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高分素材北京冬残奥会(含金句、主题、时评)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考作文高分素材北京冬残奥会(含金句、主题、时评)

资源简介

高考作文高分素材北京冬残奥会(含金句、主题、时评)
绽放生命精彩,礼赞自强不息。残疾人在全球总人口中占比约15%,是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是北京2008年残奥会后中国举办的又一全球残疾人体育盛会。本次残奥会开幕式的名称与核心内容为《生命的绽放》,通过质朴的情感、简约的编排,表达“自强不息、突破自我、残健融合”的理念,展现残疾人生命绽放的动人时刻,以及残疾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
金句
1.残疾人运动是唤醒人类良知的运动。——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3.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泰戈尔
4.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海伦·凯勒
5.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贝多芬
6.那些杀不死我们的,终将让我们更强大。——尼采
7.我们会在生活的每个时刻,找到自己的超能力。——纪录片《残奥精神:梦想高飞》
8.奥运会选出来的是人类最强健的体魄,残奥会选出的是最不屈的灵魂。——网络热评
9.他知道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火为何而燃烧,那不是为了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战败,而是为了有机会向诸神炫耀人类的不屈。——史铁生
10.人的一生中,最为辉煌的并不是功成名就的那些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和对未来辉煌的期盼的那些日子。——法国作家福楼拜
主题
主题一:坚韧精神从事体育竞技,残疾人比健全人的付出要艰苦百倍。训练场上的他们,信念如山,心坚如磐,忍住泪水,挥洒汗水,为了站上人类最高赛场,敢于超越自我,勇于突破极限。赛场上的他们,失去双臂依然可以奔跑,失去双眼依然可以前行,失去双腿依然可以向上……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简简单单人与人的竞技,而是人与命运的抗争,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力量和决心。看到他们这种摔不碎、击不垮的精神,不禁让人充满敬意,得到不断前行的动力。
主题二:乐观人生残奥会运动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值得钦佩赞扬。有的运动员坚持体育训练20多年,几十年如一日的热爱,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奥林匹克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更加生动、具象和震撼!他们不抛弃、不放弃、不屈服、不妥协,追求极致,不断向命运挑战,活出光彩照人的人生,激励着、鼓舞着、鞭策着所有人,让我们无论何时都保持热爱生活、珍视生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主题三:人文关怀残奥会的观赏度可能不如奥运会,无论是从竞技技术还是人类美学,都存在一定差距。人的关怀防止片面地追求“强”和“美”,将尊重个体放到比追求“强”和“美”更高的位置。残奥会的开展和残疾人的生存境况息息相关,只有一个包容、良善、温暖的社会,才会对残疾人群体有足够的关怀和尊重,才会对残疾人运动有足够的关注,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人文精神。
时评
搏出精彩,共创未来
刘歌
残奥运动员令人惊叹的表现,不仅展示着顽强蓬勃的生命力,也给人们带来更多激励和感悟。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是属于所有人的精神财富。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盲人运动员李端将最后一棒火炬嵌入“大雪花”造型主火炬台的那一幕,令人动容。正如李端所说,虽然他看不到这个世界,但世界看到了他们。冬残奥会上,世界看到了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的精神,看到了他们勇敢面对困难的意志,看到了他们乐观向上的豁达。“微火”火炬照亮内心,那一刻全场的掌声和加油声,就是最好的共鸣。共鸣之处,不止于此。残奥运动员令人惊叹的表现,不仅展示着顽强蓬勃的生命力,也给人们带来更多激励和感悟。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残奥单板滑雪运动员从雪道疾驰而下,一个个灵动的身影风驰电掣,在雪坡上回转跳跃。踏上雪板,他们便是雪上“飞人”。同享运动带来的激情和快乐,体育为他们的生活增添色彩。位于延庆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见证了残奥运动员的速度与激情。在残奥高山滑雪比赛中,运动员们兼具平衡与速度的表现同样出色。“踩住”“左转”“快!快!”在领滑员的高声提示下,中国代表团运动员朱大庆漂亮地滑过弯道,稳稳到达终点,在残奥高山滑雪女子滑降视障组比赛中夺得银牌。一往无前、突破自我的劲头,令人敬佩。冬残奥会赛场上,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很多。伊朗代表团残奥单板滑雪女运动员塞迪盖·鲁兹贝,在尝试这项运动时,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运动为她的生活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带来更多活力与希望。荷兰代表团运动员克里斯·福斯幼时几乎无法走路,在家人的鼓励下开始练习单板滑雪,最终来到冬残奥会赛场。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是属于所有人的精神财富。冬残奥会赛场上,运动员的表现证明,他们不仅可以带来精彩的竞技比赛,更带给人内心的震撼。这样的收获也不止于赛场——只要内心足够强大,残疾人同样可以拥有多彩人生;当社会给予他们更多帮助和关心,不断推动残健融合,我们就能同创属于所有人的美好未来。
冬残奥会每秒都是“生命绽放的动人时刻”
栾雨石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最后一棒火炬手李端将火炬嵌入“大雪花”中央。
3月4日,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鸟巢化作银色的星海、满场都是红彤彤的雪容融、紫色“雪花”在夜空唯美绽放……在五彩斑斓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冬残奥健儿成为闪耀的主角。残健融合的舞者们用生命之光为盲童们照亮梦想、观众为盲人火炬手李端加油鼓劲……温暖感人的一幕幕,每秒都是“残疾人生命绽放的动人时刻”。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无与伦比的北京冬奥会闭幕,北京冬残奥会向各国冬残奥健儿张开欢迎的臂膀。北京冬残奥会于3月4日至13日举行,设置轮椅冰壶、残奥冰球、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冬季两项、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单板滑雪等6个大项78个小项的比赛。当“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与扶残助残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遇,中国有信心、更有能力举办一届非凡、精彩、卓越的冬残奥会。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表示,“2008年,中国把夏季残奥会举办水平提升到新高度;14年后的今天,我相信中国将再一次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北京用行动兑现了对世界的庄严承诺,我期待另一场精彩盛会。”
北京冬残奥会不仅将见证赛事激情,更将带来一场“精神洗礼”。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冬残奥健儿来说,暴风雨中折翼让逐梦之路布满荆棘,只有付出异于常人的努力,才能搏击高空、自由翱翔。正是有了“当别人还没有起步的时候,我们已经全力出发”的决心和坚持,自小失去双臂的滑雪运动员孙鸿胜克服恐高从暴雪皑皑的高山飞速滑下;下肢瘫痪的轮椅冰壶运动员陈建新忍受常年低温训练拿下中国冬残奥史上“首金”;右小腿残缺的单板滑雪运动员孙奇以“向前冲就完了”的劲头在国际赛事中多次夺冠;巴西越野滑雪运动员阿莉妮在不会下雪的国度日复一日坚持旱地滑雪训练;荷兰高山滑雪运动员芭芭拉·范·卑尔根因为热爱开启她的第4次残奥会之旅……这样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励志故事不胜枚举,他们将在北京冬残奥会上再次展现不断飞跃、超越自我、奋力拼搏、激励世界的精神风貌,让奥林匹克精神在这个被疫情阴霾笼罩下的世界更显熠熠生辉。北京冬残奥会也必将增进人们对残疾人的了解与尊重,助力建设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
让热情融化冰雪,充满人文关怀的北京冬残奥会将写下更多爱的故事。针对残疾人运动员的特殊需求,北京冬残奥会增设各种无障碍设施,提供格外周到暖心的服务——增设自主无障碍健康申报验核机、提供服务乘坐轮椅乘客的“福祉车”、场馆看台最好的位置留置给轮椅使用者,更衣室、卫生间、无障碍客房全坡化全圆角全低位……点滴细节之间,尽显中国温度。在冬残奥村,热情洋溢的志愿者温暖续航,继续厚植“天下一家亲”的深厚情感。“我们很幸运能体验到这样令人惊叹的冬残奥村及场馆”“这里很好,是我们见过最好的冬残奥村,就像到家了一样”“非常高兴在这里受到了温暖的接待”……连日来,入住北京冬残奥村的多国运动员组团开启“夸夸”模式,盛赞北京冬残奥会的周到细致服务。
接棒“人人都爱”的冰墩墩,雪容融“上岗”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友新朋。相信这只象征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的红色中国灯笼将照亮世界,为人们带来更多奋进的勇气和力量。这场“一起向未来”的温情盛会,将为深受疫情和地缘政治动荡困扰的世界增添一抹盎然春色,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心有炬火,必将点亮世界
丁伟峰
3月4日晚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曾斩获四枚残奥会金牌的视障运动员李端在全场观众的鼓励声中,完成了最后主火炬的点燃。心有炬火,点亮世界——最后一棒火炬手李端用自己的行动完美诠释了这八个字。
与历届残奥会点火仪式都不同的是,本次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大胆地选择了视障火炬手点燃主火炬,这体现了“残健共融”的意义。而在本届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很多仪式、表演是由残疾人完成的,这也充分传达出残疾人的自信以及融入社会的态度。
当主火炬手、视障运动员李端走上点火台时,他只能凭借触觉用手感受主火炬的凹槽与位置。在一分多钟的摸索过程中,现场观众们不断大喊着“加油,加油”为李端打气。最终,主火炬被顺利点燃,全场所有人无不为之感动。即使是隔着屏幕的网友们,也表示“破防”“泪目”,感受到万众一心的震撼。此刻李端手中所持的不只是那支火炬,更是我们所有人心中的那片炽热!心中有光,便有希望!
为了实现首次视障运动员点火,导演组和李端做了充分的准备。冬奥会的雪花“微火”装置,使视障火炬手点火的视力限制减小、风险降低,为视障运动员点火提供了一个空间。同时,李端需要独自登台点火,这对他而言也是极大的压力与挑战,导演组的多次反复陪同训练,让李端对环境有了更熟悉的感知与更平稳的心态。
“虽然我看不见火炬,但是我把最后一棒火炬点燃,可以让全世界看见我们残疾人运动员,看见我们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2008年,李端在“鸟巢”摘得北京残奥会男子三级跳远F11级和男子跳远F11级的金牌;2022年,重返这片场地,他在全世界面前点燃北京冬残奥会主火炬。虽然时隔十四年,但李端一直怀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走在他的奥运之路上。这次,他的勇气与精神更是深深刻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当火炬台缓缓升到“鸟巢”上空,在绚烂的礼花中熠熠生辉,全世界都感受到火炬的温暖,更感受到“微火”之光。
推动“我能”残奥价值观深入少年心
郝文萱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眼下,北京冬残奥会各项赛事正在紧张进行,残奥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同时,为实现“让奥运盛会惠及社会发展”“让世界更加相知相融”的愿景,北京冬奥组委也在不断加深残奥价值观教育。
“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是超越竞技体育的,特别是从最广泛、最完整意义上来说,它是不能与教育分离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以来,北京冬奥组委始终在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同时,以中国数十万所大、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的青少年为重点,积极推动残奥价值观教育,介绍残疾人冬季运动,宣传残奥价值观,形成可持续的残奥教育模式。
“知识学习与体验式活动相结合”是残奥教育的基本方式。北京冬奥组委组织编译出版了国际残奥委会的《“我能”残奥价值观教育》中文版,目前已经为全国835所奥林匹克和残奥教育示范校、2062所冰雪运动特色校免费发放15000余册。该教育材料重点面向中小学生,通过加深对残奥运动的认识来改变青少年对于残疾人的看法;通过系统介绍残奥价值观引导学生致敬并学习残奥运动员不屈的意志。
除了让青少年更多了解残奥价值观,残奥教育体验活动也更多地走入校园。北京冬奥组委已连续4年开展“我的冬奥梦”冬奥小记者国际营活动。小记者们通过主题演讲、知识竞答、模拟采访等活动,学习、巩固和分享冬奥、冬残奥知识,感悟奥林匹克和残奥精神。国际营已覆盖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2220所学校,超过200万青少年参与。
残奥教育更是一次绝佳契机引领残障青少年感受冬季竞技体育魅力。北京冬奥和冬残奥主题青少年绘画作品征集活动面向全国残疾儿童征集了2022幅绘画作品,这些画作将成为残障学生与残奥运动员交流的纽带。在与运动员的互动中,残障学生将深入学习到残奥运动员身处逆境仍与困难抗争的不屈精神。
“我能”永远比“我赢了”更重要。这是残奥教育向广大青少年传递的理念。期待在残奥教育的推广下,青少年学生将更加了解残奥精神,学习残奥运动员不屈的意志,追梦的勇气与永不与命运妥协的信念;在残奥教育中增加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注与包容,为推动我国残疾人运动发展,促进残健融合贡献力量。
首金振奋士气 期待更多荣光
5日,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刘子旭获得北京冬残奥会残奥冬季两项男子短距离(坐姿)冠军,摘得本届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首枚金牌。
这是一枚创造历史的金牌!四年前,中国轮椅冰壶队在平昌冬残奥会上实现中国冬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四年后,刘子旭为中国拿下冬残奥会史上第二金,这也是中国冬残奥雪上项目的首枚金牌和冬残奥个人项目的首枚金牌。
这是一枚得来不易的金牌!它不仅是刘子旭个人的顽强拼搏、还是中国几代冬残奥运动员赓续奋斗的结果。在“勇气、决心、激励、平等”为核心的残奥运动价值观感召下,中国残疾人运动员付出了健全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不断向最高领奖台发起冲击。顽强拼搏,超越自我,这是对体育精神最好的诠释。
这是一枚意义非凡的金牌!它展现了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辉煌成就。我国冬残奥项目开展相对较晚,从2002年在美国盐湖城首次亮相冬残奥会,到2018年在平昌实现冬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是残疾人体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奥运赛场成绩突飞猛进的决定性因素。
这是一枚鼓舞士气的金牌!人可以有残缺的身体,但不会有残缺的生命。刘子旭用拼搏实现梦想,用坚持重新定义可能,书写了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动人篇章。本届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人数为217人,其中运动员96人,这是中国第六次组团参加冬残奥会,也是中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首金入账,凝心聚力,刘子旭的这枚金牌为中国队提振了士气。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首金只是开始,未来8天里,北京冬残奥会必将见证中国运动员更多的荣光!讴歌生命奇迹、诠释残奥精神、彰显人文之光的残奥运动史卷将增添新的华章!
团结与默契谱写赞歌 超强组合再创辉煌
银峰
3月5日上午,延庆高山滑雪中心迎来了北京冬残奥会高山女子滑雪速降(视力障碍组)比赛,中国选手朱大庆以1分21秒75的成绩冲过终点,获得银牌。这是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冬残奥会上获得的首枚奖牌,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史上第一次在冬残奥会上斩获雪上项目的奖牌。
高山滑雪往往被视为是勇敢者的游戏,而速降项目更是被称为高山滑雪项目中的速度之王,它要求运动员从山顶按规定线路穿过用旗插成的门形向下滑行。在全长2267米的“Rock”赛道上,起点高度1930米,终点高度1285米,高度差达到645米,选手一边要高速滑雪、跳跃,一边还要转弯穿越旗门,十分惊险。这项充满速度与激情的运动对残疾运动员的耐力、爆发力、身手敏捷度和心态都有极高的要求。
因为热爱,所以能够跨越障碍、自强不息。来自河北的朱大庆从小就有视力障碍,但这并未阻止她对竞技体育的热爱。凭借出众的短跑天赋,她代表中国参加各类残疾人赛事,获得了2010年广州亚残会女子100米T12级金牌和2012年伦敦残奥会女子200米T12级铜牌。2019年朱大庆跨项接触高山滑雪项目,在训练中遭受的伤痛和对项目的陌生,都不能阻挡她对速度的向往与追求。在本届冬奥会上她成功圆梦,夺得中国代表团首枚奖牌,也弥补了自己2008年缺席残奥会的遗憾。这位从残奥会转战冬残奥的名将用出色的表现和良好的状态向世界展现了残奥健儿们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谱写了生命不息、运动不止的壮美乐章。
出于安全的考虑,每一位视力障碍高山滑雪运动员的身边都有一位领滑员,他们是运动员的“眼睛”,引导运动员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帮助选手躲避障碍物,最终完成比赛。朱大庆的引导员闫寒寒也是一位运动员,由于伤病的影响,他无法在赛场上实现自己的梦想。但出于对冰雪运动的热爱,他甘当一名“幕后英雄”,为朱大庆保驾护航,助力她实现自我突破,也用另一种方式圆梦。
事实上,这对超强组合颇具实力,曾经在全国残运会赛场上获得过三块金牌。在北京冬残奥会上,他们不负众望,再次共同站上领奖台。而这对搭档也是无数残疾人运动员的缩影。无论生活给残疾人运动员带来了怎样的磨难与挫折,他们始终微笑面对,在相互鼓励与相互帮助中共同成长,用团结与默契创造生命奇迹。
北京冬残奥会的号角已经吹响,残奥健儿们用热爱与坚持奏响了顽强、奋斗的生命赞歌。希望每一位运动员都能够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成就梦想,绽放风采,逆风飞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