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访谈阅读复习课件(3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访谈阅读复习课件(37张PPT)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访 谈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之
学习目标
1. 了解访谈基本特征和主要提问方式
2. 培养个性化的阅读思维方式。
3. 通过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来分析访谈中的思想内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预习检查
问题一、什么是访谈?
问题二、访谈的基本特征?。
问题一、什么是访谈?
“访谈”是就某个人或某一事件或者某个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问题二、访谈的基本特征。
(1) 针对性
(2) 专题性
(3) 典型性
考情解读
命题分析 1.选材特点:访谈类文本阅读能反映社会热点,传播先进思想等。
2.考查内容:访谈考查的内容涉及对概念的理解、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以及对文中相关问题的探究等。题目强化考生信息处理的能力,对接社会的发展要求,体现语文学科教学未来“走向实用性”的导向。
聚焦学科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评价
备考建议:①注重对访谈知识的积累;②提高对文本内容的阅读、理解、欣赏等能力;③关注体现社会发展热点的材料。
考情解读
核心考点 考题取样
归纳分析访谈内容 2020全国卷Ⅲ4、5
赏析访谈技巧 2020全国卷Ⅲ6
探究访谈中的一些观点 2009山东卷 6
真题解读
1、《步步高》p170-171
2、2020全国卷Ⅲ4—6
  资料《五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p96-97
阅读指导
1.把握采访背景,把握访问者和访谈对象所讨论的话题。
采访背景:熊育群的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深入挖掘钟南山的内心世界,打破时空限制,表达人物思想。
本文所讨论的话题有哪几个?(归纳、概括)。
话题一:写作《钟南山:苍生在上》的动机。
话题二:作品写钟南山过往的目的。答:①传记的特点,要写传主的一生;②写透传主的人生,才能理解钟南山的性情、胸怀和作为;③人与人比有高低之分,传主的出现才显得珍贵无比。
话题三:用“时代的记忆”概括钟南山的原因。答:①新冠疫情是个历史事件,将来一定会被后人说起;②讨论这次新冠疫情就一定会谈到钟南山。
话题四:采用实地采访的写作方式的原因。答:①实地采访是作者写作的常态;②作者也重视虚构、想象,但想象要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③细节来自生活,有着现实的力量。
2.总体把握采访者设问的目的,明确访谈对象要表达的观点。
(区分对象,把握问题)
钟红明的四个问题是从传记写作的动机、写作传主过往的目的、用“时代的记忆”概括钟南山的原因和写作方式几个方面提出问题的,熊育群在采访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表达《钟南山:苍生在上》没有因为钟南山是公众人物,几乎没有虚构的空间而使作品的文学性被埋没的观点。(作家创作并非无所作为)
3.从访谈的文体特征角度解答相关题目。
比如第1题,选项涉及钟红明提问的内容或者熊育群回答的内容,这些与访谈文体本身有着密切关系。
再如第3题,要求回答钟红明是如何做到在对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问题的本质就是从访谈的角度设计题目,要求回答采访者的访谈技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于为何在疫情背景下写钟南山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自己熟悉钟南山,对他赴武汉抗疫之事很感动,有写作的冲动,有关部门也希望写他。
B.被问到为何写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时,熊育群认为传记式的写法可以写透钟南山的人生,而只有写透他的人生,才能写出他为何敢医敢言。
C.面对为何将钟南山视为“时代的记忆”的提问,熊育群表示新冠疫情是个历史事件,而钟南山凝聚着时代的记忆,是值得书写的。
D.关于经常采用“费力”的写作方式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费力”写作是常态,自己也重视想象,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
思路:
(一)明确题干要求
题干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主要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考查范围较大。
(二)读懂选项内容
选项分析的是访谈中的四次提问和回答,考生要有针对性地分析每个选项中的信息。
(三)锁定区间,比对分析
A项 原文表述 原文第3和4段。
比对分析 “熟悉钟南山”对应原文“采访过他”,选项其他内容都可在文本材料中找到对应信息。选项分析正确。
B项 原文表述 原文第5和6段。
比对分析 选项是对文本材料的分析,与文本材料吻合。选项分析正确。
续表
C项 原文表述 原文第8和9段。
比对分析 “钟南山凝聚着时代的记忆”是对原文“重要的人物缺少不了钟南山”的分析。选项分析正确。
D项 原文表述 原文第10和11段。
比对分析 “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错,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选项表述不正确。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汇报》作为组织方,聚焦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期望文学可以复原和记录新冠疫情这样的重大时刻,从而展现文学的力量和飞扬的灵魂。
B.钟红明作为对谈的一方和责编,关心作家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方式,并举出对方经常进行大量实地采访的实例,从而引发一些相关问题的讨论。
C.熊育群作为对谈的另一方和作者,关心文学表达的力量,故而重视主题的时代性、文学的现实性和文章细节的生活气息,也留心魔幻的文学想象。
D.文学如何回应时代和现实的问题,既是组织方和对谈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新冠疫情这一特殊历史时刻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思路:
(一)明确题干要求
题干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主要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二)明确选项内容和访谈内容
选项内容是对访谈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先阅读选项,筛选关键信息,并在原文中找到信息区间,然后分析选项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是否正确。
(三)认真比对,准确判断
A项 原文表述 原文第1段。
比对分析 从原文“要让文学性不被坚硬的现实埋没”“以文学的力量复原某些重大时刻,记录历史”等可知,选项表述正确。
B项 原文表述 原文第3、5、10段。
比对分析 从这几段钟明红的提问可以看出,选项概括正确。
续表
C项 原文表述 原文第9、11段。
比对分析 从这几段的内容可以看出,选项概括正确。
D项 原文表述 原文第1段。
比对分析 “也是新冠疫情这一特殊历史时刻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于文无据。选项表述不正确。
3.钟红明是如何做到在对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思路:
(一)明确题干要求
本题要求分析“钟红明是如何做到在对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
向深入的”,考查采访者的访谈技巧。
(二)回归文本,概括答案
考生回到原文分析钟红明的提问。文中钟红明一共有四次提问,第一次是问熊育群的写作动机,第二次是问熊育群的创作思路,第三次是就熊育群书中具体的某句话提问的,第四次问的是熊育群的写作方式和创作理念。从内容来看,这四次提问是逐步深入的。另外,还可以看出钟红明在提问中会直接引用熊育群书中原话和观点,对作者的作品和写作方式都很了解。
答案 ①有比较充分的准备:熟悉对方的写作,作为责编,尤其熟悉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②重视对方的观点:提问时采用对方文章中的说法来引出话题,营造对话氛围。③逐步深入地提问:从写作动机问起,问到写作方式和具体内容,最后问到对方的文学观。
考点1 归纳分析访谈内容
考向1 把握访谈的观点
1.命题方式
①在……事情上,×××持哪些看法
②×××认为……,根据文意,怎样理解这一观点
2.方法点拨     
把握访谈观点“4步走”
第一步,通读 整体把握访谈话题、主要进程和关键内容等。
第二步,分读 读有关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把握访谈的问题和内容。
第三步,精读 读问题涉及的文本内容,研究答题方向。
第四步,巧答 根据题干要求,概括访谈内容,整合答案。
考向2 概括访谈的内容
1.命题方式
①本次访谈探索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请写出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及结论。
②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请加以概括。
2.方法点拨
(1)审题干 审读题干,找准答题方向。
(2)找区位 对读题目和文本,找到对应区间。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抓住访问者的问题,然后合并同类内容,再进行归纳概括;把握访谈对象的回答,总结其阐述分析的内容,提炼要点,连缀成句。
考向3 把握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动机
访问者和访谈对象有不同的立场,虽然讨论的是同一个话题,但是各自的动机也会有不同之处。命题者会以此来设置选项,要求考生判断是否正确。
典例[2020全国卷Ⅲ,5(B、C)]
B项 钟红明作为对谈的一方和责编,关心作家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方式,并举出对方经常进行大量实地采访的实例,从而引发一些相关问题的讨论。
续表
C项 熊育群作为对谈的另一方和作者,关心文学表达的力量,故而重视主题的时代性、文学的现实性和文章细节的生活气息,也留心魔幻的文学想象。
分析 这两个选项分别从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角度进行命题,各自的身份决定了他们提问和回答的侧重点。通读文本内容,把握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提问、回答的内容,可以判断选项正确。
考点2 赏析访谈技巧
访谈文本从形式上看是一问一答连环下去组成的一篇文章,但问答中也有互动的内容,并且依靠一问一答推动访谈的进行。访谈需要双方充分配合。访问者要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因此,访谈类试题考查的艺术技巧通常是针对访问者而言的,考查基本的提问技巧。因此考生在阅读时要着重关注访问者“问”的艺术技巧。
1.设问方式
①这篇访谈,访问者在提问时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②请简要分析这篇访谈提问上的技巧。
③访谈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通常取决于提问的质量(提问的方式)。你认为本访谈的提问质量如何 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高考】[2020全国卷Ⅲ,6,]钟红明是如何做到在对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方法点拨  
四方面归纳访谈技巧
(1)采访目的 正面、积极。
(2)采访态度 平等、尊重、学习、理解等。
(3)提问方式 直问、旁问、追问等。
(4)提问技巧 围绕主题、问题明确、采用不同语调和句式、平实的口语等。
3. 答题术语 
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直切主题,直接发问
用请教的方式,引入一个重要的新话题
适时的应和,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便于沟通
紧扣主题,不蔓不枝
考点3 探究访谈中的一些问题
考向1 探究访谈中问题的解决办法
1.设问方式
①本次访谈探讨的某些问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
②在某种情况或形势下,某个问题会有怎样的变化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③我们如何看待某个问题 解决该问题的办法有哪些
2.方法点拨  
解答探究问题解决办法类试题“4步走”
第一步,筛选 筛选出文本中访问者和访谈对象对某个问题的具体看法。
第二步,分析 分析这些看法就解决问题方面提供了哪些方法。
第三步,联系 联系题干给出的相关问题,把握问题和文本中体现的解决方法的关系。
第四步,解答 根据以上分析,分条列举解决某个问题的具体方法。
考向2 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设问方式
①本次访谈中涉及了×××问题,在当今社会,它反映出怎样的价值观
②本次访谈中×××的观点是什么 请你联系社会现实进行讨论。
③文本中的最后一句话反映了怎样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 请联系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2.方法点拨     
立足文本,发展思维
(1)了解命题特点,掌握答题思路。考生要分清题干的具体要求,弄清是封闭型还是半开放型或是开放型试题,然后根据具体要求来思考。
(2)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发散思维。探究题一般不设定标准答案,因此考生要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来分析疑难问题。
(3)立足文本,做到“观点+分析”。考生要立足文本,可适当拓展阅读文本以外的内容,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依据自己的观点进行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