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第三课时 课件(39张PPT)+素材+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第三课时 课件(39张PPT)+素材+教案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新知导入
图片上的人物是谁?她在做什么?
讲讲“女娲补天”的故事
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天不能覆盖大地,大地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在这种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鳌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炉灰堆积起来堵塞住了洪水。
新知讲解
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一直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斗争。在这斗争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共同应对灾难。在抗灾救灾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画面。
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昼夜兼程奔赴灾区,奋力拼搏,营救生命。官兵们冒着余震的危险,组成一条生命通道,轮流托举着被固定在简易担架上的幸存者,直至其平安脱险。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救援人员以执着的信念和令人感动的爱,拯救生命,创造出一个个超越生理极限的人间奇迹。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一批批救灾物资、一笔笔捐款、一袋袋血液,凝聚着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的牵挂,让灾区人民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媒体报道中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那些感人的画面
疫情中:习近平视察武汉社区,慰问武汉人民。
大年夜八十多岁的终南山院士逆行来到武汉抗击疫情。
那些感人的画面
素材:98抗洪纪念影像
那些感人的画面
那些感人的画面
那些感人的画面
素材:防控冠状病毒肺炎记录 (2)
《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称,汶川地震发生后,深入灾区的国内外志愿者超过300万人参加,在后方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超过1000万人。
让我们来讲一讲救灾中出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吧。
在灾情最严重的北川县,有一名从废墟里爬出来的幸存者,在这次地震中失去了15个亲人,他强忍着悲痛,坚持救人,从废墟里刨出10名幸存者。
一天中午,一个募捐点来了一位头发花白、衣衫褴褛的老人。他在宣传牌前看了一会儿,双手颤抖地从口袋里掏出五元钱,放进募捐箱,念叨了一句:“为灾区人民……”
下午,老人再一次出现。这次,他捐出了100元。“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我上午就想多捐一点,但钱太零碎了……”原来,他中午到银行把零钱兑换成了整钱。
汶川地震时,唐山13名志愿者来到灾区,用最简单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双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具遇难者遗体。
素材:感动中国
你身边是否出现过类似的志愿者和捐款者?请和小组同学一起收集人们不懈抗灾以及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故事,并在班级交流,讨论什么是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1、广东:援助总数:捐款34.12亿元+救灾物资折款3.8亿元
2、浙江:援助总数: 捐款21.3443亿元+救灾物资价值3.9亿元
3、北京:援助总数:捐款捐款15.203亿元+捐物折款2.483亿元+逾6000袋血液+医疗队
4、江苏:援助总数:捐赠款物合计14.7亿元
5、香港:援助总数:逾12亿元
6、上海:援助总数:捐款约11.43亿元+救灾物资54744.5吨+救援队+救护车
7、福建:援助总数:捐款 逾11.15亿元+ 救灾物资+抗震救灾队
8、……
汶川地震各省的捐款明细
不屈不挠、团结互助
1998年抗洪的保卫战中,李向群带病坚持抢险,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终因劳累过度,抢救无效,于1998年8月22日壮烈牺牲,年仅20岁。而当时军龄也才20个月,党龄8天。
中央军委授予李向群“新时期英雄战士”光荣称号。
抗洪抢险中的英雄故事
李向群
不屈不挠、团结互助
高建成
他救下8个士兵和群众。8月1日夜里21时以后,洪水越来越大。他和连长决定,把两颗树留给几位体弱的战士,而把死亡的危险留给他们自己。他用尽力气将正在水中挣扎的新战士刘楠推到一棵大树边,自己却被一个巨浪卷走,壮烈牺牲。
抗洪抢险中的英雄故事
高建成
不屈不挠、团结互助
汶川地震救灾小故事——全家10人遇难的女民警转身投入抗灾
“妈妈,我想你!”“瑞瑞乖,你快快长大点,妈妈把你带到彭州读书书哈。”这是5月12日中午12时许,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蒋敏和她远在北川县、朝思暮想的两岁小宝贝的一次电话通话。两个小时后,14时28分,蒋敏与女儿永远天各一方。在这场灾难中,蒋敏全家10口人死亡。揩着永远也揩不完的眼泪,蒋敏转身投入彭州抗震救灾第一线。
蒋敏
不屈不挠、团结互助
汶川地震救灾小故事——病人转移了,她却失去了孩子
四川省医院内分泌科在第二住院大楼21楼,5月12日地震发生时共有68名病人,其中一半是无法自行行走的重病患者。内分泌科24岁的护士陈晓沪,一趟又一趟背着、抬着病人,搬运氧气罐、床、被子。
陈晓沪安慰着不知所措的家属,让能走的病员由家属扶着从楼梯下去,却忘记自己有孕在身。到了下午4时许,陈晓沪突然觉得自己腹部、腰部非常疼痛。医生面带遗憾地告诉她:“这是先兆流产!孩子恐怕没办法。”
陈晓沪
不屈不挠、团结互助
汶川5·12大地震发生时,小林浩同其他同学一起迅被压在了废墟之下。身为班长的林浩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歌来鼓舞士气,并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身材矮小而灵活的小林浩终于爬出了废墟。但此时,小林浩班上还有数十名同学被埋在废墟之下。9岁半的小林浩没有惊慌地逃离,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展开了救援,经过艰难的救援,小林浩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在救援过程中,小林浩的头部和上身有多处受伤。
林浩
汶川地震救灾小故事——勇敢救助同伴同学
不屈不挠、团结互助
白乐潇是一位12岁的女孩。地震发生时,她的胳膊被教室的门卡住,为了让后面的同学跑出教室,她忍住疼痛自己把胳膊拽断了。同学得救了,她却从此失去了一条手臂。这位舍己救人的小姑娘,人们把她称为“小英雄”。
白乐潇
汶川地震救灾小故事——救助同学失去胳膊
不屈不挠、团结互助
13岁女生救出10多名同学自己被困50小时
5月12日地震发生时,四川省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13岁的女生何翠青本已走出宿舍,当她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不是迅速逃生,而是跑进宿舍,将十多名还在午休的同学从床铺上摇醒逃生,自己却失去最佳逃生时间,被压在废墟下。50个小时后,她凭着巨大的求生欲望和惊人毅力,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获救。 何翠青是木鱼中学最后一个被救学生,由于重物长时间挤压肌肉组织坏死而永远失去了右腿。记者问这位坚强的女孩“你后悔吗?”她摇着头哽咽地说:“不后悔,后悔的是我没有能救出更多的同学”。
何翠青
汶川地震救灾小故事——救助同学自己被困
不屈不挠、团结互助
王周明是名年轻教师,是50多名学生的班主任。地震发生时,他指挥学生分两路,从教室的前、后门逃生。房屋垮塌的一瞬间,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把还没跑出教室的一名女生推出教室。
这时,一根粗大的横梁打在他头上,他的头盖骨被击碎。废墟中,他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他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他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
王周明
汶川地震救灾小故事——救助本班级学生失去生命
不屈不挠、团结互助
13位燕赵农民自费赴湘抗雪灾
2008年的春节即将到来之时, 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雪“雪洗”郴州,很快郴州断水、断电、断通讯、断交通,整个郴州变成冰天雪地的“孤岛”。
大年三十,唐山市13位普通农民一起,自费包车奔赴湖南,去帮助当地人民抗雪救灾。他们在湖南受灾最严重的郴州市的山郊野外,人人背负着二三十公斤的电力设备,在山上上下来回奔波,帮当地重建几乎陷于瘫痪的电网。他们每天早晨5:30就要起床,一直干到晚上7时许才收工……
不屈不挠、团结互助
世上最伟大的死亡姿势
在汶川地震灾后现场,救助人员发现她时,她已经死了,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这是世上最伟大的死亡姿势:她双膝跪地,身子前倾,双手着地支撑身体,成匍匐姿势,身体被压得变形,成为人与大自然抗争的雕像。后来,救援人员在她的身子底下发现,有个孩子还活着。人们小心翼翼地清理开她身上的废墟,从她的身下抱出被小被子裹着的孩子,约三四个月大,娃娃完好如初,还在安静得睡着。医生准备给娃娃做身体检查,发现被子里有一部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妈妈留给娃娃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手机在人们中间传递着,每个在场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素材:最后一课汤鸿张米亚向倩
在强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民万众一心、迎难而上、众志成城、团结互助、自强不息的壮举,就是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力量。
什么是抗灾精神?
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但是我们会尽最大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伤害。
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认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灾精神,树立战胜自然灾害的决心。体验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可贵品质,养成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不屈的抗灾精神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人民与灾害作斗争的故事,感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2.了解抗灾中平凡人的事迹,感受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认识到在灾难面前每个人都可以贡献一份力量。3.认识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意义。
重点 通过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感人事例,感悟人们在危难中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难点 认识到在灾难面前每个人都可以贡献一份力量,认识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新课1.图片出示(猜一猜):图片上的人物是谁?她在做什么?(女娲 补天)2.图片+文本学习:讲讲“女娲补天”的故事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天不能覆盖大地,大地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在这种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鳌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炉灰堆积起来堵塞住了洪水。3.小结并板书课题:不屈的抗灾精神 观看图片猜猜人物交流汇报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齐读课题 用女娲补天的故事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女娲在面临灾难时不怕困难、甘于奉献、舍己为人、为了全人类不惜牺牲自我的精神。
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一: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1.文本学习: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一直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斗争。在这斗争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2.文本学习(活动园):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共同应对灾难。在抗灾救灾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画面。3.图片+文本学习: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1)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昼夜兼程奔赴灾区,奋力拼搏,营救生命。官兵们冒着余震的危险,组成一条生命通道,轮流托举着被固定在简易担架上的幸存者,直至其平安脱险。(2)救援人员以执着的信念和令人感动的爱,拯救生命,创造出一个个超越生理极限的人间奇迹。(3)一批批救灾物资、一笔笔捐款、一袋袋血液,凝聚着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的牵挂,让灾区人民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4.出示问题: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媒体报道中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5.图片+文本学习:那些感人的画面(1)疫情中:习近平视察武汉社区,慰问武汉人民;大年夜八十多岁的终南山院士逆行来到武汉抗击疫情。(2)98抗洪战士(3)播放视频素材:98抗洪纪念影像(4)抗灾救援中的解放军、武警官兵(5)救出婴幼儿瞬间;向灾区捐款(6)抗击新冠疫情中的医护人员席地而睡(7)播放视频素材:防控冠状病毒肺炎记录 (2)教学环节二:抗灾故事分享会1.文本学习:《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称,汶川地震发生后,深入灾区的国内外志愿者超过300万人参加,在后方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超过1000万人。让我们来讲一讲救灾中出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吧。2.文本学习(活动园):抗灾故事分享会(1)在灾情最严重的北川县,有一名从废墟里爬出来的幸存者,在这次地震中失去了15个亲人,他强忍着悲痛,坚持救人,从废墟里刨出10名幸存者。(2) 一天中午,一个募捐点来了一位头发花白、衣衫褴褛的老人。他在宣传牌前看了一会儿,双手颤抖地从口袋里掏出五元钱,放进募捐箱,念叨了一句:“为灾区人民……” 下午,老人再一次出现。这次,他捐出了100元。“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我上午就想多捐一点,但钱太零碎了……”原来,他中午到银行把零钱兑换成了整钱。(3)汶川地震时,唐山13名志愿者来到灾区,用最简单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双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具遇难者遗体。(4)播放视频素材:感动中国教学环节三:不屈不挠、团结互助1.文本学习(活动园):你身边是否出现过类似的志愿者和捐款者?请和小组同学一起收集人们不懈抗灾以及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故事,并在班级交流,讨论什么是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2.图片+文本学习:不屈不挠、团结互助(1)抗洪抢险中的英雄故事——1998年抗洪的保卫战中,李向群带病坚持抢险,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终因劳累过度,抢救无效,于1998年8月22日壮烈牺牲,年仅20岁。而当时军龄也才20个月,党龄8天。中央军委授予李向群“新时期英雄战士”光荣称号。(2)抗洪抢险中的英雄故事—— 高建成 他救下8个士兵和群众。8月1日夜里21时以后,洪水越来越大。他和连长决定,把两颗树留给几位体弱的战士,而把死亡的危险留给他们自己。他用尽力气将正在水中挣扎的新战士刘楠推到一棵大树边,自己却被一个巨浪卷走,壮烈牺牲。(3)汶川地震救灾小故事——全家10人遇难的女民警转身投入抗灾“妈妈,我想你!”“瑞瑞乖,你快快长大点,妈妈把你带到彭州读书书哈。”这是5月12日中午12时许,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蒋敏和她远在北川县、朝思暮想的两岁小宝贝的一次电话通话。两个小时后,14时28分,蒋敏与女儿永远天各一方。在这场灾难中,蒋敏全家10口人死亡。揩着永远也揩不完的眼泪,蒋敏转身投入彭州抗震救灾第一线。(4)汶川地震救灾小故事——病人转移了,她却失去了孩子四川省医院内分泌科在第二住院大楼21楼,5月12日地震发生时共有68名病人,其中一半是无法自行行走的重病患者。内分泌科24岁的护士陈晓沪,一趟又一趟背着、抬着病人,搬运氧气罐、床、被子。陈晓沪安慰着不知所措的家属,让能走的病员由家属扶着从楼梯下去,却忘记自己有孕在身。到了下午4时许,陈晓沪突然觉得自己腹部、腰部非常疼痛。医生面带遗憾地告诉她:“这是先兆流产!孩子恐怕没办法。”(5)汶川地震救灾小故事——勇敢救助同伴同学汶川5·12大地震发生时,小林浩同其他同学一起迅被压在了废墟之下。身为班长的林浩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歌来鼓舞士气,并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身材矮小而灵活的小林浩终于爬出了废墟。但此时,小林浩班上还有数十名同学被埋在废墟之下。9岁半的小林浩没有惊慌地逃离,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展开了救援,经过艰难的救援,小林浩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在救援过程中,小林浩的头部和上身有多处受伤。(6)汶川地震救灾小故事——救助同学失去胳膊白乐潇是一位12岁的女孩。地震发生时,她的胳膊被教室的门卡住,为了让后面的同学跑出教室,她忍住疼痛自己把胳膊拽断了。同学得救了,她却从此失去了一条手臂。这位舍己救人的小姑娘,人们把她称为“小英雄”。(7)汶川地震救灾小故事——救助同学自己被困 13岁女生救出10多名同学自己被困50小时5月12日地震发生时,四川省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13岁的女生何翠青本已走出宿舍,当她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不是迅速逃生,而是跑进宿舍,将十多名还在午休的同学从床铺上摇醒逃生,自己却失去最佳逃生时间,被压在废墟下。50个小时后,她凭着巨大的求生欲望和惊人毅力,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获救。 何翠青是木鱼中学最后一个被救学生,由于重物长时间挤压肌肉组织坏死而永远失去了右腿。记者问这位坚强的女孩“你后悔吗?”她摇着头哽咽地说:“不后悔,后悔的是我没有能救出更多的同学”。(8)汶川地震救灾小故事——救助本班级学生失去生命王周明是名年轻教师,是50多名学生的班主任。地震发生时,他指挥学生分两路,从教室的前、后门逃生。房屋垮塌的一瞬间,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把还没跑出教室的一名女生推出教室。 这时,一根粗大的横梁打在他头上,他的头盖骨被击碎。废墟中,他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他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他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9)13位燕赵农民自费赴湘抗雪灾2008年的春节即将到来之时, 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雪“雪洗”郴州,很快郴州断水、断电、断通讯、断交通,整个郴州变成冰天雪地的“孤岛”。大年三十,唐山市13位普通农民一起,自费包车奔赴湖南,去帮助当地人民抗雪救灾。他们在湖南受灾最严重的郴州市的山郊野外,人人背负着二三十公斤的电力设备,在山上上下来回奔波,帮当地重建几乎陷于瘫痪的电网。他们每天早晨5:30就要起床,一直干到晚上7时许才收工……3.文本学习:世上最伟大的死亡姿势在汶川地震灾后现场,救助人员发现她时,她已经死了,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这是世上最伟大的死亡姿势:她双膝跪地,身子前倾,双手着地支撑身体,成匍匐姿势,身体被压得变形,成为人与大自然抗争的雕像。后来,救援人员在她的身子底下发现,有个孩子还活着。人们小心翼翼地清理开她身上的废墟,从她的身下抱出被小被子裹着的孩子,约三四个月大,娃娃完好如初,还在安静得睡着。医生准备给娃娃做身体检查,发现被子里有一部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妈妈留给娃娃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手机在人们中间传递着,每个在场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4.播放视频素材:最后一课汤鸿张米亚向倩5.文本学习:什么是抗灾精神? 在强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民万众一心、迎难而上、众志成城、团结互助、自强不息的壮举,就是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力量。6.文本学习: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但是我们会尽最大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伤害。 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思考问题交流回答观看图片阅读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观看视频观看图片观看图片观看图片观看视频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思考问题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观看视频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思考问题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观看视频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文本反思文本阅读文本了解内容 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一直在与自然灾害进行斗争。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
类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通过视频播放和观看图片的形式,让学生能够从集体形象的角度看到所呈现的不屈的抗灾精神,即以人为本,救助生命,不放弃、不畏艰险、众志成城。主持人的提问旨在让学生主动关注国家生活,并从中感受中国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从个体角度呈现不屈的抗灾精神。汶川地震发生后,在抗灾救灾中,涌现出了许多平凡的志愿者和捐款者,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感受到面对灾难,每个人都可以贡献一份力量。以98抗洪和汶川地震为例,了解全国人民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的事迹,从中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救援人员、前后方的志愿者甚至每一个中国人他们所传达出的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精神让我们为之振奋,让我们在前行的路上更加坚强,即使将来要面对灾难,我们也能从容以对,坚强渡过,我想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人民的抗灾精神,我们要让它住进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所处社会更加温暖和谐,为我们实现中国梦凝聚更多的正能量!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和领悟志愿服务的精神。引导学生践行志愿精神,懂得自己也可以有所作为,理解上下一心就能形成抗灾减灾的共同体,进一步领悟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的积极意义。大自然以无情的力量摧毁着一切,在汶川大地震中,在血与泪的悲痛中,却涌现了一批少年英雄。少年强,则国强,他们勇敢坚强和舍已救人的精神,是民族的希望用生命换出学生生命的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在他们身上,体现着当代新型农民关注自我、关注社会的优秀因子,体现着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荣辱观的自觉践行和弘扬,也展示着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他们是当代农民的优秀代表。他们的姿势,是唯有人类才有的最伟大的姿势、最无私的姿势,也是最美的姿势,在这种姿势中,所有人类的美德都充分得到了诠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类社会的美好。是对本课内容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意义。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认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灾精神,树立战胜自然灾害的决心。体验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可贵品质,养成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归纳、总结、汇报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总结升华本节课的知识
板书 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 不屈的抗灾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不屈不挠、团结互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