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导学案九年级 化学 编写人:赵方方 费璐 审核人:杜喜敏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常见溶液—糖水,认识溶解现象,能说出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通过判断常见溶液,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学习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学习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学习过程:情境导入:如果把一块糖放在水中,搅拌后会有什么现象?那糖去哪了呢?学案自学:阅读课本P27—28,回答下列问题: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__;碘酒中_________是溶剂,______是溶质。溶液的命名: 的 溶液。阅读课本第29页最后一段至第30页第一段,乳浊液定义及其特点:生活中的乳化现象:小组合作:(一)几种物质溶解于水步骤:先取少量药品分别置于3支试管中,再倒入适量的水,振荡后放在试管架上,静置后观察。步骤食盐(NaCl)蔗 糖硫酸铜晶体现象固体不见了,形成无色液体固体不见了,形成无色液体固体不见了,形成蓝色液体结论(二)不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步骤: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约2ml水,分别加入1-2粒碘或高锰酸钾。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约2ml汽油,分别加入1-2粒碘或高锰酸钾。振荡,观察现象。溶 剂溶 质现 象水碘无明显现象?水高锰酸钾形成紫色溶液汽 油碘形成紫色溶液?汽 油高锰酸钾无明显现象结 论(三)水与酒精互溶步骤:在盛有高锰酸钾溶液(紫色)的试管中加入2ml乙醇,按下表提示观察象。溶剂剂溶质振荡前现象振荡后现象静置后现象结论水酒精上层无色,下层紫色形成紫色溶液?无变化?1、溶质可以是固体,例如 ;可以是液体,例如 ,也可以是气体,例如 。2、当两种液体互相混合时,量多的为 ,量少的为 ,但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 叫做溶剂,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 溶液。(四)乳化现象步骤:取两支试管分别2-3毫升水和植物油,观察是否分层,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洗涤剂,振荡,观察现象。试管内加入的物质现象液体倒掉后的试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是否分层振荡后是否分层水和植物油分层分层不干净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分层分层干净1、乳浊液: 分散到 里形成的 。它 (填“是”或“不是”)溶液。2、乳化现象:洗涤剂有乳化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因此试管的内壁很干净。班级展示: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展示合作内容里的归纳总结部分。质疑探究: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试分析两者的原理是否相同。达标检测:分别指出下列各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是什么(1)澄清石灰水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2)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3)盐酸溶液中,溶质 溶剂是 (4)金属锌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 溶剂是 (5)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6)碘酒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课后反思:课题2 溶解度 导学案九年级 化学 编写人:赵方方 费璐 审核人:杜喜敏学习目标:1.能从溶液形成的角度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2.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3.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分析使学生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并会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习重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学习难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及其主要外界影响因素。学习过程:复习导入:1.你能回忆出什么叫溶液吗?它有哪些基本特征?2.现有6.5g锌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其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其质量为 g;溶剂的化学式为 ,其质量为 g.学案自学: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 )3. 固体溶解度是指在 下,某固态物质在 g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 。小组合作:知识点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阅读教材33—34页,完成下列表格)操作①20mL水中加入5克NaCl,搅拌②再加5克NaCl,搅拌③再加10mL水,搅拌现象结论结论: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知识点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大部分固体物质)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知识点三:溶解度1、固体溶解度在 下,某固体物质在 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 的质量。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 100g溶剂(一般指水) 饱和溶液 单位 g2.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横坐标表示温度.通过绘制、观察氯化钠溶解度曲线,你得到什么信息?从溶解度曲线中,我们可以查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还有可以知道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的关系通过观察这两图可以知道有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钾、氯化铵。只有少数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少,例如氯化钠。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例如熟石灰。3、气体溶解度气体溶解度:气体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质疑探究:(1)打开汽水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有关,温度越高,溶解度越 ;压强越大溶解度越 。达标检测:1.20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的含义2.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现有一瓶常温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要使它变成不饱和溶液而又保持其溶剂的质量不变,可采用的方法是 。课后反思: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导学案九年级 化学 编写人:赵方方 费璐 审核人:杜喜敏学习目标1.记住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及计算公式,会溶质、溶剂、溶液质量之间得变式计算2.通过例题讲解及练习,会进行浓溶液稀释的计算学习重点:会进行浓溶液稀释的计算学习难点:记住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及计算公式,会溶质、溶剂、溶液质量之间得变式计算学习过程:情景导入:出示三种不同颜色的硫酸铜溶液,引导学生观察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溶液颜色不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溶质相同,溶液颜色不同的原因。学案自学:认真预习课本内容后独立完成:1.溶液是由 和 组成,溶液质量等于 与 之和。2.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 下,一定 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3.20℃,NaCl的溶解度为36g,是指 此时,该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4.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常用的表示方法,它是指 用公式表示为: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说明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含量越 (填“高”或“低”)。若某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则20%表示 该公式的变式有: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5.浓溶液加水稀释后, 质量保持不变。这是计算浓溶液和所加水的质量的重要依据。6.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溶液的质量也等于溶液的 与溶液 之积。小组合作:知识点一: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问题一:60℃时,将36g硝酸钾溶液溶于204g水中,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将此溶液平均分成两份:(1)取第一份溶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到原来的1/2,需加水 g;(2)取第二份溶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需加入固体 g(设固体完全溶解)或蒸发掉水 g。知识点二:浓溶液的稀释;问题二: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期间,为了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每天需要喷洒大量的消毒液。(1)800kg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为 kg。(2)要配制800 kg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需要质量分数为16%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是多少?需加水的质量是多少? 问题三:实验室用98 % 的浓硫酸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 % 的稀硫酸来做酸的性质实验,则需要98 % 的浓硫酸和水各多少mL?(98 % 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 cm3 ,水的密度为1g/ cm3) 班级展示:实验管理员要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1)配制1000mL30%的稀硫酸(密度为1.22g·mL—1),请甲、乙两同学帮他计算一下:需浓硫酸多少毫升,蒸馏水多少毫升?甲的解法是:设需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x x×1.84g·mL—1×98%=1000mL×1.22g·mL—1×30% 解得 x=220.9mL 需水:1000mL—220.9mL=779.1mL乙求所需的浓硫酸与甲的解法相同,他求所需水的步骤是: (1000g×1.22g·mL—1—220.9g×1.84g/mL)÷1g·mL—1=813.5mL两种解法,两个答案,管理员不知采用谁的结果好。孰是孰非,请你公断。 质疑探究:溶液稀释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 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练习:把200g 20%的食盐水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达标检测:1.欲使100g10%氯化钾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提高到20%,采取的措施是( )A.蒸发45g水 B.取出50g溶液 C.蒸发50g水 D.加入10g氯化钾2.已知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在该温度下将2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 A.24.0% B.28.6% C.31.6% D.40.0%3.对“10%的氯化钠溶液”的含义解释错误的( )A.100g水中溶解了10g 食盐 B.100g氯化钠溶液中溶解有10g 氯化钠 C.将10g氯化钠溶于90g 水中所得的溶液 D.将食盐与水按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