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年 级 三年级 任课教师 学生人数 人班级学情概况 三年级共有名学生,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本学期,我将深入研究细致备课,加强对学生培根筑基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主题的确定充分尊重学生的社会生活需要和已有生活经验。主题是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内容,每一主题都内在地体现不同的设计维度,达到内容维度的整合。单元主题下设3或4个主题,每个主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着力以学生遭遇或可能遭遇的生活事件为基本内容,为学生感知生活亲近社会提供的情境和空间。通过展现典范事件的过程,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的背景事件、经历和问题中自主探究,自主构建。并且顺应学生不断开放和逐步发展的视野,力求课程固有的学科规律,情感态度以及人之的变化规律在螺旋上升中达到契合。教材在功能建构上也着力笔墨,以学生的社会生活、发展需要为基础,进行教材开发。教材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会活动。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时空的全面开放,把握学生社会生活的背景或生活领域,展示家庭、学校、社区和家乡、祖国、世界的联系,学校不局限于课堂,开放性使得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本册教材根据“自我与同伴”“社区与家乡”“公共生活”“交通与通信”主题,设计了“我和我的同伴”四个学习〝我在这里长大”“我们的公共生活”“多样的交通和通信”四个单元,内容涉及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学生自我健康成长部分的课程内容,以及学校,社区,国家家等生活领域的课程内谷。根据 “自我与同伴”学习主题设计了第一单元 “我和我的同伴”,第一单元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自我认识、学生对同伴的认识,以及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与同伴之间的交往等。根据“社区与家乡”学习主题设计了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第二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从地理位置,从空间中的人、物、事的角度了解社区和家乡,引导学生为社区和家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根据“公共生活”学习主题设计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三单元内容主要包括公共设施、公共生活规则、公共生活中的行为方式以及关爱、同情的社会性情感等。根据“交通与通信”学习主题设计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第四单元内容着重围绕公共生活中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来展开。全册教学目标 1.学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知道取长补短;能用理解、尊重的眼光看待他人,学会和他人诚实合作、交流,树立集体观念、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感受自己家的温暖、家乡的美丽,学会和左邻右舍和谐相处、互助互爱,知道家乡的建设靠大家,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3.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小公民。 4.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四通八达法人交通和飞速发展的现代通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懂得现代交通和通信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合理选择出行的方式和正确运用现代通信手段。单元 授课时间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及方法第一单元 本单元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年版)》中“我的健康成长”里的第1条“了解白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第4条“理解做人要诚实守信,学习做有诚信的人”,第5条“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以及“我们的学校生活” 里的第4条“体会同学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帮助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知道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友好交往”。本单元通过学生人际交往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诚实品质,帮助学生在同伴交往师生互动中努力做一个诚实的人。本单元围绕“自我与同伴”这一学习主题,设计了《我是独特的》《不一样的你我他》《我很诚实》《同学相伴》四课内容。 1.增进学生对交往主体的认识,让学生具有较为全面自我认识以及自尊自信自我态度。2.能够了解同伴迥异的个性特征,形成尊重和接纳他人的交往态度。3.帮助学生建立友好相处、真诚相待、团结友爱、快乐美好的同伴关系。 本单元首先从认识交往主体入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同伴,再引导学生树立不同个性的人能够和而不同、友好相处的交往观念。在此基础上,再聚焦学生的诚实品质,帮助学生通过学校生活中的师生互动、同伴交往学习这一基本的人际交往品质。最后,在前三课的基础上,再回到同伴关系主题,以引导学生营建快乐美好、团结友爱的同伴关系作为本单元的落脚点。第二单元 本单元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家庭生活”里的第3条 “懂得邻里生活中要讲道德、守规则,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的第1条“能够识读本地区(区、县、市等)、旅游景区等小区城的平 面示意图。正确辦认区域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第2条“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第8条“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本单元围绕“社区与家乡”这一学习主题,设计了《我的家在这里》《我家的好邻居》《请到我的家乡来》三课内容。 1.引导学生认识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对社区产生归属感,积极参与社区公共生活。2.体会邻里生活的人情温暖,学会处理邻里生活中的小摩擦。3.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认识家乡自然状况与家乡人的贡献,树立学生的家乡观,激发学生的家乡情。 本单元首先从情感上引人学生对社区生活的感受,再从认识上推动学生对社区人、事、物的了解,引导学生主动维护社区利益,积极为社区生活的政善建言献策。然后,再聚焦到互动性更强、与儿童生活重查接的邻里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邻里交往方式。最后,在社区邻里生活的基础上,扩展到对 “家乡”这一更广阔的生活环境的学习中。第三单元 本单元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的第6条“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形成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的意识,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第7条“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和第8条“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本单元围绕“公共生活”这一学习主题,设计了《大家的“朋友”》《生活离不开规则》《爱心的传递者》三课内容。 1.培养学生公共意识、规则意识,引导学生认识规则的意义,以及公共设施对人们生活的作用,并能把爱护公共设施的行为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2.引导学生形成关爱、同情的社会性情感,知道以尊重他人人格、满足他人所需的关爱方式,才是对他人真正的关爱。 本单元是从公共生活中具象的“物”,过渡到公共生活中抽象的规范上。因此,本单元教学时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公共生活中常见的公共设施人手,引导学生认识公共设施对人们生活的价值,帮助学生真正做到爱护公共设施。其次在认识公共设施的基础上,将学生引入抽象的公共规则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规则的意义,并引导学生形成无论在何种生活处境下,都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态度。最后,将内容落脚在关爱、同情的社会性情感上。第四单元 本单元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的第 5条“丁解本地区交通情况,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第7条“了解我国的交通发展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城乡交通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的国家”里的第8条“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体会现代传媒,尤其是网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在有效获取信息的同时,增强对信息的辨别能力,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网络道德、法律规范,做到文明上网”。本单元围绕 “交通与通信〞这一学习主题,设计了《四通八达的交通》《慧眼看交通》《万里一线牵》三课内容。 1.引导学生了解交通、通信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认识交通和通信方式的多样性,并侧重展现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引导学生了解交通和通信事业发展所引发的各种环境问题、社会生活间题。 教学本单元时从学生的出行体验和了解的交通工具人手,引导学生认识多样的交通方式及其特点。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了解本地区的交通发展,体会各类交通行业人员为交通事业的发展所做的努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辦证地看待交通发展,了解交通迅速发展带来的问题,帮助学生对公共生活中的交通事业有整体的认识。最后,帮助学生了解通信方式的变迁、通信方式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养成文明通信的行为习惯,遵守通信中的法律和道德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