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 第二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五年级 第二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教案

资源简介

部编版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 第二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第1课时 担当家庭责任
【课题与课时】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第二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话题一、话题二的内容。(2课时)(“让我们的家更美好”下设两个话题“担当家庭责任”、“同商议 共承担”两个话题,两个话题各一课时)本课时为话题一:担当家庭责任(1课时)
【课标要求】
本课编写依据为《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二“我的家庭生活”第2条“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家庭生活,主动承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第5条“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和谅解,学习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矛盾的方法”。
【学习目标】
1.知道每个家庭成员都承担着一定的家庭责任,懂得为家庭分担责任的重要性。
2.懂得为家庭尽责,首先要做到自立自强,学会为家庭做力所能力的事。
3.独立完成学习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提升自立自强的意识。
设计说明:结合主题内容及编写意图,寻找课标里与之匹配的要求作为本主题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同时将课标要求的内隐行为动词细化分解为观察、调查、换算、交流、分享、展示等行为,而且行为动词都是学生所发出的动作,行为结果可观察、可评价、可检测。
【评价任务】
1.独立完成学习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提升自立自强的意识。(检测目标2的达成)
2.知道每位家庭成员应当承担的责任,了解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方式。(检测目标1的达成)
3.在活动中体验承担家庭责任的意义,学习关心和帮助家人的方法。感受家庭的美好和幸福,树立家庭责任感。(检测目标3的达成)
设计说明:本主题的评价任务与学习目标是“一对一”,将主题的三个学习目标根据“情境、知识点、任务”要素转化为收集关于学习结果的行为反应的检测项目。评价任务的设计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遵循的是一种逆向设计的路径,即“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
【资源与建议】
通过第一课《读懂彼此的心》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我们每个人在家中的责任感。
【学习过程】
课前学习:
播放视频:《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预设:我曾在电视节目里看到过是《相亲相爱一家人》
通过吟唱感受家的团结和温暖,营造良好氛围。
课中学习
学习任务一:完成家庭责任单知道每位家庭成员的责任。(指向目标1)
同位互相说一说家庭成员目前分别在家中承担的重要责任有哪些。
我:收拾自己的房间、洗碗、带妹妹......
爸爸:经营自家的餐馆,获得家庭收入。有时还承担换灯泡、修水管接送我上下学等家务......
妈妈:除了自己的工作,还要照顾我和妹妹,为家人洗衣、做饭......
2.结合家庭实际完成个人的家庭责任单
3.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家庭责任单,从不同的家庭责任单中发现了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分析现代家庭特点。
4.小组内交流不同的家庭责任单中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以及现代家庭的特点
评价标准:
1.能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填写出家庭责任单。☆☆
2.结合生活实例说出不同家庭责任单中的不同或相同之处。☆☆
3.小组内分析出现代家庭的特点。☆☆
设计说明:任务一的设计是基于学习目标1,本环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课内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学习任务二:你真的做到了自理 自立了吗?(指向目标2)
1.播放视频“在家里没有做到自理自立”,创设情境,组织学生思考: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再结合个人情况完成自我评价调查表。
3.小组内分享自己调查表,小组长试着站在家长的角度对你熟悉的组员填写的家庭调查单提出下一步希望做到的。
评价标准:
1.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填写自我评价调查表。☆
2.结合平时父母对自己的要求能合理提出下一步希望。☆☆
设计说明:任务二的设计是基于学习目标2,本环节借助学生的前置任务单,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此环节的设计是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体现学习的进阶。
学习任务三:创设情境 自立自强学会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指向目标3)
1.出示情景
情景一:原本其乐融融,一起照顾卧病在床的奶奶。突然一天,又一个噩耗在家中炸开:爷爷得了重病,奶奶也因此病情加重了。家里的每个人都沉浸在悲伤中......
情景二:父母外出打工了,我留在村里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只有过节时,他们才能回家看我们。
情景三:妈妈不仅需要照顾爷爷奶奶,还要照顾刚出生的小妹妹,她陪我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2.结合以上情景小组讨论:
(1)你的家庭里近两年生活的情况有变化吗?
(2)面对家庭的变化,我们还需要做哪些准备?
(3)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化我们该如何去适应?
评价标准:
1.乐于表达,声音洪亮。☆
2.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出解决方案并且。☆
3.体现出家庭责任感以及表现出对家人关爱的☆☆
小结:家庭中可能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比如父母在工作中遇到了难题,长辈突然生病等等,面对这些事情,一声关心的问候、一句贴心的劝慰、一杯暖心的热水都是对家人的支持和对家庭做出的贡献。
设计说明:提供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贴合的材料,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学生自然有话想说。在语言的交流中,在思维的冲撞中,学生可以更深刻地领悟相应的价值观。
【检测与作业】
  想一想你读懂了哪些来自家人的爱?回家和父母说说心里话。
设计说明:道德与法治学科注重生活性、活动性、实践性。本主题的最终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意识,落实到家庭中发生的小事,设计这个检测作业既能让学生体会来自家庭的爱,也能使学生在分析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家庭责任感。
【学后反思】
 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有相应的责任不能因为我们年龄小就不参与到其中。家庭和睦是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设计说明:学后反思是引导学生完善自我建构,积淀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从自己学习的收获进行反思,再次总结自己在探究活动的研究成果。
第2课时 同商议 共承担
【课题与课时】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第二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话题一、话题二的内容。(2课时)(“让我们的家更美好”下设两个话题“担当家庭责任”、“同商议 共承担”两个话题,两个话题各一课时)本课时为话题二:同商议 共承担(1课时)
【课标要求】
本课编写依据为《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二“我的家庭生活”第2条“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家庭生活,主动承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第5条“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和谅解,学习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矛盾的方法”。
【学习目标】
1.“排忧解难,方能帮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尽力和帮助家人。
2.知道面对家庭的矛盾,怎么做到“润滑剂”的作用。
3.试着回家自己组织一次家庭民主生活会。
设计说明: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树立了正确的家庭责任感,我们作为家庭的主人翁当家人之间意见不一致时要做到徐诶运用恰当的处理方法,既不激化矛盾又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和谐需要家庭成员相互信任、理解。遇事要同商议、共承担,才能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评价任务】
1.学会向家人表达自己的关心与关爱,用实际行动建设和谐美好的家庭(检测目标1的达成)
2.家庭的事情要同商议共承担,家庭生活才会更美好更和谐。(检测目标3的达成)
3.学会运用恰当的方式解决家人意见不一致,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检测目标2的达成)
设计说明:本主题的评价任务与学习目标是“一对一”,将主题的三个学习目标根据“情境、知识点、任务”要素转化为收集关于学习结果的行为反应的检测项目。评价任务的设计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遵循的是一种逆向设计的路径,即“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
【资源与建议】
本课学习时,可采用表演情景剧的方式,再现活动园的内容,帮助学生思考面对家人意见不一致时,自己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做法。可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生活中主动参与协商的经历,说一说自己表达的意见被家人采纳后的感受。由此,学生认识到主动参与、积极表达、共同协商的意义。可以开展“模拟家庭民主生活会”的活动,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现阅读角中家庭民主生活会的场景,帮助学生分析家庭民主生活会的特点,体会和谐、民主的氛围对家庭建设的作用。可以给学生留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与父母一起制订家庭民主公约,或者请学生以主持人的身份召开一次家庭民主生活会,体会家庭事务同商议、共担当的道理。
设计说明: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家庭责任感,做好家庭中的“润滑剂”。
学习任务一:排忧解难 方能帮亲(指向目标1)
创设情景
情景一:妈妈是一名教师,她经常因为讲课说话多而嗓子痛,有时甚至声音嘶哑。
情景二:奶奶刚做了眼部手术,心情很不好,爱发脾气。
情景三:爸爸的工作有时需要加班。每次加班回来,饭菜早凉了。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如果你遇到以上几种情景会如何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试着在小组内分角色演一演。
评价标准:
1.声音洪亮,有条理的说出解决方案。☆
2.能够做好为家人排忧解难且能体现出对家人的关爱的。☆☆
设计说明: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要主动参与家庭建设,学会向家人表达自己的关心与关爱,用实际行动建设美好的家庭。通过演一演的方式学还是那个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家人的情绪,更好的体会这份爱。
学习任务二: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指向目标2)
1.出示情景
2.边看边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当父母意见不一致,都希望你支持他们时,你会怎样处理?
预设: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快但我觉得我们应该按照原计划回老家,因为此时的爷爷奶奶可能已经在家中等待我们了。
我认为我们可以告诉爷爷奶奶晚回去几天去参观博物馆,因为博物馆可能有时间限制,而老家可以随时回。
评价标准:
1.运用合理的处理方法让家人冷静下来。☆
2.运用了恰当的处理方法既不激化矛盾又解决了问题,发挥了“润滑剂”作用。☆☆
设计说明: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要主动参与家庭建设,学会向家人表达自己的关心与关爱,用实际行动建设美好的家庭。
3.家人在商讨事情时,你会参与吗?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吗?以小组为单位分饰角色并在班里演一演。
评价标准:
1.能在班里表演且情绪语调贴切的小组。☆☆☆
2.能针对表演内容运用了恰当的处理方法既不激化矛盾又解决了问题。☆☆
设计说明:帮助学生学习恰当的处理方式,既不激化矛盾,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化解家人之间的冲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商议,主动表达观点,为家庭建设出谋划策。
学习任务三:家庭民主生活会(指向目标3)
有时候,我们的家庭会出现一些事情需要我们抉择,你们家长商讨事情的时候,你会参与吗?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吗?
阅读课本15页的“阅读角”《我家的民主生活会》思考:哪些人参与这场民主生活会,他们分别进行了哪些讨论,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预设:参加人员有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共讨论了三个问题①爷爷为修灯忙活了一下午②爸爸送我上学闯红灯③我起床晚了锻炼计划泡汤了。
提问:你们家召开过民主生活会吗?你赞同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评价标准:
1.能说出参加人员,讨论的事情以及讨论的结果☆☆☆
2.针对召开民主生活会有明确的态度且能说出理由☆☆
设计说明:帮助学生知道民主生活会的意义,倡导学生“大手拉小手”,回家建立自己家的民主生活会。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是家庭中一员。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以为,子女也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就让我们从小感受爱,从点滴小事做起,承担起家庭成员的义务,回报家人的爱,让爱常驻我家!
【检测与检测】
用卡片学出对长辈说的话:《我想对您说......》
设计说明:让学生形成爱家庭、爱父母的真情实感,为家庭和睦幸福做出力所能及的行动,梳理共建、共享的家庭美德意识。
【学后反思】
通过小组交流和班内表演等形式,帮助我们在交流中反思,在观看中反思,进而形成要“爱生活、爱家庭、尽责任就要同商议、共承担”,“同商议、共承担也是爱生活、爱家庭、尽责任的表现”的认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