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时政热点专题4习主席2022年新年贺词复习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时政热点专题4习主席2022年新年贺词复习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九 年级 道德与法治 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时政热点专题4习主席2022年新年贺词复习教案 第 1 课时 总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个 人 复 备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 时间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4.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选材二: 百年初心 踔厉不怠 “七月一日,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感慨系之,历史征程风云激荡,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亿万人民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成就了百年大党的恢宏气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担当的历史使命有哪些? 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 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和使命。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一百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选材三: 致广大而尽精微
教学 目标 党的领导,中国梦,中国精神,环境保护,人民至上
教学 重点 中国梦,中国精神,环境保护
教学 难点 人民至上
课型 新授课 有无课件 有 其它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个 人 复 备
选材一: 彪炳史册 人间奇迹 “回首这一年,意义非凡。我们亲历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昂首阔步1.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战略安排?(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内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意义:①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 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九年级 道德与法治 学科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个 人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个 人 复 备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百年成就使人振奋,百年经验给人启迪。我曾谈到当年毛主席与黄炎培先生的“窑洞对”,我们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致广大而尽精微’。” 全面小康后,为何不能“停下来,歇一歇”?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 第二个百年目标还未完成,推动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仍需奋斗将近30年。 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充满了更多的风险与挑战。 中国几十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矛盾与风险急需得到稳妥处理与解决。 8.我国应如何应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 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选材四: 国之大者,为国为民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最牵挂的还是人民”?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和使命;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怎样才能实现“黄河安澜”的千年期盼?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三、练习题
分层作业 基础题:全体学生完成 能力题:选典型题中上等学生附加完成 背诵分层 重点题背诵和全部理解背诵
板书设计
反思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