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公民的基本权利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理解公民权利是广泛而平等的。能力目标:能够认清公民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自觉培养权利观念,学会正确行使权利。课时:一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难点:理解公民权利是广泛而平等的教学过程导入观看视频《从一岁到一百岁》。找学生谈感悟,教师总结。从一岁到一百岁”,155秒我们就看完了一生。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法治已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我们每个人,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法律就赋予了我们一生的权利。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宪法第二章的学习。授新课课前检测,看看学生对基本权利的了解情况。事例:小云的爸爸妈妈的工资收入在当地属于中等水平,小云的爷爷奶奶每月能领取养老金,妈妈还当选为县人大代表。早餐后,小云去上学,爸爸妈妈去上班,爷爷奶奶相伴去公园锻炼。他们开始了平凡而幸福的一天。思考:小云上学,体现她享用 权。妈妈当人大代表,体现她享用 权。爸爸妈妈上班,体现他们享有 权。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体现他们享有 权。学生对这公民的基本权利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集合课本、导学案预习本课内容,并找出四大权利方面,分别包括哪些具体的权利。学生回答。一起学习第一部分政治权利与自由。概念解释:依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内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1.结合图片总结出哪些人有选举权和别选举权。(中国公民、年满十八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意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给出事例让学生自己判断是否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外国人、中学生、少数民族、环卫工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2.政治自由内容: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自由、示威自由。言论自由:公民依据宪法享有的通过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见解的自由。(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出版自由: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通过各种出版物表达思想见解及其他意思的自由。集会自由:公民为某一共同目的,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集合在露天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自由。结社自由:公民为某一共同目的,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结成某种社会团体、进行社会团体活动的自由。游行自由:公民依照法律规定程序有权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达共同的意愿。示威自由:公民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有权在露天场所或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自由。教师举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大学社团、罢工等)强调自由并非绝对自由。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3.监督权事例:2020年3月,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实名举报人李某反映其发现某街道基层站所工作人员存在上班时间赌博等行为。经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纪委监委调查,反映的相关公职人员在工作时间参与赌博问题基本属实,涉案18人先后被立案调查。(事例学生自己分析概括监督权的主要内容)含义:对于任何国家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主体: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第二部分人身自由,第三部分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第四部分其他权利让学生小组之间合作学习,按第一部分教师的讲解思路。合作学习之后由教师检查学习成果。教师提问人身自由包括的内容: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地位: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由学生分别举例进行解释说明。第三部分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由学生上台进行讲解,教师进行补充。教师强调财产权的占有、使用和收益、处分。举例:我买了一台电脑,现在它是我的了我把电脑卖给别人。我用电脑做课件、上网。我把电脑租给某电脑打字房。教师补充强调物质帮助权的主体: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第四部分其他权利由学生例举课本上和课本外自己了解的权利,教师深化点题。课堂小结学生回答总结,教师归纳。本节课重点讲述了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以及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每个同学都能明确自己享有的广泛权利,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权利观念,学会正确行使权利。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