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春夜洛城闻笛【唐】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唐】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读一读读一读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注释玉笛:笛子的美称。洛城:即洛阳。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故园:故乡,家乡。玉笛玉笛,是对笛子的美称。笛子是中国最古老的的传统乐器,竹笛在唐代最为盛行。笛子在古诗词中出现,一般是增加文章的诗意,如”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表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如“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注释玉笛:笛子的美称。洛城:即洛阳。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故园:故乡,家乡。洛城洛城就是现在的河南洛阳,作为古都,有1500多年的建都史。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和长安并称为唐朝都城。李白年少的时候一直渴望能够建构立业,来到这里,一方面是为了游览山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获得进入仕途的机会。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注释玉笛:笛子的美称。洛城:即洛阳。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故园:故乡,家乡。折柳折柳,是《折杨柳》的笛曲。古人在春天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折柳”寓含“惜别怀远”之意。“柳”成为送别诗的主角,原因有三:一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可表达挽留之意。二是柳枝形态飘摇,可用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三是柳树容易成活,无心插柳柳成荫,赠别人柳枝,也寄托着祝福。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是谁家的庭院,飞出隐约的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这样的夜晚听到《折杨柳》的笛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感情呢?时间:春夜地点:洛城事件:闻笛品一品品一品谁家玉笛暗飞声① 暗:是隐秘的意思,指从暗处传来的声音,这里与谁家连用,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飞:是漂浮游动的的意思,暗飞连用,就写出了声音缥缈、时断时续的特点。② 以声衬静的手法。作者以笛声的缥缈、隐约烘托出夜晚的静谧。品一品散入春风满洛城① 散,是分散的意思,笛声被春风吹散在洛阳城的各个角落,写出了笛声的轻盈的特点。②夸张,强调笛声的辽阔、清远。引发了读者的我们的想象。品一品此夜曲中闻折柳运用典故,写出了笛声饱含了思乡之音,引出下文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品一品何人不起故园情间接抒情的方式,反问。由己及人,突出客居他乡的游子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品一品诗的前两句描写是,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的笛声,后两句写因闻笛而生发思乡之情。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描写了笛声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想一想你知道,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的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来写笛声的呢?细节描写:指对人物、事物或环境的某一动作、某一特征、某一细微局部所作的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再现事物特征、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想一想细节描写的要求:(1)细节描写要抓生活(2)细节描写要选小处(3)细节描写要炼动词(4)细节描写要用修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