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材版本 学段 初中 学科 物理章节 课题名 电阻 课时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知道电阻的单位及换算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过程与方法体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教学重点 电阻的概念及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教学难点 电阻概念的得出和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教具 电池组、导线、小灯泡、开关、硬币、电阻丝、铅笔芯、电阻定律演示器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探究法、观察法《电阻》教学设计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演示实验:把电阻丝、硬币、铅笔芯分别接入电路,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灯泡的亮暗程度。提出问题:小灯泡的亮暗程度说明什么问题,能给你什么启发?(生:灯泡亮暗不同说明电路中电流大小不同。)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得出电阻的定义。导入新课。2、 新课教学1、 电阻的定义(电路中接入硬币、电阻丝,铅笔芯时小灯泡都能发光,说明这些物体都能导电,都是导体,但接入不同导体时灯泡的亮暗程度不同,说明通过这些导体的电流大小不同,也就是说这些导体对电流都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但是它们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为了描述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我们引入了电阻这个物理量。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叫做电阻。电源电压一定时,灯泡亮,电路中电流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即电阻小;灯泡暗,电路中的电流小,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即电阻大。也就是说电压一定时导体电阻的大小可以通过灯泡的亮暗来反映。)2、电阻的单位及换算课件展示:教师讲授,让学生认识电阻的单位及换算。(1)电阻的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2)电阻的符号:R(3)电阻的单位及单位符号:欧姆,简称“欧” 用“Ω”表示(4)电阻的常用单位及换算:千欧(KΩ) 兆欧(MΩ)3、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电阻值(让学生认识不同的导体电阻大小不同)在电子科技中,常用到具有一定阻值的元件:电阻器,也叫定值电阻,简称:电阻,符号是:课件展示:常见的一些电阻器1、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①通过课件展示漫画,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生:导体的长度;导体的材料;导体的粗细)②让学生结合以下问题思考讨论,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a、对多因素影响的物理量我们要用什么方法进行探究?b、根据猜想你需要怎样的一些导体?c、在实验中如何将导体的电阻“显示”出来?d、你还需要哪些实验器材?③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导体的电阻可以通过灯泡的亮暗程度“显示”出来。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分小组汇报实验结论3、 分析总结结论:长度、粗细相同的导体,材料不同,电阻不同材料、粗细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材料、长度相同的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4、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改进方案提出问题: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引导学生改进实验方案。8、课件展示:20℃时,长1m,横截面积1mm2各种材料的电阻(欧姆)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①让学生认识不同导体的导电性能和绝缘能力。②让学生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③引导学生猜想电阻大小还可能与温度有关。让学生课后进行探究,并学习教材中的“科学世界”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四、随堂练习1、 0.2MΩ= ______ Ω= ______ KΩ2、有两条粗细相同、材料相同的导线,A导线长20cm,B导线长1.3m,哪条导线电阻大,为什么?3、有两条长度相等、材料相同的导线,A导线横截面积20mm2 B导线2mm2,哪条导线电阻大,为什么 五、作业布置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六、板书1、电阻的概念2、电阻的符号及单位、单位换算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4、导体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