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直面我国的环境问题 课时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直面我国的环境问题 课时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6.3直面我国的环境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年起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下列说法正确是( )
A.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B.彻底解决了我国“垃圾围城”的现象
C.从根本上遏制了我国资源紧缺的现状 D.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降低了居民生活水平
2.2013年5月,烟台大学7名保洁员自发捡食学生们馒头、油条、米饭等剩饭剩菜。他们的举动触动了社会各界尤其是烟大师生的内心,学生剩饭情况从此几乎杜绝,真正落实了“光盘行动”。对7名保洁员的行为评价正确的是( )
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②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
③不利于促进消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④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2018年8月龙游县姜席堰被确认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姜席堰充分利用“S”形河湾、江心沙洲等自然条件,实现了引水、排洪、通航等功能。这一创举充分体现的理念是( )
A.可持续发展 B.因地制宜 C.优势互补 D.绿色发展
4.从节约资源的角度看,“新年祝福”应倡导的方式有
①短信拜年 ②送纸质贺卡 ③网络传递祝福 ④请人大吃大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大量快递垃圾的处理成为一个棘手问题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必然会破坏环境 B.垃圾分类是根本解决方案
C.限制网购规模是有效出路 D.快递绿色包装是大势所趋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生态保护情况时,要求各级干部要切实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6.根据下图可以判断,秦岭主体的大致走向及所在省级行政区简称是
A.东西甘 B.西北一东南鄂 C.东西秦 D.西南一东北豫
7.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是
①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②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③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接近
④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习近平总书记如此重视生态保护工作,说明
①我国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②我国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③人类与自然要实现和谐发展
④我国把保护环境作为中心工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图中的漫画带给我国政府的启示是( )
A.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B.禁止有污染行业发展
C.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D.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10.当前垃圾分类已成为全国的新时尚,分类工作也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实行垃圾分类
①是培养文明生活方式,衡量公民文明素质的最好尺度
②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推动精细化治理的有效途径
③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造群众美好生活的直接体现
④是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促进城市文明的最有效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将穿越可可西里和三江源两大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确保藏羚羊等大批野生动物的正常迁徙、繁衍,国家决定专门设计动物通道,使铁路的建设、运营和野生动物的迁徙、繁衍都不受影响。这表明( )
A.保护生态环境是国家的中心工作 B.只要搞好生态环境,就能搞好经济
C.经济建设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D.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12.以下行为中能够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有( )
①推广使用节能电器 ②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
③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④购物使用环保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南极地区因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了科学考察的宝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我国已建成的南极科考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中山站 B.昆仑站 C.泰山站 D.长城站
14.科考队员在南极地区考察时,最可能看到的动物是
A. B.
C. D.
15.在南极地区科考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利用南极纯净的自然环境进行核试验 B.猎捕鲸鱼,获取更多的食物来源
C.大力开采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 D.把生活垃圾装入塑料袋,带回科考站处理
16.如下图是“亚欧大陆地区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示意图”,产生这种变的原因是( )
A.气温的差异 B.降水的差异 C.经济的差异 D.宗教信仰的差异
17.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资源是自然资源,水能资源不是自然资源
B.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量不足
D.土地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土地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18.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决定。下边漫画的做法
①有利于营造保护自然界生命的社会氛围②体现依法治国,依法保护野生动物
③是一种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表现④使全体公民的行为都受到法律制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对图寓意分析正确的有( )
①发展经济必然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②经济发展速度快,环境保护自然跟不上 
③该工厂未能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④企业应该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20.阅读“近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部分情况表”,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我国近年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的特征是
年份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 7.7% 7.4% 6.9% 6.7% 7.1%
单位GDP耗能下降(%) 3.6 4.8 5.6 5.0 3.7
A.能源消耗量正在逐渐减少 B.经济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
C.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D.产业结构通过调整逐步得到优化
21.特别的贡献。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将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80%。目前,这片人造林每年向北京和天津供应1.37亿立方米的清洁水,同时释放约54.5万吨氧气。他们的贡献在于( )
①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增加资源数量 ③保护生态环境 ④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继瓜诸湖、大小坂湖后,做为柯桥城区第三个城市湖景公园,期待已久的马宅池公园即将揭开面纱。殊不知,几年前马宅池曾爆发大量蓝藻,沿湖行走就能闻到强烈臭味。九(1)班一凡同学曾对此进行探究性学习。她发现除了水文和气象原因外,蓝藻大规模爆发与水质有关。以下是她完成的“蓝藻”形成及影响示意图。回答问题:
22.以上图示说明( )
A.人类发展经济必然以环境污染为代价
B.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对立,互不相容的
C.人为因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D.因湖水缺乏自净能力,蓝藻很难解决
23.上图中所反映问题的实质是( )
A.人口问题 B.发展问题 C.资源问题 D.环境问题
24.要想解决下边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我们应该( )
①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②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只要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减少人口压力就行 ④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开展调查活动是同学们了解社会、扩大知识视野、培育科学素养的社会实践活动。寒假,某校七年级的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向市民进行有关“双禁”的调查问卷。为完成下边调查内容而选择的对象或渠道,其中不合理的是
调查题目或内容 调查对象或渠道
A调查一周空气的变化情况 电视、网络、环保部门
B调查家庭燃放烟花爆竹情况 同学、家长、居民户
C调查市场上烟花爆竹的销售情况 经销商
D调查家庭使用烟花爆竹的种类、数量 气象部门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
26.材料一:美国宇航局公布一则消息:中国植被增加量占过去17年全球植被总增加量的至少25%,42%源于植树造林工程。让全世界再次见识了中国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做的重大贡献。
材料二:
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一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写出两条即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库布齐地区曾经是“不毛之地”的主要原因(自然、人为两个角度作答)。
(3)结合相关链接谈谈库布齐沙漠的治理给荒漠化严重的地区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
27.某校九年级同学开展研学活动,请运用所学知识一起参与思考。
【研学主题】改革创新对温州社会发展的作用
【研学方式】实地考察调查采访
【研学过程】
第一站:书画宁村
走进宁村,首先看到的是“美文化礼堂书法作品联展”。原来龙湾宁村村委会鼓励村民以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方式,宣传乡村振兴,大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当地村民纷纷表示“宁村振兴全靠它”
(1)思考1:材料中文化创新举措对推动宁村发展有何作用?
第二站:科技浙南
走进浙南科技城,迎面而来的是“点燃科创引擎,全面决胜未来”标语。据悉,2016年以来,浙南科技城依托国科大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大力引进大唐5G、北大信息产业基地等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目前,浙南科技城创新能力排名进入全国前50%。
(2)思考2: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浙南科技城各项举措的合理性。
第三站:湿地三烊
进入三样湿地,风景如画,游人如织。路边有果农正在售卖瓯柑,但购买的人不多。采访果农,发现曾被历代王孙贵族视为“珍品贡果”的瓯柑现如今因为外地树改良品种大量涌入温州在市一炀竞争中不具备优势二又因为缺乏政府宏观调控,果农育目投入,导致瓯树滞销亏损。
(3)思考3: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三样湿地该如何“做深瓯柑文章,彰显湿地特色"?
【研学结论】“有改革创新则强,无改革创新则弱,社会各领域发展都要依靠改革创新”。
(4)请结合三站研学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对此研学结论进行具体阐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B
4.C
5.D
6.C
7.B
8.A
9.A
10.C
11.C
12.D
13.D
14.A
15.D
16.A
17.C
18.A
19.C
20.C
21.D
22.C
23.B
24.C
25.D
26. (1)我国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等。
(2)自然原因: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降水少;人为原因:人们过度砍伐、放牧和开垦,使地表失去植被的保护等。
(3)深化改革,转变经营方式;加大治理资金的投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依靠科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植树种草。
27.(1)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浙南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大力引进高端人才、重视人才的作用。
(3)大力实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政府宏观调控。
(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勇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由之路,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