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2《公平正义的守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个人维护公平的途径和方法,了解制度保障公平的要求,增强维护公平的意识。 2.学习和掌握个人守护正义的策略和方法,理解司法维护正义的要求。 3.理解公平正义的价值,增强守护公平正义的信心,树立法治信仰,崇尚法治精神。 4.理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重点难点 维护公平、守护正义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维护公平的意识,掌握守护正义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交流分享活动,引导学生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敢于对不公平说“不”;守护正义,见义“智”为。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既要依靠我们每个人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营造公正的社会环境,也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尤其是法治建设,把握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和学习的内容。 导入情境: 学生阅读教材第114页“运用你的经验”,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遭遇“不公平”的事的内心感受和应对方法。 教师提问: 如果遭遇“不公平”的事,你会怎么办?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渴望公平,但公平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和捍卫。 【新课学习】 一、坚守公平 (一)探讨“中学生在学校如何坚守公平” 活动情境: 学生阅读教材第115页“探究与分享”。 教师提问: 你认为中学生在学校应该如何坚守公平?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坚守公平,首先需要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例如,秉公办事、遵守规则、关心弱者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同时,要学会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二)个人维护公平 活动情境: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6页的第一个“阅读感悟”。 教师提问: 1.“江家姐弟良心秤”的故事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2.江家姐弟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提示: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了解的维护公平的案例分享感悟。)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江家秤”加工精细、品质上乘,江家姐弟对家风的坚守、对公平的维护,都是让我们深深感动、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江家姐弟的做法启示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现象说“不”。不管从事哪一种职业,都要像江家人做秤那样,规规矩矩、踏踏实实,努力营造公平的环境。 (三)制度保障公平 活动情境: 学生阅读教材第116页的第二个“阅读感悟”。 教师提问: 结合材料,分析建立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出发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建立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出发点,是为了在司法活动中有效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二、守护正义 (一)个人守护正义 活动情境: 学生阅读教材第117页“探究与分享”和“方法与技能”。 教师提问: 你从三名司机的行为中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正义,需要每个人的守护。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的责任。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无论从体力和经验上,都存在一定的劣势,这更要求我们见义要“智”为。例如,牢记报警、急救等热线电话,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积极寻求社会帮助。 (二)司法维护正义 活动情境: 学生阅读教材第118页“探究与分享”。 教师提问: 图中的审判员是否需要回避?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审判人员应当自行回避,所以图中的审判员应该回避。 回避原则有利于司法机关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法治与德治 活动情境: 学生阅读教材第119页“阅读感悟”。 教师提问: 结合材料,总结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古往今来,法治都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今天,依法治国已成为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已成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但是,仅靠法治这一手是不够的。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的支持,道德的自觉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的强力约束;法律难以规范的领域,道德可以发挥作用,而道德无力约束的行为,法律则可以给予惩戒。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样才能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四)公平正义的审判 活动情境: 学生阅读教材第119页“探究与分享”。 教师提问: 查阅资料,了解反映人类追求公平正义的类似审判。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945年11月起,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对纳粹德国的首要战犯和罪犯组织进行了长达十个多月的审判。纽伦堡审判、东京审判都是国际正义的力量运用法律武器进行的裁断,这是人类法治意义上觉醒的重要体现。二战胜利成果、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的结果永远不容篡改,必须竭尽全力,绝不允许激进、反人类和极端思想死灰复燃,再度把世界引向灾难。 (五)“向正义榜样学习”主题班会 活动情境: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0页“拓展空间”,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正义人物的先进事迹,感悟正义榜样的高尚情怀,分享交流。(教师可课前布置相关任务,引导学生课前从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搜集正义人物事迹)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代表本小组汇报,可以采用课件展示、演讲、情境模拟等形式。 教师提问: 请你思考: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培养自己的正义感?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培养正义感,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热心帮助他人,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明辨是非。遇到非正义行为,敢于说“不”、在敢于斗争的同时,要讲究策略和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课堂总结】追求公平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是我们的共同心声。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做有正义感的人。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