真的体现。
⑤最后,我们在对伟大的美的着迷上体现出来的普遍性,很可能扎根于皮质的构造之中。由于这种构造在所有人中都是完全一样的,不管我们具有怎样的文化背景,我们都具备感知这种美的能力,因此这种类型的美的欣赏感知也是普遍的。这种类型极有可能是在人类文化时期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也就是在最近4万年中发展起来的,它在这三种类型中最为晚近。这种伟大的美,独立于任何生物的或者认识的利益,释放出无目的的神经烟火。就这种意义上来说,只有在这种类型的美中,我们才真正地进入了纯粹的美的领域,这是一个为美而美的领域。因此,在美学领域中,这种美是美本身的体现。
(选自《光明日报》2011.3.22,有删改)
9.对“美的欣赏的普遍性”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表现为所有人都喜欢美的事物,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有一些共同的审美偏爱。
B.它表现为所有的人都喜欢草原景观、美的人体、整体自相似形式和非凡艺术作品。
C.它的每一种类型都能够使人经验到吸引力,经验到意味深长的愉快以及惊人的美。
D.泰姬陵、《蒙娜丽莎》《第九交响曲》,让不管具有何种文化背景的人都为之着迷。
10.对美的欣赏普遍性的三种类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神经刺激范围和经验质量方面,三种类型是渐次增大和加强的;但无论哪种类型,实际上都是大脑愉快。
B.在起源方面,审美普遍性的三种类型都起源于选择效应对基因的影响,并且都扎根于人体皮质的构造之中。
C.在产生的时间方面,“整体自相似形式”类型最早,“风景和人体”的类型次之,“非凡艺术作品”的类型最晚。
D.三种类型在美学领域中分别体现善、真、美;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三种类型的美能令人进入纯粹美的领域。
1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共同的审美偏爱,证明了存在美的欣赏的普遍性;也就是说,所有的人都喜欢相同的美的事物。
B.三种类型的审美偏爱是人类特有的,都是在人类的认识发展过程中确立的,都有赖于神经刺激。
C.在美学领域中,伟大的艺术作品的美是美本身的体现,其它两种美的普遍类型都不是真正的美。
D.我们能感知非凡艺术作品的美,是因为这种感知能力很可能扎根于所有人完全一样皮质构造中。
古诗文阅读(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木华黎,札剌儿氏,世居阿难水东。父孔温窟洼。有五子,木华黎其第三子也。生时有白气出帐中,神巫异之,曰:“此非常儿也。”及长,沈毅多智略,猿臂善射,力挽二石强。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侍太祖,俱以忠勇称,号掇里班曲律,犹华言四杰也。
太祖尝失利,会大雪,失牙帐所在,夜卧草泽中。木华黎与博尔术张裘毡,立雪中,障蔽太祖,达旦竟不移足。一日,太祖从十余骑行溪谷间,顾谓曰:“此中或遇寇,当奈何?”对曰:“请以身当之。”既而,寇果自林间突出,矢下如雨。木华黎引弓射之,三发中三人。其酋呼曰:“尔为谁?”曰:“木华黎也。”徐解马鞍持之,捍卫太祖以出。寇遂引去。
辛未,从伐金,薄宣德,遂克德兴。壬申,攻云中、九原诸郡,拔之,进围抚州。金兵号四十万,阵野狐岭北,木华黎曰:“彼众我寡,弗致死力战,未易破也。”率敢死士,策马横戈,大呼陷阵。帝麾诸军并进,大败金兵。追至浍河,又败之,僵尸百里。
甲戌,从围燕,金主请和,北还。命统诸军征辽东,次高州,卢琮、金朴以城降。乙亥,裨将萧也先以计平定东京。进攻北京,金守将银青率众二十万拒花道逆战,败之,斩首八万余级。城中食尽,契丹军斩关来降,进军逼之。其下杀银青,推寅达虎为帅,遂举城降。木华黎怒其降缓欲坑之,萧也先曰:“北京为辽西重镇,既降而坑之,后岂有降者乎?”从之。
庚辰,复由燕徇赵,至满城。武仙以真定降,承制以仙权知河北西路兵马事。史天倪进言曰:“今中原粗定,而所过扰纵兵抄掠,非王者吊民之意也。”木华黎曰:“善。”下令禁别掠,所获老稚,悉遣还田里。军中肃然,吏民大悦。
癸未春,复攻下河西堡寨十余。三月,渡河还闻喜县,疾笃,召其弟带孙曰:“我为国家助成大业,擐甲执锐垂四十年.东征西讨,无复遗恨,第恨汁京未下耳!汝其勉之。”薨,年五十四。
(选自《元史》,有删改)
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麾诸军并进 ??????? ?麾:旗子
B.次高州??????????? 次:驻扎
C.渡河还闻喜县,疾笃??? 笃:(病)重
D.擐甲执锐垂四十年????? 垂:接近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失牙帐所在???????????? 若属皆且为所掳
B.裨将萧也先以计平定东京?????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木华黎怒其降缓欲坑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汝其勉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华黎是元太祖的重臣猛将,他出生时有令人不解的怪异现象,长大后臂长力大。
B.木华黎忠诚勇敢,从善如流,他听从劝谏,禁止剽掠,放还被俘老少,深得人心。
C.木华黎戎马一生,纵横驰骋,东征西讨,骁勇善战,为元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木华黎沉毅多智,知人善任,萧也先、寅达虎等人都是他统一中原时的手下大将。
第Ⅱ卷 主观题(共108 分)
15.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一日,太祖从十余骑行溪谷间,顾谓曰:“此中或遇寇,当奈何?”
(2)今中原粗定,而所过扰纵兵抄掠,非王者吊民之意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8分)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栏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酴醿:一种观赏植物。
(1)词的上片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2)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4分)
17.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论语》)
(2) ,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3)但见悲鸟号古木, 。(李白《蜀道难》)
(4)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
(5)???????? ???,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6)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
(7)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故乡的炊烟
郭宗忠
①清晨,走到颐和园南门的船营村时,突然被从树林里飘出的炊烟惊住了脚步:多么亲切的炊烟啊!我似乎很多年不见了,它缥缈似梦,此刻让我不知道身在何处何时,恍惚让我回到了故乡。
②故乡的炊烟是最早生起的一缕温暖。每当冬夜里鸡叫过三遍,母亲起身点亮煤油灯,为去集市卖菜的父亲做一点面汤。擀面杖响起时,炕炉子也点燃了,那一道蹿出烟囱的炊烟,慢慢氤氲地覆盖在故乡的池塘、树林上空,升腾起乡村的第一缕炊烟。
③父亲要早早地起床,把自留地里秋天种的菠菜、芫荽等蔬菜送到八里之外的天宝集,或者六里地之外的宫里集,或者十六里之外的楼德集,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卖掉赶回家来,还耽误不了去生产队参加劳动。赶集卖掉蔬菜,是为了补给一个个长大的孩子上学的费用。
④麦苗上的霜,沟沟坎坎中的雪,河沟里厚厚的冰,增加着冬天的寒冷。喝下一碗葱花和白菜炝锅的面汤,星光砭人的寒夜也会温暖一些。远处村庄里的狗叫声,此起彼伏的鸡叫声,谁家的烟囱也跟着升起了一缕带着火星的炊烟。半路上生产队的牛棚里燃烧的火光,知道今夜又有小牛犊降生了,喂牛的老人又是一夜守护着小牛犊,为这幼小的生命烤火取暖。一边的炉火上烧着沸腾的茶炊,父亲推着独轮车吱扭吱扭经过牛棚前时,打盹儿的老人也惊醒过来,叫住父亲喝上几杯热茶,故乡的炊烟是温馨的。
⑤每当我们儿时撒欢儿玩,常常不知道跑到了哪儿。是去河边捉鱼,还是去树林里捉鸟,还是去场院里玩游戏?慢慢笼罩下来的黄昏也没有打消我们的忘情和快乐。只有母亲的唤归声,和炊烟一样升起,我们会来不及穿上鞋子,边跑边看屋顶上的炊烟,才感到肚子已经饿得扁扁的。回家来不及洗手,就端起黑瓷大碗喝着有豆粒的粥,玉米或是地瓜面的贴饼子也能美美地吃上三五个,吃得肚子圆鼓鼓的,然后又到热闹的大街上疯跑疯玩。后来我在外地读中学,有时候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远远地看见村庄周围的树林里弥漫的炊烟,那种思乡之情和接近故乡的感觉是如此迫切,故乡的炊烟是甜蜜的。
⑥黄昏后,故乡的炊烟都飘到了村外的树林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年轻人会悄悄来到有炊烟的树林里沙滩上约会自己心爱的人儿,单身汉大虎叔又在河坝上吹起了那支竹笛,幽怨的笛声迷离,能传到对岸的邻村,增加着夜晚的幽深。我们又在炊烟和月光里玩着百玩不厌的各种游戏,故乡的炊烟是浪漫的。
⑦当兵离开了故乡,最想念的是故乡的炊烟。无论走多远走到哪里,故乡的炊烟总是牵着我的思念。每一次离家前,母亲在低矮的柴火棚里给我煮鸡蛋,给我炒花生米,我都蹲在母亲的身边,故乡的炊烟飘满了四合院,炊烟的味道是呛人的。此刻,不知道我的泪水和母亲的泪水是被烟火呛出来的,还是用烟火来掩饰心里的离别忧伤……故乡的炊烟是深情的。
⑧一次次离家归家,如今我在外漂泊了二十几年,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每一次再回家时,总是怯怯的。离开故乡再回去时,奶奶已经长眠在故乡的河边,看着我长大的乡亲老人们,每次回去都一个个永远不能再和我蹲在墙角下聊天,冬日暖暖的墙根下显得有些落寞。从前那种盼着数着日子回家的心思不再像从前一样强烈了。这时我才体会到唐代宋之问“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境,故乡的炊烟又是如此让人揪心。
⑨船营村的炊烟又袅袅地升起,是从故乡飘到了我寄居的地方?让我情思绵绵,如梦如幻。此刻,我也想变成一缕轻柔温馨的炊烟,飘在故乡的上空,浸染在故乡的树林和暮色里,沉醉在故乡的怀抱。
(选自2012年3月27日《中国文化报》)
18.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
19.这篇文章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5分)
?
文章第②、第⑦自然段都写到母亲,请概括母亲的形象,并分析两次所写的内容情感有何不同。(5分)
表达题(10分)
21. 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2分)
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22. 欣赏漫画《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活方式)。请仿照画面二、三的文字,补写其余两处。要求:①紧扣画面内容;②写两个5字句;③句末押韵。(4分)
食物少煎烤 住房环保型
清蒸油烟少 节能灯照明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昨日,央视在京举行了2012年节目推介会,透露《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将在明年有新变化。
在2012年节目推介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的微调。据介绍,明年《新闻联播》将以迁入新台址为契机,在节目片头、演播室等主要包装形态上都将发生全新变化。同时,在节目形态与语态上也将发生变化。各种新的报道形式将会引入到节目中,时效性、重大性、权威性、贴近性将进一步提高。
《焦点访谈》将加大舆论监督报道,重点聚焦教育、就业、社保、医疗、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保障房建设等民生问题,还将与国家部委、消费者协会等紧密合作,对中央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涉及民生等问题进行权威调查、权威报道、权威解读。
请给上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2分)
(2)请为《焦点访谈》拟写一则节目宣传广告语,不超过15字。(2分)
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都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需要我们客观审视,也需要我们理智对待。实际上,“差异”的存在,反映了生命、生活形态的丰富多彩,也带给人们更多深入认识社会、认识人自身的机会。
请以“面对差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望江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标准答案
C
D【解析】出奇制胜 坐镇 稳操胜券 满腹经纶
3.C【解析】A徇私枉法,B.提纲挈领,D.咫尺天涯。
4.B【解析】B.众矢之的: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A.评头品足:原指评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现泛指对人对事等多方的议论、挑剔。C“一马当先”形容领先或带头,不合语境。D.屡试不爽: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5.B【解析】B:自作主张:指没有经过上级和有关方面同意,就擅自处置。不符合语境,应改为“自作聪明”A.子虚乌有:指虚构的,或不真实的事情,此处使用正确。C: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D: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或不可改动的言论。
6.A 【解析】 B,矛盾。C,缺宾语中心语。D,歧义。
7.A.题目中给了六个分句。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回答合肥人幸福感的原因:首先强调幸福感来源于主观感受。其次,从对现实和对未来两个方面的感受,谈幸福的来源。注意选项的标点符号。而每个方面,又有一个铺垫性的事实陈述。总体按照总分的顺序,局部按照时间顺序,先现实后未来。
8.C(A.句式杂糅,将“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删去; B.语序不当,“儿童肥胖”应该改为“肥胖儿童”;D. 成分残缺,在“高管”后加上“的故事”。)
9. C(“每一种类都能够”错。见第②段最后一句。)
10. B (前两种类型起源于选择效应对基因的影响,第三种类型“很可能扎根于皮质的构造之中”)
11. D( A “所有人都喜欢相同的美的事物”错。见第①段第二句。B“人类的认识发展过程中”错。见第④段“有一个比人类更早的来源”。D“其它两种美的普遍类型都不是真正的美”,无中生有。)
12.A? 麾:指挥
13.D? 其: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所:……的地方/与“为”搭配,表被动。以:介词,“用”/连词,表修饰。之:代词,“降兵”/动词“到、往”。
14.D? 寅达虎不是木华黎的部下
15.(1)一天,太祖带着十多个骑兵在山谷间行走,回头对木华黎说:“此地如果遇到强盗,应当怎么办?”(“从”、“顾”、“或”、“当奈何”)(4分)
(2)如今中原已基本平定,但是我军经过的地方,还是任由士兵抢掠,这不是君王安抚人民的本意。(“粗”、“而”、“吊”、“非……也”)(4分)
16(1)运用色彩对比、以动衬静的手法;(2分)通过“嫩绿”与“红英”的对比,静态的嫩叶及小红英与动态的蜂儿及燕子相衬来描写春日风光,流露出对庭园中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2分)
(2)面对春的离去,作客在外的词人只好借酒消愁,混过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天的到来(2分)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2分)
17.(1)小人同而不和(2)塞下秋来风景异(3)雄飞雌从绕林间(4)水随天去秋无际(5)映阶碧草自春色(6)相逢何必曾相识(7)樯橹灰飞烟灭(8)赢粮而景从
18.(4分)①内容上:写出了眼前炊烟引发的亲切感觉,触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思,点明了题目;②结构上:引出下文对“故乡的炊烟”的回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9.(5分)这篇散文以“故乡的炊烟”为线索,开篇点题;
接着围绕着炊烟的温暖温馨、甜蜜浪漫、深情揪心的特点展开叙述抒情;
最后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与挚爱之情。(意思对即可)
20.(5分)①形象:刻画了母亲勤劳爱家、吃苦耐劳、贤淑质朴的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酌情给分)②不同点:第一次写母亲为父亲做面汤,由此引出冬夜里的炊烟,表现母亲为家庭的操劳,突出炊烟的温暖。第二次写母亲为“我”做吃的,由此引出离别时的炊烟,表现“我”和母亲离别时的忧伤,突出炊烟的深情。(酌情给分)
21.A
22.示例:画面一,衣衫自己洗 小件不劳你;画面二,急事你出马 平日你休假
23.(1)明年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将微调(或“有新变化”“将有变化”)。
(2)深度报道,让事实说话。/ 聚焦民生,用事实说话。
参考译文:
木华黎,姓札剌儿氏。父亲是孔温窟洼。孔温窟洼有五个儿子,木华黎是他第三个儿子。木华黎出生时有白色的雾气弥漫于帐中,神巫非常惊异地说:“这是个非同寻常的孩子。”等他长大以后,性格沉稳坚毅,足智多谋,长了一双猿猴般的长臂,擅长射箭,力挽两石强弓。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侍奉太祖,都以忠诚刚勇著称,号称掇里班曲律,就像汉语说的四杰。
太祖曾经作战失败,正赶上天下大雪,迷失了军帐所在地,夜里躺在草丛中。木华黎与博尔术张开毛毡,站立在雪地中,为太祖遮蔽风雪,一直到天亮始终一动不动。一天,太祖使带着十多个骑兵在山谷间行走,回头对木华黎说:“此地如果遇到强盗,应当怎么办?”他回答:“请让我用身体来挡住他们。”一会儿,强盗果然从树丛中突然杀出,箭如雨下,木华黎弯弓搭箭,三箭射中三人。强盗头子高声叫道:“你是谁?”他回答:“木华黎。”慢慢地解下马鞍拿在手中,护卫着太祖的身体冲出树林,强盗们于是退去。
辛未,木华黎跟从皇帝讨伐金国,直逼宣德,攻克德兴。壬申,进攻云中、九原这些郡县,攻克了它们。进军包围抚州。金兵号称四十万人马,在野狐岭北面摆好阵势。木华黎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不拼力死战,就不能轻易地击败他们。”率领敢死队员,跃马横抢,大声呼叫着冲向敌阵。皇帝指挥各军同时进攻,大败金军。追杀到浍河,长达一百里的道路上布满了僵硬的敌尸。
甲戌,跟从皇帝包围燕州,金主请和,返回北方。皇帝命令木华黎统帅各军出征辽东,进抵高州,卢琮、金朴率城投降。乙亥,部将萧也先献计平定了东京。进攻北京,金国守将银青率人马二十万拒守花道迎战,大败银青,斩首八万多人。城中粮尽,契丹族士兵杀出关来投降,木华黎率军进逼城下,银青的部下杀死了银青,推举寅达虎担任主帅。寅达虎率全城投降。木华黎认为投降慢了,十分生气,想活埋寅达虎。萧也先说:“北京是辽西重镇,人家已经投降却要活埋他,以后还会有再投降的人吗?”木华黎听从了这个建议。
庚辰,再次从燕州进军攻取赵州,进驻满城。武仙率真定府投降,按照惯例让武仙代理河北西路兵马事。史天倪进言说:“如今中原基本平定,但是我军经过的地方还是任由士兵抢掠,这不是君王抚慰人民的本意。”木华黎说:“好。”下令严禁抢劫掠夺,所俘获的老少一律遣还家园故里。军中从此肃然有序,各地的官吏百姓都非常高兴。
癸未春天,木华黎又攻打下了十余个河西一带的堡寨。三月,渡过黄河回到闻喜县,病情加重。招呼他的弟弟带孙说:“我帮助国家建立了伟大的功业,穿着铠甲手执武器将近四十年,东征西讨,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只恨汴京还未攻下!你要努力啊。”去世,终年五十四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