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考点一 爱护水资源(10年4考)1. 爱护水资源的两个方面: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10年3考)2. 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2015.4D)3. 预防和治理水污染的措施(1)工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二 水的净化(10年9考)1. 自来水厂的净水方法:沉淀、________、吸附、 ________。在沉淀操作中通常加入絮凝剂,如________;在吸附操作时通常加入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性,净化后的水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10年4考)2. 净化水的方法中单一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3. ________: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________: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4. 生活中鉴别硬水与软水的方法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年6考)5. 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考点三 探究水的组成(10年7考)1. 原理: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2019.10C)2. 现象:电极上均有________产生;a、b两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3. 气体的检验(1)a玻璃管(负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是________。(2)b玻璃管(正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是________。4. 结论: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化合物。推论: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考点四 化学式与化合价(10年10考)1. 化学式的意义(以H2O为例)(1)宏观: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微观: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以C6H12O6为例)(10年10考)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3. 化合价(10年10考)(1)元素的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的________,正负号在________(填“前”或“后”,后同),数字在________。(2)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________价,非金属元素显________价。(3)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________;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4)常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H______;O________;Na________;Mg________;K ________;Ca________。(5)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OH-________;SO________;CO______;NO________;NH________。4. 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10年4考)2H表示____________;3H2O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4OH-表示________________;CO2中的“2”表示_______________;Mg2+中的“2+”表示_________________;SO中的“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O中的“+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五 物质的分类(10年10考)1. 混合物:由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溶液、空气等。(10年4考)2. 纯净物:只由________物质组成的物质,如铁、氧气等。(10年3考)3. 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的________。含有同一种元素的物质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单质。(10年5考)4. 化合物:由________元素组成的纯净物。5. 氧化物:由________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________元素的化合物。碳酸钙中含有氧元素,但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物。(10年4考)6. 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都是________的化合物。7. 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都是____________的化合物。(2016.7A)8. 盐:由____________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10年2考)9. 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是指含有________元素的化合物。________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10年8考)10. 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是指不含________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性质与无机化合物相似,属于无机化合物。(2017.13D)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考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10年10考)1.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________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__总和。注意: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______________,不适用于____________。2. 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的原因: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没有改变。3.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10年2考)(1)实验A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B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C反应后发现天平向右倾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总结: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________容器中进行。考点二 化学方程式(10年10考)1.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以C+O2 CO2为例)(2012.6)(1)反应物为__________,生成物为________,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_。(2)反应时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份质量的碳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份质量的二氧化碳。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0年10考)(1)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书写步骤(以电解水为例)写:H2O——H2+O2。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查:化学式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生成物状态是否标明。【特别提醒】①有些化学反应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因此,需要在化学方程式中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如把加热(常用“________”号表示)、点燃、催化剂等写在等号的上方。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右边________(填“标”或“不标”,下同)“↑”,否则气体生成物右边________“↑”;如果反应物中有固体,固体生成物右边________“↓”,否则固体生成物右边________“↓”。考点三 基本反应类型(10年7考)基本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⑤_________ ⑦_________定义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通式 A+B+… ―→ C C ―→ A+B+… A+BC ―→ B+AC AB+CD ―→ AD+CB举例(任举一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一 碳的单质(10年10考)1. 常见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1)金刚石:天然存在的最________的物质,常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以及做钻探机的钻头等。(10年2考)(2)石墨:质软,有滑腻感,常用来作________。还具有优良的________性,常用来制作电极。(10年4考)注意:金刚石和石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因此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3)木炭和活性炭(主要成分是碳单质):具有________的结构,因此它们都具有________性。活性碳常用来吸附色素和异味等。2. 碳的化学性质(1)我国古代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与氧气反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3)与某些氧化物反应:①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②木炭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③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0.19【猜想与假设】)考点二 二氧化碳(10年8考)1. 化学性质(10年7考)(1)二氧化碳________燃烧,也________支持燃烧。(2012.12D)(2)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________色。碳酸的化学性质________,易分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10年3考)(3)与碱反应: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实验室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10年2考)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通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10年3考)2. 用途:灭火、作化工产品的原料、作气体肥料、作制冷剂(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3.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引起的环境问题为____________。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三 一氧化碳(10年7考)1. 可燃性: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毒性: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注意____________。3. 还原性:(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4. 用途:用作燃料,用于冶金工业等。总结:CO2与CO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四 常见气体的制取(10年10考)1. 发生装置及原理(10年10考)(1)固体加热型(10年4考)实验室用此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则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2)固液(或液液)常温型(10年6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收集装置(10年4考)(1)排空气法:排空气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所收集的气体干燥,但纯度不高。(2)排水法:不易溶或微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度高,但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3. 检验与验满(10年3考)(1)O2的检验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O2的检验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O2的验满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CO2的验满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考点一 1. ①节约用水 ②防治水体污染 3. (1)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3)生活污水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考点二 1. 过滤 杀菌消毒 明矾吸附 混合物 2. 蒸馏 3. 硬水 软水 4. 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入盛有等量水样的试管中,振荡,产生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是硬水,产生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 5. 煮沸 蒸馏考点三 1. 2H2O通电 2H2↑+O2↑2. 气泡 2∶1 3. (1)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氢气 (2)木条燃烧得更旺 氧气 4. 氢元素和氧元素 2∶1 1∶8考点四 1. (1)①表示水这种物质②表示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2)①表示一个水分子 ②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2. 180 40% 6∶1∶8 1∶2∶1 3. (1)正上方 前 后 (2)正 负 (3)零 零 (4)+1 -2 +1 +2 +1 +2(5)-1 -2 -2 -1 +1 4. 2个氢原子 3个水分子 4个氢氧根离子 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1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1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考点五 1. 两种或两种以上 2. 一种3. 纯净物 不一定 4. 不同种 5. 两种 氧 不属于 6. H+(或氢离子)7. OH-(或氢氧根离子) 8.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 9. 碳 CH4 10. 碳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考点一 1. 质量 质量 注意: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2. 种类 数目 质量3.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鼓起后变得更瘪,反应前后天平保持平衡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蓝色变浅(或变为浅绿色),反应前后天平保持平衡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天平左盘内物质质量减小(合理即可) 遵守 总结:密闭考点二 1. (1)C、 O2 CO2 点燃(2)12∶32∶44(或3∶8∶11) 12 32 442. (1)质量守恒定律 (2)2H2O —— 2H2+O2 2H2O通电 2H2↑+O2↑ 【特别提醒】①△ ②不标 标 不标 标考点三 ①化合反应 ②3Fe+2O2点燃Fe3O4(合理即可) ③分解反应 〖④2KMnO_〖4〗〗△K2MnO4+MnO2+O2↑(合理即可) ⑤置换反应 ⑥Fe+CuSO4===FeSO4+Cu(合理即可) ⑦复分解反应 ⑧NaOH+HCl===NaCl+H2O(合理即可)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一 1. (1)硬 (2)润滑剂 导电注意:碳原子排列方式 (3)疏松多孔吸附 2. (1)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C+O2点燃 CO2 2C+O2点燃 2CO (3)①C+2CuO高温 2Cu+CO2↑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②3C+2Fe2O3高温 4Fe+3CO2↑ ③C+CO2高温 2CO考点二 1. (1)不能 不 (2)CO2+H2O=== H2CO3 红 不稳定 H2CO3=== H2O+CO2↑ (3)①CO_〖2〗 +〖Ca(OH)_〖2〗〗=== CaCO3↓+H2O 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CO2+2NaOH=== Na2CO3+H2O 3. 温室效应加剧 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合理即可)考点三 1. 2CO+O2点燃 2CO22. 通风 3. (1)CO+CuO△ CO2+Cu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 (2)3CO+Fe2O3高温 3CO2+2Fe 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总结:CO2和CO的分子构成不同考点四 1. (1)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2KClO3MnO2,△ 2KCl+3O2↑2KMnO4△ K2MnO4+MnO2+O2↑(2)长颈漏斗末端需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 控制反应速率 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CaCO3+2HCl=== CaCl2+H2O+CO2↑ 2H2O2MnO2 2H2O+O2↑ Zn+H2SO4===ZnSO4+H2↑ 2. (1)O2(合理即可) CO2(合理即可) H2(合理即可) 3. (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说明该气体为氧气 (2)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气体已收集满 (4)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立即熄灭,则说明气体已收集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