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人教版 四年级下(配统编教材)第二十二课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古以来,离别就是永恒、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首古诗,谁能背诵几首学过的古诗?那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吗?1.解诗题 2.知作者 3.正字音 4.读诗句5.明诗意 6.悟诗情 7.背诗文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世称王江宁。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人称“诗家夫子王江宁”,他的七绝与李白并称,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fú róngluò芙 蓉洛 阳字词学习hú水 壶词语理解吴: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平明:天刚亮。楚山: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长江中下游北岸在古代属于楚地范围。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读音:fú组词:出水芙蓉书写指导:“艹”横长;“夫”首横短,“人”舒展,支撑重心。造句:那个小姑娘长得特别清秀,仿佛是出水芙蓉。读音:róng组词:椰蓉 豆蓉书写指导:“艹”横不宜过长;“人”撇捺展开适度。造句:我喜欢喝椰蓉的咖啡。读音:luò组词:洛阳书写指导:“氵”第二点略向左突出;“口”略扁。造句:洛阳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读音:hú组词:酒壶 水壶书写指导:“冖”宜宽,托上盖下;“业”末横略长。造句:爷爷喜欢收藏各式各样的紫砂壶。再读古诗,注意停顿。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并作下此诗。在芙蓉楼送别辛渐。如何理解题目 “芙蓉楼送辛渐” 理解诗意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透着寒意的雨点明季节天刚亮点明时间诗人的心情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理解诗意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感悟诗情寒雨连江夜入吴1. 对于这句诗,你读出了怎样的感觉?2. 诗中哪个词向你传达出这种情感?3. 品析“寒”字,体会作者的孤独心境。什么样的雨能称为“寒雨”呢?诗人为什么要提到“夜”?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尤其是在下雨的夜晚,渲染了作者与友人惜别的黯淡气氛。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秋雨蒙蒙,绵绵不绝,夜色渐浓。王昌龄和辛渐来到江边,抬眼望去,江面雨雾弥漫,凄清静谧。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感悟诗情平明送客楚山孤你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从“平明”,即天刚刚亮,可以看出诗人和朋友很早就出门了,也许他们彻夜未眠。在作者的眼里,孤独的不仅仅是楚山,孤独的还有诗人的内心。感悟诗情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会和朋友说些什么呢?诗人特意从江宁送朋友到吴地润州,然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诗人站在江边,只觉一夜秋雨,寒意连连,江中远山,孤傲耸峙,离愁别绪,溢满心头。诗人想到朋友马上就会到洛阳,会见到自己洛阳的亲友,诗人就想让朋友告诉亲友……好友辛渐就要回去,即将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冰、玉有什么特点?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呐喊,是想表明什么?尽管两次被贬,可诗人仍然坚定自己的信念,仍然不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高尚品质。这是一首什么类别的诗?送别诗,送别的是朋友,表达的是真情,表白的是自己,这也是送别诗的魅力。越读越能看出诗中的别样的意境,越读越能感受到诗人的情谊深远。这首诗前两句写景,景中藏情;后两句言志,至真至纯,写的是自己。首句从昨夜的冷雨写起,其中一个“寒”字,增添了冷清的意味,渲染了离别的气氛;第二句中的“平明”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孤”字既写出了雨后楚山的孤影,也表现了诗人孤寂的心情。这首诗构思别致,既写了自己与朋友的离情别绪,有写了自己冰清玉洁、坚持操守、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质。1. 背诵、默写本首古诗。2. 拓展阅读《送元二使安西》《出塞》古诗三首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分别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和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编排这三首古诗,旨在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诗歌,感受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绪,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前两句写景,景中藏情,后两句言志,写的是自己。这首诗构思别致,既写了自己与朋友的离情别绪,又写了自己的志向与品质。《塞下曲》是一首边塞诗,诗人描述了精彩的边塞战斗场景,赞扬了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对于烘托战场的气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墨梅》是一首题画诗,借墨梅自喻,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墨梅的形态,一个“淡”字刻画出墨梅的朴素淡雅,令人耳目一新;后两句抒情言志,表现了诗人不媚俗、坚守内心追求的志向和品格。1.认识“芙、蓉”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洛、壶”等8个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3.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1.教学时,可以先从解题入手,知晓相关信息;接着让学生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尝试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再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然后,让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最后,梳理理解诗意的方法。整体感知,通过层层深入的朗读,感受诗人的精神品格。2.识字写字。识字方面: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然后指名读,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写字方面: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大部分由熟识的部件组成,可以分类指导书写。上下结构的字中,“芙、蓉”的书写要上收下放,“壶”要上下收,中间放;左右结构的字中,“洛、砚、坤”三个字均要写得左窄右宽,“乾”字要写得左右等宽。另外还要注意易错笔画的指导。1.认识“芙、蓉”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5个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3.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一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代入情境,导入新课。1.师: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尤其是唐诗,是古典文学中的璀璨明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三首,看看诗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受。(板书:古诗三首)2.师引导:寻着历史的轨迹,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唐代诗歌,请同学们念出古诗题目。(板书课题: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新课标将兴趣的培养贯串始终,古诗的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视。因此,教学时,要通过老师的简要点评,向学生传达古诗词之所以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因为其有情有理、有韵有味,同时也紧扣本课教学重难点。 利用谈话,导出古诗。1.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离别就是永恒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诗人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板书:芙蓉楼送辛渐)由离别的话题入手,让学生对学习这首诗充满期待。二 探究方法,学习古诗 (一)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1.师: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首古诗,谁能背诵几首学过的古诗 学生回忆并自由背诵。2.师:那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吗 学生交流汇报,师适时总结。(二)运用方法,学习《芙蓉楼送辛渐》(1)解诗题;(2)知作者;(3)正字音;(4)读诗句;(5)明诗意;(6)悟诗情;(7)背诗文。1.出示诗题,解释诗题。引导学生关注诗题中的人物和地点,进而解释诗题。(1)结合注释,了解“芙蓉楼”的地理位置。学生自由读注释,尝试解释诗题,全班汇报,师适时总结:作者在芙蓉楼送别好朋友辛渐。(2)认读“芙、蓉、洛、单”,练习书写。2.了解作者,感知背景。(1)学生汇报预习情况,教师适时补充作者的相关资料。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世称王江宁。王昌龄的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人称“诗家夫子王江宁”“七绝圣手”,代表作有《出塞》《浣纱女》等。(2)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学生汇报,教师补充。3.初读古诗,识记生字。《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师: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有拼音的借助拼音读准确,没有拼音的可以和同桌讨论,也可以做上标记。试着把课文读通顺。(2)检查朗读情况。师指名开火车读诗句,相机纠正字音;小组比赛朗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之间边读边互相指正;师指名学生读,引导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学习本首古诗可以把正字音和读诗句两个环节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训练朗读的同时识记生字。(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①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芙蓉、洛阳。②师指名读带拼音的词语;全班齐读。③师指名读去掉拼音的词语;全班齐读。4.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想象画面,指名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2)生组内交流,集中汇报,师适时指导: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刚亮时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3)结合注释,继续汇报后两句的诗意。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4)生组内交流,集中汇报,师适时指导: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5.朗读古诗,感悟诗情。(1)品析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①生自由朗读这句诗,师引导:同学们从这句诗中读出了怎样的感觉 诗中哪个词语向同学们传达出了这种情感 学生品析“寒”字,体会作者孤独的心境。②师:什么样的雨能被称为“寒雨”呢 诗人为什么要提到“夜” 示例: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尤其是在下雨的夜晚,渲染了作者与友人惜别的黯淡气氛。③师引导想象:你们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示例:秋雨蒙蒙,绵绵不绝,夜色渐浓。王昌龄和辛渐来到江边,抬眼望去,江面雨雾弥漫,凄清静谧。④师小结: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⑤指名朗读诗句,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2)品析诗句“平明送客楚山孤”。①师指名读诗句,引导:你又从这句诗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抓住关键字“孤”,体会作者孤寂的心情。②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平明”,组内交流汇报:从“平明”,即天刚亮,可以看出诗人和朋友很早就出门了,也许他们彻夜未眠。③师相机引导:在作者的眼里,孤独的不仅仅是楚地的山,孤独的还有诗人的内心。④师指导: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3)品析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①师引导:王昌龄会和朋友说些什么呢 ②师指名读第3、4句诗。③师引导朗读:诗人特意从江宁送朋友到吴地,然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诗人站在江边,只觉寒意连连,江中远山,孤傲耸峙,离愁别绪,溢满心头。诗人想到朋友马上就会到洛阳,会见到自己在洛阳的亲友,诗人就想让朋友告诉亲友自己的心就像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④生齐读第3、4句诗。⑤师引导想象:好友辛渐就要回去,即将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 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 ⑥生交流,生齐读:“一片冰心在玉壶。”⑦师引导理解:冰和玉有什么特点 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呐喊,是想表达什么 示例:尽管两次被贬,可诗人仍然坚定自己的信念,仍然不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高尚品质。6.总结全诗,领悟写法。(1)师引导: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走进王昌龄的精神世界,齐读整首诗。送别诗,送别的是朋友,表达的是自己的真情,这也是送别诗的魅力。越读越能看出诗中别样的意境,越读越能感受到诗人与友人的情谊深远。(2)有感情地朗读,领悟古诗的写法。(3)师小结:这首诗前两句写景,景中藏情;后两句言志,至真至纯。首句从昨夜的冷雨写起,其中一个“寒”字,增添了冷清的意味,渲染了离别的气氛;第二句中的“平明”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孤”字既写出了雨后楚山的孤影,也表现了诗人孤寂的心情。这首诗构思别致,既写了自己与朋友的离情别绪,又写了自己冰清玉洁、坚持操守、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质。(4)背诵古诗。古诗教学是训练学生语言能力、活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要始终做到:诵读是原则,理解是基础,感悟是目标。从解诗题知作者到读诗句明诗意,再到体诗境悟诗情,创设情境,体会诗意,渲染意境,从而体会诗情画意,感受古诗魅力。三 合作探究,倡导自学 结合以上方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塞下曲》1.小组合作,结合表格,分步探究,完成课堂任务卡。结合古诗学习的方法,分步探究,自学《塞下曲》1.解诗题2.知作者3.正字音4.读诗句5.明诗意6.悟诗情7.背诗文 交流难以背诵的地方,尝试解决 2.汇报探究情况,质疑解惑。(1)解诗题。①师指名读诗题,适时引导:同学们从诗题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还有哪些疑问呢 ②师适时讲解:“塞”是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的意思,是唐代乐府名,内容大都描写边塞军旅生活。(2)知作者。学生汇报,教师补充:卢纶曾经参过军,他写的有关军队生活的诗歌,内容充实,富有生气。(3)正字音。①强调“单”是多音字,单于的“单”读“chán”。②师指名读文中“单于”的注释。(4)读诗句。展示诗歌朗读情况。(5)明诗意。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指导:在这月黑风高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宿雁惊飞。将军发现单于潜逃,要率领轻骑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飘然而至,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意。(6)悟诗情。①解读“逃”字,体会单于的狼狈不堪、惊恐万状。②解读“逐”字,想象当时紧张的气氛。③关注“满”字,体会诗歌意境。学生自由交流,师总结:“满”字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塞外环境的恶劣,正是这个“满”字,体现了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7)反复品味,背诵积累。①指名读,指导读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②课堂总结:本诗情景交融,单于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有力地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③想象画面,背诵古诗。《塞下曲》这首诗情景交融,教学时从景入手,由景入情,前两句重点品读“逃”,感受单于惊恐的心情,想象他狼狈不堪的样子;后两句由“逐”入手,感受将士不畏艰险、奋勇追敌的豪迈气概。最后发挥想象,加深对诗情的理解。四 夯实基础,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芙、蓉、洛、壶、雁。2.生小声认读,师引导: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要记住这五个字难吗 你们有什么好方法 3.师指名交流,相机讲解。(1)讲解示例:“壶”,上下结构,由“士、冖、业”组成。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十”或“土”。师指导书写“壶”,引导学生观察“壶”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指导学生描红、书写。(2)讲解示例:“雁”,一种候鸟。造字本义:名词,一种习惯以“人”字形迁徙的大型候鸟。师指导书写“雁”,观察“雁”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然后描红、书写。4.师范写,学生观察后自由练写。正确书写汉字的基础是理解汉字的意思,教学写字时,要让学生知道字的起源和意思,从而做到正确识记和书写。巩固所学知识,达成教学目标,培养语文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构思别致,既写了自己与朋友的离情别绪,又写了自己冰清玉洁、坚持操守、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质;《塞下曲》通过描述将士雪夜追敌来展示将士不畏严寒、英勇无畏的气概。1.认识“砚、乾”等3个生字,会写“砚、乾”等3个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一 激趣导课,认识梅花梅花图片。1.欣赏梅花图片。师:这些梅花带给同学们怎样的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说出感受。2.师引导学生回忆赞美梅花的诗句。适时让学生说说每首诗所传达的情感。3.揭题: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梅花的古诗,去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吧!由已知联系未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 初读古诗,感知诗情 1.读诗题,初探究竟。师:相传古人因看到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就想到了用浓浓淡淡的水墨来画梅花。这就是——墨梅。2.关注诗人,知其品性。(1)认识诗人。①课件出示王冕资料。王冕,字元章,元代诗人、画家、篆刻家,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出身农家,幼时家贫。年轻时一度热衷功名,屡应举不中,遂绝意仕途,浪迹江湖。他曾买舟千里远游,历览名山,开阔了视野。一生清贫,依靠卖画为生,存世代表作有《墨梅图》。②师:快速浏览资料,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交流)(2)导入诗文。师:王冕爱梅,这一天他家洗砚池边的梅树开花了,那淡雅的色彩、宜人的清香让王冕沉醉了,于是他挥墨画了一幅墨梅图。为了使画的意境更加深远,他还在画上题写了一首诗。古诗《墨梅》的内容。3.初读《墨梅》,读出节奏。(1)生自由朗读,注意多读几遍,要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2)师检查朗读:指名读,相机正音:砚、乾、坤。(3)师点评:同学们读得都很有感情,老师听出你们在“我家”后面停顿了,在“洗砚”后面停顿了,你们读出了古诗的节奏。通常七言诗都是按照这种“二二三”的方式停顿的,这样就能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古诗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从图片入手,让学生有了兴趣。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生平,让学生知道理解古诗时要关注作者。初读古诗,教学生按照节奏读,引导学生掌握文体特点。三 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了解诗句意思。(1)师指导:同学们能理解哪些字句的意思 哪些地方还读不懂 做上记号。(2)师引导交流。2.引导质疑。(1)师引导:你觉得自己读懂了这首诗吗 (2)生质疑。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这样做,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自学、合作交流中理解诗的大意,同时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从而理解诗的内涵。四 再读古诗,感知诗味 1.知淡味。(1)师引导:王冕笔下的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引导学生结合书中插图,谈谈对墨梅的感受。(2)师引导用诗中的描述概括:如果用诗中的描述概括,那就是——“淡墨痕”。(3)师指导朗读:画纸上若有若无的淡淡的墨的痕迹,就是诗中所云的“朵朵花开淡墨痕”。(4)师指名读,读出淡雅的味道。(5)师引导:树上的梅花怒放枝头,可王冕笔下的梅花与众不同。它没有水仙的灵气,没有玫瑰的艳丽,没有牡丹的华贵,只有独属于自己的孤傲、冷清。王冕为何会对淡雅的梅花如此钟爱呢 大家还记得刚才对王冕的介绍吗 他是个怎样的人 (6)示例:王冕淡泊名利,鄙视权贵,他的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7)(课件出示资料,生默读)师引导:读了资料,你觉得王冕是个怎样的人 元朝的达官贵人们千金向他求画,王冕拒绝了。老朋友泰不华举荐他做官,王冕谢绝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赏识他的才华,决定重用他,王冕选择了退居山林。(8)师指名交流:淡泊名利。(9)师小结:王冕淡泊名利的品格,多像他笔下那淡淡墨痕的朵朵梅花啊!(10)生齐读:朵朵花开淡墨痕。2.知清味。(1)师:王冕为什么会把名利看得那么淡呢 或者说王冕看重的又是什么呢 用诗句回答。(2)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3)课件出示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4)师引导:自由读这两句诗,静静地想一想,并结合王冕的品性,说说你对这两句诗中的哪些词语又有了新的认识。(5)生交流。示例1:“好颜色”不仅指墨梅的素雅清丽,也指作者的淡泊清明。示例2:“清气”不仅指梅花的淡淡幽香,也指作者的清白正气。(6)师小结:恬淡开着的梅花,正是王冕自己心声的写照。3.知诗味。(1)课件出示墨梅图和诗。(2)引读第1、2句诗。①师引读:洗砚池头,梅花绽放;画纸之上,淡墨铺陈。(生齐读: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②师引导:这是王冕心中透着淡淡墨香的孤傲的梅花呀!(生再读: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3)合作朗读第3、4句诗。①师引导:王冕,你拒绝了达官贵人,拒绝了朋友,甚至拒绝了赏识你的皇帝,这样便再没有人欣赏你的才华了,你担心过吗 ②师指名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③师引导:是的,做自己最重要,做清白正气的自己最重要!(4)配乐诵读。①师引导:如今,几百年过去了,朗朗乾坤留下了王冕的一身正气。②播放音乐:《梅花三弄》古琴曲。师范读,指名读。(5)师引导背诵诗句。4.知手法(1)师引导:王冕借梅花的淡雅清香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抒发自己的情怀,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 (板书:托物言志)(2)品析托物言志手法的好处。学生交流,教师总结。(3)拓展延伸,品味其中抒发的感情。①师引导: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和王冕一样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怀。②出示课件。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③学生交流感想,教师适时总结。新课标中对于古诗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会情感。”可见诵读是古诗学习的重要任务。初读,读准字音;再读,读出节奏;品读,读出诗意,悟出诗情。识字、解意、悟情都在诵读中进行,在诵读中巩固与体会。五 夯实基础,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砚、乾、坤。2.生小声认读,师引导: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要记住这五个字难吗 你有什么好方法 3.师指名交流,相机讲解。4.师范写,学生观察后自由练写。正确书写汉字的基础是理解汉字的意思,教写字时,要让学生知道字的起源和意思,从而做到正确识记、正确书写。巩固所学知识,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及时复习学过的知识的良好习惯。 本课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来逐步落实,进而总结升华。通过反复朗读,真正感知了诗歌所蕴含的情感。芙蓉楼送辛渐表明心志塞下曲 报效祖国的理想和抱负墨梅借花喻人,表达情操,托物言志古诗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教学中老师要指导学生走进古诗,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意蕴。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讲解背景、补充资料、再现意境、补白续写、激情引读、反复诵读等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都有促进作用。当然,因为古诗具有语言凝练、语音动听、内涵丰富、意蕴悠远等特点,对古诗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人要表达的情怀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们只有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其中,才能使诗情画意走进学生的脑海中,才会让古诗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形象之美流淌在学生心里。作者简介王昌龄(约698—约757),字少伯,唐代诗人,世称王江宁。王昌龄擅长七绝,人称“诗家夫子王江宁”。他的七绝与李白并称,胡应麟在《诗薮》中还对王、李两家的七绝作了比较,认为:“李作故极自然,王亦和婉中浑成,尽谢炉锤之迹。王作故极自在,李亦飘翔中闲雅,绝无叫噪之风。”卢纶(739—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的诗以五言、七言近体诗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如《塞下曲》,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王冕(1310—1359),字元章,元代诗人、画家、篆刻家,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出身农家,幼时家贫。年轻时一度热衷功名,屡应举不中,遂绝意仕途,浪迹江湖。他一生清贫,依靠卖画为生,存世代表作有《墨梅图》。(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有改动)(共17张PPT)人教版 四年级下(配统编教材)第二十二课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芙蓉楼送辛渐》通过对清晨 、 的描写,烘托出送别友人的 之情。后两句表明诗人 的人生信念。秋雨远山依依不舍品行高洁,为官清正,绝不随波逐流结合以上方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塞下曲》结合古诗学习的方法,分步探究,自学《塞下曲》1.解诗题2.知作者3.正字音4.读诗句5.明诗意6.悟诗情7.背诗文 交流难以背诵的地方,尝试解决你从诗题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还有哪些疑问呢?“塞”是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著作:《卢户部诗集》。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自由朗读,然后与同桌对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单”在这里读chán。词语理解塞下曲:古时候一种军歌。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泛指侵扰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领。遁:逃走。骑:骑兵。chányàn单 于大 雁字词学习dān单 独读音:yàn组词:大雁 鸿雁书写指导:“厂”横、撇要充分展开;两个“亻”左短右长。造句:秋天,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南方。《塞下曲》是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如何理解题目 “塞下曲” 在这月黑风高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宿雁惊飞。将军发现单于潜逃,要率领轻骑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飘然而至,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诗意理解诗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没有月光贵族首领逃走体会单于的狼狈不堪、惊恐万状诗意:没有月光的夜晚,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跑。从这两句诗中不难看出,单于的溃败与逃跑时的狼狈,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想要落满轻装快速的骑兵率领诗意: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理解诗句“满”字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塞外环境恶劣,正是这个“满”字,突显了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单于在“逃”和边防守军在“逐”,从这两个字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什么精神?守边将士:爱国热情和大无畏的精神塞下曲[唐]卢纶林暗草惊飞,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译文: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本诗情景交融,单于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有力地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拓展《塞下曲》(二)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背诵、默写《塞下曲》123(共19张PPT)人教版 四年级下(配统编教材)第二十二课古诗三首第三课时《塞下曲》描写了一个 、 的夜晚,将军率领 追击逃敌的情景,充分表现了守边将士的 热情和 的精神。月黑 雁飞高轻骑兵爱国 大无畏同学们,梅花是君子花,没有人不喜欢!今天我学习一首描写梅花的古诗《墨梅》。王冕,字元章,元代诗人、画家,号老村、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出身农家,幼时家贫。年轻时一度热衷功名,屡应举不中,遂绝意仕途,浪迹江湖。他曾买舟千里远游,历览名山,开拓了视野和胸怀。一生清贫,依靠卖画为生,存世代表作有《墨梅图》。快速浏览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王冕爱梅,这一天他家洗砚池边的梅树开花了,那淡雅的色彩、宜人的清香让王冕沉醉了,于是他挥墨画下了这么一幅墨梅图。为了使画的意境更加深远,他还在画上题了一首诗。墨 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停顿。qián kūn乾 坤砚 台yàn字词学习墨梅用水墨不用颜料画成的梅花。你能理解哪些字句的意思?哪些地方你还读不懂?做上记号。王冕笔下的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用诗中的词语概括,那就是——淡墨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指王冕家边诗意: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这两句诗似乎让人看到池水旁边的梅树,梅花盛开,想到洗砚池,觉得这些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梅花的颜色不浓理解诗句“淡”这个字说明梅花的颜色不浓,就像用含着许多水的墨汁染成的,它是那样朴素淡雅,让人喜欢。象征着作者的洁身自好。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夸奖清香之气诗意: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好颜色”不仅指墨梅的素雅清丽,也指作者的淡泊清明。“清气”不仅指梅花的淡淡幽香,也指作者的清白正气。弥漫在天地间理解诗句拟人:这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树上的梅花怒放枝头,可王冕笔下的梅花与众不同。它没有水仙的灵气,没有玫瑰的艳丽,没有牡丹的华贵,只有独属于自己的孤傲、冷清。王冕为何会对淡雅的梅花如此钟爱呢?大家还记得刚才对王冕的介绍吗?他是个怎样的人?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他的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元朝的达官贵人们千金向他求画,王冕拒绝了。老朋友泰不华举荐他做官,王冕谢绝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赏识他的才华,决定重用他,王冕选择了退隐山林。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和王冕一样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 游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 逋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这是一首作者王冕题咏自己所 画梅花的诗作。画作为《墨梅图》,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1. 拓展阅读:《竹石》。2. 完成教材课后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pptx 《古诗三首》第三课时.pptx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pptx 第22课 古诗三首.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