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声音的传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传说春秋战国时代,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歌唱能手,闻名全国。有一年,韩国突然发起狂风暴雨,洪水决堤,巨浪冲天,把田园、房屋都冲毁了,百姓纷纷跑命。韩娥在乡亲帮助下幸免于难,投奔齐国。途中盘缠用尽,唯有卖唱为生。她一路走一路唱,歌声的美妙动人,可谓登峰造极。她人走了,大家还是觉得她仍在自己身旁,歌声仍旧回旋在屋梁之间,久久不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成语,就原于此孔子曾说“三月不知肉味”,韩娥善唱余音竟能绕梁三日,音乐的力量实在是令人无法想象的。一、声音能在哪些物质中传播?二、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样吗?思考分组实验一:1、制作并使用土电话。2、土电话还可以怎样玩?多方通话;远距离传话等等。声音是怎样从”土电话”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分组实验二: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传声物体 木尺 皮尺 棉线能否感受到音叉的声音能否感受到音叉的振动哪种材料传声效果最好一、声音的传播声音传播依靠介质声音可以依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速:340m/s 1224公里/小时固体>液体>气体对着高山喊话,声音被反射回来往水里扔石头,根据声音判断水的深度船只安装声呐,及时发现冰山、暗礁怎样听到声音1、人耳的构造:(2)中耳:(3)内耳:2、人耳听到声音的途径:声音声波空气鼓膜振动听小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3、人耳能听到声音的条 件:20Hz~20000Hz(1)外耳:★怎样保护自己的听力?1、尽量避开噪声;2、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3、洗头及游泳时,避免污水进入耳内,引起耳朵发炎。4、不要大力「擤」鼻子,以免发生耳炎5、避免长时间收听耳筒收音机或录音机,音量亦应调较至中度或以下。五、怎样保护自己的听力?1、尽量避开噪声;2、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3、洗头及游泳时,避免污水进入耳内,引起耳朵发炎。4、不要大力「擤」鼻子,以免发生耳炎5、避免长时间收听耳筒收音机或录音机,音量亦应调较至中度或以下。6、在响声大的环境中,要用手掩着耳朵或戴上护耳用具,同时张开嘴巴,在飞机起飞或者降落时,也把嘴巴张开,使估摸两侧压力相等。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做中学2、关于声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D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D5、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小的是( )A.钢轨 B.纯水 C.木材D.空气D6、人们交谈时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表明 能够传声;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表明 也能传声。空气水7、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的。振动空气8、指出下列情况中声音主要是靠什么传播的:(1)耳朵贴在枕头上,可以听到放在枕头下机械手表的“滴嗒”声,是靠 传播的;(2)潜水员在水下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是靠 传播的.枕头水9、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米/秒。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 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340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快,而且箭筒还可以起到共鸣箱的作用。10、如图4所示,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被逐渐抽出,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玻璃罩内仍有空气,没形成真空状态.★学习结束!第二单元主题: 声音的秘密2、《声音的传播》学习目标:阅读文本两遍,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传播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2、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传播的实验,并总结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3、区分噪音和乐音,交流噪音的危害。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乐章。(教师播放录音)2.引导学生谈谈听后感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听到了什么)3.学生模仿大自然中听到的各种声音。4.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声音的疑问。5.揭示课题:声音的产生(板书)活动一:学生展示带来的发声材料,设计实验。1.师:大家说说看,鼓、锣、瓶子等物体,你不动它,它能自己发出声音吗?怎样做就能使它们发出声音呢?2.分组实验。(学生对物体分别进行敲、打、吹……)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4.教师小结:任何物体在静止的状态下,都不能自行发出声音。当给它们一定作用的力时就能发出声音。活动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根据课前制定的实验计划开展探究,根据探究的问题,选择实验材料,研究实验方法,将讨论的结果记在“小组实验方案表中”。实验1:在鼓面上撒些小黄豆,敲击鼓面时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2:把用系着线的小泡沫球靠近敲打后的锣面,观察小泡沫球发生的变化。实验3:在桌子边上压住钢尺的一端,拨动钢尺的另一端,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实验方案表小组共同探究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小组内共同选择的实验材料(在选择的材料序号前打“√”) (1)队鼓(上面撒有小黄豆)、鼓棍。(2)锣、系着线的小泡沫球。(3)钢尺小组内口头研究的实验方法或实验步骤小组内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教师倾听、观看,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在观察物体发出声音时,发生什么现象?重点引导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把不明显的现象表现出来)汇报探究成果,交流信息。(1)指名小组汇报。(两人演示,一人讲解)(2)小组互相讨论实验得出的结论。(3)展示仪出示其中一个小组的方案表,教师以一个实验例子反馈学生的实验方案。(4)师生总结。(适时引导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描述物体发声的特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活动三:研究物体停止振动的现象,是否能听到声音。1.谈话: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停止振动又会怎样?下面大家设法使振动着的鼓、锣立即停止,看能不能再听到声音,说说为什么?2.指导小组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教师巡视观看。3.汇报实验结果。4.师生总结:只要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又一次的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拓展活动根据探究结果,利用笔管、烧杯、水做一个笔管水笛。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声音的传播.pptx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宇航员在太空是如何进行交谈的?_高清.mp4 声音可以在真空的环境中传播吗 网友 看着老外的实验又涨知识了_高清.mp4 声音的传播 备课设计.docx 电铃在真空中不能传递声音_高清.mp4 老外将可乐放入真空泵中,慢慢抽掉空气,可乐的反应太好玩了!_标清.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