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是对本单元所学方法的归纳总结和初步实践。
“交流平台”以精读课文为例,回顾、总结了描写景物的两个方法。一是“按顺序写”,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说明写一个游览过的地方,可以按游览的经过写下来;以《海上日出》为例,说明如果景物发生变化,可以按照变化顺序写。二是“有重点地写”,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说明可以把特别吸引人的、印象深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
“初试身手”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在相互交流中归纳出的方法,进行口头和写作练习,为完成单元习作做铺垫。“初试身手”安排了两项练习活动,一是提供植物园的地形图让学生画一画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图中的“泡泡”提示学生可以使用过渡句说清参观顺序;第二个活动要求学生观察附近一处景物,和同学交流观察所得,提示学生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有着紧密的联系。“交流平台”回顾“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相关要点,为“初试身手”奠定基础;“初试身手”是“交流平台”的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进行初步的习作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初步体会怎样按顺序把游览的地方写清楚。
1.能结合课文内容,总结、梳理按照游览顺序和景物变化顺序写景的方法。
2.能按顺序说出游览路线;能按顺序介绍一处景物并写下来。
1.依托课文回顾总结,交流感悟。教学时应突出学生自主感悟,建议组织讨论,把写法交流与自己的阅读体验联系起来。
2.尝试运用,在实践中初步掌握按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时,依托教材提供的任务情境进行实践。
3.注意“初试身手”与“习作”的联系与整合。“初试身手”环节的表达成果要进行及时“诊断”,通过讲评解决学生表达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为单元习作做好铺垫。
一 联系课文,梳理方法
1.引导交流: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和《海上日出》两篇精读课文,关于如何写好游记,你学会了哪些方法
学生组内交流,集中汇报: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我明白了,写游览的地方,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吸引人的景物要重点写;通过学习《海上日出》,我明白了,当景物发生变化时,可以按照变化的顺序来写。
教师予以肯定,相机补充:写吸引人的景物可以先写看到的,再写自己的感受。
2.阅读“交流平台”,说说哪些地方还应该进一步了解。
“交流平台”的内容。
分组讨论并汇报:
(1)探究如何把游览顺序写清楚。
相应指导:《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都有一定的写作顺序,看看作者分别是怎么按顺序来写的。
学生思考并汇报,教师总结变化顺序:小半边脸——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发出了夺目的亮光。
学生思考并汇报,教师总结游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2)探究如何把重点景物写具体。
①相应指导:《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分别是如何写具体的
学生浏览课文,汇报:《海上日出》把太阳的变化过程写出来;《记金华的双龙洞》写孔隙的时候,先写看到的,再写自己的感受。
②相应指导:《海上日出》中,作者是如何将太阳的变化过程写具体的
学生回忆课文,汇报:作者写出了太阳位置的变化,颜色的变化,光亮的变化。
3.师生共同梳理、总结,进一步体会写景物的方法。
师:通过学习“交流平台”和回顾本单元课文,我们学会了写游记的方法和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写游记时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在描写的过程中,不要“面面俱到”,要注意选取特别吸引你的景物重点写,突出景物的特点,通过真实地描写自己的感受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
回顾课文,意在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写游记的方法,为指导后面的“初试身手”与“习作”做铺垫。
二 借示意图,初试身手
1.创设情境,明确要求。
植物园参观路线图。
(1)师: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根据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
强调:只有先确定了参观的路线,才有可能将参观的顺序说清楚。
(2)梳理要求:我们先根据示意图,画出植物园的参观路线图,再按顺序说一说。
2.确定路线,画出路径。
(1)画路线图: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下参观的路线,在示意图上画一画,并将所经过之处填写在课堂任务卡中。
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参观路线,但要指导参观路线的合理性、优化性。
参观路线
( )→( )→( )→( )→ ( )→( )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参观路线。
师生随机点评,及时更正。
3.根据路线,说清顺序。
(1)提问:从一处景点到达另一处景点,怎样说才能说清楚呢 读读这句话,想一想。
过了小桥往西,就来到了芍药园。
总结:除了要说清楚从哪儿到哪儿,还要说清怎么走。
(2)生交流,师生评议。
(3)根据学生的交流,总结:在按顺序说参观路线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用到穿过、路过、走过、绕过等表示行走方式的词语。
(4)学生依据指导方法,再完整地说一说。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式有很多,讨论交流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好办法。此板块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将所学到的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 再现景物,落到笔尖
1.师: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思考:怎样将这一处景物有顺序地向他人介绍呢
提示:观察的景物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人文景物。
2.结合学到的方法,尝试口头介绍景物。
组内交流,全班汇报,教师适时指导。
3.学生写一个片段。
4.学生交流片段,教师和其他同学点评。
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写自己观察的一处景物,从学到用,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巩固所学知识,努力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后面的写作中去。
交流平台——总结、梳理写景方法
初试身手——学以致用,能说会写
“交流平台”中主要讲了三层意思:一是按照游览顺序写游记的好处;二是可以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三是如果景物发生变化,可以按照景物变化顺序来写。教学这一部分时,我先让学生探讨怎样写游览过的地方,然后交流指导,学生收获不小,特别是与课文结合来理解指导的内容环节,更具有实际意义。“初试身手”栏目中,老师指导后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汇报,然后师生评价,教师指点。后面是学生实际练习,巩固学生在当节课所学到的内容。这一部分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了游记类文章的写作方法。(共17张PPT)
人教版 四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交流平台
与
初试身手
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和《海上日出》两篇精读课文,关于如何写好游记,你学会了哪些方法?
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我明白了,写游览的地方,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吸引人的景物要重点写;
通过《海上日出》一文,我明白了,当景物发生变化时,可以按照变化的顺序来写。
交流平台
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按游双龙洞的顺序来写的,游览经过清楚明了。
交流平台
可以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如,《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
交流平台
如果景物发生了变化,可以按照变化的顺序来写。如,《海上日出》的第2~3自然段就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1. 探究如何把游览顺序写清楚。
《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都有一定的写作顺序,看看作者分别是怎么有序来写的。
小半边脸—努力上升—冲破云霞—跳出海面—发出夺目的亮光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2. 探究吸引人的重点景物如何写具体。
《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分别是如何写具体的?
《海上日出》把太阳的变化过程写出来;
《记金华的双龙洞》写孔隙的时候,先写看到的,再写自己的感受。
2. 探究吸引人的重点景物如何写具体。
《海上日出》中,作者是如何将太阳的变化过程写具体的?
作者写出了太阳位置的变化,颜色的变化,光亮的变化。
通过学习“交流平台”和回顾本单元课文,我们学会了写游记的方法和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写游记时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在描写的过程中,不要“面面俱到”,要注意选取特别吸引你的景物重点写,突出景物的特点,通过真实地描写自己的感受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
初试身手
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
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下参观的路线,在示意图上画一画,并将所经之处填写在课堂任务卡中。
参观路线
( )→( )→( )→( )→( )→( )
从一处景点到达另一处景点,怎样说才能说清楚呢?读读这句话想一想。
过了小桥往西,就来到了芍药园。
在按顺序说参观路线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用到穿过、路过、走过、绕过等表示行走方式的词。
参考答案:
从北门进入植物园,迎面就是天鹅湖。沿着湖边的小路向东走,就来到了纪念馆。再往前走到道路分岔的地方,东面地势高的地方有一个望湖亭。站在望湖亭向西望去,可以看到天鹅湖的全景。从山坡上下来,继续往南走,就来到了漂亮的郁金香园。绕过郁金香园,沿着天鹅湖边的小路,过了小桥继续往西走,就来到了芍药园。芍药园的东边是一大片松林,穿过松林,就返回到植物园的北门了。
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和同学交流看到了什么。再试着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介绍范围较大的景物时,可以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介绍;介绍范围较小的景物,则可以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由外到内,由主要到次要等顺序来进行介绍;如果是介绍一个建筑物,可以按照从上到下,从室外到室内的顺序来进行介绍。根据景物的特点选择恰当的顺序来介绍,做到条理清楚,别人才能听得明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后面的写作中去。
1. 修改自己所写的片段,并工整地誊写
下来。
2. 结合学到的方法,尝试口头介绍景物。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