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3连通器》 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2.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2.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运用连通器的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将物理运用到生活中的意识。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连通器原理及其运用教学难点: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以及船闸的工作原理教学准备:注射器2只、胶管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引入展示三峡大坝的图片,让同学们观看三峡大坝,并描述:三峡大坝高185 m,长2 309.5 m。激流飞瀑从100多米高处落下,巨大的落差使大坝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发电站,但同时也带来了航运上的问题。思考:上下游的船只怎样通过这一百多米的落差呢?要想解决船只通行问题我们必须要先了解一种容:连通器新课教学1.连通器及其特点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老师这里也带来了一个连通器的零件,将两个注射器筒用胶管连接,拔去活塞,这样就是一个简易的连通器了,同学们现在看起来这个容器平平无奇,但把这里面装上液体后,它就有很大的不同了。请同学们观察容器中的溶液的特点。操作步骤:(1)在连通器中加水,观察两个量筒里面的高度。保持一个筒不懂,使另一个筒升高、下降、或倾斜,待水面静止时观察两筒中的水面高度。学生回答观察现象实验结论: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思考:为什么连通器液面总是相平的?模型法分析连通器原理:假设想连通器底部有一个小液片AB;要使AB不动,AB左右两侧受到的压强必须相等由液体压强公式:可知只有两边液柱高度相等它们对液片AB的压强才能相等。同学们举例说说生说中有那些东西运用了连通器原理。生活中的连通器:茶壶、水塔与自来水系统、锅炉水位计、排水管的存水弯等2.船闸工作原理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连通器,知道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那么呢们知晓船只是怎么通过三峡大坝?请同学们看图9-3-5船经过船闸从下游驶往上游的过程,观察船只怎样通过三峡大坝的过程,思考并回答。船经过船闸从下游驶往上游的过程:(1)阀门A打开,B关闭,水从 闸室 流向 下游 。闸室水面与下游水面相平时,下游闸门打开,船驶入闸室。(2)关闭阀门A和下游闸门,打开阀门B,水 上游 从流向 闸室 。闸室水面与上游相平时,打开上游闸门,船驶往上游。三、课堂练习1.下列实例中,应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茶壶 B.体温计 C.吸尘器 D.水库大坝2.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不是依据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微小压强计 B.锅炉水位计C.船闸 D.茶壶3.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 。如图所示是轮船通过船闸的示意图。此时上游阀门A打开,下游阀门B关闭,则闸室和 (选填“上游”或“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A两侧的压力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四、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的知识点。1.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2.连通器中溶液特点: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3.生活中的连通器:茶壶、水塔与自来水系统、锅炉水位计、排水管的存水弯等4.船闸工作原理五、板书设计9.3连通器连通器及其特点1.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2.连通器中溶液特点: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3.生活中的连通器:茶壶、水塔与自来水系统、锅炉水位计、排水管的存水弯等船闸工作原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