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4 青藏地区一、单项选择题读我国某地区域图,完成以下各题。1.阅读图中年等降水量线,分析该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从东南向西北递增C.大致从南向北递减 D.大致从西向东递增2.导致图中①、②、③三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光照 C.河流 D.地形3.世界海拔最高、海拔跨度最大的超高压电网工程——藏中电力联网工程于2018年11月23日竣工投运,结束了西藏中东部地区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实现了西藏主干电网从220千伏向500千伏的跨越升级。从应对资源问题的举措来看,这属于( )A.开源 B.节流 C.保护 D.调配4.以牧业为主的地区是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B.北方地区、西北地区C.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D.青藏地区、南方地区读沿北纬32 中国地形剖面图,回答以下各题。5.以下观点描述正确的有( )A.④处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为主B.③处位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C.②处以辣闻名的菜系,与当地气候干燥有关D.①处围湖造田现象严重,防洪形势严峻6.⑤地区太阳能比①地区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a.纬度低,热量充足 b.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光强烈c.降水多,光照充足 d.多晴天,光照时数长A.a、 b B.b 、d C.b、 c D.c、 d《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对全国各地独特美食的介绍,让观众从饮食文化方面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各题。7.第二集《转化的灵感》中的一个镜头:“高原的深秋充满寒意,好客的扎西一家端出青稞酒和糌粑招待来自远方的客人。”该镜头拍摄于(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8.第六集《五味的调和》通过介绍川、鲁、粤、淮扬四大基础菜系,展现了我国丰富多彩的烹饪文化。鲁菜、粤菜的发源地分别是( )A.山东省、福建省 B.山西省、广东省C.山东省、广东省 D.山西省、福建省9.为拍摄《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行走大江南北,途中不仅体验到了各地美食,而且体会到了祖国疆域的辽阔。从海陆位置来看,下列国家与中国具有一样特征的是( )A.日本 B.美国 C.蒙古 D.印度尼西亚某中学地理小组绘制了一幅思维导图,解释某地形区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与影响。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0.图中序号与其填入的内容合适的是( )A.①海拔低,一马平川 B.②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C.③冬暖夏热,日温差小 D.④湖泊星罗棋布,沟壑纵横11.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而言,该地区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昼夜温差大C.高寒缺氧低气压 D.太阳辐射强12.读正在建设中的川藏铁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线地区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有朝鲜族、藏族等B.川藏铁路穿越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C.川藏铁路的建设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D.川藏铁路沿线可以看到地形崎岖、千沟万壑的景观13.《转化的灵感》中的一个镜头:“高原的深秋充满寒意,好客的扎西一家端出青稞酒和楷粑招待来自远方的客人。”该镜头拍摄于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建设中的川藏铁路连接成都和拉萨。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14.沿川藏铁路线可以看到的景观是( )A.高原牧场牦牛成群 B.绿洲农业星罗棋布C.古老的窑洞焕生机 D.古朴幽静的四合院15.与青藏铁路相比,川藏铁路( )A.线路更长,途径的省份更多 B.难度更小,沿线地势较为平坦C.难度更大,修建桥梁隧道多 D.跨度更大,穿过二三阶梯16.藏族的传统服饰是不对称的“藏袍”,形成这一服饰文化的自然条件是当地( )A.降水稀少 B.昼夜温差大 C.气压低 D.地形崎岖17.它位于世界海拔最高的牧区,被称为草原牧区上的一条圣洁的“天路”。它是( )A.京九铁路 B.亚欧大陆桥C.青藏铁路 D.川藏铁路18.中国海拔最高的省级行政区是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青海省19.雪豹全身灰白色,布满黑斑,是高原地区的岩栖性动物,活动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被称为“高海拔生态系统气压计”。它在我国的主要生活地区是( )A.我国商品粮种植基地 B.我国海拔最高的航天发射基地C.人口稠密地区 D.太阳能、地热能、水能资源丰富地区长江和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人在中国地图上形象地描绘了两条巨龙,用来表示它们的水文概况。读黄河、长江水系抽象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20.《长江之歌》中有“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的歌词。你能从这几句歌词中体会到长江的哪些特点( )①发源地地势高 ②春季水量上涨③向东流入东海 ④具有明显的汛期与枯水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关于黄河流域自然环境的正确叙述是( )A.黄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B.黄河中游河段在春季容易发生凌汛C.黄河下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 D.降水集中在夏季22.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两岸的农业属于A.平原农业 B.灌溉农业 C.河谷农业 D.原始农业23.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A.湿热 B.高寒 C.干旱 D.高热24.央视推出大型旅游纪实节目《北纬30°中国行》,摄制组不可能拍摄到的画面是A.成群结队的藏羚羊奔跑在辽阔的青藏高原上B.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捧出香甜的奶茶款待来自远方的客人C.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绿油油的稻田里,农民辛勤地劳作着D.四川盆地的自然保护区里,大熊猫悠闲地吃着竹子复杂的自然环境,使我国不同地域的差异十分显著。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25.图中①、②两地夏季气温相差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人类活动 D.地形因素26.图中③区域生态环境脆弱。为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引进良种,积极鼓励天然放牧 B.采取植树种草与建梯田等措施相结合C.全部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D.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把陡坡开垦为耕地27.“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某同学沿下图的线路出发了。他沿途先后看到的景观是A.富饶的盆地——绿野相连的珠三角——喀斯特地貌——牦牛成群B.绿野相连的珠三角——喀斯特地貌——富饶的盆地——牦牛成群C.富饶的盆地——牦牛成群——绿野相连的珠三角——喀斯特地貌D.喀斯特地貌——富饶的盆地——牦牛成群——绿野相连的珠三角28.我国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景观。下列对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势崎岖,岩溶地貌分布十分广泛B.草场广布,有我国海拔最高的牧场C.雪峰连绵,地处我国的第三级阶梯D.林场广布,是我国著名的红松之乡二、非选择题29.读下面两幅民居图及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所表示的房屋多出现在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乙图所表示的房屋多出现在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填写区域序号)(2)比较甲、乙两图所表示的屋顶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中界线Ⅰ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____;界线Ⅱ与____________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30.暑期,陕西女孩丫Y跟随爸爸从成都出发,沿川藏公路318国道,历时26天到达拉萨,完成“追寻阳光、倡导环保”的骑行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丫丫骑行出发地所在省区的轮廓是________(甲或乙)轮廓图,该省区简称是________。(2)川藏线道路艰险,沿途自然环境复杂多变。请从地形角度推断丫丫在骑行途中需要克服哪些不利的自然条件。(3)骑行出发前丫丫和爸爸都准备了“冲锋衣和短袖衫”“防晒霜和防晒衣”等物品,请从气候的角度解析他们携带这些物品的理由。(4)丫丫到西藏后还进入牧区游玩,发现当地牧民以牛粪当燃料,请从自然环境和牧业生产两个方面分析其原因。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A2.D3.D4.C5.D6.B7.A8.C9.B10.B11.C12.C13.A14.A15.C16.B17.C18.C19.D20.A21.D22.C23.B24.B25.D26.B27.B28.B29. ④ ③ 甲:斜/尖顶房,乙:平顶房 甲处降水多,乙处降水少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 40030.(1) 乙 川或蜀(2)海拔高,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3)因高海拔,气候寒冷,早晚温差大;光照充足。(4)受高寒自然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上用作柴薪的树木很少;当地以畜牧业为主,主要畜种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燃点低且容易检拾。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