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 第七、八、九单元知识填空(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 第七、八、九单元知识填空(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考点一 燃烧与灭火(10年10考)
1. 燃烧:通常情况下,________与________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注意:燃烧均发光放热,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燃烧。
2. 燃烧的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缺一不可)。(10年4考)
3. 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燃烧条件的探究(10年4考)
图1 图2
(1)图1中木条燃烧,玻璃棒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探究可得出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灭火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具备其一即可)。(10年7考)
考点二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识(10年6考)
1. 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失火常用________灭火器,木材、棉布等引起的失火常用水基型灭火器;一般失火及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常用干粉灭火器。
2. 如果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和可能,应立即拨打________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___________,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等。
3.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________而引起爆炸。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遇明火均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________字样或图标;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________。
4. 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补充】其他常见的图标
考点三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10年7考)
1. 三大化石燃料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10年4考)
2. 石油经过加热炼制,可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物质,该过程中利用了各成分的________不同。人类目前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能源。
3.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煤燃烧产生的SO2、NO2等污染物溶于雨水后会形成________。
5. 最理想、最清洁的高能燃料是________,目前未广泛使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新能源:________、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10年3考)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一 金属材料(10年8考)
1. 金属材料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 共性:制作导线——________性;制作炊具——________性;冲压成各种形状——________性;制作各种饰品——有金属光泽。(10年3考)
3. 特性:铜呈________色,金呈________色;在常温下汞是________体。
4. 金属之最: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______;
熔点最高的金属——______;
熔点最低的金属——______(俗称水银)。
5. 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制得的具有金属特征的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6. 合金性能:与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相比,合金的硬度________,熔点________,抗腐蚀性________。
7. 生铁和钢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不同;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考点二 金属的化学性质(10年9考)
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0年2考)
(1)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铝抗腐蚀性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反应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3)在加热时,铜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金不怕火炼”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10年4考)
(1)锌与稀硫酸(实验室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与稀盐酸: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铝和稀盐酸: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10年4考)
(1)铁(过量)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__。
(2)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 金属活动性顺序(10年6考)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________;
(2)位于氢________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位于________的金属能把位于________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考点三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0年8考)
1. 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
2. 常见的金属矿石: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后同),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
3. 铁的冶炼(实验室)(10年3考)
(1)原理: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装置
(3)实验现象:硬质玻璃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里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评价: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将该装置的酒精喷灯换为酒精灯,即可进行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年2考)
4. 金属资源的保护(10年7考)
(1)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①铁制品生锈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常用稀酸除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10年4考)
②防护措施:a. 保持金属表面洁净和干燥;b. 在金属表面涂保护膜;c. 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制成合金。(10年3考)
(2)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①防止金属锈蚀;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替代品等。
第九单元 溶 液
考点一 溶液的形成(10年4考)
1.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______,被溶解的物质叫________。
2. 均一、稳定的液体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溶液,溶液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无色的。
3. 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也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但溶剂只能有一种,最常见的溶剂是________,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
考点二 溶解与乳化(10年3考)
1. 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会________,溶解过程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会________,溶解过程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氯化钠溶于水时,无明显的吸热、放热现象。(10年3考)
2. 洗涤原理: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__作用;汽油除油污利用了__________的原理。
3.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碘可以溶解在汽油中,但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三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0年3考)
1.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
2. 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大多数固体)(10年3考)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极少数物质如Ca(OH)2,其他转化方法相同,只有与温度有关的方法相反。
考点四 溶解度(10年10考)
1. 固体溶解度
(1)概念:在__________下,某固体物质在______g溶剂里达到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固体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2)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②外因:温度。
2. 气体溶解度
(1)概念: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下,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________时的气体体积。
(2)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仅与气体的性质有关,还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温度不变时,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的溶解度________;压强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的溶解度______。
3. 结晶方法: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固体物质,一般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得到晶体;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的物质,一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得到晶体。
考点五 溶质的质量分数(10年7考)
1. 计算公式(10年7考)
(1)所有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
(2)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
2. 溶液的配制(10年4考)
(1)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________、________等。
(2)步骤:________、称量(或量取)、________、装瓶贴标签。
(3)溶质质量=溶液质量×________________
3. 溶液的稀释(10年2考)
(1)依据:稀释前后____________不变。
(2)公式:①浓溶液质量×____________=稀溶液质量×______________
②加水的质量=稀溶液质量-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考点一 1. 可燃物 氧气 注意:不一定
2. 可燃物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3. 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或氧气)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可燃物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 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考点二 1. 二氧化碳 2. 119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 迅速膨胀 严禁烟火 验纯 4. 禁止烟火 禁止吸烟 禁止放易燃物
考点三 1. 煤 石油 天然气 不可再生 2. 沸点 3. 甲烷(或CH4) CH4+2O2点燃 CO2+2H2O 4. 酸雨 5. 氢气(或H2) 制取成本高,贮存和运输困难(合理即可) 6. 太阳能(合理即可)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一 1. 纯金属 合金 2. 导电
导热 延展 3. 紫红 黄 液
4. 铝 钙 铁 钨 汞 5. 混合物
6. 大 低 强 7. 含碳量
考点二 1. (1)4Al+3O2=== 2Al2O3
常温下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2)3Fe+2O2点燃 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3)2Cu+O2△ 2CuO 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4)金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2. (1)Zn+H2SO4=== ZnSO4+H2↑
产生大量气泡 (2)Fe+2HCl=== FeCl2+H2↑ 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3)2Al+6HCl=== 2AlCl3+3H2↑ 产生大量气泡
3. (1)Fe+CuSO4=== FeSO4+Cu
铁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Cu+2AgNO_〖3〗 === 2Ag+〖Cu(NO_〖3〗)_〖2〗〗
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 Fe Ag (1)强 (2)前面 (3)前面 后面
考点三 1. 化合物 2. Fe2O3 Fe3O4
3. (1)3CO+Fe2O3高温 2Fe+3CO2 (3)红棕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变浑浊
(4)将未反应的CO转化成CO2(或处理尾气等合理即可) 【补充】CuO+CO△ Cu+CO2 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
4. (1)①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同时接触 Fe2O3 6HCl+Fe2O3=== 2FeCl3+3H2O[或Fe_〖2〗 O_〖3〗 +3H_〖2〗 SO_〖4〗 === 〖〗〖Fe_〖2〗 (SO_〖4〗)_〖3〗〗+3H2O]
第九单元 溶液
考点一 1. 均一 稳定 混合物 溶剂
溶质 2. 不一定 不一定 3. 水
考点二 1. 升高 放热 降低 吸热
2. 乳化 溶解 3.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不同
考点三 1.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考点四 1. (1)一定温度 100 饱和
2. (1)饱和状态 (2)压强 温度 增大 减小 3. 蒸发溶剂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低温度)
考点五 1. (1)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2. (1)烧杯 玻璃棒
计算 溶解 (3)溶质的质量分数 3. (1)溶质的质量 (2)①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②浓溶液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