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知识清单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一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2、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拯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②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③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3、20世纪上半叶三种建国方案的激烈较量代表 政治主张 实践结果第一种 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 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其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第二种 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 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没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它的多数代表者后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第三种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 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结论: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第二框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一、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⑴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⑵在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中,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1、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3、改革开放的实质(目的):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4、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三、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2、进入新时代的意义:①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结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本课总结】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弘的史诗:①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②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③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结论:中国共产党执政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第一框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党的性质和宗旨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3、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二、党的执政理念1、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2、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依据①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③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也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3、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⑴立党为公,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⑵执政为民,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与幸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4、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①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牢记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②要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③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第二框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一、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1、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在于它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成果 主题毛泽东思想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阐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科学发展观 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⑴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⑵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领导方法。⑶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际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⑷求真务实,就是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既正确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探求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又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行事。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互为前提、有机统一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目的在于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三、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指共产党员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自己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共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2、必要性①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所决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②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是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源泉,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3、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本课总结】衡量一个政党的先进性,就是看它在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等方面所具有的优于其他政党的特质,看它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同阶段所起的引领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决定了它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一框 坚持党的领导一、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1、党的领导地位⑴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⑵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2、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等。⑴党的领导方式的异同①区别:政治领导侧重在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思想领导侧重统一思想,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组织领导侧重党组织内部对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以及推荐党的优秀人才担任国家机关的领导工作等。②联系: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是有机统一、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三者统一而不可分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三者都是不可或缺的。⑵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方式,并不是全部的领导方式,党对国家的领导还存在其他方式的领导,如军事领导等。3、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二、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六项制度)。2、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表现为①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②具体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温馨提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但中国共产党并不是国家重大事务的决定者,国家重大事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不负责国家具体事务的管理,管理国家具体事务的职能由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行使。3、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意义①才能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确认识和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②才能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第二框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1、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⑴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⑵全面从严治党是应对和战胜新形势下各种考验和危险的客观需要。①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②四种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⑶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2、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③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和要求,关系到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④把党建设的更坚强有力,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3、全面从严治党及其要求⑴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⑵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两“坚持”的原则方针,四“以”的建设思路,“5+2”的总体布局,总目标(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二、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1、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⑴科学执政,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长期执政能力,并按照客观规律执好政、掌好权。⑵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执政。民主执政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巩固和扩大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⑶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国理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2、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有机统一的⑴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⑵在于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执政地位,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本课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由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由党的性质决定。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健全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核心归纳】⑴全面掌握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①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阶级基础的先进性与代表利益的广泛性的统一)②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③根本立场:人民立场;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④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⑤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⑥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等;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⑦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⑵党(中共中央、省委、市委、县委)为什么做某事①党的地位、性质、根本宗旨、根本立场、初心和使命等决定的;②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要求;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要求;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③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的体现;是党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体现;④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利于不断完善领导和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⑶党(中共中央、省委、市委、县委)怎样做某事①坚持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③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④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⑤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始终走在时代前列。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⑦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