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西北地区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西北地区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5.3 西北地区
一、单项选择题
1.新疆的喀什被誉为“中国的西大门”,其设立经济特区的优势是( )
A.科技力量雄厚,经济发达
B.位于西北边陲,利于与邻国的经济贸易往来
C.我国陆上通往中亚的唯一通道
D.土地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
2.“头像绵羊颈像鹅,不是牛马不是骡。吃尽辛苦千里行,能耐渴来能耐饥。”读谜语,谜底所指的动物,其生活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干旱 B.湿热 C.高寒 D.冷湿
3.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下列哪一条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
A.50mm B.200 mm C.400 mm D.800 mm
4.古人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玉门关( )
A.夏季风来得迟 B.受夏季风影响非常小
C.年降水量稀少 D.雨季来得迟
5.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这里“北顾”的是我国某高原的深秋景色,这个高原是(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下图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我国某省自然环境资料图。完成 3~4 题。
6.该省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B.降水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C.冬季均温皆低于 0℃ D.地处三大高原交界处
7.该省发展经济可利用的当地资源是(
A.黄河中游段的丰富水能 B.昆仑山区中的冰雪融水
C.东北部茂密的原始森林 D.西北部充足的太阳光照
8.暑假期间,小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地旅游了。在那个地方,他们喝到了新鲜的牛奶和奶茶,还参加
了一种叫作“那达慕”的盛会。请问,小丽最有可能去的地方是(  )
A.太湖流域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天山牧场
9.我国新疆乌鲁木齐降雨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深居内陆,距海远 B.纬度偏高,气温低
C.海拔高,海风吹不到 D.距海不远,但受山脉阻挡
10.每年秋天,大量的河南农民奔赴新疆去采摘棉花,新疆种植棉花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昼夜温差大 B.空气湿度小 C.灌溉水源足 D.劳动力充足
11.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形区是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横断山 D.华北平原
12.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一项是( )
A.早春皮袄午穿纱——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
B.春风不度玉门关——与夏季风有关
C.华北平原春雨贵如油——受海陆位置影响
D.天涯海角隆冬暖——受纬度位置影响
根据下图与表,完成下面小题。
甲地区气候 气 温 一 月 日均最高温(℃) 0
日均最低温(℃) -10
七 月 日均最高温(℃) 32
日均最低温(℃) 18
年降水量(mm) 64
13.图可以反映出我国( )A.整体海拔较低 B.地表起伏和缓 C.地形类型多样 D.山区面积较小
14.图中甲地应位于( )
A.东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5.下列关于甲地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冬温夏凉,冬夏温差小 B.冬暖夏凉,各月降水均匀
C.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D.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16.由东向西,从草原依次过渡为荒漠草原、荒漠,这种景观描绘的是我国的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如下图为新疆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7.对图中地理事物判读正确的是(  )
A.①——陇海铁路 B.②——天山山脉
C.③——塔里木河 D.④——柴达木盆地
18.图中甲地区的铁路沿盆地边缘延伸,主要原因是(  )
A.靠近城市,城市密集 B.地势平坦,便于修建
C.光照充足,视野开阔 D.距离较短,方便运输
19.我国古代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描述地理规律、地理景观的妙词佳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征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春风”是指冬季风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措述的是西北地区的景观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说的是气候
20.下列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原住民传统生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B.七八月间召开那达慕大会
C.喜食米饭和面食 D.住在便于拆装和搬运的蒙古包里
读“我国Y市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21.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酸雨严重
C.土壤污染 D.土地盐渍化
22.为了防止该区域环境进一步恶化,该地区必须(  )
①严格治理大气污染,落实科学发展 
②科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③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④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当归是中国特有的中药材。读中国当归分布示意图,回答以下各题。
23.我国当归的主要产区是( )
A.四川省 B.甘肃省
C.湖北省 D.云南省
24.甲地当归种植户的居住环境最可能是 ( )
A. B.
C. D.
25.返回器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四子王旗着陆,因为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①降水丰沛,森林茂盛②气候干早,河湖较少③晴天较多,能见度高④地势开阔,起伏较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暑假的时候,王晓杰和爸爸去内蒙古旅游,沿途看到了一些景观,以下说法可信的是(  )
A.漫山遍野的牛羊 B.大片的甘蔗和油菜花
C.内蒙古的河流都结冰了 D.藏羚羊和牦牛随处可见
二、非选择题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它是与万里长城、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它通过地下通道将很 远地方的的雪水引下山,灌溉农田。
(1)上图所示的是哪一种水利设施?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哪个省区?
(2)这种水利设施有何优点?当地发展了何种特色的农业?
(3)请简要说明这一水利设施是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
28.种沙棘,绿荒漠,富百姓。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右图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特点,及与北方农牧交错带总体走向大致相当的年等降水量线。
(2)简析鄂尔多斯市大面积种植沙棘后,对黄河下游带来的影响。
(3)依据材料,从区域发展角度分析鄂尔多斯市大力发展沙棘产业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3.C
4.B
5.B
6.D
7.D
8.C
9.A
10.D
11.B
12.C
13.C
14.B
15.C
16.C
17.C
18.A
19.A
20.C
21.A
22.D
23.B
24.C
25.D
26.A
27.(1)坎儿井。新疆。
(2)利用水渠将水引到农田,免去运水之劳;它是暗渠,又减少了水的蒸发。
绿洲农业。
(3)当地气候较干旱,蒸发较强,沙漠广布,而绿洲地区水源有限;当地人民创造出“坎儿井”将高山雪水经过暗渠引到农田,可以减少蒸发,节约珍贵的冰雪融水。
28.(1)东南向西北递减(或由东向西递减),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种植沙棘能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入黄河,减轻黄河下游因泥沙沉积造成河床抬升,减少洪涝灾害等影响。
(3)鄂尔多斯市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沙棘具有耐旱、耐寒、耐贫瘠、抗风沙等特性,适宜在这里生长;沙棘能防风固沙,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沙棘的果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发展沙棘能提高收入;大力发展沙棘产业,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链,产生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促进鄂尔多斯市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