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公民基本权利课件 (共53张PPT+4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公民基本权利课件 (共53张PPT+4视频)

资源简介

(共53张PPT)
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到2023年3月任期届满,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于2023年1月选出。做好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工作,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巩固党长期执政基础,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宪法、选举法的有关规定,在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拟定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于2021年12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进行了审议,会议决定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
冠军的梦想
17岁时,苏翊鸣在采访中提到他18岁的三个愿望:“我的第一个愿望是,获取参加冬奥会的资格,在自己的祖国参加2022年的冬奥会。第二个愿望,站在领奖台上获得第一名,为国家争光,在领奖台上让国歌奏起。第三个愿望是拿到理想大学录取通知书。”
今年的2月18日是苏翊鸣18岁的生日,他的前两个愿望都已实现,而清华也在官微回应苏翊鸣:@苏翊鸣,欢迎大家报考清华大学!我在清华等你来!
想一想:
清华回应苏翊鸣:“@苏翊鸣,我在清华等你来!”说明苏翊鸣作为公民享有什么权利?
受教育权
3.1 公民基本权利



1.
2.
3.
知道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理解公民基本权利是广泛而平等的
能够认分清公民享有的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明确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学会行使权利,自觉培养权利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p35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
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到2023年3月任期届满,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于2023年1月选出。做好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工作,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巩固党长期执政基础,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宪法、选举法的有关规定,在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拟定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于2021年12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进行了审议,会议决定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
时政链接:全国人大开幕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到2023年3月任期届满,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于2023年1月选出。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式
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①我国公民
②年满18周岁
③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条件:
意义:
财产状况
不分
教育程度
宗教信仰
家庭出身
职 业
性 别
种 族
民 族
居住期限
被剥夺政治权利正在监狱服刑的李某
已经退休的张爷爷

×
×
在华旅游的外国人
在校学习的初中生
×
少数民族

外出打工的农民工

请你判断:下列哪些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为什么?
俄乌冲突引发国内网友热议
政治自由
如何看待个别网友在网上对俄乌冲突的评论?
网友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吗?为什么?
有;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我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对于乌克兰人民而言是不幸的,我们应该对此表示同情,个别网友的言论中有不良和虚假信息,容易误导网友的判断和认知,扰乱良好的网络空间环境,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政治自由
言论自由
出版一本新书
出版自由
各地群众举行建党100周年庆典活动
集会自由
网友小美和朋友组成协会并备案注册
游行、示威自由
结社自由
在微博留言区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参与游行示威,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分裂。
他们在行使什么权利?
①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②意义: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3.政治自由的内容、意义?
笔记区
宪法第五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第五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政治自由
绝对自由
言论自由,是不是想说什么说什么?
知识拓展
1.网民持续关注“丰县生育八孩女”事件调查,体现网民在行使什么权利?
2. 网民在转发、评论此事件情况时应注意什么?
舆论追踪: “丰县铁链女”事件
4、监督权
内容:
行使监督权注意的问题:
①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②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
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途径1:
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
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途径2:
信访举报制度
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
途径3:
利用新闻媒体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途径4:
新形式新方式
参加听证会、论证会、网上评议政府。
拓展
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
5、公民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意义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
笔记区
政治权利和自由 宪法主要规定规定 意 义(重要性)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利于激发公民参与热情,增强主人翁意识
归纳!
人身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
二、人身自由
1
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
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
重要性: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人身自由 p36~p37
#经公安机关侦查# 2022年2月10日,被拘禁女子丈夫董某民涉嫌非法拘禁罪,桑某妞、时某忠涉嫌拐卖妇女罪,上述三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为保障杨某侠及其家人基本生活,丰县民政部门已对他们进行低保保障。
思考:1.”丰县铁链女“的哪些基本权利被侵犯?
2.董某民三人被刑拘说明了什么?
“丰县铁链女”丈夫被刑拘
▲ 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惠州市人民检察院
2月22日,丰县人民检察院对“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涉案犯罪嫌疑人时某忠、桑某妞,以涉嫌拐卖妇女罪依法批准逮捕。
2月22日,丰县人民检察院对“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涉案犯罪嫌疑人董某民,以涉嫌虐待罪依法批准逮捕。
规定: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非法逮捕)
禁止: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结合所学思考:以下行为属于侵犯人身自由吗?
公安机关持逮捕令抓捕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商场保安搜身
2.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这些感动中国人物依法享有了荣誉权、人格尊严权。
该漫画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人格尊严权
人身自由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p38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诬告陷害。
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人格尊严权的内容:
诬告
侮辱
诽谤
权利 侵权表现
名誉权
荣誉权
肖像权
姓名权
隐私权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含义:指人们依法享有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表现: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侮辱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谤行为。
含义:指公民、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获得的光荣称号或其他荣誉的权利。
表现:非法剥夺他人荣誉、非法侵占他人荣誉、严重诋毁他人所获得的荣誉,侵害荣誉权人获得的物质利益。
含义: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
表现: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
含义: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冒用。
表现: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盗用、冒用他人姓名。
含义: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表现: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监视、窥探他人私生活等。
1. 公然辱骂他人、捏造事实在背后中伤、诋毁他人。
2. 照相馆未经李某同意将其照片在橱窗展出。
3. 某同学偷看他人日记。
4. 小李假冒小强的姓名参加各种大型活动。
5. 小敏被评为优秀学生奖,小明私自领取了小敏的荣誉证书和奖金并占为己有。
名誉权
肖像权
隐私权
姓名权
荣誉权
阅读材料·说说下列现象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郭某伙同李某、任某、张某强行到段某的表姐赵某家中找段某催要贷款。赵某表示联系不上弟弟段某,要求郭某等人离开,几人非但拒不离开,还在赵某家睡了一夜。
刘某在办公桌上发现一封因未贴邮票而被邮政部门退回的信封上写着“国家×××部门收”的信件。刘某认出该信系本厂职工黄某所写,便私自将信拆开,看后又将该信传给在场的出纳、会计蔡某某、王某某等人看。之后,刘某又在办公室门边用打火机将信点燃烧毁。
牛刀小试:下列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住宅不受侵犯:p38
我国宪法规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我国宪法规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小结
内 容 侵权行为 维权方式
人 身 自 由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名誉权
荣誉权
肖像权
姓名权
隐私权
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
非法搜查、非法侵入
非法监听、监视、检查等
侮辱、诽谤
非法剥夺、侵占、诋毁、损毁
未经同意,营利为目的,擅自使用、毁损、丑化、人身攻击
冒用、盗用
公开传播隐私、监视窥视、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
①与侵权人协商,要求……
②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








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三、经济社会与文化教育权利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依据我国宪法,公民享有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括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等。
#中国女足获4000万奖金# 2022年2月6日晚,中国女足3比2战胜韩国队,第9次捧起亚洲杯冠军奖杯。女足姑娘也获得了4000万奖励,其中亚洲女足联给100万美元,折合640万人民币;中国足协给1000万;中国足协官方合作伙伴蒙牛和支付宝2家企业分别奖励中国女足1000万和1300万。
观看材料并思考:中国女足姑娘们享受了哪些公民基本权利?
时政链接:夺冠!!中国女足获高额奖金
财产权 劳动权
三.社会经济权利
1.财产权
(1)重要性
我们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宪法规定
(3)含义
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三.社会经济权利
1.财产权


使





占有权: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的实际控制权。例如:拥有自己的房产;拥有自己的专利等。
使用权:财产所有人根据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以满足自己需要的权利。如:把房屋用作居住、出租等。
收益权:财产所有人在其经营、使用的财产上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如:租金、利息等。
处分权:财产所有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理其财产的权利。如用掉、丢弃、赠与、卖与等。
三.社会经济权利
2.劳动权
(1)含义
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2)宪法规定
(3)重要性
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
对象范围:
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应当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
思考:政府上述举措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哪项权利?
社会经济权力——物质帮助权(P37)
3
▲国家为特殊人群提供帮助,保障公民的物质帮助权
◆ 物质帮助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 措施: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3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义务教育全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学生领取生活补助费等。
“两免一补”政策
(1)内容: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2)意义: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3)保障措施: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国家制定资助政策
4、受教育权的内涵、意义、保障措施
文化教育权利——文化权利(P39)
5
科学研究的自由
文学艺术创造的自由
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5)文化权利
①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②保障措施: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其他权利
我国公民还享有:
平等权;
宗教信仰自由;
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
关爱儿童
宗教信仰自由
公民基本权利
政治权力
和自由
人身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政治权利)
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等)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经济方面)
受教育权、文化权(文化教育方面)
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特定人群权利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其他权利
课堂小结:
1.下列不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是( )
A.人身自由权
B.选举权
C.被选举权
D.言论、出版自由
A
课堂练习
2.公安机关在进行逮捕时,必须依据相关机关签发的逮捕证才能进行。这是因为( )
①不按照法定程序行使国家权力,都是违法行为 ②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进行 ③为了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④是宪法规定的具体内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A
课堂练习
3.市民张先生经常在官方网站上,对一些政府机关的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他( )
①正确行使了自己的监督权 ②有很强的参政议政的意识 ③扰乱了国家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 ④督促国家机关提高办事效率,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课堂练习
A
4.下列行为中,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的是( )
①班主任发现有丢东西的现象,要求全班接受搜身检查
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对公民进行辱骂
③父母勒令正在读初中的子女辍学
④办案民警持有相关证件,对居民区的居民入室调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课堂练习
下节课见~
POWERPOINT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