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理解溶解度的含义;2. 观察溶解度的表示方式,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3. 利用溶解度,能进行简单的应用。新设计引入:复习影响硝酸钾溶解能力的因素和视频小实验,引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受温度影响。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8页溶解度的定义,找出其中的关键词,体会溶解度的含义。巩固练习:充分理解溶解度的定义及其含义。观察思考:列表表示溶解度,引出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活动与探究:绘制溶解度曲线。巩固练习:根据溶解度曲线,分析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同时体会溶解度曲线的含义。课堂巩固提升:对本节内容难点问题形成一个高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都能得到满足。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继学生认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后的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能力的内容,在下一章的学习中也将充分利用物质的溶解度,来判断沉淀的产生等现象。重点难点重点:由溶解度的定义理解期含义,认识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依据溶解度绘制溶解度曲线;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物质的溶解度。难点:溶解度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溶解度曲线,查阅分析和比较。教学过程【导入】复习和实验小视频复习: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继续加入硝酸钾,找出使其溶解的方式。视频:较高温度下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冷却后,观察实验,并分析实验现象。总结:根据上述两个现象,分析总结出温度对物质的溶解性影响。引出新课。【活动】阅读教材第18页溶解度的定义学生阅读溶解度的定义,理解物质溶解度的含义。【练习】学以致用,巩固溶解度的定义20 ℃,50 g水中加入NaCl晶体20 g,充分溶解后有剩余固体2 g,则:(1)溶液的质量为( ) g;(2)溶液为 ( )溶液。 (填“饱和”或“不饱和”)(3)计算该物质在20 ℃时的溶解度。【练习】学以致用,引出溶解度的应用20 ℃时 NaCl 的溶解度是36 g。该温度下,Na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讲授】溶解度的应用1、溶解度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练习】学以致用,体会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1. 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此话是否正确 2. 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 g,所以碳酸钙是( )溶性物质。3.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g,则氯化钠属于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活动】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学生观察:观察物质的溶解性的表示方法,并分析、比较出能够直观的表示溶解度的方法。【练习】巩固练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4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 2、硝酸钾的溶解度,S(80℃)( )S(60℃)。(填“>”、“<”或“=”)20 ℃时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物质 氢氧化钙 碳酸钠 食盐 硝酸钠 硝酸铵 蔗糖溶解度/g 0.165 21.5 36 88 192 2041、20℃时,上述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2、20℃时,S(食盐)( )S(碳酸钠)。(填“>”、“<”或“=”)【活动】绘制溶解度的曲线学生根据溶解度绘制溶解度曲线教师利用Excel绘制溶解度曲线(平滑的曲线设置在课前准备)【练习】观察与思考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填空(教材第20页)。1、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 )。2、图6-17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物质是( ),影响最小的物质是( )。3、在0℃时,图6-1中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4、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约为( )g。80℃时140g硝酸钠溶于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 )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5、0℃时,用100g水配制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若把溶液加热到70℃(不考虑水的蒸发),从溶液中可析出氢氧化钙约( )g。【练习】课堂巩固提升1. 复习溶解度曲线上点的含义;2. 溶解度曲线上点的移动,对应的实验操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