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及物质分类【重点知识点拨】考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判断方法【方法点拨】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关键是:宏观是看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微观是看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自身是否发生变化。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内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方法点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区别: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表示已经发生了或正在进行中,而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语言描述中常用一些词语加以区别,如描述物质的性质时常用“能”“易”“有”“可以”“会”等字眼描述,而描述物质的变化时多用“变成了”、“生成了”等词语。考点三: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等的概念各类物质的内在联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掌握其构成特点,并能熟练进行判断。【分层训练】基础训练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 B.水变成水蒸气 C.玻璃破碎 D.汽油挥发2.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烧制陶罐B. 雕刻石像C. 水车灌溉D. 预报地震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白酒 B.碘盐 C.液氧 D.食醋4.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C. D.5.以下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铝土矿炼铝B.液化气燃烧C.木材制桌椅D.海水提取镁6.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盐酸易挥发 B.金属具有导电性C.酒精易溶于水 D.常温下,氮气很稳定7.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A.乙醇(C2H6O)B.青蒿素(C15H12O5)C.富勒烯(C540)D.葡萄糖(C6H12O6)8.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C.铜用于制作导线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9.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灯泡发光 B.风力发电C.太阳能供热 D.蓄电池放电10.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破布捣烂(造纸) B.活字排版(印刷)C.烟花燃放(火药) D.航海导向(指南针)能力训练11.“”“”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12.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的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④盐酸的酸性氢氧化钠的碱性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13.下列各选项中,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选项 单质 氧化物 化合物 混合物A 铝合金 五氧化二磷 盐酸 空气B 水银 水 硝酸铵 冰水混合物C 金刚石 干冰 氧化铜 生理盐水D 钢 生石灰 火碱 煤A.A B.B C.C D.D14.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电解水B.铁钉生锈C.品红在水中扩散D.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15.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增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16某金属X有着重要的工业应用,它是重要的化工催化剂.通常情况下x是银白色固体,熔点2410℃,密度22.428g/cm3.该金属硬度大,很难进行机械加工,但在高温下可压成薄片或拉成丝.X的化学性质常温下不活泼,但在空气中加热时会形成X的金属氧化物(氧化物中X元素为+4价)薄膜.根据以上信息请回答:(1)金属X的物理性质 。(2)金属X的化学性质 。(3)写出x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x表示)。(4)金属x的用途有 。拓展训练17请完成下列思维导图。18,“微观与宏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性质反映其组成和结构。从宏观进入微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①不同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性质也存在差异.图1中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稀硫酸则能与之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据图从微粒的角度分析写出该反应的实质是 ;②一杯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和1个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 (填“相等”或“不相等”); (2)物质组成和结构决定其性质.从微观进入宏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①图2圆圈中表示这杯氯化钠溶液的构成,则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 ; ②通过分析组成和结构,可以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根据图3硫酸氢钠溶液的微观图示,分析推测NaHSO4的性质,其中合理的是A.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钾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金属钠B.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锌反应生成氢气D.其水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中考连接1.(2021·四川南充)《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下列诗句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B.千锤万凿岀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2021·湖南邵阳)“水是生命之源,氧气是生命之气”。氧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能支持燃烧B.不易溶于水C.密度比空气略大D.无色气体3.(2021·湖南常德)下列生产工艺(或方法)中,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A.“五粮”酿酒 B.纺纱织布 C.高炉炼铁 D.联合制碱4.(2021·山东东营)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NaOH固体有吸水性——物理性质B.NaOH固体为白色片状——物理性质C.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碱性——物理性质D.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化学性质5.(2021·云南昆明)氢气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无气味B.密度比空气小C.难溶于水D.可以燃烧6.(2021·江苏扬州)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高炉炼铁 B.冰雪融化 C.食物变质 D.木材燃烧7.(2021·江西)莫道雪融便无迹,雪融成水水成冰”,其中涉及有关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冰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B.冰和水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C.雪和水的分子间隔不同 D.雪融成水是物理变化8.(2021·山东)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 B.滴水成冰C.牛奶酸败 D.食醋酿造9.(2021·四川成都)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B.生石灰用于食品加热C.液氮制造低温环境 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10.(2021·四川成都)嫦娥五号执行的下列探月任务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漫步月面 B.采集月壤 C.展示国旗 D.点火返航11.(2021·江苏连云港)变化无处不在。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湿衣晾干 B.铁锅生锈 C.小麦磨粉 D.滴水成冰12.(2021·四川乐山)目前我国防控“新冠”疫情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下列防疫相关措施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裁切无纺布制作口罩B.合成抗病毒药物C.对消毒液加水稀释D.水银温度计测体温13.(2021·四川遂宁)化学能用于物品加工,下列加工方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用铁水铸成锅C.用砂纸打磨铝片 D.用葡萄酿制葡萄酒14.(2021·四川自贡)我市即将正式跨入高铁时代。高铁钢轨制造使用的是含锰钢,轨道铺设时每段钢轨的长度达1~2千米,从而大幅减少轨道借口数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制造钢轨的材料是铁的合金B.钢轨制造时加入锰是为了增大硬度、增强韧性C.在钢轨接口处涂上油或扣上帽,可以防止接口处锈蚀D.钢轨热胀冷缩、歪曲变形是化学变化15.(2021·重庆)抗击疫情,人人有责。下列防疫措施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佩戴口罩 B.测量体温 C.酒精消毒 D.清水洗手参考答案基础训练1.A2.A3.C4.C5.C6.D7.C8.C9.D10.C11.C12.A13.C14.C15.A16.(1)通常情况下x是银白色固体,熔点2410℃,密度22.428g/cm3,硬度大,高温时有良好的延展性。(2常温时化学性质不活泼,在空气中加热可与O2反应。(3X+O2XO2。(4)做化工催化剂。17.(1)<;(2)纯净物;(3)C;(4)P2O5;18.(1)①ABD SO42-和Ba2+结合生成BaSO4 沉淀(或SO42- + Ba2+ = BaSO4 ↓) ②相等 (2)①58.5:180 ②BCD 。中考链接1.B 2.A 3.B 4.C 5.D 6.B 7. A 8.B 9. B 10. D 11.B 12.B 13. D 14.D 15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