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规范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临沂市规范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临沂市规范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第二次(12月)月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I:35.5 k:39
Mg:24 Ag:108 Al:27 Zn:65 Fe:56 N:14 Ca:40
第Ⅰ卷(选择题 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组物质与其用途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过氧化钠: 供氧剂 B.烧碱: 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C.小苏打: 发酵粉主要成分 D.明矾: 净水剂
2、关于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在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
C.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 D.在化学反应中,铝易失电子,是还原剂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 ( )
A.在标准状况下,22.4L水所含分子数目为NA
B.1mol/LK2SO4溶液所含K+数目为2NA
C.1 mol钠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或Na2O2时,失电子数目均为N A
D.2.4gMg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时,失去电子数目为0.1NA
4、16.4g NaOH和NaHCO3的固体混合物投入150ml 2.0mol·L-1的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不再产生气泡,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 )
A.2.0mol·L-1 B.0.41 mol C.0.30 mol D.无法计算
5、Na、Mg、Al三种金属各2mol分别跟1L 1mol/L的稀盐酸反应时,放出的氢气体积最大的是( )
A.Al B. Mg C. Na D.三者产生的氢气一样多
6、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的晶体,其中钠是+1价.NaH与水反应放出氢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aH在水中显酸性
(B)NaH中氢离子的电子层上的电子与氦原子的相同
(C)NaH中氢离子具有氧化性
(D)NaH中氢离子可被还原成氢气
7、两种金属的混和粉末15克,跟足量盐酸充分反应时,恰好得到11.2升氢气(标准状况),下列各组金属不能构成符合上述条件的混和物的是( )
(A)Mg和Ag (B) Al和Zn (C)Al和Fe (D)Mg和Al
8、某溶液中有 Cu2+、Mg2+、Fe2+和Al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
(A) Cu2+ (B)Mg2+ (C)Fe2+ (D)Al3+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都是阳离子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10、要将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FeCl3、AlCl3杂质除去,合理的方案是(  )
A.加入过量氨水后过滤
B.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过滤
C.先加过量NaOH溶液后过滤,取滤液再通入足量CO2再过滤
D.先加过量NaOH溶液后过滤,取滤液通入足量CO2再过滤,往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
11、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2:1 (C).3:1 (D).1:3
12、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8/9(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为( )
(A).3:4:1 (B).3:3:2 (C).6:7:3 (D).6:9:0
13、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
B.该物质一定含钠元素
C.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钠
D.可确定该物质中不含钾元素
14、向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
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均无
15、 把7.4 g Na2CO3·10H2O和NaHCO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其中c(Na+)==0.6 mol·L-1。若把等质量的固体混合物加热至恒重,残留固体的质量是( )。
?A. 3.18 g????????? ?B. 2.12 g????????? C. 4.22 g?????? ???D. 5.28 g
16.为鉴别K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有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四种不同的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A.分别加入1 mol/L的盐酸溶液,看有无气泡产生
B.分别取样在试管中加热,看导管口有无气泡产生
C.分别取样配成溶液,滴加Ba(OH)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
D.分别配成溶液,用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进行焰色反应实验
17. 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 、K+、SO42-、HCO3( B.Cu2+、K+、SO42-、NO3(
C.Na+、 K+、Cl(、 NO3( D.Fe3+、K+、SO42-、Cl(
18.等量的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水蒸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则在相同的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  )
A.1 :1 B.3 :4 C.2 :3 D.4 : 3
Ⅱ卷(非选择题 共46分)
19、(8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等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反应时生成CO2的量,前者 后者(填>、<或=)。
(2)碳酸氢钠可治疗胃酸(0.2%~0.4%的盐酸)过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称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溶于水后跟盐酸完全反应放出CO2 。用“增多”或“减少”填空:
若纯碱中含有碳酸氢钠杂质,则完全反应放出的CO2
若纯碱中含有碳酸氢钠杂质,则完全反应所需盐酸的用量
20.(4分)向FeCl3溶液中加入a g铜粉,搅拌全部溶解,然后再向其中加入b g铁粉,经充分反应后得滤渣c g ,若已知a>b>c,则推断c g滤渣是________,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21、(2分)某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和Ba(NO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二种.现将13.8克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9克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
(A)肯定有KNO3 (B) 肯定没有Ba(NO3)2,可能有KNO3
(C)可能有Na2CO3 (D)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2
22、(8分)有一无色透明溶液,可能含Al3+、Fe3+、Mg2+、Na+、CO、Cl-、NO等离子中的若干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该溶液,滴入用硝酸酸化的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另取部分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氢氧化钠的量与生成白色沉淀的量可用下图表示。

试推断:
(1)该溶液中一定存在__________ ____,一定不存在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溶液中至少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等物质混合而成;其物质的量比为 。
(3) 写出图中a b变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23、 (8分)实验室中要测定部分变质的过氧化钠的纯度,可用下图装置实验。
(1)锥形瓶中应放药品______ ,分液漏斗中放______ ,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2)如图用托盘天平称取样品,应选用如图中的______(填“①”或“②”)。不选用另一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
(3)若取用样品的质量为2.5g,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280mL(标准状况),则样品中的纯度为______ 。
24.(5分)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在高中化学教材的几次改版中该实验曾出现过几种不同的演示方法,分别如下图中甲、乙、丙所示:
(1)现按图甲所示的方法,在室温时,向盛有Ca(HCO3)2溶液的水槽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钠浮在液面上,并四处游动,最后消失 B.钠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
C.恢复到室温时,烧杯底部有固体物质析出 D. 反应开始后,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2)请补充并完成甲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钠到向水槽中投入钠的有关操作: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成绿豆大小的钠粒,并将多余的钠放回试剂瓶中→用镊子夹取切好的金属钠投入到盛有Ca(HCO3)2溶液的烧杯中
(3)假设甲乙丙中所用的钠相同,按乙中的演示方法将钠用铝箔包好并扎一些小孔,结果收集的氢气最多,写出有关氢气增多的离子方程式

25、(11分)铁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铁及其化合物间可以相互转化。
(1)检验溶液中Fe3+存在的试剂是 (化学式),证明 Fe3+ 存在的现象是溶液变红。
(2) 电子工业常用30% 的FeCl3溶液腐蚀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
①写出FeCl3溶液腐蚀铜箔的离子方程式:
②为了从使用过的腐蚀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3溶液,准备采用下列步骤:

A. 写出上述实验中加入或生成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① ② ④
B . 写出含有②的滤液与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实验室里配制硫酸亚铁溶液常常加入过量的铁粉防止其被氧化,纯净的氢氧化亚铁是白色
的沉淀,在空气中长时间存放最终会变为 色,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2012.12
25、(11分)
(1)(1分)KSCN
(2)① (2分) Cu+2Fe3+=2Fe2++Cu2+.
②A :(3分) ① Fe ② FeCl2 ④ HCl
B :(2分) 2Fe2++Cl2====2Fe3++2Cl-
(3) (1分)红褐色 (2分)
临沂市规范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第二次(12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 共51分)
1、从下列材料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不包括
年代
中国商品出口总额
英国商品人口总额
鸦片走私总额
1821年
14 757 132元
13 693 213元
225 780元
1833年
17 814 260元
10 119 655元
12185 100元
A、1821年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
B、1833年中英贸易中白银流向中国
C、1833年英国对华正常贸易是入超
D、1833年鸦片贸易额较1821年激增
2、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3、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性质认识正确的是:①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列强间接统治 ②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③“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④“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4、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 B.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
C.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 D.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5、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6、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指: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7、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近代哪些战争破坏了北京的文物古迹: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甲午中日战争
A.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8、《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9、某学者认为:“五四运动的内涵,无论是政治方面的,还是思想方面的,都充满着多元性与矛盾性。”这里对“多元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B.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C.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10、某中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青年学生高呼着“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在街头进行示威。该“运动”取得的成就包括 : ①北京政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②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③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 ④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11、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我国政府颁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最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A.辛亥首义,推翻帝制 B.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C.革命武装,八一建军 D.人民胜利,国旗飘扬
12、鲁迅先生说:“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A.武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13、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国民党:
A.决心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B. 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
C.决定开辟敌后战场 D. 统治中心转向农村
14、电视剧《红日》,以1947年5月人民解放军在孟良崮(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全歼国民党精锐军团张灵甫的七十四师为背景,通过众多英雄事迹而讲述的一个在中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战役。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的:
A.国民党全面进攻时期 B.中共战略反攻时期
C.国民党重点进攻时期 D.国共战略决战时期
15、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件是什么?”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16、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与傅立叶、欧文并称为19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
A.凯恩斯 B.马歇尔 C.亚当·斯密 D.圣西门
17、1871年的巴黎公社:
A.宣告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C.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 D.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8、列宁曾说,1871年“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还很不够……还没有工人政党……大多数工人甚至还不很清楚自己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方法。”列宁认为当时的法国:
A.工人政党还不成熟 B.没有出现工人运动
C.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D.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
19、巴黎公社客观上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工人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B.成立公社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C.政府成员均由市民选举产生
D.以国民自卫军取代资产阶级的军队
20、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C.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
21、俄国彼得格勒起义后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不包括:
A.没收地主土地 B.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C.实现土地国有化 D.减轻封建剥削
22、最早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文献是:
A.《论联合政府》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共“八大”决议
2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不包括: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C.选举朱德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D.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
24、我国人口特少的 33 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络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 1 个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
A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 .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D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25、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26、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有:
①开创了我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 ②实现了藏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③促进了藏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④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7、某少数民族自治县用对手机用户发送短信的形式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下列语句不可能出现在手机信息中的是:
A.民族团结是一家?????B.共同繁荣发展
C.民族平等???????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2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胜利召开,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有关新中国在法制建设上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
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
C.1979年宪法是对建国三十年来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D.1999年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29、“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民主与法制的践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下列危害最大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
B.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没有得到实施
C.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引发社会动乱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迫终止
30、某校准备举办一个“文革往事”的讲座,他们打算请亲身经历过文革时期
的教师做主讲人,请你根据下面几位教师的出生年代,帮助他们确定最合适
的人选:
A.黄老师 1946年 B.张老师 1966年
C.李老师 1972年 D.郑老师 1978年
31、下列有关香港回归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百年的国耻②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③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④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造成诗人离愁别绪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一国两制制度的实行 B.台独势力
C.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 D.冷战格局
33、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34、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新党主席郁慕明先后访问大陆,三位均表示赞同“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这表明了:
①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心愿 ②“一个中国”原则符合两
岸中国人最高利益③“台独”缺乏历史依据和政治基础 ④国民党、亲
民党、新党访问大陆为两岸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平等对话树立了典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
第Ⅱ卷
请把二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二、材料解析题:(四小题,共49分)
35、(10分)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为此,某中学举行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比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其中知识竞赛包括下列题目,假如,你参加本次知识竞赛,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出下列时间分别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6分,在答题卡上写清楚序号,然后在序号后写出其对应的事件即可。)
序号
时间
事件
序号
时间
事件
1
1894年
2
1905年8月
3
1911年10月10日
4
1912年元旦
5
1912年2月12日
6
1912年春
(2)辛亥革命主要有哪些历史功绩?(4分)
36、(12分)理论指导、史料研习和问题讨论都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演变。完成下列问题:
(1)理论指导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是什么?(4分)

(2)史料研习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
“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依据材料归纳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4分)
(3)问题讨论

攻打冬宫 井冈山会师
某实验中学历史课上老师组织学生讨论:
结合上图讨论两国革命道路的不同。(4分)
37、(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二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三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村民委员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2分)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为扩大基层民主,我国通过了什么法律文件?(2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的重大意义是什么?(2分)
38、(13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二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指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问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概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5分)
(2)材料二阐述的是什么政策?(1分)这一政策在实践上取得了什么成就?(3分)
(3)材料一中的“自治”与材料二中的“自治”有何异同?(4分)
高一年级阶段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38、答案:(1)过程:①1949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做了更明确的规定③1955年及以后的10年中,我国先后建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自治区,加上1947年建立的内蒙古自治区,形成五大省级自治区;此外,还建立了100余个自治州、自治县;④1984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5分)
(2)政策:“一国两制”(1分)成就:按照一国两制,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促进了海峡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3分)
(3)相同: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2分)
不同:①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而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②社会制度不同: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③解决的问题不同:特别行政区是为了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而设立的。(4分,回答其中两点即可)
临沂市规范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第二次(12月)月考地理试题
Ⅰ卷
一 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
1.下列几种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能够记录地球历史的岩石是
① 石灰岩 ② 花岗岩 ③ 玄武岩 ④ 大理岩 ⑤页岩 ⑥砂岩
A. ① ②⑥ B.② ④ ⑥ C.① ⑤ ⑥ D. ① ③ ⑤
2.下列各组地貌,分布地区符合江河上游、海滨、沙漠地区排列顺序是
A.“U”形谷、断崖或峰林、风蚀柱 B.“峡湾、角峰、风蚀洼地
C.冲积平原、三角洲、风蚀蘑菇 D.V”形谷、海蚀穴、沙丘
右图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据此回答3~4题。
3.若该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的地貌是
A.冲积平原 B.沙洲 C.冲积扇 D.三角洲
4.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可能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5.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主要是受
A.太阳辐射的影响 B.大气辐射的影响
C.地面辐射的影响 D.大气逆辐射的影响
6.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高度保持不变,由南极飞往赤道,途中穿越的大气层是
A.始终在对流层 B.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C.始终在平流层 D.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7.下列概念:①太阳辐射 ②地面吸收 ③大气削弱 ④大气逆辐射 ⑤地面辐射,按热量传递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④② C.①③②⑤④ D.①④③②⑤
8.大气的“温室效应”是指
A.大气吸收了太阳辐射,保存在大气中,使大气温度增高
B.大气毫无阻挡地使太阳辐射透射至地面,使地面温度增高
C.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了地面辐射,通过大气逆辐射传给地面
D.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强烈地吸收紫外线
9.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10.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气压:D>A>B>C
B.温度:A>B>C>D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11.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 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增温和增湿  B.净化和增温
C.净化和增湿  D.减湿和减温
12.若途中A,B分别为北半球的大陆和海洋,则此季节
A.北半球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
B.我国东北地区河流冰封雪冻
C.印度低压处于强盛时期
D我国长江中游易发生洪灾.
13.我国高空一架飞机从东向西飞行,它的左侧是高气压、右侧是低气压,则此时的境况是
A.逆风飞行 B.顺风飞行 C.风从南侧吹来 D.风从北侧吹来
14.读下面“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中A、B、C、D四处
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A.A B.B C.C D.D

15.上图中能形成锋面的是
A.M B.N C. ① D. ②
16.关于气压带叙述错误的是
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
B.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C.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D.低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
17.如图四幅风带图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18.中国东南部位于北回归线及其附近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其成因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C.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下形成季风气候
D.西南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
19.下列天气现象,哪些与冷锋有关
A、长江流域的梅雨 B、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 D、“秋高气爽”的天气
20.有关反气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B、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出
C、中心气流下沉增温 D、过境时云量增多,常出现阴雨天气
2009年第8号超强台风“莫拉克”于8月7日23时45分在我国台湾省花莲县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仍有13级(40米/秒),使台湾省遭受了50年来最严重的水灾。截止6日下午6时,莫拉克台风造成全台共461人死亡、192人失踪、46人受伤。因灾直接经济损失700亿元新台币。据此回答21~22题:
21.下图中(同心圆表示等压线,箭头表示风向),能正确表示台风“莫拉克”的是
22.正确反映花莲县在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气压变化过程的是
读下列四幅降水和气温年配置图,回答题。
16、位于热带气候区的地点是( )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23-24题。
23.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
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地球的重力能
C.天体之间的引力能 D.太阳辐射能
24.人类目前主要影响哪个环节
A ① B ② C ③ D ⑤
读某大洋环流示意图,回答25~27题。
?
25.如果AB是30°纬线,则这个海区位于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26.如果AB是60°纬线,则这个海区中的乙是
①风海流 ②暖流 ③寒流 ④补偿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7.如果此海区是南大西洋,则洋流丙是
A.秘鲁寒流 B.本格拉寒流 C.西澳大利亚寒流 D.加那利寒流
28.下面四幅图代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读下图,回答29-30题。
29.据图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A.盛行西北风 B.盛行西南风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潜水补给河水
30.甲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季节分别是
A.冰雪融水、冬季 B.雨水、冬季
C.地下水、春季 D.雨水、夏季
第Ⅱ卷
二 综合题(共3题,40分)
3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图甲为___锋示意图,该图所示锋面的移动方向是___ (东、西),
该锋形成的降水多在锋_______(前、后)。(3分)
(2)图甲中此时D地天气状况_______ , C地天气状况为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图乙锋面系统为_______ 。(1分)
(4)图乙中A与C两处相比,___处(填字母)气温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5)图乙B处天气特征是 _____________ 。(3分)
(6)图乙天气系统经过A地后,A地的气温_____(升高或降低)。(1分)
32.读某海区海水等温线图(单位:°C),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该海区属于___半球(南或北),原因___________。(3分)
(2)A处为___流(寒或暖),原因是_____________。(3分)
(3)该海域丰富的海洋资源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若该海区位于大西洋,则洋流A为_______,B为_______
形成的世界著名渔场为_____________。(3分)
3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B图为__________月图,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A图中高气压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无海陆热力差异,在其纬度上分布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高压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风,它使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形成__________________季(旱或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2月份月考地理答案
33(共13分)
(1) 7(1分) B图风由海洋吹向陆地,说明海洋气压高于陆地,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是夏季(2分)。
(2)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1分), 副极地低气压(1分) 冬季大陆降温快,气温低,空气下沉形成高压。(2分)。
(3)东北(1分) 旱(1分) 风从陆地吹来(1分)。
(4)高温多雨(1分) 东南季风是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2分)。
临沂市规范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第二次(12月)月考政治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答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试卷答题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 (共50分)?
某学生在进行经济探究时,发现当前经营效益好的企业都具有四种意识:质量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请你为这四种意识配上下面合适的经济学依据,其中对应正确的选项为( )
①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价格竞争中更具优势
③企业的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④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④①②③
2.经济学上有个古老的原理叫“劣币驱逐良币”:在铸币时代,当那些“劣币”(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
进入流通领域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良币”(足值货币)收藏起来。结果,市面上“良币”越来越少,“劣
币”越来越多。“劣币”之所以能驱逐“良币”,主要是因为( )
①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②货币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 ③作为交换媒介,货币
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可以分离 ④“劣币”作为价值符号,能够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下图是某种商品从问世到退出市场的价格波动图。其中A点价格到B点价格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B.价格政策的变化
C.供求关系的变化 D.商品质量的变化
4. 2012年由天猫和淘宝力推的“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创造了191亿元销售额,震惊业界,这一销售额轻松打破了去年美国“网购星期一”的纪录,成为新的世界纪录.网上购物以其价格实惠、购买便捷、送货上门等优点,已渐渐成为居民流行的消费方式,这对企业的启示是(  )
①拓宽销售渠道,降低销售成本   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③采取低价促销战略,扩大市场份额 ④将网络销售作为产品销售主渠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中国的油价比美国还贵”,针对这一抱怨,一位赞同涨价的环保人士把各主要国家的油价折合成人民币做了一个比较(如图),他这样说:“开车的人往往会反对中国向欧洲和日本的高油价靠拢;但这正是中国油价应该向欧洲和日本靠拢的原因”,这一说法的经济学依据是( )
A.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相互作用 B. 消费水平受收入水平的制约
C. 经济全球化影响世界能源供给 D. 中国油价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6.2012年9月14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F3),将每个月向美国经济注入400
亿美元,直到疲弱的就业市场持续好转。与前两轮宽松政策一样,美国通过开动印钞机使美元不断贬值。美
元贬值对我国的影响可能有 ( )
①我国商品出口竞争力增强,有利于出口 ②加剧我国外向型制造企业的困境
③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缩水 ④居民人民币存款储蓄缩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在全国不少地方同时启动。有的城市地方政府对于实行以旧换新的汽车和家电的经销商
给予了一定的财政补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回收的旧家电和旧汽车不是商品,因为国家给予了一定的财政补贴 ②回收的旧家电和旧汽车仍是商品,因为它们还在进行商品交换 ③以旧换新活动有利于鼓励人们遵循保护环境 ④以旧换新活动有利于拉动消费需求,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小明的爸爸妈妈都在外企工作,收入丰厚,贷款买了座别墅并装修一新,新添了数字电视、高档家具,雇了保姆,为小强请了家教,租了开发智力的益智玩具和书籍,全家经常光顾“肯德基”、“麦当劳”等高档快餐店。每逢“五一”、“十一”长假,就到外地旅游观光。
8. 按照消费对象不同,小明家的消费属于有形商品消费的是( )?
①家教消费 ②购房消费 ③保姆消费 ④租书消费? ⑤快餐消费?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9. 2012年下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回落,10月CPI为1.7%,这会影响居民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在居民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曲线图(横轴为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纵轴为居民收入水平,d1为CPI回落前的消费曲线,d2为CPI回落后的消费曲线),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化的是 ( )
10.每到节假目的时候,各大商场往往通过打折促销的方式吸引消费者,以提高商品销售额。下列何种商品适于通过打折促销的方式扩大销售额( )
A. 使用价值大的商品 B. 使用价值小的商品 C. 需求弹性大的商品 D. 需求弹性小的商品
11.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根本区别是(  )
A.经济规模的大小 B.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C.是否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D.是否以盈利为目的
12.王先生同两个人分别以资金(50万元)、土地(40万元)、设备(30万元)共同成立了一家服装公司,他们
各自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赔偿责任。这家服装公司属于( )
A.股份有限公司 B.个人独资公司 C.合伙公司 D.有限责任公司
13.水能够针对外部的形势变化而不断改变自己的策略和形状,每一种与众不同的“形状”都是其生存的理由。
现代企业和水一样有其独特的“形状”,企业要能够取得持久发展,应学习“随弯就势”的生存本领。这说明
( )
A. 正确的经营战略决定企业发展的成败 B. 企业应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
C. 诚信经营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关键所在 D. 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来不断渊整自己
14.漫画中人们对住房的选择,反映了( )
A.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
B.人们的消费结构亟待改善
C.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D.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的影响
15.2012年9月13日,苹果公司正式发布其新一代产品iPhone 5。近年来,苹果公司执著于科技创新,其旗下产品风靡全球,并由此形成了一群对苹果公司数码产品狂热的爱好者——“果粉”。苹果公司的成功在于通过科技创新( )
A.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增加产品数量 B.节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商品价值
C.形成品牌效应,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D.形成买方市场格局,从而获得巨额利润
16.2012年的“用工荒”无论是程度、范围,还是结构,都出现了新特征。“用工荒”已经由技术工人蔓延到普工,由东南沿海蔓延到全国。面对“用工荒”加剧的形势,企业应该 ( )
①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②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③努力加快转型升级 ④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7.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2年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稳定经济增长。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是 ( )
A.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人民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增加——稳定经济增长
B.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银行信贷规模扩大——财政投资增加——稳定经济增长
C.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货币供应量减少——物价持续下降——稳定经济增长
D.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货币供应量增加——投资和消费增加——稳定经济增长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风险性是居民投资理财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小王有一笔10万元的闲置资
金准备投资,初步筛选了以下四种投资理财产品。按照风险性从低到高排序,应该是( )
  ①工商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 ②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企业债券
  ③财政部发行的凭证式国债 ④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公司股票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③②①④
19. 新学期开始,学校要求每位学生都缴纳50元钱购买学生保险。张同学说:“我家经济困难,没闲钱买保险。”班主任李老师对他说:“越是经济困难,就越应该买保险。”李老师这么说是因为( )
A.购买保险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 B.保险是最安全的投资方式,可以有效规避风险
C.通过购买保险,投保人可以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D.完善的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20.小陈是某上市公司股票的持有人,他收到了该公司的现金分红通知,“税前每10股现金派发红利5.30元”。关于这笔收入,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属于小陈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 ②体现了小陈作为债权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③是与小陈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④体现了小陈作为股东依法享有的权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1.下列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违背了公平原则?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B.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D.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22.2012年9月7日,云南省彝良县发生5.7级地震,因灾死亡人数81人,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37.04亿元。中央财政9月8日拨付云南省地震救灾和恢复重建资金10.5亿元。通过国家拨付救灾资金可以看出( )
A.国家财政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B.国家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C.国家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D.国家财政是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经济手段
经济波动的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政府可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下表中正确的选项是( )
经济衰退期
经济过热期
可能的表现
可采取的措施
可能的表现
可采取的措施
A
税收减少
增加税收
失业减少
降低利率
B
企业投资减少
降低利率
税收增加
减少税收
C
物价上涨
提高利率
企业投资增加
增加税收
D
失业增加
减少税收
物价上涨
提高利率
我国近几年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个人所得税和部分企业所得税减免,进行增值税改革,从生产型向消费型
转变,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降至3%,增加部分资源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对结构性减税认识正确的是( )
①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②有利于调整分配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③是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表现 ④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下图所示为新能源基本型乘用车的供给曲线图,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政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会导致曲线
从S向S1移动( )
①对生产企业实施增值税优惠 ②央行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
③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高 ④对购车者实行财政补贴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第Ⅱ卷 (共50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共5道题。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试卷答题的指定区域,否则视为
无效。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消费扩大,这是近年来我国消费率偏低、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由于城镇居民中高收入阶层和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预期不断下降,加上医疗、教育、住房等花费日益昂贵,对钱袋子产生“挤压”效应,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欲望受到压抑,难以有效释放。此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证券投资市场持续低迷等因素,也让一些中高收入者财富缩水,收入预期下降,使这部分群体的消费意愿受到影响。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消费的相关知识的?(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2012年2月]5日出台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它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发展文化产业要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的原因。(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在我国钢铁行业进入微利时代的背景下,某国有大型钢铁企业投资数百亿发展“非钢”产业,包括养猪、种菜等。对此,小林同学认为,企业应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只要合法经营、能挣钱、养猪、种菜完全可以,其他的都不重要。但是也有同学持不同观点。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公司经营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评析小林同学的观点。(8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向大会作题为《坚
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他在报告中指出:“着力解决收
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请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谈谈国家如何促进社会公平,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9分)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2005-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及支出情况如图所示:
注:A为经济建设支出,B为社会文教支出,C为财政支出,D为财政收入。
表:2005-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
年份
项 目
2005年
2008年
2011年
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率
21%
26.08%
24.8%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
7.6%
8.4%
8.6%
(1)指出材料一中图、表的经济信息。(6分

材料二 2012年9月11日,温家宝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2年新领军者年会(第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
致辞指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
现制度全覆盖,城乡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超过13亿的城乡居民参保,基本医疗保险
覆盖率超过95%。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连续8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年均增长lO%,大幅调高
最低工资标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国家扶贫标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
分别增长9, 2%和8.1%,是新中国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近两年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认
真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成为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保
障房覆盖面从2008年的不足4%提高到目前的11%。中国亿万个家庭和他们生活所在的城镇与乡村,在这个过
程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讲述了一个又一个通过努力奋斗改变自己生活与命运的动人故事。
结合材料,分析政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享有幸福生活的经济意义。(9分)
政治参考答案 2012.12
临沂市规范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第二次(12月)月考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设集合,,则
A. B. C. D.
2.已知函数 ,则等于
A.4 B. C.—4 D.
3.若函数,则对任意实数,下列不等式总成立的是( )
A. B.
C. D.
4. 正方体的内切球与其外接球的体积之比为
(A)1∶ (B)1∶3 (C)1∶3 (D)1∶9
5.设有直线m、n和平面、,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若m∥,n∥,则m∥n (B)若m,n,m∥,n∥,则∥
(C)若,m,则m (D)若,m,m,则m∥
6. 已知函数( )
A. B. C. D.
7.设奇函数在上是增函数,且,则不等式的解集是 ( )
A、 B、
C、 D、
8.已知函数,则函数的图象可能是

9.方程2x=2-x的根所在区间是( ).
A.(-1,0) B.(2,3) C.(1,2) D.(0,1)
10. 如图,某简单几何体的正(主)视图与侧(左)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其体积为, 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可以是
11.若log2 a<0,>1,则( ).
A.a>1,b>0 B.a>1,b<0
C.0<a<1,b>0 D.0<a<1,b<0
1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3.
14.函数的零点为 .
15.一个高中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本地区年至年快餐公司发展情况进行了调 查,制成了该地区快餐公司个数情况的条形图和快餐公司盒饭年销售量的平均数情况条形 图(如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这三年中该地区每年平均销售盒饭 万盒。
16. 关于直线与平面,有以下四个命题:
① 若且,则; ② 若且,则; ③ 若且,则; ④ 若且,则;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把你认为正确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六题,共74分。解答题应有适当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在答题卷上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其中 ,如果,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所示,平面⊥平面,为正方形, ,且分别是线段的中点。
(1)求证://平面 ;
(2)求三棱锥的体积。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f(x)=lg(3+x)+lg(3-x).
(1)求函数f(x)的定义域;
(2)判断函数f(x)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
20.(本题满分12分)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为直角梯形,AD∥BC,
∠BAD=90°,PA⊥底面ABCD,且PA=AD=AB=2BC,M、N分别为PC、 PB 的中点.
(1)求证:PB⊥DM;
(2)求BD与平面ADMN所成的角.
21.(本题满分12分)当m为何值时,f(x)=x2+2mx+3m+4.
①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②有两个零点且均比-1大;
22.(本题满分14分)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 根据市场调查与预测, 甲产品的利润与投资成正比, 其关系如图1, 乙产品的利润与投资的算术平方根成正比, 其关系如图2 (注: 利润与投资的单位: 万元).

(Ⅰ) 分别将甲、乙两种产品的利润表示为投资的函数关系式;
(Ⅱ) 该企业筹集了100万元资金投入生产甲、乙两种产品, 问: 怎样分配这100万元资金, 才能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 其最大利润为多少万元?
2012-2013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
数学答案 2012.12
又∵ABCD为正方形,∴BC//AD,∴BC//EF。 …………4分
又平面EFG,EF平面EFG,∴BC//平面EFG …………6分
(2)∵平面PAD⊥平面ABCD,CD⊥AD,∴CD⊥平面PAD,即GD⊥平面AEF。 ……8分
又∵EF//AD,PA⊥AD,∴EF⊥AE。 …………10分

…………12分
19解:(1)由,得-3<x<3,
∴ 函数f(x)的定义域为(-3,3).
(2)函数f(x)是偶函数,理由如下:
由(1)知,函数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522.解:(1)甲 乙
(2)设应给乙投资万元
当X=36时,(可用换元法)。
答:应投资甲64万元,投资乙36万元,获得最大利润34万元。
临沂市规范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第二次(12月)月考物理试题
第Ⅰ卷
一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不选错选多选不得分,漏选得2分)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有作用,乙物体肯定对甲物体也有作用
B.力是施力物体发出,被受力物体接受的一种特殊物质,牛顿是度量这种特殊物质多少的国际单位
C.物体间的作用是同时发生的,甲物体作用于乙物体的同时,乙物体也对甲物体发生作用
D.地球对苹果有重力作用,苹果对地球没有力的作用,所以苹果落到地面上
2.关于重力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也越大,所以物体的重力是由物体的质量产生的
B.重力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C.放在支撑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D.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
3.如果地面上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江河的水不会流动 B.鸡毛和铁球都可以悬浮在空中
C.天平可以正常使用 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变为零
4.均匀长棒一端搁在地面上,另一端用细线系在天花板上,如图所示受力分析中,正确的是(  )
5.图示是幽默大师卓别林一个常用的艺术造型,他身子侧倾,依靠手杖的支持使身躯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平地面对手杖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B.水平地面对手杖有摩擦力的作用
C.水平地面对手杖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
D.水平地面对手杖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6.在5.12汶川大地震的救援行动中,千斤顶发挥了很大作用,如图所示是简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1.0×105N
B.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1.0×105N
C.若继续摇动手把,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
D.若继续摇动手把,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7.如图所示,物块所受重力为10N,放在光滑斜面上由一弹簧秤沿斜面拉住,使它静止.已知弹簧秤读数为6N,则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大小为(  )
A.4N         B.8N
C.10N D.无法确定
8.下列各组力中,能够合成零的有( ):
A.4N、6 N、8 N      B.12 N、3 N、8N
C.10N、5 N、7 N D.1 N、5 N、8 N
9.一质量为1kg的物块在水平地面上向右滑行,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从t=0时刻开始受到一水平向左的恒定外力F=1N的作用,则反映物块所受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取向右为正方向) (  )
10.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重为G的物体保持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物体与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
A.μF B.μ(F+G)
C.μ(F-G) D.G
11.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置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偏移时,细绳上的拉力F和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N将:(  )
A.N逐渐增大 B.N逐渐减小
C.F先增大后减小 D.F先减小后增大
12.如图2所示,A、B两物体共同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共同以加速度a向右移动,F作用在A上,地面与A间不光滑,则A受力的个数为( )
A.4个 B.5个
C.3个 D.6个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3.(1)在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需要的器材有:方木块、白纸、细绳套两个、橡皮筋、铅笔、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还需要________.在做上述实验中,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上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结两个细绳套,通过细绳套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拉橡皮条,使结点移到某一位置O,此时需记下:①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然后用一个弹簧秤把橡皮条拉长,使结点到达________,再记下________和________.
(2)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绳套结点的位置.图中____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实验值.通过把F F′进行比较,可以验证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42分)
14(8分)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到水平地板上,用一轻弹簧水平拉该物体,当物体刚开始运动时,弹簧伸长了3cm,当拉着物体匀速前进时,弹簧伸长2cm,己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200N/m,(g=10N/kg)求: (1)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多少?
(2)物体和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15 (10分)用绳子将鸟笼挂在一根横梁上,如下图所示.若鸟笼重19.6 N,求绳子OA和OB的拉力各是多大.
16(12分)出门旅行时,在车站、机场等地有时会看见一些旅客推着行李箱,也有一些旅客拉着行李箱在地面上行走.为了了解两种方式哪种省力,我们作以下假设:行李箱的质量为m=10kg,拉力F1、推力F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θ=37°(如下图所示),行李箱与地面间为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为μ=0.2,行李箱都做匀速运动.试通过定量计算说明是拉箱子省力还是推箱子省力.(g=10N/kg)
17(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1=1kg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in37°=0.6,cos37°=0.8,tan37°=0.75,g取10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求:(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3)若物体乙的质量m2=4kg,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
则欲使物体乙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物理月考2参考答案
FOB=m1gtanθ=m1g=7.5N (2)f =FOB=m1g=7.5N 方向水平向左
(3) fm=μm2g=0.3×40N=12N 当FOB=m1g=fm=12N时,
m1=1.6kg,即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1.6kg.
临沂市规范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第二次(12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共有的元素是( )
A. C、H、O、N、P B. C、H、O、N C. C、H、O D. O、H
2.食醋中的醋酸成分是活细胞不需要的小分子物质,蔗糖不是活细胞需要的物质。用食醋和蔗糖可将新鲜的大蒜头很快地腌成糖醋蒜,其原因是( )
A.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存在于活细胞的间隙中
B.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被吸附在活细胞的表面
C. 醋酸能固定和杀死活细胞,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D.因腌的时间过久,两种物质均慢慢地进入活细胞
3.蛋白质、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
A.氨基酸、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B.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C.氨基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D.氨基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4.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和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分别是( )
A.蛋白质、脂肪 B.糖类、脂肪 C.脂肪、糖类 D.糖类、蛋白质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 )
A.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 将产生的消化酶分泌到细胞外
C.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D. 使细胞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加快
6.当植物由代谢旺盛的生长期转入休眠期时,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通常会( )
A.升高 B.下降 C.无变化 D.产生波动
7.下列有关能量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生物体的最终能量来源、主要能源物质、储备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分别是光能、糖类、蛋白质、ATP
B.只有绿色植物可以利用光能
C.生物体形成ATP的途径只有呼吸作用
D.每克脂肪储能多于每克糖类的主要原因是脂肪分子中含C、H比例高
8.有一种物质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膜,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层膜。这种物质出人细胞膜的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胞吐
9.马拉松赛跑进入最后阶段,发现少数运动员下肢肌肉抽搐,这是由于随着大量出汗而向体外排出了过量的( )
A.水 B.钙盐 C.钠盐 D.尿素
10.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的是 ( )
11.在唾液腺细胞中参与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有( )
A.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叶绿体
C.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D.中心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
12.下列对细胞代谢需要的直接能源物质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大量产生时一定伴随线粒体对O2的大量消耗
B.该物质不可能产生、消耗于同一细胞器
C.葡萄糖的跨膜运输不一定消耗该物质
D.人体细胞内贮存有大量的该物质,以适应生理活动的需要
13.提取鼠肝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小,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下列叙述中与实验结果不符合的是( )
A.有氧呼吸中,线粒体内进行的是第二、三阶段
B.线粒体内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
C.葡萄糖只能在细胞质基质内被分解成丙酮酸
D.水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
14.比较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主要能源,不是无氧呼吸的主要能源
B.CO2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不是无氧呼吸的产物
C.有氧呼吸逐步释放能量,无氧呼吸瞬间释放能量
D.有氧呼吸产生还原氢,无氧呼吸过程中也能产生还原氢
15.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中,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 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人肺泡内
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水分子出入细胞
16. 下列现象属于自由扩散的是( )
① 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膜 ② 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③ 蔗糖分子通过细胞壁 ④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液泡膜 ⑤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A. ①②③ B.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④⑤
17.下列物质在核糖体内合成的是( )
①性激素 ②胰岛素 ③淀粉 ④消化酶 ⑤纤维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⑤
18.细胞因某种原因改变了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列,受到影响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是( )
A.中心体 、高尔基体、 内质网、液泡 B.液泡、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
C.细胞膜、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D.线粒体、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19.向鱼鳔(半透膜)内注入30%的蔗糖溶液,扎紧入口并称重,然后将其浸入5%的蔗糖溶液中,每隔半个小时称一次重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其重量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在进行实验的1小时之内,鱼鳔重量增加是因为外界水分进入鱼鳔内
②在进行实验的1小时之内,鱼鳔重量增加是因为外界蔗糖分子进入鱼鳔内
③在进行实验的1小时后,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是因为进出鱼鳔的水分子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④在进行实验的1小时后,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是因为进出鱼鳔的蔗糖分子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0.ATP分子在细胞内能够储存能量、释放能量,从结构上看,原因是( )
①腺苷很容易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 ②三个磷酸基很容易从ATP上脱离和结合 ③远离腺苷A的磷酸基很容易从ATP上脱离,使ATP转变成ADP  ④ADP可以迅速与磷酸结合,吸收能量形成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成ATP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 D.①④
21.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编号为A、B、C组,并分别调整到0℃、25℃、100℃,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温度分别为0℃、25℃、100℃的等量淀粉溶液,保持各组温度5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若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碘液,试管内液体颜色都有可能出现蓝色
B.若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一段时间,试管都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C.该实验的对照组是A组,实验组是B、C组
D.只要在0℃和100℃之间每隔20℃设置一个实验组,就可确定该反应的最适温度
22.一些实验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过程错误的是( )
A.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染色→冲洗涂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叶绿体的观察:取藓类的小叶→制片→观察
23.苹果内部腐烂时消耗一定量的葡萄糖可产生A mol的二氧化碳,其植物体叶片在正常生长时消耗同样数量的葡萄糖可产生二氧化碳( )
A. 1A mol B. 2A mol C. 3A mol D. 6A mol
2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酶活性与温度和pH无关 B.酶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C.一个酶分子只能起一次作用,然后就被毁坏了
D.若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则其正常活性就会部分或全部丧失
25. 如果一个ATP脱去两个磷酸基,该物质就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之一,称为( )
A. 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B.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C. 腺苷 D.腺嘌呤
26.下列有关线粒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折叠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
B. 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C.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必须有氧的参与
D. 细胞产生 CO2的部位一定是线粒体
27.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B.酶可以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 D.过酸、过碱、温度过高会使酶活性永久丧失
28.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几层膜 ?( ) A.5?? ???????B.7 ?????????C.8 ??????D.9
29.下列结构中不能产生CO2的是( )
A.小麦细胞的细胞质基质 B.人体细胞的线粒体
C.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 D.乳酸菌的细胞质基质
30.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 )
A.葡萄糖 丙酮酸 水 B.葡萄糖 丙酮酸 氧
C.葡萄糖 氧 水 D.葡萄糖 丙酮酸 二氧化碳
31.取适量干重相等的四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后冷却、消毒。然后分别放入四个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蓝藻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B.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ATP
C.有氧呼吸放出的CO2是由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产生的
D.乳酸菌的发酵过程中和玉米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产生丙酮酸
33.图甲表示温度对淀分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
C.图乙中Tb到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升高,麦芽糖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O
3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B.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
C.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D.动物细胞一般不会吸水胀破,是因为细胞最外层有细胞壁
35.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一个发生了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
细胞,其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曲线是( )
A B C D
36. 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下列各种生理功能的完成,与其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②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润滑作用 ③主动运输 ④红细胞膜上的血型决定 ⑤卵细胞膜表面对同物种精子的识别 ⑥人体免疫细胞识别外来侵人物 ⑦对O2的运输 ⑧使细胞与周围环境分开
A.①②④⑤⑥ B.③⑤⑥⑦⑧ C.①③⑤⑦⑧ D.①②⑤⑥⑧
37.下列有关小白鼠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ADP在增加,说明葡萄糖的氧化在加强
B. 冬天气温下降时,小白鼠体内酶的活性降低
C.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过程中,ADP增加
D.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和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过程都产生ATP
38.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TP既可以贮存能量,又可以作为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 ATP在植物体内与动物体内的来源相同
C. 1moLATP完全氧化时释放2870kJ的能量
D. 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热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热能
39.生物体细胞的主要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但在缺氧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无氧呼吸。下面关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器官细胞名称
呼吸类型
产物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产物
无氧呼吸产物
A
马的肌肉细胞


CO2,H2O
酒精,CO2
B
甜菜块根细胞



乳酸
C
苹果的果肉细胞


CO2,H2O
酒精,CO2
D
酵母菌


CO2,H2O
酒精,H2O
40.在煮过和没煮过的土豆片上分别滴几滴过氧化氢。在土豆片M上出现泡沫,在土豆片N上没有泡沫,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解释( )
A.土豆片M是煮过的,因为过氧化氢只影响淀粉分解成单糖
B.土豆片M是煮过的,因为在没煮过的土豆片中酶能使过氧化氢不起作用
C.土豆片M是没煮过的,因为植物中含有酶使过氧化氢分解,但酶会在高温中失活
D.土豆片M是没煮过的,因为过氧化氢分解土豆中的酶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40分)
1.( 8分)右图是动物某分泌细胞。向细胞内注射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氨基酸,一段时间后,在细胞外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序号):
(1) 请举例写出一种分泌蛋白质: ________。
(2) 图中的①、③、⑤分别是 。
(3) ⑥的分泌蛋白质首先是由 [ ] 合成的。
(4) 图中②是 ,在细胞内被形象地称为深海中的潜艇。
(5)主要由于有    的存在,图示细胞为真核细胞。
(6) 蛔虫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不具有图中的细胞器[  ] 。
2.(10分)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细胞膜的这一结构模型被称为      。
A代表 分子;B代表 __________ ;
D代表 。
(2)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 。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 。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
(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
(6)图A、B、C表示的是物质运输的三种方式,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A是自由扩散
B.图B运输速度的限制因素是能量
C.图C是主动运输
D.图C细胞内物质浓度不断升高,说明该物质进行逆浓度运输
3. (14分)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分析作答:

(1) 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① 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________ ;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
② 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                  ,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              代替。
(2) 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 如果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如何设计?  。
② 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序号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装置Ⅱ
装置Ⅲ
结论
1
a    
b不移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c不移动
d    
只进行无氧呼吸
3
e    
f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③ 若酵母菌消耗的O2为3 mol,而释放的CO2为9 mol,则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     倍。
(3)如果在30℃、1.01×105 Pa下培养酵母菌6小时,经测定酵母菌吸收199.2 mL O2,放出448.2 mL CO2,写出在此6小时中,酵母菌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发生的相关变化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8分)为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1)操作步骤:
① 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淀粉液2mL。
② 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调节PH)3.00mL,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依次稳定在 5.00,6.20,6.80,7.40,8.00。
③ 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唾液1mL,然后放入37℃恒温水浴中。
④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
(2)结果见下列:(“+”表示蓝色程度)。
请回答:
处理
1
2
3
4
5
pH
5.00
6.20
6.80
7.40
8.00
结果
++
+
橙黄色
+
++
(1)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选择37℃恒温?
答: 。
(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什么?
答: 。
(3)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应当对整个实验条件做怎样的调整?
答: 。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 。
郯城一中高一生物第二次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2012-12
临沂市规范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第二次(12月)月考英语试题
注意事项:本试卷第I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II卷第9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3节,满分100分)
第一节. 单项选择: (每题1分,满分30分)
1.Nowadays,som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at ____ war, so _____ large number of people there are out of _____ work.
A.the;the ;/ B.the; a ;/ C. /; a ;/ D. /; the;/
2. Can you believe that in ____ a rich country there should be _____ many poor people?
A. such; such B. such; so C. so; so D. so; such
3. He used _______ on the right in China, but he soon got used ______ on the left in England.
A, to drive; to drive B. to drive;driving
C. to driving;to drive D. to drive;to driving
4. _______ the help of this new type of calculator, people will be able to _______ much faster with more accurate figures as a result.
A. With; calculate B. Under; work out C. By; make out D. For ; count
5.How are you going to _______ such problems?
A. do with B. deal with C. deal D. do up
6.There is no doubt ____ John will come by bus.
A. if B. why C. that D. how
7.Professor Williams kept telling his students that the future ______to the well-educated .
A.belonged B.was belonged C.was belonging D.would be belonged
8.—I wonder ______you’ll water this kind of flower .
—Every other day .
A.how often B.how long C.how soon D.how much
9.Taking _______exercises regularly will do good to our health .
A.physical B.stubborn C.legal D.fluent
10.You’ve been working all morning –I think you _____a rest .
A.charge B.admit C.bargain D.deserve
11.Atlanta ,a Greek princess ,was very beautiful and could run faster than ________man in Greece .
A.any other B.any C .the other D.other
12.If you leave the club ,you will not be ______back in .
A.received B.admitted C.turned D.moved
13.______ the lecture going on, the students got more and more interested.
A. With B. While C. During D. As
14.The reason ____he was late was ____he had taken a wrong bus.
A. why; because B. for; because of C. why; that D. for; that
15.I was so angry at ______ he was doing _______ I left at once.
A. which, that B. that, which C. what, that D. that, that
16.—The MP4 player cost me 10 dollars.
—You only paid 10 dollars for it? That was a real ____.
A. bargain B. exchange C. trade D. business
17.When the question _____ at the meeting, no one could answer it.
A. rose B. arose C. came D. raised
18. The mother, as well as her two daughters, ____ to the theatre with some friends tomorrow.
A. are going B. were going C. is going D. was going
19. Her mother _______ having read her letter.
A. thought B. considered C. admitted D. advised
20.I went to see a film _____________ last year.
A. every three weeks B. every third weeks
C. each three weeks D. each three weeks
21.The 29th Olympic Games ____ in Beijing in 2008.
A. will be held B. was held C. has been held D. is being held
22.Though it was dark and raining hard, the children went out ____ their lost dog.
A. in charge of B. in honor of C. in danger of D. in search of
23. In class the teacher’s humorous words often make every student ____ laughter.
A. burst into B. break into C. fall into D. come into
24.—What does WWF ____, Jerry?
—World Wildlife Fund, I guess.
A. prepare for B. stand for C. call for D. wait for
25 —Are you free this evening?
—Sorry, I’ve promised to repair Mary’s radio ____ for her help with my English.
A. in relief B. in return C. in turn D.in fact
26.—He never goes to the cinema.
—____.
A. Neither do I B. Neither am I C. So do I D. So am I
27. They use specially trained dogs to _____ their sheep at night.
A. take care B. get along with C. watch over D. turn to
28. ---The window is dirty.
----I know. It ______ for weeks.
A. hasn’t cleaned B. didn’t clean C.wasn’t cleaned D. hasn’t been cleaned
29. It was in the lab ______ was taken charge of by Professor Harris _______ they did the experiment.
A. which, that B. that, where C. whom, that D. which, where
30. I shall never forget those years ________ I worked in the factory with the workers, ________ has a great effect on my life.
A. when, that B. that, which C. as, who D. when, which
第二节. 完形填空 (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The other day I was talking to a stranger on the bus; he told me that he had a good 31 in Chicago and he wondered if, by any chance, I 32 to know him. For a moment, I thought he might be 33 , but I could tell from the expression on his face that he was not. He was 34 . I felt that it was ridiculous (可笑的) to 35 that I could possibly have ever met with his friend out of millions of people in Chicago. But, 36 , I just smiled and reminded(提醒) him that Chicago was a very 37 city. He nodded, and I thought he was going to be glad to drop the topic and talk about something else. But I was wrong. He was silent for a few minutes, and then he 38 to tell me all about his friend.
His friend’s main 39 in life seemed to be tennis. He was an excellent tennis player, and he 40 had his own tennis court(网球场). There were a lot of people with swimming 41, yet there were only two people with private (私人的)tennis court; his friend in Chicago was one of them. I told him that I knew several 42 like that, including my brother, who was doctor in California. He 43 that maybe there were more private courts in the country than he 44 but he did not know of any others. Then he asked me 45 my brother lived in California. When I said Sacramento, he said that was a coincidence (巧合)46_ his Chicago friend spent the summer in Sacramento last year and he lived next door to a 47 who had a tennis court in his backyard. I said I felt that really was a coincidence because my next-door neighbour had gone to Sacramento last summer and had 48__ the house next to my brother’s house. For a moment, we stared at each other, but we did not say anything.
“Would your friend’s name happen to be Roland Kirkwood?” I asked finally. He 49 and said, “Yes. Would your brother’s name happen to be Dr Rey Hunter?” It was my 50 to laugh. “Yes,” I replied.
31. A. brother B. teacher C. neighbour D. friend
32. A. managed B. happened C. tried D. wanted
33. A. expecting B. lying C. joking D. talking
34 .A. funny B. serious C. careful D. disappointed
35. A. think B. find C. realize D. see
36. A. indeed B. actually C. instead D. exactly
37. A. famous B. interesting C. noisy D. big
38. A. began B. stopped C. refused D. failed
39 .A. problem B. interest C. choice D. work
40. A. just B. ever C. even D. surely
41. A. suit B. habit C. pools D. river
42. A. people B. players C. strangers D. friends
43. A. advised B. argued(争论)C. admitted (承认)D. announced (宣布)
44. A. recognized B. knew C. visited D. found
45. A. how B. whether C. when D. where
46. A. because B. if C. then D. though
47. A. doctor B. friend C. neighbour D. player
48. A. rent B. visited C. designed D. sold
49. A. smiled B. laughed C. cried D. nodded
50. A. chance B. pleasure C. time D. turn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Nick is a 14-year-old school boy. His life is full of exams and studies on weekdays. He has little free time. He thinks playing computer games is the best way to make him relax. When he has free time, he sits in front of the computer. Just like that way, he neither eats nor drinks for several hours.
Last weekend, he played games on the computer again. He was too excited and didn't want to move. He didn't have anything for six hours. When he had to go to the bathroom, he found he could not move. He was taken to the hospital. The doctor told him he should do some more different kinds of activities. In other words, he needs more exercise and outdoor activities to make him have a healthy body.
After coming back from the hospital, Nick follows the doctor's advice. He often plays soccer with his friends. Sometimes he still plays computer games on weekends, but he never does it for long. Now, he lives a happy and healthy life.
51. How old is Nick?
A.13. B.14. C.15. D.16.
52. Nick likes _________ in his free time.
A.riding a bike B.playing the guitar
C.playing computer games D.having a school trip
53. Why was Nick taken to the hospital?
A.Because he was too excited.
B.Because he had a cold in the morning.
C.Because he was too nervous of his studies.
D.Because he couldn't move after playing computer games so long.
54. Nick should ________ to follow the doctor's advice.
A.go to a movie B.listen to music
C.take more exercise D.play computer games
5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Nick is very busy with exams and studies on weekdays.
B. Nick will never play computer games.
C. Nick likes eating and drinking when he plays computer games.
D. Nick has an unhappy and unhealthy life now.
B
One afternoon, in Paris, I took a trip to an art museum while waiting for my husband to finish a business meeting. I was looking forward to a quiet view (看) of some great paintings of excellent artists.
A young couple looking at the paintings in front of me were talking non-stop. I watched them a moment and decided she was doing all the talking. In fact, I was surprised at this man for putting up with her everlasting speech. Bored by their noise, I moved on.
I met them several times as I moved through those rooms of art. Each time I heard her voice, I moved away at once.
I was standing at the museum gift shop buying some cards when the couple walked to the exit (出口).
“He’s a brave man,” said the shop assistant. “Most of us would give up if we were blinded at such a young age. But he and his wife come in whenever there’s a new art show.”
It explained the non-stop talk! A sudden sense of shame came to my heart for what I was thinking just now. “But what does he get out of the art?” I asked.
“His wife describes each painting so he can see it in his head.”
At that moment I realized what is patience, courage and love. I saw the patience of a young wife describing paintings to a person who can’t see and the courage of a husband who would not allow blindness change his love towards art. And I felt the love shared by the two as I watched them walking away holding each other’s hands.
56. How did the writer feel in the beginning when hearing the woman’s talking?
A. Surprised B. Bored C. Excited D. Happy
57. What can we infer (推断) from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Paragraph 1?
A. The writer was waiting for somebody.
B. The writer was a silent person.
C. The writer was looking for some great paintings.
D. The writer wanted t to enjoy some great paintings quietly and carefully.
58. The woman kept talking while she and her husband were enjoying the art show because ___________.
A. she was too excited to keep silent
B. she preferred talking to listening
C. she had to explain everything to her blind husband
D. she liked to show off in front of others
59. What did the writer think of the woman at last?
A. The woman was too noisy. B. The woman was patient and loving.
C. The woman was blind. D. The woman was brave.
60. The passage mainly shows us ___________.
A. patience, courage and love B. how to watch paintings
C. how art changed people’s life D. a trip
C
Once there was a king who never ate a meal unless there was a dish of fish with it, but one day there was a big storm and the fishermen were not able to go out to catch fish, so the king had no breakfast and no lunch. Then he ordered his servants to tell everybody in his capital that if anyone brought him a fish, he would give him anything that he asked for.
At last, a fisherman caught a big fish late in the afternoon and hurried to the king's palace with it. But the king's Prime Minister would not let him in until he promised to give him half of whatever the king gave him for the fish.
The king was very happy when he saw the fish. He asked the fisherman what he wanted for his fish. To his surprise, the fisherman said, "I want you to beat me two dozen times with a stick." When the king began to beat him a dozen times, the fisherman jumped away and said, "That is enough for me. I promised the other dozen to your Prime Minister." Then he told the king what had happened between the Prime Minister and himself. The king was very angry. He not only gave the Prime Minister the dozen hits, but also said, "Because you have been dishonest, you will not be my Prime Minister any more. The fisherman will take your place."
61. The king didn't have breakfast and lunch because ____.
A. there was a big storm
B. the Prime Minister did not bring him any food
C. there was no fish
D. his servants didn't know how to cook well
62 The fisherman took his fish to the king's palace because ____.
A. the king had promised to give him whatever he wanted
B. the king was dying from hunger
C. he wanted to teach the Prime Minister a lesson
D. he wanted to be the Prime Minister
63. When the fisherman told the king what he wanted, the king ____.
A. was very happy B. was very surprised
C. was very angry D. gave him what he wanted at once
6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s true?
A. The king wanted to make the fisherman king.
B. The king had nothing to eat for a whole day.
C. The king ate a fish every day.
D. The king was quite hungry when the fisherman came.
65. The king removed his Prime Minister because ____.
A. the fisherman was cleverer than his Prime Minister
B. the Prime Minister did not know how to catch fish
C. the Prime Minister was not an honest man
D. the Prime Minister took half of what the king gave the fisherman
D
Surtsey was born in 1963. Scientists saw the birth of this island.It began at 7:30 am . on 14th November . A fishing boat was near Iceland.The boat moved under the captain's (船长的) feet . He noticed a strange smell.He saw some black smoke .A volcano (火山) was breaking out . Red hot rocks,fire and smoke were rushing up from the bottom of the sea . The island grew quickly.It was 10 meters high the next day and 60 meters high on 18th November .Scientists flew there to watch.It was exciting.Smoke and fire were still rushing up . Pieces of red hot rock were flying into the air and falling into the sea . The sea was boiling and there was a strange light in the sky . Surtsey grew and grew . Then it stopped in June 1967 . It was 175 meters high and 2 kilometers 1ong.And life was already coming to Surtsey . Plants grew.Birds came.Some scientists built a house.They wanted to learn about this young island.
A new island is like a new world.
66 Surtsey is _________.
A. an island B. a sea C. a boat D. a captain
67. How many meters did the island grow during the four days?
A. 10. B. 50. C. 60. D. 175.
68. When did scientists fly there to watch the birth of the island?
A. Before the volcano broke out . B. On 14th November 1963 . C. About four days after the volcano broke out . D. In June 1967.
69. Put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 correct order .
a. Some scientists built a house on Surtsey to learn about this island .
b. The captain saw fire , smoke and rocks rushing up .
c. The sea was boiling .
d. A fishing boat was near Iceland .
e. A new island appeared in the sea .
A. a-b-c-d-e B. d-a-c-b-e C. d-c-b-a-e D. d-b-c-e-a
70. The best title of the text is ___________.
A. New Discovery . B. The Birth of An Island.
C. A Captain and An Island . D. How Does A Volcano Break Out.
E
In China, many people are leaving the countryside to find jobs in the cities, because the countryside is much poorer than the city, and often there isn't much work there. Services such as hospital and transport are usually much better in the city than in the countryside. They hope that their lives will improve when they move to the city.
But in the big cities of Europe like London or Paris, people are moving out of the city. These rich families want to live a quieter life. They are tired of the noise and the dirt of the city, and they are tired of the crowded streets, crowded trains and buses. They don't want to live in the cities any more. They want a house with a garden in the countryside, and breathe the fresh air there.
So they move out of the cities. Some don't go very far, just a little way out of the city, to the towns near the cities, other people move to the real countryside with sheep, cows and green fields. There, they start new lives and try to make new friends.
Not all those who move from the city to the countryside are happy. After two or three years, many people who have done this feel that it was a big mistake. They don't make so much money and there isn't much work to do. People in the countryside are very different and aren't always very friendly.
As a result, quite a lot of people who have moved to the countryside move back to the city. "It's wonderful to see crowds in the streets and cinema lights," they say.
71. Which is NOT the reason for people moving to the cities in China?
A.The countryside is much poorer than me city.
B.People in the countryside have nothing to eat.
C.People in the countryside don't have much work to do there.
D.Services in cities are usually much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untryside.
72. Why do some rich families in Europe move to the countryside?
A.Because they will find good jobs.
B.Because they are tired of living in the city.
C.Because they can make more money there.
D.Because they like feeding sheep and cows in the green fields.
73. After moving to the countryside, some people in Europe feel unhappy because ___________
A.they can't make much money
B.there isn't much work for them to do in the countryside
C.some people in the countryside aren't always very friendly to them
D.A, B and C
74.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the last paragraph shows __________
A.they are happy to move back to the city
B.they miss their friends in the countryside
C.they still want to move to the countryside
D.they are tired of the noise and the crowded streets in the city
75.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may be “__________”
A.A happy life! B.Living in the city!
C. Moving out or moving back ? D.Living in the countryside!
绝密 启用前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月考考试试题
英语(满分50)
第II卷
第一部分:单词拼写(1题1分,共10分)
根据下列各句句意及所给单词的汉语提示,写出所缺单词的正确形式。
1.The _______(应用)of the new technology has greatly increased the production.
2.We will buy some flowers to (代替) the old furniture in the room.
3.The work cost us nothing; it was all done by __________.(志愿者)
4.The text has been _________(简化)so that children can read easily .
5.Scientists in some countries have done a lot of work to _____(探索)the moon.
6.The policeman ________(示意)children to cross the road when the traffic lights turned green.
7.Few birds managed to ________(幸存)the winter last year.
8.The newspaper has lots of ___________(广告)which help us to find a good job
9.He made a __________ (定期的) visit to his parents.
10.She didn’t like the plan, but______,(就个人而言)I see nothing wrong with it.
第二部分:短语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根据下列各句句意及所给的汉语提示,写出所缺短语的正确形式。
1.Don’t scold(责备)him any more. _______ ________, he is only a child.(毕竟)
2._____ _____ ______, what you said is reasonable.(在某种程度上)
3.He don’t know what to ______ _______ his naughty son.(对付)
4.They have nothing ______ ______ with one another.(毫无共同点)
5. The machine has already been ______ ______.(拆开).
6.Do you know why English ______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起重要的作用)
7. John mentioned several judges’ names, but he didn’t ______ _____ of them.(评价高)
8.That question is _______ ________ again and again.(值得讨论)
第三部分:书面表达(30分)
假设你是Li Hua ,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结束,回想自己在父母和师长的关爱和帮助下的成长过程,心中充满感激之情。请用英语给父母或老师写一封120词左右的信表示感谢。
绝密 启用前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考试试题
英语科答案 2012/12/20
临沂市规范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第二次(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叨(dāo)扰  吁(yù)请 发请帖(tiě) 博闻强识(shí)
B.裹挟(jiā)  滞(zhì)胀 准噶(gé)尔   戛(jiá)然而止
C.泊(bó)车  阒(qù)寂 挑(tiǎo)大梁  唾(tuò)手可得
D.股肱(hóng)  摒(bìng)弃 发横财 (hèng) 嗲(diǎ)声嗲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辐射 高粱秆 受益匪浅 九州方圆 B.欠收 天然气 百味具陈 励精图治
C.凑和 炮筒子 金榜提名 怀瑾握瑜 D.埋单 一柱香 鸦雀无声 浮光略影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在十二五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都要把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
B.地铁控制中心通知沿线车站广播告知乘客:因南延线突发事件,请乘客耐心等待,或改乘其他交通工具,经过工人加班抢修,大约十点钟,地铁南延线已恢复正常运营。
C.90年来,我党经历了无数挫折,但始终百折不挠,上下求索,终于走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功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清华人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期望与嘱托,筚路蓝缕、艰苦奋斗,推动清华大学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奏响了百年清华发展史上最华美的乐章……
B.曲阜尼山砚石,色呈柑黄,有疏密不匀的黑色松花纹,观之钟灵毓秀,触之滑腻温润。制作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
C.中国是一个拥有不少核电站的国家,我们应该结合国情,未雨绸缪,从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中吸取教训,全面升级核安全保障监测措施。
D.在邹城铁山公园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老人用清水在地上写毛笔字,他们大多旁若无人,挥毫泼“水”,点折撇捺,或娟秀,或狂放,风格各异,都颇具功底。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
B.造成食品安全问题有两大原因:一是现行食品安全制度缺乏严格性和统一性;二是现行食品安全制度缺乏警示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造成的。
C . 从5月1日开始,醉酒驾车者将面临刑事处罚,其醉驾行为将被记入档案 。特别是一些公职人员,一旦受到刑事处罚,也就意味着将失去公职。
D.油价不断上涨引发的节油比拼不但在各种小型轿车品牌之间进行,而且已在各种重型卡车品牌之间展开,开发节油重型卡车已成为国内该类企业当前的主流产品。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孔林,地面上的家谱
杨朝明 刘续兵
孔林就像地面上的孔氏家族谱系,后人安葬前辈,昭穆不乱,井然有序。林内分布着历代“衍圣公”以及可以入孔氏宗谱的后裔子孙墓葬群。因年代久远,孔门第四十二代以前,除孔子祖孙三代墓世代祭祀不绝,仍保持着完整的墓碑、祠坛和神道石以外,只有第四代的墓有确切位置,其余已不可考。不过,从战国到宋代,墓群都按时代分布着。而自从第五十五代开始,墓葬归属则座座明确,尤其是元、明、清三代,保存基本完好。
作为伟大圣人,孔子深刻认识社会人生,也对天命、鬼神有自己的理解。孔子主张通过祭祀的仪式教育人们要追念先祖功德,希望通过这些礼仪教化人心,使“民德归厚”。孔子推崇周礼,强调“慎终追远”,重视丧葬与祭祀,主张“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社会风气的好坏,取决于孝道是否得到施行,爱心的培养应当从“孝亲”开始,所以孔子说“立爱自亲始”。人只有做到“亲亲”才能“爱人”,只有在“亲亲”的基础上加强修养,推己及人,才能“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进而才能做到“泛爱众”“四海之内皆兄弟”。
“孝”是爱心形成的基础,“孝”是整个伦理乃至人文大厦的根基。孔子认为,只要是“人”,就应当具有仁德,而“孝敬父母”就会有仁德;人之所以为人,“孝”是一个基本标志。什么是“孝”,孔子曾经做过不少解答。例如,他说孝的人能够做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哪一位父亲都希望儿女走正途,父亲去世后能自我约束,几年内不改其志,十分难得。一个人是否做到了“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量,而“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也是孝的重要表现,用孔子的话说这叫“无违”,也就是不违背礼制。孔子所说的“父之道”的传承,爱心的递相授受,人文的薪火相传,不都是这样一代一代进行的吗?
孔子是春秋末年的鲁国人,其以“孝”为中心的儒学是鲁文化结出的丰硕“精神文明”的成果。西周初年,鲁国的第一代国君伯禽来到鲁国,积极推行周礼,采取了“尊尊而亲亲”的“治国方针”,形成了鲁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
孔氏家族没有因为王朝的更迭而有大的起伏,井然有序、“万古长春”的孔林,这部地面上的家谱,也喻示着孔子学说超越特定时代的价值。兵连祸结的时候人们盼望和平与和谐,礼崩乐坏的时候人们期待仁政与德治,在历史上,不论哪朝哪代,不论哪个民族,前来祭祀孔子的人络绎不绝。络绎不绝的扫墓队伍,简洁而寓意悠远的仪式,无声的静默哀思,古木森森的背景,生动地传达着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信息。 (摘自《文明》2011年第4期 有改动)
6.孔林里能使“后人安葬前辈,昭穆不乱,井然有序”,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是
A.因为从战国到宋代,墓群都按时代分布着;而孔门前四代和第五十五代以后的墓群,墓葬归属则座座明确,保存基本完好。
B.孔子对天命、鬼神有自己的理解。孔子主张通过祭祀的仪式教育人们要追念先祖功德,希望通过这些礼仪教化人心,使“民德归厚”。
C.孔子推崇周礼,强调“慎终追远”,重视丧葬与祭祀,主张“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
D.子孙能以礼葬、祭先辈,才可能去“爱人”,才可能亲人之亲、老人之老,进而才能做到“泛爱众”“四海之内皆兄弟”。
7.下列各项中,不能直接说明“‘孝’是整个伦理乃至人文大厦的根基”这句话的含意的一项是
A.只要是“人”,就应当具有仁德,有仁德就会“孝敬父母”;人之为人,“孝”是一个基本标志。
B.有孝心的人能够做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父亲去世后能自我约束走正途,几年内不改其志。
C.孔子所说“父之道”的传承,爱心的递相授受,人文的薪火相传,都是孝礼制下的代代相续。
D.伯禽积极推行周礼,采取了“尊尊而亲亲”的“治国方针”,形成了鲁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除孔门第四十三代至第五十四代的墓没有确切位置,不可考证外;其余,则是墓葬归属座座分明,有些还保存基本完好。
B.一个人是否做到了“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量,而“无违”即不违背礼制,也是做到“孝”的一个重要表现。
C.井然有序、“万古长春”的孔林,这部地面上的家谱,也因为孔氏家族一直没有大的起伏,而使孔子学说有超越特定时代的价值。
D.在历史上,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孔林,以简洁而意义悠远的仪式祭祀孔子,主要为了表达对和平与和谐的盼望、对仁政与德治的期待。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也。父进,积阶至武义大夫。再遇以恩补官,隶侍卫马司,武艺绝人。孝宗召见,太悦,赐战袍、金钱。
开禧二年,下诏北伐,以殿帅郭倪招抚山东、京东,遣再遇与统制陈孝庆取泗州。再遇请选新刺敢死军为前锋,倪以八十七人付之。招抚司克日进兵,金人闻之,闭榷场、塞城门为备。再遇曰:“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泗有东西两城,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乃自以麾下兵从陟山径趋东城南角,先登,杀敌数百,金人大溃,守城者开北门遁。西城犹坚守,再遇立大将旗,呼曰:“大宋毕将军在此,尔等中原遗民也,可速降。”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于是两城皆定。郭倪来飨士,出御宝刺史牙牌授再遇,辞曰:“国家河南八
十有一州,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且招抚得朝廷几牙牌来?”固辞不受。寻除环卫官。
  倪调李汝翼、郭倬取宿州,复遣孝庆等继之。命再遇以四百八十骑为先锋取徐州,至虹,遇郭、李兵裹创旋,问之,则曰:“宿州城下大水,我师不利,统制田俊迈已为敌擒矣。”再遇督兵疾趋,次灵壁,遇孝庆驻兵于凤凰山,将引还,再遇曰:“宿州虽不捷,然兵家胜负不常,岂宜遽自挫!吾奉招抚命取徐州,假道于此,宁死灵壁北门外,不死南门外也。”会倪以书抵孝庆,令班师,再遇曰:“郭、李军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金果以五千余骑分两道来,再遇令敢死二十人守灵壁北门,自领兵冲敌阵。金人见其旗,呼曰“毕将军来也”。遂遁。再遇手挥双刀,绝水追击,杀敌甚众,甲裳尽赤,逐北三十里。诸军发灵壁,再遇独留未动,度军行二十余里,乃火灵壁。诸将问:“夜不火,火今日,何也?”再遇曰:“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彼已败不敢迫,诸军乃可安行无虞。汝辈安知兵易进而难退邪?”
嘉定元年,除左骁卫上将军。和好成,累疏乞归田里,赐诏不允,除保康军承宣使,降诏奖谕,寻令带职奏事,提举佑神观。六年,提举太平兴国宫,十年,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卒,年七十。赠太尉,累赠太师,谥忠毅。(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十一》,原文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招抚司克日进兵 克:能够(当天)
B.吾奉招抚命取徐州,假道于此 假:借(道)
C.逐北三十里 北:逃跑的人
D.再遇手挥双刀,绝水追击 绝:渡过,横渡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会倪以书抵孝庆 B.乃自以麾下兵从陟山径趋东城南角
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 诸军乃可安行无虞
C.统制田俊迈已为敌擒矣 D.汝辈安知兵易进而难退邪
为仲卿母所遣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表现毕再遇卓越的军事才能的一项是
①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 ②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 ③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 ④宁死灵壁北门外,不死南门外也 ⑤郭、李军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 ⑥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毕再遇的父亲经多次提拔,最后升到武义大夫。毕再遇则是借父亲的恩荫做的官,而后来又因武艺出众,受到孝宗皇帝的喜爱和赏赐。
B.毕再遇用声东击西、分化瓦解等策略,很快攻下泗州的东西两城。当上级奖赏他时,他却表现出一种以国事为先、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和气度。
C.攻打宿州的郭、李部队出师不利,毕再遇听说后赶快引兵驰援,与陈孝庆部会合,截击前来追赶的金军,杀敌众多,使金军溃败。然后火焚灵壁,安全撤离。
D.战事平息,宋金讲和,毕再遇屡次上疏,表达告老还乡的愿望;可是南宋皇帝对他仍是极力挽留,不仅表彰奖励,还多次为其加官晋爵。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矣畅叙幽情。(3分)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4分)
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5.补写出下面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 昔我往矣,————————。今我来思,————————。(《采薇》)
(2)山不厌高,————————。————————,天下归心。(《短歌行》)
(3)———————,桃李罗堂前。———————,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4)仰观宇宙之大,——————,所以游目骋怀,——————,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五、(12分)
16.为下面的一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4分)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深圳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25日上午在北京举行。在清华大学大礼堂前,代表世界五大洲的五名大学生共同采集到了深圳大运会的圣火。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出席活动并宣布火种采集开始。随后,在已经有近百年历史的大礼堂前搭建的舞台上,代表着世界五大洲的5名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大学生从弧形壁画的五道旋转门中出场。
采集手们在20名圣火使者的簇拥下,走向采集区。在来自深圳大学的主采集手栗璐雅的带领下,采火手将采火棒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上。虽然当日是阴天,天气情况并不理想,但在30秒钟之后,火焰燃起,5名火种采集手举起采火棒共同点燃了采火盆。五大洲的火种融合到一起,象征着和平、光明、青春、未来的火种熊熊燃烧。
答:
1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只写序号)?。(4分)
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

①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②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
③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极多。
④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⑤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
⑥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
18.?(伴随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走出家庭,外出求学、工作,他们留守在家的父母进入了新的时期——“中年空巢”期。一些原来“一切围着孩子转”的全职妈妈给在外地求学或工作的孩子打电话,成了她们每天的必修课。)
肖菲刚入大学的第一个月,妈妈天天晚上都要打一个电话给她。一次因为有事,肖菲错过了妈妈的电话,第二天一早妈妈就打来电话:“菲菲,昨天晚上你干什么去了,没有什么事吧?我一夜没睡,一直在等你的电话。”妈妈的声音有些哽咽。
假如你是肖菲,请给妈妈回个电话,委婉地告诉妈妈没事不要打电话,语言要得体,不超过60字。(4分)
肖菲: ▲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故乡永在
凸 凹
  故乡的村口有一盘石碾,碾花已经斑驳了,却依旧完整地立在那里。因为与石碾有关的人,许多都还健在,包括我,也包括那个当着村长的人。
  现在,人们都吃着面粉和从东北流入的精米,石碾的功能早已废掉了,我们之所以还固执地保留着它,是因为它承载着生命的记忆。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故乡的吃食几乎只有玉米。玉米被我们种下,被我们收获,然后拿到石碾上去加工,最后被我们吃到肚里。整个过程都是我们亲自参与的劳作,没有多余的指望,也没有坐享其成的不安,日子虽然清寡,却也饱满着。
  在故乡,还有一个不能被拆卸的“部件”,便是村口大柳树上,那挂用废铁制成的钟。
  生活,进入了人民公社的程序,劳动就变成了集体或团队的方式,那挂钟就有了发号施令的作用。那个时节,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个贫瘠的山地,其实也简化为一个解决吃饭的问题。如果不服从钟的指令,土地就会荒芜,玉米就会难丰收,人们就会挨饿。况且,敲钟的人和被钟声汇集的人,都要毫不例外地下到地里去,都要“躬耕田亩”。钟所敲击而出的,不是“官本位”的权威,而是“民本位”的和声,或者说,它是“日出而作”,结伴而行,共同创造生活的“安魂曲”。人们因此而敬重它,信任它。
  所以,这挂钟是个温馨的历史记忆,告诉人们:昨天的日子,还有一段值得回味的时光——物质虽然短缺,但却有一种难得的公平与公正,人们一起卑微,一起忍耐,即便是含辛茹苦,血汗交迸,也是心甘情愿的。
  从山地走到平原,已20余年了,故乡的人事已更迭得无法辨认,甚至有“家园”不在之感。但是,只要一见到那石碾、那钟,心头就温厚起来——因为他们还能指出我的来路,还能唤起我昨天的生命情感,便松了一口气——故乡还是在的。
  父亲去世之后,母亲被我接了出来,回到故乡的机会就少了。这反而加深了我对故乡的思念。因为母亲就像一把离乡之土,即便是离开了母体,也带着故乡的腥味——她虽然身在城市,逡巡在楼宇之间,但她乡音不改,所思所叙,都是故乡的旧事,好像眼下的生活与她毫无关系。
  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一旦合上了眼睛,你一定把我弄回老家去,跟你父亲葬在一起。”
  你若跟她叨念眼前的事体,她的眼神是淡漠的,跟你的感情好像也有些隔膜;只有说到家乡的一枝一叶,她才明亮了眼睛,话语绵密得像仲夏的雨脚,一团亲情也盈盈溢溢。于是,母子的语境便总是过去的时态,好像我还未曾长大,依然依偎在她的双膝之上。
母亲真是一把故乡的土,即便是洒落在异乡,也固执地培植着属于故乡的情感。
故乡的村长是我的同龄人,有一些文化,有一些主见。他专程来找我,对我说:你也算是个名人了,我想给你在家乡修一座故居。
  我说:你千万别做煞风景的事,咱家乡最让人动心的是村头的石碾、大柳树上的挂钟,还有南方人稀罕的大土炕和石板瓦顶的传统民居,而不是一个无名作家的所谓故居。所以,你要真的开发旅游的话,就该保留好故乡那些原汁原味的东西。
  村长对我有意见,忿忿地走了。不久就传来消息,说村长贷了一笔款,修了一片南方的曲径回廊和竹楼茅舍。我心中很是不快,感到所谓故乡,其实是相对于游子来说的,或者说是相对于过去的生活记忆来说的;故乡之内的人,往往是不懂故乡的,是体会不到故乡的意味的。
  虽然我不同意村长的做法,但我没有加以阻拦;因为我明白,故乡毕竟是那里的人的生存土壤,要想过上好日子,固守是没有出路的,就得发展。而发展是不念旧的,它面对的是未来。只是出于对石碾和钟担忧,我给他写了一封信,希望他善待它们,那是游子对故乡的感情寄托。
  他回信给我,请我放心,说对待那些旧物,他的感情是与我相通的。但他在最后反问我道:如果我不在了,又该怎么办?要知道,后人的想法到底与我们的不同。
  他的反问使我陷入久久的忧伤。母亲察觉了我的情绪,送来探寻的目光。
  我心头一热,对自己说:石碾与钟不在了又有何妨?还有父母的坟茔!
  父母的坟茔就是游子的根脉,所在之地,也就是故乡了。
19.关于故乡的“在”与“不在”,作者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4分)
20.作者为什么特别希望能保留下故乡的石碾和钟?(4分)
21.文章的主题是故乡,却用了不少篇幅叙写母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2.某些旧的东西(如文中所写石碾、钟、传统民居)有其特定的价值,但保留它们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发展,这时候我们是应该更强调保留,还是应该更关注发展?请结合本文文意,谈谈你的看法。(6分)
看法。(6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过很多很多地方,我们来过又离去;有过很多很多事情,我们经历又忘记;有过很多朋友,我们相识又分开------未曾有过的那份感悟,岁月把它轻轻送来。
要求:仔细阅读材料,审准题,立准意;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阶段性考试

8.B(B项是原文意思的变换说法,语意没有变化,故正确。A项,第五代之后、四十二代以前的墓也都没有确切位置,已不可考,此选项的时间跨度错了;C项,因果关系错乱:因为孔氏家族一直没有大的起伏,所以孔林井然有序、“万古长春”;因为孔林井然有序、“万古长春”,所以才可喻示孔子学说有超越特定时代的价值;另外,“使”也改变了原意。D项,“兵连祸结”时、“礼崩乐坏”时人们祭祀孔子的目的,只是不完全列举,不代表一般或全部。)
三、(12分,每小题3分)
9.A(克:限定,约定)
10.C(两个“被”均作介词,表被动。A前一个“以”,介词,表凭借;后一个“以”,介词,在,从。可参考199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13题,张伟明所写《试卷分析》。B第一个“乃”,副词,却;第二个“乃”,副词,才。D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连词,表并列)
11.D(③说明毕再遇心系国家,不计名利,④说明毕再遇以身许国,视死如归)
12.C(此时陈孝庆已接到班师命令,毕再遇决心“自御之”,所以两部会合截击金军不合实情)
六、(18分)
19.①故乡人事更迭,有故乡不在之感。②一见到故乡的石碾和钟,便觉得故乡还在。③故乡面目全非,感到故乡的存在只是相对于游子和过去的生活记忆来说的。④父母坟茔的所在之地就是故乡,故乡是永在的。(4分。每点1分,如将①②或③④合为一点也可得分。)
  20.因为:①它们承载着故乡人生命的记忆;②它们是特定时代的历史见证;③它们能指出“我”的来路,唤起我昨天的生命情感;④它们是作为游子的“我”对故乡的感情寄托。(4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21.这样写从人事和亲情的角度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揭示并深化了文章思乡怀旧的主题。(2分)故乡人是故乡的重要组成部分,母亲更是故乡的典型代表。母亲对故乡旧事的念念不忘加深了“我”对故乡的思念,母亲探寻的目光让我有了“父母坟茔的所在之地就是故乡”这一认识。(2分)
22.(示例)①应该更强调保留,在保留的基础上发展。很多旧的东西都有其特定的历史价值,却一旦毁坏便难以还原,我们的民族在这方面留下了很多惨痛的教训。我们当然要重视发展,但如果发展以破坏为代价,这样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况且,一旦失去了根基,发展也是不能持久的。
败!我奉招抚的命令攻取徐州,从这里经过,宁愿死在灵壁的北门外面,也不愿死在南门外。”恰好郭倪有信送达陈孝庆,命令撤退,毕再遇说:“郭倬、李汝翼的部队溃败,敌人必定追击,我应当自带部下阻击他们。”金军果然派五千多骑兵分两路追来,毕再遇命令二十名敢死士兵守卫灵壁北门,自己带领士兵冲入敌阵中。金国人见到他的大旗,喊叫说“毕将军来了”。于是逃遁。毕再遇手中挥舞双刀,渡水追击,杀死敌人特别多,铠甲衣裳都染成了红色,将败军追杀了三十里。各路军离开灵壁,只有毕再遇留下不动,估计大军走出二十多里,就放火烧了灵壁。将领们问:“夜里不烧,今天白天烧,为什么?”毕再遇说:“夜间火光会照见我军虚实,白天时浓烟尘埃弥漫什么都看不见,敌人已经溃败不敢靠近,各路军马才可以安全行军不用担忧。你们哪知道进军容易撤退却难呢?”
嘉定元年,授任左骁卫上将军。和议达成以后,多次上疏请求退休归乡,皇上赐诏书不允许,授任保康军承宣使,下诏奖励表扬,随即命令他兼领职务奏论政事,提举佑神观。六年,提举太平兴国宫,十年,从武信军节度使职位上退休。去世时,享年七十岁。赠官太尉,累积赠官为太师,谥号忠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