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04秒,汶川发生了大地震,这是建国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汶川大地震中,北川中学,一个班39位学生只逃出了11人。 1000多名学生瞬间失去了生命。这是废墟中躺着6位学生遗体。愿逝者安息。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学生新知导入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地震奇迹 安县桑枣中学师生无一伤亡他们为何能全部撤离且无一伤亡 桑枣中学2000多名师生无一伤亡,创造了奇迹。这得益于他们严格、规范的灾害疏散演练。所以,提高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掌握避险自救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桑枣中学学生在进行防震演练素材:叶志平新知讲解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掌握防灾自救自护的知识你有避险意识吗?仔细阅读下面的图片与文字,你认为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对于错误的行为,说一说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雷雨交加时,在大树下避雨。大树高又会导电,在大树底下的人最容易遭遇雷击。防灾避险小知识在雷暴多发的日子,不能去垂钓,不能接打手机,不要发短信使用电话线上网,尽量避免到空旷的地方去。防灾避险小知识山区山洪、泥石流的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选择在山谷扎营。山区山洪、泥石流的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选择在山谷扎营,一旦发生山洪或者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山谷扎营的人就会来不及撤离而遇到不测。防灾避险小知识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空旷的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防灾避险小知识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下,要避开高大建筑物,避开危险物或悬挂物。 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空间的墙角。因为这些地方相对牢固,可以减轻伤害。防灾避险小知识素材:防灾避险我能行当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以垂直泥石流的方向跑(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原理,),是最快脱险的方法。防灾避险小知识1. 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在外面,则不要在临时建筑物、广告牌、铁塔、大树等附近避风避雨。2. 如果你住在帐篷里,则应立即收起帐篷,到坚固结实的房屋中避风。3. 如果你在水面上(如游泳),则应立即上岸避风避雨。4. 如果你已经在结实的房屋里,则应小心关好窗户,在窗玻璃上用胶布贴成“米”字图形,以防窗玻璃破碎。5. 如台风加上打雷,则要采取防雷措施。6. 台风过后需要注意环境卫生,注意食物、水的安全。7. 露天集体活动或室内大型集会应及时取消,并做好人员疏散工作。8. 不要到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乘船出海。台风来了防灾避险小知识防灾避险小知识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 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先找来校园平面图,作为参考。·然后,和小组同学一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图例,在图上做出标注。·最后,将合理的逃生路线标注在图上。让我们来画一幅校园逃生图。校园逃生图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以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建立防灾避险预警系统工程读懂常见的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常见的自然灾害预警信息2007年6月11日,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对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进行了规定。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你在生活中接触过哪些监测、预警系统?当你接收到这些预警信息时,你和家人是如何做的?建立防灾避险预警系统工程建立防灾避险预警系统工程建立防灾避险预警系统工程提示:①我接触过学校组织的防震、防火等紧急疏散演练,当警铃响起,我们都按照预定逃生方法和路线,有序跑向学校操场。②在家里,当听到警号响起,父母就会和我一起,按预定路线逃生。建立防灾避险预警系统工程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从而提高抗灾能力。了解防灾减灾工程我国“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成功发射,有助于提升国家对灾害天气的监控和预警能力。素材:[视频]厉害了!“风云四号”气象卫星_CCTV节目官网-CCTV-1_央视网()为了防止洪水泛滥,我国修建了很多防洪堤坝。了解防灾减灾工程兴建水利工程,疏通河道,可以预防洪涝灾害。了解防灾减灾工程了解防灾减灾工程山体防护网防护林体系为了防御自然灾害,科技工作者正在不断研究、发明各种抗灾技术。去调查一下,将你了解到的技术或发明记录下来,在全班开展一次交流活动。运用科技防灾减灾汽车里装有弹簧减震器,这样我们坐在汽车里就会感觉舒适一些。现在,人们已把弹簧减震器用在了地震多发地区的建筑里,减缓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运用科技防灾减灾气象卫星汽车防弹减震器素材:科技融入防灾减灾汽车弹簧减震器——减缓地震对房屋的破坏。救火“机器人”海天一体监测网运用科技防灾减灾生命探测仪:适用于消防、市政、矿山救护等机构用于地震、坍塌、建筑物倒塌下的废墟救援。运用科技防灾减灾火灾报警器随着现代家庭用火、用电量的增加,家庭火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家庭火灾一旦发生,很容易出现扑救不及时、灭火器材缺乏及在场人惊慌失措、逃生迟缓等不利因素,最终导致重大生命财产损失。火灾报警器对于预防家庭火灾,减少火灾损失具有现实意义。运用科技防灾减灾素材:抗洪科技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也是约束人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毁损水库大坝、堤防、水闸、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信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等。课堂总结有避险意识,有自救自护的能力,再加上国家建立监测、预警系统,拥有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法律保障,自然灾害就会减少、减轻。但是,在自然灾害防御上,我们仍不可麻痹大意,仍要时刻绷紧弦,做好应做的事情。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课题 防御自然灾害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学习目标 1.学会在灾害发生时的自救自护的知识,形成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2.了解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采取的措施,3.了解科技减灾的新成果,树立法治意识和创新意识。重点 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提高应对身边自然灾害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难点 生活中增强防灾避险意识,面对灾害沉着、冷静、机智应变。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看图思考(1)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学生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04秒,汶川发生了大地震,这是建国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汶川大地震中,北川中学,一个班39位学生只逃出了11人。 1000多名学生瞬间失去了生命。这是废墟中躺着6位学生遗体。愿逝者安息。 (2)地震奇迹 安县桑枣中学师生无一伤亡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3)出示问题:他们为何能全部撤离且无一伤亡 桑枣中学2000多名师生无一伤亡,创造了奇迹。这得益于他们严格、规范的灾害疏散演练。所以,提高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掌握避险自救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2.播放视频素材:叶志平3.小结并板书课题:防御自然灾害 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知文本反思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知文本反思文本阅读文本思考回答交流感悟汇报感想换看视频齐读课题 通过北川中学和桑枣中学在汶川地震中不同的伤亡程度及相应的应灾避险方法。了解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掌握避险知识非常重要。 通过视频《叶志平》让学生知道桑枣中学2000多名师生无一伤亡,创造了奇迹。这得益于他们严格、规范的灾害疏散演练。从而教育学生一定要重视学校组织的“每月一练”的演习活动。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一:掌握防灾自救自护的知识1.文本出示: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2.文本出示(活动园):你有避险意识吗?仔细阅读下面的图片与文字,你认为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对于错误的行为,说一说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3.图片+文本出示:防灾避险小知识(1)雷雨交加时,在大树下避雨。错。大树高又会导电,在大树底下的人最容易遭遇雷击。(在雷暴多发的日子,不能去垂钓,不能接打手机,不要发短信使用电话线上网,尽量避免到空旷的地方去。)(2) 山区山洪、泥石流的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选择在山谷扎营。错。 山区山洪、泥石流的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选择在山谷扎营,一旦发生山洪或者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山谷扎营的人就会来不及撤离而遇到不测。(3)对。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空旷的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播放视频素材:防灾避险我能行(4)对。当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以垂直泥石流的方向跑(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原理,),是最快脱险的方法。5.图片+文本出示:台风来了(1)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在外面,则不要在临时建筑物、广告牌、铁塔、大树等附近避风避雨。(2)如果你住在帐篷里,则应立即收起帐篷,到坚固结实的房屋中避风。(3)如果你在水面上(如游泳),则应立即上岸避风避雨。(4) 如果你已经在结实的房屋里,则应小心关好窗户,在窗玻璃上用胶布贴成“米”字图形,以防窗玻璃破碎。(5)如台风加上打雷,则要采取防雷措施。(6)台风过后需要注意环境卫生,注意食物、水的安全。(7) 露天集体活动或室内大型集会应及时取消,并做好人员疏散工作。(8)不要到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乘船出海。6.图片+文本出示:洪水来临(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 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7.文本出示(活动园):让我们来画一幅校园逃生图。·先找来校园平面图,作为参考。·然后,和小组同学一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图例,在图上做出标注。·最后,将合理的逃生路线标注在图上。8.图片出示(活动园):校园逃生图教学环节二:建立防灾避险预警系统工程1.文本出示: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以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2.图片+文本出示(阅读角):读懂常见的自然灾害预警信息 常见的自然灾害预警信息 2007年6月11日,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对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进行了规定。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3.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接触过哪些监测、预警系统?当你接收到这些预警信息时,你和家人是如何做的?4.图片出示:(1)建立防灾避险预警系统工程(2)建立防灾避险预警系统工程5.图片+文本出示:防灾避险预警系统工程①我接触过学校组织的防震、防火等紧急疏散演练,当警铃响起,我们都按照预定逃生方法和路线,有序跑向学校操场。②在家里,当听到警号响起,父母就会和我一起,按预定路线逃生。教学环节三:了解防灾减灾工程1.文本出示: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从而提高抗灾能力。 2.图片+文本出示:我国“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成功发射,有助于提升国家对灾害天气的监控和预警能力。3.播放视频素材:[视频]厉害了!“风云四号”气象卫星_4.图片+文本出示:了解防灾减灾工程(1)为了防止洪水泛滥,我国修建了很多防洪堤坝。(2)兴建水利工程,疏通河道,可以预防洪涝灾害。(3)山体防护网;防护林体系教学环节四:运用科技防灾减灾1.文本出示:为了防御自然灾害,科技工作者正在不断研究、发明各种抗灾技术。去调查一下,将你了解到的技术或发明记录下来,在全班开展一次交流活动。汽车里装有弹簧减震器,这样我们坐在汽车里就会感觉舒适一些。现在,人们已把弹簧减震器用在了地震多发地区的建筑里,减缓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图片+文本出示:运用科技防灾减灾(1)气象卫星(2).播放视频素材:科技融入防灾减灾(3)海天一体监测网;救火“机器人”(4)生命探测仪:适用于消防、市政、矿山救护等机构用于地震、坍塌、建筑物倒塌下的废墟救援。3.播放视频素材:抗洪科技4.文本出示: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也是约束人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5.文本出示: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毁损水库大坝、堤防、水闸、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信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等。 阅读文本理解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回答问题观看图片阅读文本判断对错分析对错原因观看图片阅读文本判断对错分析对错原因观看图片阅读文本判断对错分析对错原因观看图片阅读文本判断对错分析对错原因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掌握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掌握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掌握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掌握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掌握文本阅读文本明确要求研读平面图设计图例做出标注完成逃生路线展示逃生图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读懂文本感知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读懂文本感知文本思考回答相互交流汇报信息观看图片观看图片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自己阅读文本了解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观看视频了解内容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准备汇报阅读文本了解文本观看图片了解内容观看视频观看图片观看图片阅读文本观看视频阅读文本了解文本阅读文本了解内容反思文本指名诵读文本 虽然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但面对自然灾害,人们可以用防灾避灾意识、自救自护知识和能力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这5个情景是生活中常出现的几种行为,雷雨、洪水、泥石流、地震也是发生频较高的自然灾害。此环节设计意在纠正错误行为,降低灾害发生时不必要的危险。教育学生我们生活在长白山脚下,而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有地震或火山喷发的可能,学习防灾避险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下,要避开高大建筑物,避开危险物或悬挂物。 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空间的墙角。因为这些地方相对牢固,可以减轻伤害。 培养学生掌握防灾避险知识和能力。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借助逃生图安全撤离灾害地,能够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活动园通过范例和提示,让学生绘制校园逃生图,培养学生的防灾避险意识。让学生知道从国家和社会层面阐述如何防灾减灾。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曾经听过或见过的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并描述自己接收到这些信息后,自己或家人是怎样做的,并说明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知道建立防灾避险预警系统工程的意义。向学生说明我国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采取的措施,让学生感受到科技进步可以提升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了解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采取的措施。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举办抗灾新技术模拟展示会,认识到科技进步可以大大提高抗灾能力,由此提高学生防灾抗灾的信心。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也是约束人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旨在让学生从法律层面认识到法律在防御自然灾害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课堂小结 有避险意识,有自救自护的能力,再加上国家建立监测、预警系统,拥有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法律保障,自然灾害就会减少、减轻。但是,在自然灾害防御上,我们仍不可麻痹大意,仍要时刻绷紧弦,做好应做的事情。 归纳总结并汇报自己在本节课上的收获 让学生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提高应对身边自然灾害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板书 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 防御自然灾害(一)有避险意识,有自救自护的能力(二)建立监测、预警系统(三)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四)法律保障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视频]厉害了!“风云四号”气象卫星_CCTV节目官网-CCTV-1_央视网(cctv.com).wmv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PPT教学课件(第二课时).ppt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教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 叶志平.wmv 抗洪科技.wmv 科技融入防灾减灾.wmv 防灾避险我能行.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