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 《辩论- 在辩论中学辩论》教学实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 《辩论- 在辩论中学辩论》教学实录

资源简介

在“辩论”中学《辩论》
——《口语交际<辩论>》教学实录
学习目标:
1.在辩论中归纳辩论的相关知识。
2.体验并掌握辩论原则和技巧。
3.培养思辩和辩论能力。
辩论准备:
1.从网上查阅古今中外的著名辩论。
2.从网上查阅古今中外的著名辩手。
3.观看大专辩论会、刘欣翠西约辩、“奇葩说”等辩论节目的视频。
4.搜寻生活里争辩的话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引发思考:
苏秦游说六国挂相印,诸葛亮舌战群儒留史册,庄子惠子濠梁之辩显诡才,蒋昌建狮城辩论建其功,刘欣翠西跨洋辩论展实力......辩论似乎离我们很远,却又离我们很近。辩论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口语交际方式,大到联合国关于国际事务争端,小到学习、工作中出现分歧时的争执,都可能涉及辩论。同学们平时会争辩,但却未必会辩论。辩论需要注意什么?辩论赛该如何开展?怎样在辩论中深入思考,离真相、离深刻更近?如何提升辩论能力?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口语交际《辩论》。
出示学习目标:
(屏幕显示)
1.在辩论中归纳辩论的相关知识。
2.体验并掌握辩论原则和技巧。
3.培养思辩和辩论能力。
三、学习过程:
(一)辩论——最佳辩论、最佳辩手:
师: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你觉得课前查阅的辩论材料中哪一场是最佳辩论或者谁是最佳辩手?辩论出小组内部的最佳,班上交流。
生1:老师,我卖个关子,我想大家猜一猜我说的最佳辩手是谁。他料事如神,知晓天时地利人和。他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生2抢答:诸葛亮。《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讲述了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舌战群儒的故事。针对要不要联合抗曹,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辩论。诸葛亮将机智这个词演绎得淋漓尽致,一人团灭东吴,令江东名士哑口无言。
(师生认同地笑了。)
生3:我想说的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对决。
十岁时,孔融随父亲到了京城洛阳,想要拜访当时的一位大名士李膺,很多人都希望能得到他的接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进李府的大门,如果不是当世名士或者他的亲戚,一般是见不到李膺的。
这天,孔融来到李府门外,他对看门的人说:“我是你家主人的亲戚,请为我通报一下。”看门的人一听也不敢怠慢,通报后就放孔融进门了。
等进了门,李膺觉得他面生的很,便问道两人有何亲戚关系?孔融答道:“我的祖先是孔子,你姓李,是李耳的后人,当年我的祖先曾向你的祖先请教学问,所以我们两家是世交啊!”当时在场的人不少,对孔融的回答都感到很惊奇。
但太中大夫陈韪却不以为然,他开口说了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就是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了未必有出息。
但孔融不甘示弱,听了立刻反唇相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这句话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嘲笑陈韪小时候肯定很聪明,所以现在才没多大出息。这话一出,陈韪顿时哑口无言,只有李膺大笑着说道:“凭你这口才,以后必成大器!”
生4:我看了一场辩论赛,就是在新加坡的一场国际大专辩论会《以成败论英雄是否可取》。正方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反方是武汉大学。双方互不相让,而武汉大学更是思路敏捷,反击迅猛。整场比赛如评委所讲:如夏日沐春风,心旷神怡。尤其是武汉大学的第三位辩手余磊,他妙语连珠、逻辑严密、刚强勇猛,咄咄逼人。获得了最佳辩手。我印象最深的是,对方辩友说“一个不再追求成功的世界,是一个虚伪的世界”。余磊随即站起来说:对方辩友说,今天他们只要举出一点点的可取之处,他们就等于可取。而我方再举出再多的不可取之处,也不叫作不可取。这是不是叫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呢”?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大家不妨找度娘欣赏一下。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真是欲成大器,必练口才啊!
(二)七嘴八舌话辩论——何为辩论:
师:辩论是对立双方就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针锋相对地发表意见,以便分清是非的一种说话形式。辩论是一种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经常用到的口语交际方式,大到联合国关于国际事务的争端,小到学习、工作中出现分歧时的争执,都可能涉及辩论。那么,辩论要遵守什么原则,又有哪些技巧呢?老师给大家一些抓手,大家看屏幕。
(屏幕显示)
辩论的原则和技巧有哪些:
1.表达清晰,声情并茂。
2.观点鲜明,协同作战。
3.善于聆听,快速反应。
4.语言严谨准确,简洁有力。
5.智商情商,双商在线。
生5读:声音洪亮,咬字清晰。
(三)模拟对辩 谁是胜者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著名的“濠梁之辩”吗?我们来一次模拟辩论,真切体验一下。然后想一想最后谁是胜者?,说说你的理由。
(屏幕显示)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庄子:你又不是我,你哪里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惠子: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生6和生7对读直译的原文。
师:这是直译的原文。有同学对原文进行了创意翻译,大家把最后的辩论补充一下,让它更具幽默性和智慧性。要符合人物性格。
(屏幕显示)
两千年前,在一个温暖的午后,在美丽的濠水边,伴着清风,和着鸟鸣,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
庄子:清风徐徐,波光粼粼,大好春光啊!亲,你看,这群银光闪闪的白鯈鱼摇头摆尾,在河水里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儿的快乐啊!
惠子:哎,等等!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嗯,这犯了严重的逻辑问题!
庄子:哎!你这话也不对吧!想想看,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你这个人就是没有情趣。生活是需要情趣的!没有情趣还有什么快乐而言?你这个人啊,就是太无聊,太古板了!
惠子:我给你分析一下吧!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在想什么!那么,你又不是鱼,也就根本不懂得鱼的快乐啊!所以嘛,我不懂你,你不懂鱼啊。嗯,这才是合理的逻辑!
庄子:
惠子:
生8:不知道该怎么说。
生9:庄子说:你啊你啊,真是一根筋!你刚才不是说我是在哪里知道的吗?我当然是在濠梁的桥上喽!
惠子说:你!你!你!
(大家笑)
师:想象得不错!庄子真会挑逗惠子,让惠子这个名家领军人物不知怎么辩了。老师也有一句,大家再分角色模拟辩论一下。
(屏幕显示)
两千年前,在一个温暖的午后,在美丽的濠水边,伴着清风,和着鸟鸣,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
庄子:清风徐徐,波光粼粼,大好春光啊!亲,你看,这群银光闪闪的白鯈鱼摇头摆尾,在河水里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儿的快乐啊!
惠子:哎,等等!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嗯,这犯了严重的逻辑问题!
庄子:哎!你这话也不对吧!想想看,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你这个人就是没有情趣。生活是需要情趣的!没有情趣还有什么快乐而言?你这个人啊,就是太无聊,太古板了!
惠子:我给你分析一下吧!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在想什么!那么,你又不是鱼,也就根本不懂得鱼的快乐啊!所以嘛,我不懂你,你不懂鱼啊。嗯,这才是合理的逻辑!
庄子:哈哈,别慌,让我来给你捋捋!咱从最初说起哈,你开始就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说明你本来就知道我知道鱼儿的快乐啊!你为什么又要问我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我告诉你吧,我就是从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呦!哈哈哈哈……
生10和生11模拟辩论。
师:二位同学模拟得很精彩,口吻语气恰如其分,把两个人物角色演绎得很好!辩论结束。大家觉得谁赢了?
生12:我觉得惠子胜了。因为庄子最后已经无法解释他说的话了,只好耍赖皮。
生13:我也觉得惠子胜了。因为庄子在后面是在顾左右而言他,他有点调皮。
生14:我觉得就是庄子赢了。不管怎样,惠子已经被庄子整得无言以对了。庄子就是在濠梁的桥上知道的呀,这没有错。
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很难讲谁是胜者。因为,庄子偷换了概念。他们两个之前的争论是“怎么知道的”,后来庄子借助一词多义,偷梁换柱,让争论变为“在哪里知道的”了,让争辩在幽默中不了了之。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庄子的智慧,以及在这场辩论中的反应能力。刘京京说:辩论,是一门关于思考和表达的内功。了不得!
师:那大家知道辩论有哪三个要素吗?
生翻开课本寻找答案。
生15:辩论三要素是:倾听、分析、反驳。
倾听就是要认真听取对方的发言,弄清对方发言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等。
师: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生15:嗯,对。分析就是边听边在头脑中分析,找出对方发言中的谬误,比如论点错误、论据不真实、论证方法不合理等。
师:只有有效的分析,才能有效的反驳。
生15:嗯。反驳就是了解了对方发言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找出存在的错误之后,针对性地进行反驳。
师:很好,他还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反驳是辩论中倾听、分析后的很重要的环节。接下来大家看一个反驳小训练。
(四)辩论小练习:辩+论
(屏幕显示)
前几天看到一个大V在微博说:“有的人一辈子都在锄地,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城市。没看过长城,没看过大海,没看过金字塔,没看过泰姬陵,没吃过鲍鱼,没喝过燕窝,没吃过寿司,没喝过红酒。这样的人真是白活了,还不如不生下来。”你认同他的说法吗?你将怎样得体而有力的回击呢?
示例:我没有吃过鲍鱼,但吃小面也很快乐啊,吃鲍鱼一定比吃小面快乐吗?我没有喝过红酒,但喝甜酒也很快乐啊,喝红酒一定比喝甜酒快乐吗?我没有看过金字塔,但看燕子在屋檐筑巢也很快乐啊,看金字塔一定比看燕筑巢更快乐吗?我没有看过泰姬陵,但一天辛苦完躺在田埂看夕阳也很快乐呀,看泰姬陵一定比看夕阳更快乐吗?你的快乐我不懂,但我的快乐你也未必懂。所以,请别用你的标准来定义别人的快乐,也别用你的人生来衡量别人的人生。
师:好,“我的快乐你不懂”,“我的钉子你也不懂”,请同学们仿照上面的示例,完成第二个练习。
(屏幕显示)
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一个劲儿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插队不要挤,讲点儿社会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如果你是公交车上的乘客,请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师:请大家自己思考答案,然后小组讨论作答。
生16:雷锋的钻和挤是利人利己,你是吗?
生17:雷锋和你一样有空就钻、挤着插队吗?雷锋要是就在这车上,你就不用挤了,他早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你了!害不害臊!
生18:雷锋挤的是时间,钻的是技术,而你挤的是车子,钻的是空子。请把你的挤劲、钻劲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要用它来损人利己。
师:三个同学说法不一,但都是抓住了关键的“钻”和“挤”反驳了对方。尤其是紫涵,还指出了雷锋“钻”“挤”的内涵,有理有据,更具有针对性。大家是不是都跃跃欲试了?要不要辩一辩?
四、我们的辩论赛:
师:同学们,若想成为一名好的辩手,要博览群书,要反应敏捷,要口才超群。我们先领略一下小凝提到的国际大专辩论赛的精彩。
(屏幕显示)
1.走进国际大专辩论赛,领略辩论的魅力。
师:看完这场辩论,老师的感觉那就是神仙在打架啊!真是精彩!不禁为辩手们的魅力所折服。要提示的是,辩论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养成的,平时要注意多进行口语表达练习。还要知道流程。
(屏幕显示)
2.了解关于辩论的知识:
正规的辩论赛有几名选手参加?他们的称呼是什么?这几名选手该如何分工 各自发言多长时间?
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在课本中找一找答案,并圈点勾画出来。
师:谁来读一读?
生19:读关键点。
总结:
(屏幕显示)
正规的辩论赛有几名选手参加?他们的称呼是什么?这几名选手该如何分工?各自发言多长时间?
师:很好!声音洪亮,要点鲜明。我们不妨试一试。
(屏幕显示)
3.实战演练:
请看辩题:
疫情过后,周末加课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正方:周末加课利大于弊 反方:周末加课弊大于利
生20:我的观点是利大于弊。
尽管大部分同学都不想周六加课,但是我认为,这是有必要的。
论据:1.如今已经到了争分夺翻秒的时刻,而因为疲情原因,我们又失去了几个月宝贵的在校学习时间,所以对于中考复习来说时间是很紧张的。时不我待,现在的时光不多了,能多在学校里学会儿是一会儿。
2.虽然,在家里我们也上了几个月的网课,但是,扪心自问自己上网课的效果如吗 上网课的学习效率有比在学校学习高吗 答案我想是否定的。所以,我们在周六多在学校学一天,就能多补一点儿网课中残留的漏洞
3.在其它省市,已经有不少学校周六上课,或者调整上课时间了。在其它学校的同学们周六都在学校学习,我们也没有理由不加把劲儿了。周六上一天课,可以比在家里多复习很多知识。
4.有些同学认为,一周上五天课本来就够辛苦了。,现在还要加一天,太累了。不过,周六上课的日子即使累,那他是短暂的。为了迎接中考,奋尽全力,努功一把是值得的。相信,当你收到理想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时,你一定会感谢这几十天以来,拼尽全力向前进的自己。
生21:我的观点是弊大于利。
突出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愿来的生活节奏,让我们拥有了史上最长的寒假。复学后,有消息说要将“双休”变为“单休”,要把假期课都补过来。但我认为弊大于利。
1.天气炎热,教室闷热,心情也随着天气一样变得焦灼。人坐在教室就在那里不停地冒汗,人坐在那里,可能心却不会在那里。
2.睡眠不足,效率低下。每天晚上都在那里奋笔疾书,最早睡觉也不早于十一点。本想着利用周末来补觉、查缺补漏,但现在要“单休”。在家洗洗衣服,睡一觉就要回学校,没有太多时间写作业,作业可能就会写不完,老师们又不可能不布置作业!
3.临近中考,心情压抑。周六周日在家放松下,与大自然有一些亲密接触,和家人,朋友,弟弟妹妹做做游戏,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周一至周五整天在教室里坐着,就像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如果过分的束缚,就会失去原来的意义,心情也会更压抑,从而事倍功半。
4.作为住校生,我深知宿舍的闷热、洗手间的拥挤,和小学放学路上漫长的车程。在宿舍里不能洗澡,上厕所还要排队,热得如同哈巴狗。已经憋了五天了,实在是不能憋了。
5.站在老师的角度上考虑,老师们从周一到周五已经很辛苦了。他们也有孩子和家庭,他们也需要陪伴自己的孩子,实在是不忍心让老师们这么辛苦。
所以,我认为弊大于利。老师们的辛苦得不到100%的回报,学生们也得不到100%的收获。
师:好,两位同学各执一词,都有道理。辩论没有胜负之分,因为辩论的话题本身往往没有绝对的对错。所以决定辩论胜负的不是双方谁掌握了或者坚持了真理,而是看谁能够能够展示高超的辩论技巧,风趣幽默的语言,令人尊重的个人魅力。
最后,老师想把一副对联分享给大家:
辩理乾坤内,凭舌作枪,敢问谁为智者
论道古今中,以唇当剑,岂知我非英雄
五、作业:手机,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它变成了现代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学们,手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谈谈你的看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