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1不断变化的人口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出,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实行 “全面二孩”政策。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最主要目的是A.促进人口快速增长,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B.促进人口快速增长,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C.促进人口快速增长,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D.推动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2.目前有些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了零增长或负增长状况。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了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国家主要分布在( )A.亚洲 B.欧洲C.非洲 D.南美洲3.按照目前的总和生育率1.8预测,我国总人口将于2020年达到14.6亿,2033年前后将达到峰值15亿左右,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材料表明( )①我国的综合国力越来越高 ②我国的人口素质越来越高 ③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 ④我国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还需要继续坚持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下图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人口问题或人口政策的漫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能正确反映我国人口问题及对应政策发展变化过程的排序是( )A.a-c-d-b B.b-c-a-d C.c-a-b-d D.c-b-d-a5.一个国家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说明( )①人口政策只能解决人口增长的问题②人口政策只能解决人口减少的问题③人口发展应当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④人口发展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结合下表,了解某地区人口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年份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1978 38.00% 57.59% 4.41%…… …… …… ……2002 23.36% 69.58% 7.06%2003 22.57% 70.18% 7.25%6.表中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 )A.人口素质变化表 B.男女性别比例变化表C.人口总量变化表 D.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表7.面对这一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该地区编制发展规划时应实施的举措是( )A.鼓励育龄青年晚婚晚育 B.做好优生优育工作C.加强义务教育财政投入 D.发展经济,完善社会保障8.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拉丁美洲读“我国W 市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据此回答以下各题。9.根据上图我们可以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有( )①土地资源构成中林地、宜牧地比重大 ②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其中比重最大是耕地③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低 ,未利用土地比重较大④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容易引起土地沙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土地资源的利用必须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该区域土地开发利用中必须( )①退耕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②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资源③退耕还林,科学利用资源 ④利用科学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1.我国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达1.34亿,占总人口数的10%,已步人老年型社会。而发达国家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至10000美元,而我国在2008年才突破了3000美元。对此我们必须( )①严格控制老龄人口的增长 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③立即建立发达的社会保障体系 ④迎接由于老龄化而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12.阅读下图,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有( )①人口总量不断增加②计划生育取得成效③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13.观察《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变化图》,我国最大的人口红利期出现在A.1980年 B.2010年 C.2030年 D.2050年2011年以来,我国先后对计划生育政策作出“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和 “全面二孩”的调整,下图示意1987-2015年我国人口总数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下列关于1987-2015年我国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B.人口数量缓慢下降C.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D.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15.2011年以来,我国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B.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C.大幅度增加人口数量 D.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16.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限制生育,另一些国家则鼓励生育,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有( )①这些国家的人口国情各不相同 ②人口多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③一些国家人口过多,另一些国家缺乏劳动力 ④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于发达国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某国的人口出生率是0.97%,死亡率是1.04%,这说明该国( )A.人口增长快 B.人口增长缓慢 C.人口在减少 D.人口总数不变18.读漫画,该漫画反映的问题是A.粮食问题 B.气候问题 C.人口问题 D.环境污染问题19.二战结束后,世界人口总量急剧增加,起主要因素的是( )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20.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选择是( )A.提高人口素质 B.实行计划生育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控制人口老龄化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当自然增长率为0时,是人口总量从增加到减少的转折点。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1.图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2.当一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②~③这种变化时,将会产生的问题是( )A.劳动力过剩 B.国防兵源不足 C.教育资源紧缺 D.加剧环境污染23.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会不断引发各种矛盾,造成( )①粮食供应不足 ②就业问题严重 ③人民生活贫困 ④社会缺乏稳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4.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该政策旨在( )A.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B.全面提高人口素质C.大幅增加人口数量 D.促进人口合理流动目前有些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了零增长或负增长状况。据此回答问题。25.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了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国家主要分布在(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美洲26.材料中的这种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有( )①新出生人口减少 ②劳动力减少 ③老龄化加剧 ④资源节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27.解决好人口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单独二胎”政策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基本状况图(1)观察图1,说说我国出台“单独二胎”政策的客观依据。材料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8930人,高中文化程度14032人。文盲率4.08%,流动人口增长81.03%。我国人口素质依然不高,流动人口在增加……要解决我国人口问题,需要提高人口素质(2)结合材料二,运用人口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措施的认识。材料三: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3)联系材料三,从人口对资源、环境、发展的影响角度,分析中央改革人口政策的正确性。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8年10月18日,由联合国人口基金和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8年世界人口状况》中英双语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报告指出: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增长22亿,其中13亿的增长可能来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017年全球人口为75.5亿人;总体出生率为2.5%,即平均每名妇女育有2.5名子女。撒哈拉以南非洲出生率位居全球前列,其中非洲西部和中部出生率为5.2%,非洲东部和南部出生率为4.5%。与之相比,美国的出生率为1.9%,中国仅为1.6%。材料二 据统计,地球人口最稠密的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7%,那里居住着世界上70%的人口,而且世界90%以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10%的土地上。人口在各大洲之间的分布也相当悬殊。欧亚两洲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32.2%,但两洲人口却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5.2%,尤其是亚洲,世界人口的60%居住于此。(1)我们通常用什么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的速度?(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世界人口的状况具有怎样的特点?(3)下图是非洲某地环境恶性发展循环图,请你从以下选项中选择相应的内容填入图中空格处。(只填序号)①土地荒漠化 ②人口增长过快 ③粮食短缺(4)从非洲某地环境恶性发展循环图,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D2.B3.D4.D5.C6.D7.D8.B9.A10.B11.B12.C13.B14.D15.B16.A17.C18.C19.B20.B21.A22.B23.A24.A25.B26.A27.(1)我国存在人口结构性矛盾,呈现老龄化趋势。(2)提高人口素质是积极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措施,我国人口素质较低,给自然、社会和经济都带来沉重压力,给失业人口再就业增加了难度。解决人口问题还需要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解决好人口流动等问题。(3)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人口数量、结构的变化,会引起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的变化。中央改革人口政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有利于减轻资源、环境的压力,启动单独二胎政策,调整人口结构,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8.(1)人口自然增长率。(2)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状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是有差异的;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3)(4)要保持合理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才会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