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富兴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9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三明市富兴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9科10份)

资源简介

三明市富兴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1. 试卷共9页。考试时间9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
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Al:27 S: 32 Mn: 55 Fe: 56 Cu: 64 Ba-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碳酸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在外观上与食盐相似,可以作家用洗涤剂,如清洗厨房用具的油污等。下列不能将食盐和碳酸钠区别开的试剂或用品是
A.淀粉 B.食醋 C.PH试纸 D.酚酞试液
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Na2O、MgO、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B.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均属于碱
C.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
D.混合物、分散系、胶体从属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图所示对实验仪器名称的标注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2+、H+、ClO-、Cl- B.K+、Cu2+、OH-、NO3
C.NH4+、Na+、Br-、SO42- D.Mg2+、H+、SiO32-、SO42-
原子的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n2-1。下列有关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肯定为奇数 B.X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显碱性
C.X可形成化学式为KXO3的钾盐 D.X能与某些金属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点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完全消耗的是
A. 在5×107Pa、500℃和铁触媒催化的条件下,用1mol氮气和4mol氢气合成氨
B. 标准状况下,将1g铁片投入15mL 18.4 mol·L-1的硫酸中
C. 向150mL 3 mol·L-1的硝酸中加入6.4g铜
D. 用50mL8 mol·L-1浓盐酸与10g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
已知通过乙醇制取氢气有如下两条路线:
a.CH3CH2OH(g)+H2O(g)→4H2(g)+2CO(g) △H= +255.6kJ·mol-1
b.CH3CH2OH(g)+1/2O2(g)→3H2(g)+2CO(g) △H= +13.8kJ·mol-1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提高b路线中乙醇的转化率
B.从能量消耗的角度来看,b路线制氢更加有利
C.乙醇可通过淀粉等生物质原料发酵制得,属于可再生资源
D.由a、b知:2H2(g)+O2(g)=2H2O(g) △H=483.6kJ·mol-1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 === CO2↑+H2O
B.少量金属钠加到冷水中:Na+2H2O === Na++2OH-+H2↑
C.NH4HCO3溶液与过量的NaOH溶液共热:NH+OH-=== NH3↑+H2O
D.Cl2通入水中:Cl2+H2O === 2H++Cl-+ClO-
下列替代过程合理的是
A.医院用BaCO3 代替BaSO4 作“钡餐”
B.家庭用食用醋代替CO2来增强漂白粉的漂白性
C.工业上用电解AlCl3代替Al2O3来冶炼铝
D.实验室用Ca(OH)2溶液代替CaCl2溶液来鉴别Na2CO3和NaHCO3
 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Y、Z质子数之和为2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X
Y
Z
W
A.X、Y、Z、W均为非金属元素
B.X、Y、W的氢化物中,Y的氢化物沸点最高
C.Z的阳离子与Y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
D.W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大于Z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
在10L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态物质构成了可逆反应的体系,当在某一温度时,A.B、C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C的百分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0~4分钟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mol/(L·min)
B.由T1向T2变化时,V正 > V逆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D.此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8g铁粉在1.12L(标准状态)氯气中充分燃烧,失去的电子数为0.15NA
B.常温下,0.1mol/L HCl溶液中所含的H+个数为0.1NA
C.11.2L 的CO气体与0.5molN2所含的电子数相等
D.10g H218O中所含的中子数为5NA
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③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过量的氨水 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热稳定性:H2O>HF>H2S ②原子半径:Na>Mg>O
③酸性:H3PO4>H2SO4>HClO4 ④结合质子能力:OH->CH3COO->Cl-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用做麻醉剂的氯仿,常因保存不慎而被空气氧化,产生剧毒光气COCl2,2CHCl3+O2===2HCl+2COCl2,为防止事故,使用前需检验。可用于检验氯仿是否变质的是
A.KI淀粉试纸 B.氢氧化钠溶液 C.酚酞试液 D.硝酸银溶液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NaH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它跟水反应的方程式为:NaH+H2O === NaOH+H2↑,它也能跟液氨、乙醇等发生类似的反应,并都产生氢气。下列有关NaH的叙述错误的是
A.跟水反应时,水作氧化剂 B.NaH中H—半径比Li+半径大
C.跟液氨反应时,有NaNH2产生 D.跟乙醇反应时,NaH被还原
 如图所示,左边双通管中的隔膜只允许SO42-通过,右边表面皿中滤纸已浸过含酚酞的Na2SO4溶液,根据电化学原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与滤纸接触处变红
B.SO42-从隔膜左边移向右边
C.X与滤纸接触处有氧气生成
D.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双通管右支管的铜片的质量会增加。
近年来,我国储氢碳纳米管研究获重大进展,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常伴有大量的碳纳米颗粒生成。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其中a、b、c、d、e 、f为反应计量数):aC + bCr2O72-+ cH+ = dCO2↑+ eCr3+ + f H2O。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a = 3时,e = 2
B.反应中既可用稀硫酸又可用浓盐酸酸化
C.若产生11 g气体物质,则有6.02×1023个电子发生转移
D.反应计量数b、c、e有如下关系:3e =2b + c
下图中横坐标为加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纵坐标为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下列反应对应的曲线错误的是
A.D是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Ca(OH)2、KOH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至沉淀消失
B.C是向含有盐酸的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
C.B是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至过量
D.A是向Na[Al(OH)4]溶液中滴入HCl至过量
将一粒黄豆大小的金属钠,投入含饱和食盐水的烧杯中,下列实验现象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的水溶液可以使酚酞变红
B.钠跟食盐水反应比与水反应更剧烈,并放出热量,发出嘶嘶声
C.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液面上向各方向迅速游动最后消失
D.食盐水出现浑浊现象
中学常见物质A.B、C、D、E、X,存在下图转化关系 (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D是一种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最终变为红褐色,则A可能是铁
B.若D是一种强碱,则A、B、C均可与X反应生成D
C.若D为NaCl,且A可与C反应生成B,则E可能是CO2
D.若D是一种强酸,则A既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且D可与铜反应生成B或C
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SO2与1.0mol O2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到600℃发生反应:
2SO2(g)+O2(g) 2SO3(g),ΔH<0。当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少0.9mol时反应达到平衡,在相同的温度下测得气体压强为反应前的7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B.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是90%
C.将平衡混合气体通入过量BaCl2溶液中,得到沉淀的质量为161.980g
D.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减小程度大
二 、填空和实验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4分)
A+B→X+Y+H2O(未配平,反应条件略去)是中学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请回答:
(1)若Y是黄绿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A为非金属单质,构成它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的溶液为某浓酸,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若A为金属单质需加热才发生上述反应,常温下A在B的浓溶液中“钝化”,且A可溶于X溶液中。
①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填所在周期和族);Y的化学式是 。
②含a mol X的溶液溶解了一定量A后,若溶液中两种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恰好相等,则被还原的X是 mol。
(4)若题目中化学方程式改为A+B→X+Y,且已知A、B、X、Y均为化合物。A溶于水电离出的阳离子和水作用的生成物可净化水,向A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强碱溶液,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则A与B按物质的量之比1:4恰好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和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设计]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或313K(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试验。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
编号
实验目的
T/K
PH
c/10-3mol·L-1
H2O2
Fe2+

为以下实验作参考
298
3
6.0
0.30

探究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298
10
6.0
0.30
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上图。
(2)请根据右上图实验①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50~150s内的反应速率:(p-CP)= mol·L-1·s-1
(3)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增大。但温度过高时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减小,请从Fenton法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 。
(4)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PH等于10时, 。
(5)实验时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反应立即停止下来。根据上图中的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
现有某铁碳合金 (铁和碳两种单质的混合物),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并探究浓硫酸的某些性质,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和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1)检查上述装置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在E装置后面连上一根导管,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称量E的质量,并将a g铁碳合金样品放入装置A中,再加入足量的浓硫酸,待A中不再逸出气体时,停止加热,拆下E并称重,E增重b g。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用a、b表示)。
(3)装置C的作用______________。
(4)甲同学认为,依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可能会偏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Ⅰ.以图1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若开始时打开开关K2,闭合开关K1,则该装置为 (填装置名称)。
(2)若开始时打开开关K1,闭合开关K2,则:①U型管里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对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溶液中Na+向B极移动
B. 从A极处逸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
C. 反应一段时间后加适量盐酸可恢复到电解前电解质的浓度
D. 若标准状况下从A极逸出2.24L气体,则外电路上通过的电子数目约为0.2NA
Ⅱ.以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3)该小组同学认为,如果模拟工业上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的方法,那么可以设想用如图2装置电解硫酸钾溶液来制取氢气、氧气、硫酸和氢氧化钾(电解槽内的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
①该电解槽的阳极反应式为 。此时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
②制得的氢氧化钾溶液从出口 (填“A”、“B”、“C”、“D”)导出。
氢溴酸在医药和石化工业上有广泛用途。下图是模拟工业制备氢溴酸粗品并精制的流程:

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混合①中使用冰水的目的是 。
(3)操作Ⅱ和操作Ⅲ的名称分别是 、 。
(4)混合②中加入Na2SO3的目的是 。
A—J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框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A是一种高熔点物质,常用于耐高温材料,J是一种红褐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
(2)H与I溶液混合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G→J的化学方程式为 。
(4) 实验证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酸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某同学取一定量的C、E合金与一定量的很稀的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左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OC段没有沉淀生成,此阶段加入的氢氧化钠与________离子反应(填化学式,下同)。
②在DE段没有沉淀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此阶段加入的氢氧化钠与________离子反应。
③B点对应的沉淀量为______ mol,C点对应的横坐标为_____mol。
已知:25 ℃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Ka(HClO)=3.0×10-8, Ka1(H2CO3)=2.0×10-7,Ka2(H2CO3)=5.6×10-11。回答下列问题:
(1) 25 ℃时,将少量CO2通入足量NaClO中,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在20mL0.1mol/L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 HCl溶液40 mL,溶液的pH值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微粒物质的量浓度的百分含量(纵轴)也发生变化(CO2因逸出未画出),如右下图所示。
(3)在同一溶液中,H2CO3、HCO3-、CO32- (填:“能”或“不能”)大量共存。
(4)当pH=7时,溶液中各种离子其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
(5)已知在25℃时,CO32-水解反应的第一级水解平衡常数为 。当溶液中c(HCO3-)︰c(CO32-)=2︰1时,溶液的pH=_ _ 。(只考虑第一级水解,已知lg25=1.4)
(6)若将0.1mol/LNa2CO3溶液与0.1mol/L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后的
溶液中c(CO32-) ?c(HCO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溶液中c(OH-)—c(H+)= [用?c(HCO3-)、 c(H2CO3)、c(CO32- )的关系式表示]

答案
25.(共6分)
(表格②行共1分,③行1分)
(2)8.0×10-6(1分)
(3)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迅速分解。(1分)
(4)反应速率趋向于零(或该降解反应趋于停止)(1分)
(5)将所取样品迅速加入到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使pH约为10(或将所取样品骤冷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分)
26(5分)
(1)给A加热,将导管末端插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导管内水面上升(1分)
(2)(11a-3b)/11a(2分)
(3)除去SO2并验证是否除尽(1分)
(4)空气中CO2、H2O进入E管使b增大(1分)
三明市富兴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社会之环境既殊,则先秦百家竞起,各创新学之盛况,自亦难于继续维持。”这里的“环境既殊”主要指
A.土地国有变为土地私有 B.封邦建国变为专制一统
C.百家争鸣变为独尊儒术 D.以仁治国变为以法治国
2.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3.下图是一枚名为“同盟胜利”的纪念章。对其所含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A.“同盟”指的足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中、美、英、苏四国为“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C.“胜利”时代表中国的是南京国民政府
D.“34.9.2”指的是1934年9月2日
4.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外交事件的相同点在于
A.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B.体现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
C.谋求国家的安全与发展 D.顺应经济区域化的潮流
5.世博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 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的过程 , 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 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据此判断 ,1958 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的主题及用意应该是
A.“城市 , 让生活更加美好”;揭示人类已进入城市化时代
B.“人类、自然、科技一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
C. “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和未来 ”;提醒人类已步人信息时代
D.“科学、文明和人性”;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的和谐共处
6.1974年6月,在美国的一再倡议下,除爱尔兰之外的欧共体8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15国首脑共同签署了被称为“新大西洋宪章”的“大西洋关系宣言”。宣言强调,美欧间要在“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之上“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宣言”是在西欧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上升的背景下发表的
B.美国力图通过此“宣言”,将西欧绑在“美苏冷战”的战车上
C.发表此宣言的实质目的是要维护美国“一超多强”的超级大国地位
D.“宣言”发表后,美国成功地遏制西欧经济的崛起
7.下列关于下图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该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广泛利用
②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③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9.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 920年曾指出:“从(1 9 1 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 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
10.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 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D.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11.每年的“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的工作报告,盘点过去一年的收获,阐明未来一年的方向。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报告中的词汇从“斗争”转向“和谐”,如,1978年前特别是“文革”期间往往有感彩强烈的词汇,比如恶毒、小丑、一小撮、倒行逆施等;90年代出现“依法治国”“服务”等词汇,“经济”高频率出现;进入21世纪,“科学发展观”“全面小康”等新词不断涌现。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有
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③社会的发展进步 ④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这说明徽商
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 B.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
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 D.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
13.《韩非子·内储说上》载:“殷(商朝)之法,刑弃灰(倒生活垃圾)于街者.”西周时期颁布了《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而《孟子·告子篇》中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的观点,这反映了
①中国是世界较早出现环境资源“立法”雏形的国家之一 ②先秦诸子已初步具有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③商周刑法较为严酷 ④韩非子借古喻今,要求师古循礼
A. ①④ B. 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
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
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科学技术决定论 B.传统的夷夏之辨的观点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记载:“在1850年到1899年这段时期中,中国人所翻
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
作,比例为四比一;1902年至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二比一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该
变化出现的原因有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②西方学说的传入
③甲午战争的影响 ④清政府的推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
16.奥巴马在2012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共四次提到中国:“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做生意的成本越来越高,所以美国人的机会来了”;“我们针对中国提起的贸易诉讼多了一倍,而且已经显出了成效”;“成立贸易实施机构,将专门负责调查像中国这样一些国家的不公正贸易做法”;“我将不会把风能、太阳能或者蓄电池工业拱手让给中国或者德国。”上述材料说明美国
A.对华贸易态度明显趋于强硬,并且付诸实际行动
B.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调节与中国的贸易纠纷
C.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努力抢占新技术的制高点
D.阻遏德国经济的发展,发展制造业以增加就业机会
17.公民实质上是指具有国家国籍并有权参与国家公共权力行使与监督的人。在中国,“公民”一词是泊来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政治词汇中,“公民”取代了“臣民”,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A.民主平等价值观念的普及 B.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C.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开展 D.近代教育事业的进步
18.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
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面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9.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
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指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并使其成为正统思想
②“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其中“政”的核心是中央集权
③“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大一统
A.①② B.① C.② D.③
20.右图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BCIU)的标志,其设计灵感来源于
A.小篆
B.文人画
C.京剧脸谱
D.草书
21.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
22.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
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23.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24.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下列政治力量中曾属近代反封建的进步力量后又被时代进步潮流迅速“新陈代谢”的有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 ②洋务派 ③维新派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5题19分,26题18分,27题15分,共52分。)
25、(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4分)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材料二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帮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1分)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3分)
材料四 “辉煌属于希腊”,古雅典为近代民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试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
全世界都说,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却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然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美国的历程》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突破古代民主的局限,又是怎样维护民主的?(4分)
材料五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4)材料五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通过哪些政治制度来实现的?(3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的认识。(2分)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材料二 宋诗云:“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得到唐宋时期哪些商业发展方面的信息?(6分)
材料三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2)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4分)
材料四 马嘎尔尼访华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英国对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朝中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眼中的只有不屑。清政府对马嘎尔尼的所有请求概不答应,最后马嘎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外,一无所获。西方人心中关于中国形象最后一点崇高崩塌了。马嘎尔尼在其《纪事》中写道:“中国自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
(3)分析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深层次原因。清政府为什么拒绝马嘎尔尼的要求?(6分)
(4)有人说:中国经济在明清时期落下了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这一顽疾一直影响着近代经济的发展。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分)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文明时期文明的交流特别缓慢。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由于得不到传播,需要各文明地区自己发明。例如,农业的文明,就是在地球上七个不同地区分别起源的,而时间则从距今一万年到距今四千年,先后长达六千年之久。……再如,中国造纸术发明于汉代,西传开始于751年怛罗斯战役,从中亚地区传至意大利的那不勒斯(1276年),用了五百多年的漫长岁月。而传到莫斯科,则已经是1576年,到了16世纪的晚期了。……佛教起源于印度,但是佛教在印度传播了一阵后反而受到了排斥,于是向中国传播。在向中国传播过程中,也遇到中国的儒家学说和道教的反对,进行过长期的斗争。后来佛教吸收了中国许多固有思想成分,发展成为禅宗,方才在中国立定脚跟,成为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同样基督教起源于东方,向西传播时也遇到了罗马帝国原来信仰的抵抗和帝国的政治迫害。基督教吸收了希腊的哲学内容,和希腊罗马的思想形式有了许多共同点,所以后来才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今天更演化成西方文明一个重要思想内容。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注:包括民主、平等、人权、自由等)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三 在后冷战的世界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冲突不是社会阶级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或其他以经济来划分的集团之间的冲突,而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间的冲突。……总而言之,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最可能逐步升级为更大规模的战争的地区冲突是那些来自不同文明的集团和国家之间的冲突。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国际议题中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
——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各文明发展与交流的特点,并分析阻碍交流的因素有哪些?(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6分)
(3)据材料三,归纳亨廷顿关于冷战后世界文明冲突与交流的观点。(3分)
2012—2013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考位号
高三历史答题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5题19分,26题18分,27题15分,共52分。)
25.(1)






(2)





(3)














26.(1)





(2)





(3)






(4)





27.(1)








(2)






(3)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D
C
D
A
D
D
A
C
C
B
C
C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A
C
C
C
A
D
B
B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5题19分,26题18分,27题15分,共52分。)
三明市富兴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 2分,共60分)
下图中左图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图”,右图是“世界人口增长情况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甲中,代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从1980年至2000年,发展中国家乡村人口数量
A.增加了约13亿 B.增加了约3亿 C.减少了约13亿 D.减少了约3亿
读右图回答3~5题。
3.如果图示曲线表示城市化速度,则  
A.A曲线可表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
B.A曲线所代表的国家目前城市化速度慢
C.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4.如果图示曲线表示传统工业和新工业发展速度,则  
A.曲线A代表新工业的发展过程
B.曲线A所代表的工业往往要求分散分布
C.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产品特点是“轻、薄、短、小”
D.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多是接近原料产地或动力基地
5.下列工业地域中,可作为曲线B所示工业的典型代表的是
A.德国鲁尔区   B.意大利西北部 C.中国攀枝花   D.印度班加罗尔
下图图甲是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图乙是该城市地价分布概念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e依次递减),读图回答6~7题。
6.图乙中地价等值线弯曲程度的大小主要受
A.与商品产地距离大小的影响 B.交通通达度高低的影响
C.与市中心距离大小的影响 D.环境质量优劣的影响
7.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厂址最佳位置在
A.① B.② C.③ D.④
图9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
A.乙城市圈70年代 B.乙城市圈80年代 C.甲城市90年代 D.丙城市圈90年代
9.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乙城市圈 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
下图示意某市居民10年前和现在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空间变化。
10.与10年前相比,现在
A.离居住地越远,购物的人数比例下降得越快
B.离居住地越远,购物的人数比例下降得越慢
C.弱集中购物带人数的比例增加 D.强集中购物带人数增加的比例大于分散购物带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11~12题。
11.两图所显示的含义是
①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②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既存在负相关,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③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小于公交站点 
④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如图所示,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市场 B.行人、营业面积
C.营业面积、人口密度 D.人口密度、交通
城市化进程大幅度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专家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归纳,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图反映了
A.与城市相比,农村产生径流少 B.城市化水平越高,产生径流越少
C.城市下水道普及率越高,产生径流越少 D.城市化水平越高,对水体污染越严重
14.区域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 B.影响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量增多
C.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热岛”现象减弱 D.城市建设使地表径流的汇集速度减慢
如右图岛国地广人稀,水稻神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但仍不能完全自给。读图,回答15~16题。
15.①地稻米产区与湖南省稻米产区相似的区位条件是
A.灌溉水源丰富,机械化程度高
B.气候类型相同,土壤肥沃
C.地形平坦,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D.精耕细作,技术条件优越
16.该岛国稻米不能自给的原因是 A.粮食需求量增长过快 B.农业技术落后,产量低
A.粮食需求量迅速增加 B.农业技术落后,产量低
C.岛国,种植面积有限 D.国际市场稻米价格低廉
读下右图,完成17~18题。
17.若图中X、Y、Z分别表示原料、动力、市场因要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①、②、③工业区位主导因素分别是市场、动力、原料
B.②类工业适宜布局在长江三角洲
C.不同发展阶段影响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先后X→Y→Z
D.目前①②③三类工业集中分布在发达国家
18.若图中X、Y、Z分别表示粮食、果蔬、花卉要素的农产品
产值构成比例,则影响③类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 B.土壤和水源
C.政策和劳动力 D.市场和交通
19.下表为2007年亚洲四个国家水稻生产情况统计表,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 印度、日本、中国、泰国 B. 印度、泰国、中国、日本
C. 中国、泰国、印度、日本 D. 中国、日本、印度、泰国
图8表示2009年安徽省主要外贸国家及相应贸易额,完成。
20.符合安徽省主要外贸商品流向的是
A.向英国出口芯片、石油       B.从智利进口汽车、铜矿砂
C.向美国出口冰箱、衬衫       D. 从日本进口手机、铁矿砂
读某国X牛奶公司建设的一体化牛奶---生物炼油厂的概念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建设该一体化牛奶----生物炼油厂获取的产品是
A.电力、生物柴油、微生物泥饼、乙醇 B.甘油、乙醇、牛奶、混合肥料
C.乙醇、混合肥料、微生物泥饼、甘油 D.牛奶、乙醇、生物柴油、微生物泥饼
22.下列关于该一体化牛奶----生物炼油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示意图表明该工厂实现了能量的自给自足
B.通过能量的传递与转换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
C.该工厂的生产环节清洁无污染,生产过程中没有二氧化碳的产生
D. 该工厂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读南京市大型超市与土地等级关系图,回答23~24题。
23.图示南京大型超市布局的共同区位因素是
A.交通 B.地形 C.水源 D.市场
24.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南京市区大型超市空间分布进行分析,需要的图层有
①人口密度图层 ②城市道路图层 ③人口增长图层 ④土地利用图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两得。据此完成25~26题。
25.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给下游地区带来的危害是
A.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B. 泥沙淤积河、湖,洪水排泄不畅,致使洪涝灾害频繁
C.气候恶化,导致全球变暖
D.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
26.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分解者 B. 缺少枯枝落叶
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 D. 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据此回答27~28题。
27.下列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冬季漫长 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C.丙地降水集中于夏秋,冬春寒冷干旱 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28.下列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地发展立体农业利于改善环境 B.丁地水热丰富,种植多汁牧草
C.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 D.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29.图2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人、岀湖径流量的变化,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A. ①②?? ?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如图表示中国1978-2006年能源生产重心(区域能源产业产量空间分布的重心)变化轨迹(不包括港澳台)。读图回答
30.中国能源生产重心轨迹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振 B.东南沿海产业结构的提升
C.高耗能工业比重的提高 D.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
二、综合题(本题有5题组,共40分)
31.图甲是某城市略图,该城市有四个工业区,分别是钢铁、机械、轻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图乙是该城市2008年不同地点人口变动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比较合理,则该市河流干流的流向是______,盛行风向最可能是
A.西南偏西 B.西北偏北 C.东北偏东 D.偏北
(2)由此可知,该地最可能是下列哪一个城市(1分)
A.上海 B.孟买 C.新加坡 D.伦敦
(3)该城市道路分布有明显不合理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根据图示信息,简述该城市城市化的发展特征。(3分)
3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8分)
(1)比较普拉托与苏南工业结构,两地工业结构的共同点???? ? ????  ,
不同点是??????????????????????????????????????????????????? 。(2分)
(2)苏南乡镇企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迅速崛起,试分析其原因。(3分) (3)普拉托新兴工业区发展的经验,对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3分)
33.流域的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美国对田纳西河的开发与治理就是一个较成功的范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由于长期缺乏治理,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是美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为了达到振兴和发展区域经济的目的,对流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全面的综合开发和管理,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下图为该流域协调系统图及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长江某年份的汛期水位、流量变化过程线图
(1)结合材料二,分析长江该河段高水位的原因。(3分)
(2)分析我国长江流域的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与田纳西河流域相似之处。(3分)
(3)针对当前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现状,请你就今后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与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
34.下面是“新疆和田地区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和田地区河流补给水源来自__________,(1分)描述该区河流径流量的变化特征(3分)
(2)三道防线中,林带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绿洲的发展有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两种可能,请将下面示意图中的字母代号填入①~⑤数码后的横线上。(每字母限填一格) (2分)

①乱铲草皮、砍伐胡杨林__________;②季节河下游径流量减少__________;③农耕区地下水位上升__________;④土地盐渍化__________;⑤农业生态系统恶化__________;
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俄罗斯天然气将通过正在铺设的“南溪”管道输往南欧。该管线从俄罗斯南部穿过黑海海底至保加利亚后,穿越巴尔干半岛通往意大利南部,预计2013年投入运营。
材料二 石油城克拉玛依市地处交通要冲,区位优势明显,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1) 结合材料一,分析“南溪”管道施工困难的主要自然原因。(2分)
(2) 简要归纳A、B两阴影区域相似的自然地理特征。(3分)
(3)由于俄罗斯大豆产量远高于我国,我国农民从2005年开始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种大豆,种植面积达6 000公顷。在我国大豆供需缺口保持3 000万吨的态势下,去国外种大豆对农民的吸引力正与日俱增。简要说明我国农民去俄罗斯远东地区种植大豆的主要原因。(3分)2012-2013学年高三(上)地理第三次月考答题卷
考场座位号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 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综合题(本题有5题组,共40分)
31.7分(1)流向是______________,盛行风向最可能是________风(选择字母)。(2分)
(2) _____________(1分)
(3)不合理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2.8分(1)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3.9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4.8分(1)补给水源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三道防线中,林带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5.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012-2013学年高三上地理第三次月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B
C
D
B
C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A
B
C
B
C
D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A
D
B
D
C
A
B
D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52分)
25、(12分)2012年5月1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决定中央财政安排363亿元,用于推广节能家电、高效照明、节能汽车和高效电机四大类产品。会议指出,扩大节能产品消费既能稳定增长,扩大内需又能促进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一要推进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二要严格能评制度,三要提高能效准入门槛,四要加强监督检查,五要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倡导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国家确定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的意义。(6分)
(2)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我国应如何落实好上述政策。(6分)
26 (10分)材料一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但是日本于2012年3月2日公布了39个无人岛名称,其中包括钓鱼岛附属岛屿。中方坚决反对日方对钓鱼岛附属岛屿命名。中方重申,无论日方对钓鱼岛附属岛屿命什么名,都丝毫改变不了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事实。
材料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国家海洋局对中国海域海岛进行了名称标准化处理。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海洋局于2012年3月3日凌晨公布了中国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标准名称。
国家海洋局公布中国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的标准名称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27 (16分)材料一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华盛顿邮报》记者提问时说,要坚定不移地实行村民自治,并且保护村民直选的合法权利。现在农村村委会许多实践证明,农民直选村委会是成功的。他们不仅有高度的热情,而且按照村委会组织法制定了严格的选举办法。
(1)根据材料,有同学得出结论:农民对直选村委会热情的高涨,必将推动我国基层行政监督体系日趋健全和完善。请你评析这一观点。(8分)
材料二 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某市政府引入投资金额达上百亿的大型化工项目。在筹建过程中,当地居民得知该项目投产后,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会污染水源和空气,并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市民纷纷通过写信,拨打市长电话,在政府网站留言等方式在全市进行广泛讨论,并召开听证会多方论证,该项目终被叫停。
(2)结合材料,谈谈该市市民是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8分)
28 (12分)文化建设“软实力”助推发展“硬崛起”,福建省某市文化发展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素养提升的重要支点。
文化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全市“县县都有图书馆,文化馆”的建设目标。
文化惠民工程取得重大进展。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有线广播电视村村通。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连续举办了书圣文化节,广场文化艺术节等。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全市建成文化产业园13个,文化产业基地11个,文化企业发展到7000多家,投资过千万元的文化产业项目51个,其中过亿元的20个,文化产业连续五年以年均40%以上的增幅发展,有占GDP的比重不足1%提高到5%。
(1)结合上述材料,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该市文化建设“软实力”为什么会助推发展“硬崛起”?(6分)
(2)请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软实力”与“硬崛起”的关系。(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A
B
D
B
B
A
A
A
B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A
D
A
D
B
C
D
D
B
D
C
二、选择题(52分)
②农民直选村委会有利于农民丰富民主管理的知识,提高参与民主管理的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增强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2分)
③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它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所以村民直选村委会热情的高涨,与健全我国基层行政监督体系无直接关系。(2分)
三明市富兴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
数学文科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1.已知全集U=R,集合A={x|},B={x|},则?CR等于( )
A. B.
C. D.
2.i是虚数单位,若iR),则ab的值是 … ( )
A.-15 B.-3 C.3 D.15
3. 函数的定义域为( )
A. B. C. D.
4.设是平面内两条不同的直线,是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则“,”是“”的( )
A.充要条件 B.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
C.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
5.为了了解某校高三400名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测试成绩,
制成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1,规定不低于60分为及格,
不低于80分为优秀,则及格率与优秀人数分别是( )
A.60%,60 B.60%,80 C.80%,80 D.80%,60
图1
6.在独立性检验中,统计量有两个临界值:3.841和6.635;当>3.841时,有95%的把握说明两个事件有关,当>6.635时,有99%的把握说明两个事件有关,当3.841时,认为两个事件无关.在一项打鼾与患心脏病的调查中,共调查了2000人,经计算的=20.87,根据这一数据分析,认为打鼾与患心脏病之间 ( )
A.有95%的把握认为两者有关 B.约有95%的打鼾者患心脏病
C.有99%的把握认为两者有关 D.约有99%的打鼾者患心脏病
7.由代数式的乘法法则类比推导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法则?:
①“mn=nm”类比得到“ab=ba”;
②“(m+n)t=mt+nt”类比得到“(a+b) c=ac+bc”;
③“”类比得到“(ab)c=a(bc)”;
④“”类比得到“p0, a p=xpa=x”;
⑤“||=|m||n|”类比得到“| ab |=|a||b|?”;
以上式子中,类比得到的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8.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现输入如下四个函数,则可以输出的函数是( )
A. B.
C. D.
9. 函数是( )
A、最小正周期为的偶函数 B、最小正周期为的奇函数
C、最小正周期为的偶函数 D、最小正周期为的奇函数
10.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
A. B. C. D.
11.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可归纳猜想出的表达式为( )
A. B. C. D.
12.若函数在定义域R内可导,,且当时,,设则( )
A. B. C.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正确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13. 某小卖部为了了解热茶销售量y(杯)与气温x(℃)之间的关系,随机统计了某4天卖出的热茶的杯
数与当天气温,并制作了对照表:
由表中数据算得线性回归方程中的预测当气温为-5 ℃时,热茶销售量
为 杯.
14.已知函数是的导函数,且是偶函数,则的递增区间是
15.已知,若有两个元素,则的取值范围是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顶点、分别是离心率为的圆锥曲线的焦点,顶点在该曲线上.一同学已正确地推得:当时,有.类似地,当、时,有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推理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设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
(Ⅰ)求,,,的值并猜想其通项公式;
(Ⅱ)用三段论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
18.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其中,向量m,n,m·n=1.(1)若,求的值;(2)若,求△的面积.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函数
(Ⅰ)设集合和,分别从集合和中随机取一个数作为和,求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的概率;
(Ⅱ)设点是区域内的随机点,
记有两个零点,其中一个大于,另一个小于,求事件发生的概率.
20.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两个正方形ABCD和DCEF不在同一平面内,M,N分别为AB,DF的中点.
(1)若平面平面DCEF,求直线MN与平面DCEF所成角的正弦值;
(2)用反证法证明:直线ME与BN是两条异面直线.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函数为实数。
(Ⅰ)已知函数在处取得极值,求的值;
(Ⅱ)已知不等式对任意都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椭圆的一个焦点为,与两坐标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如图),向量与向量m共线.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斜率为k的直线过点C(0,2),且与椭圆交于P,Q两点,求△POC与△QOC面积之比的取值范围.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三数学文科试卷答案
19
则事件包含基本事件的个数是1+2+2=5,∴……6分
(Ⅱ)依条件可知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为,
其面积 ……………………………………8分
事件构成的区域:
由,得交点坐标为………………………………10分
,∴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12分
20【解】(1)取CD的中点G,连接MG,NG. …………1分
设正方形ABCD,DCEF的边长为2,
则. …………2分
因为平面平面DCEF,
所以平面DCEF. …………3分
可得是MN与平面DCEF所成的角. …………4分
因为
所以sin…………5分
即MN与平面DCE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6分
(2)证明:假设直线ME与BN共面, …………7分
则平面MBEN,且平面MBEN与平面DCEF交于EN.
由已知,两正方形不共面,故平面DCEF.
又AB∥CD,所以AB∥平面DCEF. …………9分
而EN为平面MBEN与平面DCEF的交线,所以AB∥EN. …………10分
又AB∥CD∥EF,所以EN∥EF,这与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11分
所以直线ME与BN不共面,即它们是异面直线. …………12分
22【解】(1)由向量与向量m共线,可得
又所以.
所以椭圆方程为. …………4分
(2)设且.
PQ方程为y=kx+2,代入椭圆方程并消去y,
得 …………5分
所以 ①
三明市富兴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
数学(理)
(考试时间:2012年12月24日  满分:150分)
_ 班    姓名____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下列各小题中,所给出的四个
答案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
1. 已知集合,,则的映射的个数有(  )
A.     B.    C.    D.
2.已知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为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则“”是
“”的(  )条件
A.充分不必要  B.必要不充分  C.充要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3.点到抛物线的焦点的距离是(  )
A. 1    B.2    C.    D.3
4.已知某个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右,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
(单位:),则这个三棱锥的体积是(  )
A. B.
C. D.
5.如右图,函数的图象是曲线,其中
点,则的值是(  )
A.1          B.2
C.3          D.无法判断
6.直线截圆得到的劣弧所对的圆心角为(  )
  A.   B. C.   D.
7.设是两条直线,是两个不同平面,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
A.若与所成的角相等,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8.已知点,,直线与线段相交 ,则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或      B.
C.          D.
9.已知点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和焦点,又,则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10.给出以下四个命题: 
① 过点且在轴和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是;
② 当时,方程表示椭圆;
③ 中,,则直角顶点的轨迹方程是;
④ “”是“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的充要条件.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若实数满足不等式组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
12.设等比数列的公比,前项和为,则的值为____;
13.设是60°的二面角内的一点,,是垂足,,,则的长是__________;
14.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是,P点是双曲线右支上一点,且
,则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
15.一圆与两坐标轴分别相交于A、B、C、D四个交点,若A、B、C三个点都在函数图象上,则点D的坐标为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解题过程.
16.(本小题满分13分)
在中,角的对边是,已知,,.
(1) 求的值;
(2) 求的值.
17.(本小题满分13分)
在直角坐标系中,以为圆心的圆和直线相切.
(1)求圆的方程;
(2)过点的直线与圆交于两点,且,求直线的方程.
18.(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数列中,,当 时,.
(1)求和的值;
(2)若数列为等差数列,求实数的值.
19.(本小题满分13分)
如图,在五面体中, 平面,
,,为的中点,
,写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过程,并计算
(1)求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的大小;
(2)证明:平面平面;
(3)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20.(本小题满分14分)
设,函数.
(1)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当时,函数取得极值,证明:当时,
.
21.(本小题满分14分)注意:第(3)小题平行班学生不必做,特保班学生必须做.
已知椭圆的焦点在轴上,它的一个顶点恰好是抛物线的焦点,离心率,过椭圆的右焦点作与坐标轴不垂直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设点是线段上的一个动点,且,求的取值范围;
(3)设点是点关于轴的对称点,在轴上是否存在一个定点,使得、、三点共线?若存在,求出定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月考3
高三理科数学试题参考答案
17.解:(1)令圆的半径为R,由以为圆心的圆和直线相切得,  ∴ 圆的方程为.
(2)由题得:,又半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若轴时,直线的方程是符合;
若不垂直轴时,令直线的方程是 即,
∴ ,   ∴ .
综上可知,直线的方程为或.
18.解:(1)∵,当 时,,
∴ ,
(2)∵数列为等差数列, ∴,,成等差数列,
即.
∴ 当时, ,此时,当 时,
(定值).
∴ 数列以为首项,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 .
(3)解: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于是
又由题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因为二面角为锐角,所以其余弦值为.
21.解:(1)设椭圆方程为,由题意
故椭圆方程为
三明市富兴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 三 物 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有选错或不答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由静止开始运动,其运动轨迹一定与电场线重合
B.电场强度的方向就是放入电场中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且其大小E=F/q
C.由B=F/IL知,通电直导线垂直于磁场方向放置,B与通电直导线所受的安培力成正比,与通电导线I、L的乘积成反比
D.洛伦兹力的方向一定与电荷速度方向垂直,磁场方向不一定与电荷运动方向垂直
2.有一个电子射线管(阴极射线管),放在一通电直导线的上方,发现射线的径迹如图所示,则此导线该如何放置,且电流的流向如何( )
A.直导线如图所示位置放置,电流从A流向B
B.直导线如图所示位置放置,电流从B流向A
C.直导线垂直于纸面放置,电流流向纸内
D.直导线垂直于纸面放置,电流流向纸外
3.如图所示,P、Q是两个电量相等的正点电荷,它们连线的中点是O,A、B是中垂线上的两点。OAA.EA一定大于EB,φA一定大于φB
B. EA不一定大于EB,φA一定大于φB
C.EA一定大于EB,φA不一定大于φB
D.EA不一定大于EB,φA不一定大于φB
4.如图所示电路,当ab两端接入100V电压时,cd两端电压为20V;当cd两端接入100V电压时,ab两端电压为50V,则R1∶R2∶R3等于( )
A.3∶2∶1 B.2∶1∶1
C.4∶2∶1 D.4:2:2
5.如图所示电路,E为电源电动势,r为电源内阻,R1和R3均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当R2的滑动触点在a端时合上开关S,此时三个电表A1、A2和V的示数分别为I1、I2和U。现将R2的滑动触点向b端移动,则三个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A.I1增大,I2不变,U增大 B.I1减小,I2增大,U减小
C.I1增大,I2减小,U增大 D.I1减小,I2不变,U减小
6.如图所示,甲、乙两带电小球的质量均为m,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q,两球间用绝缘细线连接,甲球又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在两球所在空间有方向向右的匀强电场,则当两小球均处于平衡时的可能位置是下图中的( )
7.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有位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A)所示,将压敏电阻和一块挡板固定在绝缘小车上,中间放置一个绝缘重球。小车向右做直线运动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如图(B)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从t1到t2时间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从t1到t2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从t2到t3时间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从t2到t3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8.在一个竖直的支架上固定着两个水平的弹簧枪A和B,弹簧枪A、B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如图5所示,A比B高h,弹簧枪B的出口距水平面高,弹簧枪A、B射出的子弹的水平射程之比为xA∶xB=1∶2.设弹簧枪A、B的高度差h不变,且射出子弹的初速度不变,要使两个弹簧枪射出的子弹落到水平面上的同一点,则(   )
A.竖直支架向上移动,移动的距离为h
B.竖直支架向下移动,移动的距离为h
C.竖直支架向下移动,移动的距离为h
D.竖直支架向上移动,移动的距离为h
9.回旋加速器是获得高能带电粒子的装置,其核心部分是分别与高频交流电源的两极相连的两个D形盒,两盒间的狭缝中形成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使粒子在通过狭缝时都能得到加速,两D形金属盒处于垂直于盒底的匀强磁场中,如图所示,关于回旋加速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狭缝间的电场对粒子起加速作用,因此加速电压越大,带电粒子从D形盒射出时的动能越大
B.磁场对带电粒子的洛仑兹力对粒子不做功,因此带电粒子从D形盒射出时的动能与磁场的强弱无关
C.带电粒子做一次圆周运动,要被加速两次,因此交变电场的周期应为圆周运动周期的二倍
D.用同一回旋加速器分别加速不同的带电粒子,一般要调节交变电场的频率
10.如图所示,在真空室中有一水平放置的不带电平行板电容器,板间距离为d,电容为C,上板B接地。现有大量质量均为m、带电量均为q的小油滴,以相同的初速度持续不断地从两板正中间沿图中虚线所示方向射入,第一滴油滴正好落到下板A的正中央P点。如果能落到A板的油滴仅有N滴,且第N+l滴油滴刚好能飞离电场,假定落到A板的油滴的电量能被板全部吸收,不考虑油滴间的相互作用,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1滴油和第N+1滴油滴运动时间之比为1:2
B.落到A板的油滴数
C.第N+1滴油滴通过电场的整个过程所增加的动能等于
D.第N+1滴油滴通过电场的整个过程所减少的机械能等于
11.如图甲所示为一个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圆环,可在水平放置的足够长的粗糙细杆上滑动,细杆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现给圆环向左的初速度v0,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圆环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 )
12.如图所示,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υ0垂直进入相互正交的匀强电场E和匀强磁场B中,从P点离开该区域,此时侧向位移为y,粒子重力不计,则( )
A.粒子在P点所受的电场力一定比磁场力大  
B.粒子在P点的加速度为(qE-qυ0B)/m?
C.粒子在P点的速率为
D.粒子在P点的动能为?
二、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作图2分,共24分。)
13.2012年暑假期间,某学校课题研究小组为了撰写关于未知材料电阻率的实践报告,设计了一个测量电阻率的实验方案,可提供的器材有:
A.电流表G,内阻Rg=120,满偏电流Ig=3mA
B.电流表A,内阻约为0.2,量程为0~0.6A
C.螺旋测微器
D.电阻箱R0(0~9999,0.5A)
E.滑动变阻器Rg (5,1A)
F.干电池组(3V,0.05)
G.一个开关和导线若干
他进行了以下操作:
(1)用多用电表粗测电阻丝的阻值,当用“×10”挡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他应该换用________挡(填“×1”或“×100”),换挡后,在再次测量前先要__ ___,进行一系列正确操作后,指针静止时如图1所示,则电阻丝的阻值约为_________。
(2)用螺旋测微器测电阻丝的直径,其示数部分如图2所示,则该次测量测得直径=__ _ _mm。
(3)把电流表G与电阻箱串联改装成电压表使用,最大测量电压为3V,则电阻箱的阻值应调为=______。
(4)请用改造完的电压表设计一个测量电阻率的实验,
根据提供的器材和实验需要,请将图3中电路图补画完整。
(5)实验数据的测量与电阻率的计算:如果电阻丝的长
度为L,电路闭合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合适位置,
电流表G的示数为I1,电流表A的示数为I2,请用已知量和
测量量写出计算电阻率的准确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14.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
下列器材:
A.待测的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 V,内电阻小于1.0Ω )
B.电流表A1(量程0—3 mA,内阻Rg1=10Ω)
C.电流表A2(量程0—0.6 A,内阻Rg2=0.1Ω)
D.滑动变阻器R1(0—20Ω,10 A)
E.滑动变阻器R2(0—200Ω,l A)
F.定值电阻R0(990Ω)
G.开关和导线若干
(1)某同学发现上述器材中没有电压表,但给出了两个电流表,于是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a)、(b)两个参考实验电路,其中合理的是___ ___图所示的电路;在该电路中,为了操作方便且能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 __(填写器材前的字母)。
(2)图乙为该同学根据(1)中选出的合理实验电路,利用测出的数据绘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表A1的示数,I2为电流表A2的示数,且I2的数值远大于I1的数值),则由图线可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_ _____V,内阻r=___ ___Ω。
(3)若将图线的纵坐标改为__ ____ ____ ____,(用题目中出现的字母表示)则图线与纵坐标轴的交点的物理含义即直接为电动势的大小。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如图所示,PQ和MN为水平、平行放置的金属导轨,相距1m,导体棒ab跨放在导轨上,棒的质量m=0.2kg,棒的中点用细绳经滑轮与物体相连,物体质量M=0.3kg,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2T,方向竖直向下,为了使物体匀速上升,应在棒中通入多大的电流?方向如何?
16.用四个阻值均为R的电阻连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S闭合时,有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静止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中点(如图所示)。设两极板间距离为d,不计电源内阻,求:
(1)小球带什么电?电源电动势E为多大?
(2)现断开开关S,小球向平行板电容器的一极板运动,求小球与极板碰前瞬间的动能?
17.如图所示,在绝缘水平面上,相距为L的A、B两点处分别固定着两个等量正电荷.a、b是AB连线上两点,其中Aa=Bb=,O为AB连线的中点.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初动能E0从a点出发,沿AB直线向b运动,其中小滑块第一次经过O点时的动能为初动能的n倍(n>1),到达b点时动能恰好为零,小滑块最终停在O点,求:
(1)小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Ob两点间的电势差Uob.
(3)小滑块运动的总路程S.
18.如图所示,真空室内存在宽度为d=8cm的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B=0.332T,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ab、cd足够长,cd为厚度不计的金箔,金箔右侧有一匀强电场区域,电场强度E=3.32×105 N/C,方向与金箔成37°角。紧挨边界ab放一点状粒子放射源S,可沿纸面向各个方向均匀放射初速率相同的粒子,已知:mα =6.64×10-27Kg, qα=3.2×10-19C,初速率v=3.2×106 m/s . (sin37°=0.6,cos37°=0.8)求:
粒子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R;
金箔cd被 粒子射中区域的长度L;
设打在金箔上d端离cd中心最远的粒子沿直线穿出金箔进入电场,在电场中运动通过N点,SN⊥ab且SN=40cm,则此粒子从金箔上穿出时的速度为多少?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答案

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B
B
C
B
A
D
B
D
B
C
C
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3、(1) ×1Ω ; 欧姆调零 ;  15  
(2) 0.265~0.268
(3) 880   (4)
(5)
14、(1) b , D (2)1.48 V(士0.04V),
0.84Ω(士0.03Ω)
(3)I1(R0+Rg1)
计算题(40分)
17、(12分)解:(1)由Aa=Bb=,O为AB连线的中点得:a、b关于O点对称,则Uab=0 ①
设小滑块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对于滑块从a→b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② 而f=μmg ③ 由①——③式得: ④
(2)对于滑块从O→b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⑤ 由③——⑤式得: ⑥
(3)对于小滑块从a开始运动到最终在O点停下的整个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⑦ 而 ⑧
由③——⑧式得: ⑨
18、(13分)解:(1)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即
(2分)
则(1分)
(2)设cd中心为O,向c端偏转的粒子,当圆周轨迹与cd相切时偏离O最远,
设切点为P,对应圆心O1,如图所示,则由几何关系得:
(2分)
向d端偏转的粒子,当沿Sb方向射入时,偏离O最远,设此时圆周轨迹与cd交于Q点,对应圆心O2,如图所示,则由几何关系得: (2分)
故金箔cd被粒子射中区域的长度L= (1分)
(3)设从Q点穿出的粒子的速度为,因半径O2Q∥场强E,则⊥E,故穿出的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1分)
沿速度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 (1分)
沿场强E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1分) (1分) 得: (1分)
故此粒子从金箔上穿出时速度为
三明市富兴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1.考试时间:90分钟。
2.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准确地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试卷类型:A,科目:生物。准考证号:“年段+班级+学号+考室+考号”。(如高三年段1班1号第1考室1号,准考证号为3 01 01 01 01)。
一.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孟德尔在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时,设计了对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验,在遗传学上
称为
A.测交 B.杂交 C.自交 D.正交
2.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说明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A.F2的表现型比为3∶1 B.F2的基因型比为1∶2∶1
C.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D.测交后代的比为1∶1
3.利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实验,为避免其自花授粉,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花蕾期不去雄蕊 ②花蕾期去掉雄蕊 ③花蕾期套上纸袋 ④花蕾期不套纸袋 ⑤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 ⑥待花成熟时,拿开纸袋任其在自然状况下传粉受精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4.用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全部是黄色圆粒,F1自交得F2,在F2
中杂合的绿色圆粒有4000个,推测纯合的黄色皱粒有
A.2000个 B.4000个 C.6000个 D.8000个
5.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他获得成功的原因包括:
①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②采用从一对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③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④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⑤找出配子形成时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7.据右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是
8.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 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A.1:3,1:2:1和3:1 B.3:1,4:1和1:3
C.1:2:1,4:1和3:1 D.3:1,3:1和1:4
9.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 B.F1测交结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
C.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 D.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5种
10.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①F1代产生配子的比例 ②F2代表现型的比例 ③F1代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
④F1表现型的比例 ⑤F2代基因型的比例
A.②④ B.①③ C.④⑤ D.②⑤
11.牵牛花的红花基因(A)对白花基因(a)显性,阔叶基因(B)对窄叶基因(b)显性,它们不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将红花窄叶纯系植株与白花阔叶纯系植株杂交,F1植株再与“某植株”杂交,它们的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植株数分别为354、112、341、108,“某植株”的基因型应为
A. AaBb B. aaBb C. AAbb D.Aabb
12.现有AaBb与aaBb个体杂交(符合自由组合规律),其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中个体的比例为
A.1/8 B.1/4 C.1/3 D.1/2
13.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Aabb:AAbb=1:1,且种群中雌
雄个体比例为1:1,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个体之间能自由交配。则该种群
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A.1/2 B.5/8 C.1/4 D.3/4
14.牛的受精卵发育成原肠胚的过程中,下列行为在细胞内不能发生的是
A. DNA的半保留复制 B.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 D.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15.如果DNA分子上某一片段是基因,则该片段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上面有密码子 ③能转录产生mRNA
④能进入核糖体 ⑤能运载氨基酸 ⑥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6.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18%。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含32P与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50
B. 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 该过程需要316800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D. 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可能发生改变
17.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选用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B.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直接获得的
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离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8. 用纯系的黄果蝇和灰果蝇杂交得到下表结果,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亲本
子代
灰雌性×黄雄性
全是灰色
黄雌性×灰雄性
所有雄性为黄色,所有雌性为灰色
A.灰色基因是伴x的隐性基因 B.黄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
C.灰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 D.黄色基因是常染色体隐性基因
19.下列是人类有关遗传病的四个系谱图,与甲、乙、丙、丁四个系谱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都不可能是红绿色盲的系谱图
B.甲、乙、丙、丁都可能是白化病的系谱图
C.乙系谱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D.丁系谱中的夫妻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1/8
20. 在人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如果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都进入次级卵母细胞中,那么,形成的卵细胞与正常精子结合,其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
A.44+XXY B.44+XXX C.44+XXY或44+XXX D.44+XXY或44+XY
21.从某动物产生的精子中提取出四个,经测定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与基因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四个精子至少来自两个精原细胞
B.这四个精子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C.AB、ab不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D.AB、Ab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22.下面是基因型为Aa的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其中发生A和A基因的分离的是
23.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变化是
A.DNA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B.染色体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细胞板出现和纺锤体出现 D.着丝点分裂和同源染色体分离
24. 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下列哪些生理过程或生物技术中
①受精作用 ②病毒的增殖过程 ③细菌的增殖过程 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 ⑤DNA探针的使用 ⑥细胞的融合 ⑦翻译 ⑧逆转录
A.②③④⑤⑦⑧ B.①③④⑤⑥⑧ C.①②④⑤⑥⑧ D.②③⑤⑥⑦⑧
25.某动物精原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同时含有3个母方染色体的配子占
A.1/2 B.1/4 C.1/8 D.1/16
26.右图是从一种二倍体生物体内获得的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该细胞的染色体、纺锤体及赤道板
B.该图所示的细胞分裂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基因重组
C.该图所示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此时该细胞中含有2个四分体,8个DNA分子
27.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② 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③ 生物体发生基因突变后一定会传递给下一代
④ 每个基因都包含特定的碱基序列,具有特异性
⑤ 人体内的肝脏细胞和成熟红细胞所含的基因相同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28.右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 下列有关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每个细胞都能表达
D.该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9.从某生物组织中提取DNA进行分析,其四种碱基数的比例是: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6%,又知该DNA的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问与H链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总数的
A.42% B.27% C.26% D.14%
30.已知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显性,两亲代果蝇杂交,子代雄性全部表现为截毛,雌性全部表现为刚毛,则亲本雄性和雌性的基因型分别是
A.XbYb、XBXB B. XBYb、XBXb C. XBYb、XbXb D. XbYB、XBXb
31.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为公鸡。已知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
定。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
A.1:1 B.1:2 C.2:1 D.3:1
32.某种植物的株高由多对基因控制,显性基因越多就越高。现将最高和最矮的2个极端类型作为亲本杂交,F2表现型的预期分布与下列哪一曲线最接近
33.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A.丁图细胞表示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后期
B.正常情况下甲图生物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
C.乙图中黑方框表示男性患者,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丙图所示的一对夫妇,如果他们生一个男孩,该男孩是患者的概率为1/2
34.基因转录出的初始RNA,经不同方式的剪切可被加工成翻译不同蛋白质的mRNA。某些剪切过程不需要蛋白质性质的酶参与。大多数真核细胞mRNA只在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合成,不同的mRNA合成后以不同的速度被降解。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某些初始RNA的剪切加工可由RNA催化完成
B.一个基因可能参与控制生物体的多种性状
C.mRNA 的产生与降解与个体发育阶段有关
D.初始RNA的剪切、加工在核糖体内完成
35.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
A. 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tRNA种类不同
B. 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mRNA碱基序列不同
C. 这两类细胞的核DNA不同
D. 在这两种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36.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B.某个DNA中含有200个碱基对,则其蕴含的遗传信息种类最多有2100 种
C.若一条链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相应碱基比为4︰3︰2︰1
D.DNA分子中G与C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稳定性相对越大
37.下列关于遗传密码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种与之相对应的遗传密码
B.GTA肯定不是遗传密码子
C.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
D.信使RNA上的GCA在人细胞中和小麦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38.下图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C.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
D.突变基因必将传递给子代个体
39.下列关于变异和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中缺失一个基因不属于基因突变
B.产前诊断确定胎儿性别进而有效预防白化病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发生在生物体体细胞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传给后代,所以它是不可遗传变异
40.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 由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二倍体
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含一个染色体组
D. 由六倍体普通小麦花药离体培育出来的个体就是三倍体
4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B.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C.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手段主要有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D.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常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作为调查对象
42.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对某种生物而言,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②自然突变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③所有基因突变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 ④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⑤基因突变只发生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
A. 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43.数量性状通常显示出一系列连续的表型。现有控制植物高度的两对等位基Aa和Bb,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的高度,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纯合子AABB高50厘米,aabb高30厘米,这两个纯合子之间杂交得到Fl,再自交得到F2,在F2中表现40厘米高度的个体基因型不可能为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44.紫罗兰单瓣花(A)对重单瓣花(a)显性。右图示一变异品系,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缺失了一片段,该变异不影响A基因功能。发生变异的个体中,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育,但含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可育。现将该个体自交,子代单瓣花与重单瓣花分离比为
A.1︰1 B.1︰0
C.2︰1 D.3︰1
45.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可能再发生变异 B.表现型不再受环境的影响
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 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46.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
依次属于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
C.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
47.某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以“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最好选择调查何种遗传病以及采用的方法是
A.白化病;在周围熟悉的4~10个家系调查 B.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苯丙酮尿症;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D.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48.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49.现有两个品种的小麦:不抗寒(AA)抗倒伏(bb)高蛋白(DD)和抗寒(aa)不抗倒伏(BB)低蛋白(dd)。这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如果要获得抗寒、抗倒伏、高蛋白的优质品种,杂交育种的F2中和单倍体育种产生的个体中符合要求的纯合子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A.3/64 、1/8 B.1/64、1/8 C.1/64、0 D.3/64、0
50.利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具有两个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有
①材料的选择:所选的原始材料是人们在生产中多年栽培过的、分别具有我们所期望的个别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品种,一般是纯合子 
②杂交一次,得F1是杂合子,不管在性状上是否完全符合要求,一般情况下,都不能直接用于扩大栽培 
③让F1自交,得F2(性状的重新组合一般是在F2中出现),选出在性状上符合要求的品种,这些品种的基因型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④把初步选出的品种进行隔离自交,根据F3是否出现性状分离,可以确定被隔离的亲本是否是纯合子
A.0项 B.1项 C.2项 D.3项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51.(8分)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中 A1B1 段形成的原因是 。
(2)图 5 细胞对应于图 2 中的段 (填序号)。D2 E2 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图 1 中的 段变化相同。
(3)雄性激素能促进图 3、图 4、图 5 中的哪一个细胞的形成? 。
图 5 子细胞的名称为 。图 3、图 4、图 5中的
哪一个细胞正在发生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 。
(4)图 3 细胞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①和⑤在前一时期是 。
52.(14分)所有细胞生物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这是细胞具有统一性的证据之一。请回答:
(1)19世纪,人们发现了染色体在细胞遗传中的重要作用,在研究染色体主要组成成分的遗传功能时,科学家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是 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其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 ,通过 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因而DNA分子能比较准确的在亲子代间传递信息。(3)为研究DNA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四支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等量的ATP和等量的DNA聚合酶,在各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DNA分子,它们分别是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小牛胸腺细胞、T2噬菌体的DNA。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各试管中残留的每一种脱氧核苷酸的含量。该实验要探究的是 ,若结果发现残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量不同,则说明 。
实验二:将大肠杆菌中提取的DNA分子加到具有足量的四种核糖核苷酸的试管中,在
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产物的含量。该实验模拟的是 过程,不能检测到产物的原因是 。
53.(7分)如图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1)表示遗传信息表达过程的是________(填字母),a过程所需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含有核糖的是________(填数字);由②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是________________。
(3)该DNA片段第三次复制至少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________个。(不考虑终止密码)
(4)若在AUG后插入三个核苷酸,合成的多肽链中除在甲硫氨酸后多一个氨基酸外,其余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由此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苯丙酮尿症是由控制某种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这说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6分)
(1)孟德尔以黄色圆粒纯种豌豆和绿色皱粒纯种豌豆为亲本杂交,F2代的性状表现为4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数量比为9﹕3﹕3﹕1,为解释实验现象,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有关假说的基础上,孟德尔增加的假说内容是“同对的遗传因子分离,_________________”。孟德尔用于验证假说的实验是将F1与双隐性亲本进行________,实验结果正如根据假说所预测的子代出现四种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
与孟德尔同时代的一些植物学家也以豌豆为实验材料,对其它两个相对性状进行类似实验,但不一定都能得到与上述实验相同的结果。任写出一种原因:_______________。
(2)玉米种皮的颜色是由细胞中的色素决定的,现有黄色小粒(Aabb)、白色大粒(aaBb)两玉米品种,为了达到每年培育黄色大粒玉米(AaBb)的杂种,向农民供应生产需要的种子,育种公司的制种思路是:
①获得AAbb和 aaBB玉米品系,
②利用现有材料每年将部分AAbb和 aaBB杂交以获得商品种子,部分AAbb和 aaBB自交以用于来年制种。
写出利用现有材料获得 AAbb和 aaBB的方法(用遗传图谱或文字说明均可)
55.家蚕是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雄蚕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蚕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家蚕的一个染色体组包括________条染色体。
(2)在家蚕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A与白色基因a(A对a显性)。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B、b基因,当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A的作用,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而b基因不会抑制黄色基因A的作用。
①结黄茧的蚕的基因型是________。
②基因型为AaBb的两个个体交配,子代出现结白色茧的概率是________。
③现有基因型不同的两个结白茧的蚕杂交,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子代中结白茧的与结黄茧的比例是3∶1。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还可能是 ×
; × (正交、反交视作同一种情况)
56.(5分)棉铃虫是一种危害棉花的害虫。我国科学工作者发现一种生活在棉铃虫消化道内的苏云金杆菌能分泌一种毒蛋白使棉铃虫致死,而这种毒蛋白对人畜无害。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科学家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毒蛋白基因转入棉花植株并成功表达,棉铃虫吃了这种转基因棉花的植株后就会死亡。花粉管通道法是指:利用植物花粉萌发时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毒蛋白基因送入胚囊,进而导入尚不具备细胞壁的合子或早期胚细胞,最终形成含有目的基因的种胚。此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省去了组培的复杂过程。
(1)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毒蛋白基因导入棉花细胞,此过程是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中的第三步,即 。
(2)基因工程的工具酶可以将目的基因切下并连接到运载体上。限制酶可以识别特定的DNA序列,并切断 键。下列所示的黏性末端是由 种限制酶作用产生的。
(3)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可以直接检测毒蛋白,这种检测方法称为 。
也可在宏观性状水平检测该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已知转基因植物中毒素蛋白只结合某些昆虫肠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使细胞膜穿孔,肠细胞裂解,昆虫死亡。而该毒素蛋白对人类的风险相对较小,原因是人类肠上皮细胞 。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月考试卷
高三生物答题卷 座位号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51.(8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 ________
(3)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14分)
(1)
(2)
(3)


53.(7分)
(1)
(2)
(3)
(4)
(5)
54.(6分)
(1)

(2) (2分)
55.(10分)
(1)
(2)
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③ ×
× (正交、反交视作同一种情况)
56.(5分)
(1)
(2)
(3)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月考试卷
高三生物答案卷
一、选择题(共50分)
三明市富兴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115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will the speakers do next Friday?
A. Water the garden.
B. Go shopping.
C. Have a picnic.
2. What is NOT part of their overseas markets yet?
A. Europe. B. Australia. C. South Africa.
3. How much will the man pay in total?
A. 400 dollars.
B. 480 dollars.
C. 640 dollars.
4. Why won’t the woman go traveling?
A. She doesn’t like traveling by air.
B. She toured Europe last year.
C. She doesn’t have enough money.
5.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meeting?
A. She is unsatisfied with it.
B. It went very well.
C. The man should talk more about his opinion.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y didn’t the man call the woman
A. He had no change.
B. He wasn’t in the service area.
C. He was just a few minutes late.
7. What will the speakers do next?
A. Wait for their friends.
B. Go to join their friends.
C. Have the car repaired.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What did the speakers do last year?
A. They asked Gail for help.
B. They organized a party.
C. They planted some turnips.
9.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Gail?
A. She is optimistic.
B. She is friendly.
C. She is unhelpful.
10. When did the woman talk to Gail?
A. Last month.
B. Last week.
C. Yesterday..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 Where did the woman watch the movie last night?
A. At the cinema.
B. At home.
C. At the man’s house.
12. How did the man find out about the film?
A. From the newspaper.
B. From TV.
C. From the woman.
13. Which aspects of the movie did the woman especially like?
A. The actors and music.
B. The plot and the acting.
C. The plot and the setting.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7题。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Stories.
Pictures.
Friends.
Why does the man think it stressful to go to the dentist?
A It hurts.
B. It is embarrassing.
C. You can do nothing about it
16. What does the man is the most stressful?
A. Moving to a new place.
B. Taking an exam.
C. Being late.
17.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an interview?
A. Enjoyable.
B. Stressful.
C. Challenging.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 What is checked in the first test?
Your eyesight.
Your driving skills.
Your knowledge of traffic regulations.
What does the instruction permit allow you to do?
Practice driving with an experienced driver.
Drive under normal highway condition.
Have the car checked by the license office.
What should you take with you when taking the road test?
Your identification card.
Your instruction permit.
Your car.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 I'm going to San Francisco for a couple of days. — . I wish I could get away for a while.
A. forget it B. I really envy you C. I can't agree more D. It doesn't matter
22.— Alvin, are you coming with us?
— I'd love to, but something unexpected ________.
A. was coming up B,. had come up C. would come up D. has come up
23. I _use a clock to wake me up because at six o'clock each morning the train comes by my house.
A. mustn't B. shouldn't C. needn't D. couldn't
24. If she doesn't want to go, nothing you can say will her.
A. promise B. persuade C. invite D. support
25.As the quality of the city’s air continues to give rise to ______, the residents are encouraged to set off fewer fireworks.
? A.descriptions?? B.compromise?? C.concerns????? D.emergency
26. — I don’t know about you, but I’m sick and tired of this weather.
— _________. I can’t stand all this rain. A. So am I B. It’s hard to say C.I don’t care D.I hope not
27. A number of high buildings have arisen _______ there was nothing a year ago but ruins. A. where B. when C. before D. until
28. Be _______ — you can’t expect me to finish all this work in so little time. A. creative B. confident C. reasonable D. grateful
?29. He got up late and hurried to his office, _________the breakfast untouched.
A. left B. to leave C. having left D. leaving
30. The three of us___________around Europe for about a month last summer.
A. have travelled B. travelled C. had travelled D. travel
31.Studying Wendy's menu, I found that many of the items are similar to______ of McDonald's.
A. all B. any C. ones D. those
32. Brown said he was by no means annoyed;_____ he was glad to be able to make himself clearly understood.
A. all in all B. for one thing C. by the way D. on the contrary
33.Armed with the information you have gathered, you can_______ preparing your business plan.
A. set about B. set out C. set off D. set up
34. Maria has written two novels, both of _____ have been made into television series. A. them B. which C. that D. what
35. It doesn’t matter ________ you pay by cash or credit card in this store.
A. how B. what C. whether D. why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That holiday morning I didn’t have to attend school. Usually, on holidays, Mother 36 me to sleep in. And I would certainly take full advantage of it. On this particular morning, ___37 ___ ,I felt like getting up early.
I stood by my window overlooking the ___38___, having nothing better to do. But as it turned out, I was soon to learn about something ___ 39 ___ in life.
As I watched several people go by, get into their cars and go off, I ___40___ an old man on a bicycle with a bucket on its ___41___ and a basket rags and bottles on its back-carriage. He ___42___ from one car to another, washing and cleaning them. From the water on the ground, it seemed that he had already ___43___ washing and cleaning about a dozen or more cars. He must have begun to work quite early in the morning.
Several thoughts ___44___my mind as I watched him work. He wasn’t well-dressed. He had on a pair of shorts and a(n) ___45___ T-shirt. The bicycle he rode was not by any means the kind modern ___46___would want to be seen riding on. But he seemed ___47___ with life. There he was, working hard at his small business, ___48___ at passers-by and stopping to chat now and then ___49___ elderly men and women on their way to the market nearby.
There was a noticeable touch of___50___ in the way he seemed to be doing things— ___51___the windscreen (挡风玻璃), then standing back to admire it; scrubbing (擦净) the wheels and ___52___, standing back to see what they look like after the scrub.
It was a ___53___ to learn, I felt. At no age need one have to beg for a ___54___if one has good health and is willing to work hard. For a while I felt ___55__ of myself. Young as I am—just sixteen, and there was this old man who must have been usefully engaged perhaps before the sun appeared above the horizon.
36.A.forces B.causes C.allows D.forbids
37.A.otherwise B.however C.therefore D.besides
38.A.market B.bus stop C.school D.parking lot
39.A.useful B.surprising C.awful D.interesting
40.A.assisted B.recognized C.called D.noticed
41.A.back B.wheel C.handle D.seat
42.A.searched B.moved C.left D.wandered
43.A.finished B.started C.intended D.stopped
44.A.inspired B.slipped C.disturbed D.crossed
45.A.attractive B.simple C.shiny D.expensive
46.A.cyclists B.businessmen C.drivers D. repairmen
47.A.busy B.careful C.content D.bored
48.A.pointing B.looking C.laughing D.waving
49.A.about B.with C.for D.like
50.A.pride B.respect C.sympathy D.worry
51.A.covering B.fixing C.replacing D.cleaning
52.A.still B.again C.yet D.soon
53.A.fact B.subject C.skill D.lesson
54.A.business B.success C.living D.right
55.A.ashamed B.doubtful C.fearful D.tired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One morning a few years ago, Harvard President Neil Rudenstine overslept. For this busy man, it was a sort of alarm: after years of non-stop hard work, he might wear himself out and die an early death. Only after a week’s leave — during which he read novels, listened to music and walked with his wife on a beach — was Rudenstine able to return to work. In our modern life, we have lost the rhythm between action and rest. Amazingly, within this world there is a universal but silly saying: “I am so busy.” We say this to one another as if our tireless efforts were a talent by nature and an ability to successfully deal with stress. The busier we are, the more important we seem to ourselves and, we imagine, to others. To be unavailable to our friends and family, and to be unable to find time to relax — this has become the model of a successful life. Because we do not rest, we lose our way. We miss the guide telling us where to go, the food providing us with strength, the quiet giving us wisdom. How have we allowed this to happen? I believe it is this: we have forgotten the Sabbath, the day of the week — for followers of some religions — for rest and praying. It is a day when we are not supposed to work, a time when we devote ourselves to enjoying and celebrating what is beautiful. It is a good time to bless our children and loved ones, give thanks, share meals, walk and sleep. It is a time for us to take a rest, to put our work aside, trusting that there are larger forces at work taking care of the world. Rest is a spiritual and biological need; however, in our strong ambition to be successful and care for our many responsibilities, we may feel terribly guilty when we take time to rest. The Sabbath gives us permission to stop work. In fact, “Remember the Sabbath” is more than simply permission to rest; it is a rule to obey and a principle to follow. 56. The “alarm” in the first paragraph refers to “_______”. A. a warning of danger B. a spread of disease C. a sign of age D. a signal of stress
57.According to Paragraph 4, a successful person is one who is believed to _______. A. be busy working without time to rest B. be able to work without stress C. be more talented than other people
D. be more important than anyone else 58. Some people feel guilty when taking time to rest because they _______. A. think that taking a rest means lacking ambitions B. think that taking a rest means being lazy C. fail to realize that religions force them to rest D. fail to realize that rest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life 59.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A. It is silly for anyone to say “I am so busy.” B. The Sabbath gives us permission to rest. C. We should balance work with rest. D. We should be available to our family and friends.
B
Top lists are lecturing people on everything from"100 books to read ". Aren't you just tired of being told what to do with your time?
Now you have a list to end all lists!
Take a look at the following two examples from the list of "101 things not to do":
Swim with Dolphins(海豚)?
Swimming with dolphins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profitable tourist activities. However, every dolphin will welcome having their busy ,tiring day interrupted by tourists screaming pushing around them in the water. Worse yet, when dolphins get too near to the boats loaded tourists, they could get caught up in ropes and killed by propellers(螺旋桨).
Here’s a little secret. Dolphins look like smiling at you, but actually they’re just opening mouths.
Go to See the Mona Lisa?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about the mysterious(神秘的)smile. The 6 million people who the lady in the Louvre every year can’t all be wrong after all. But they can be quite anno standing in front of you, holding up their cameras to prevent you from seeing anything. In fact hard for you to see the painting clearly because you have to stay away from it for security read. After queuing for hours, many tourists can remain in front of the painting only for 15 seconds most.
If the mysterious lady in the picture knew her fate, she wouldn’t just be smiling, she laughing.
So, still long to see the Mona Lisa? If you want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e list, read 101 Tings NOT to Do Before You Die. Visit www.not2dobeforeidie.co.uk and buy the book at a 20% discount.
60.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swimming with dolphins________.
A. is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tourist activity
B. can cause danger to dolphins
C. will make tourists busy and tired
D. gives fun to both tourists and dolphins
61. 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about going to see the Mona Lisa?
A. It is wrong to go and see the mysterious smile.
B. Fifteen seconds in front of the painting is enough.
C. It is not as satisfying as expected.
D. Queuing for hours is worthwhile.
62. The list of “101 things not to do” is made most probably because its author_______.
A. thinks it boring to do the things suggested by other lists
B. wants to provide a list different from other lists
C. intends to persuade people to read more lists
D. believes other lists are not humorous enough
63. 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
A. To recommend tourist activities.
B. To comment on popular lists
C. To introduce a website
D. To advertise a book
C
A Book Review—The Snake-Stone by Berlie Doherty
The setting: Urban England (the cities), but also rural England (the countryside) including remote English villages.
The theme: The main theme is a teenage research of self-discovery, in this case the search for a mother from whom the hero was separated at an early age. Its other concerns are love, getting on with others, being persistent and courageous and trying to deal with doubts, troubles and worries. As the book moves to a close, James’ swimming coach says to him: “You are not like a kid obeying instructions any more. You are diving like a young man who knows where he is going.”
The characters: James is the hero of the story. He is a championship diver, and has a comfortable life with his foster parents (养父母). Yet he also has the qualities to take him on a long journey to find his birth mother. The other characters in The Snake-Stone, James’ parents, his diving instructor, best friend, the villagers, people he meets on his journey, are pictured realistically.
The turning point: The turning point in the story comes while James’ foster parents are away in London, and he wonders about the identity of his birth mother. The only clue he has is a fossil, “the snake stone” which she left behind along with a note on which she had written: “Take good care of Sammie. It was written on a torn envelope with parts of an address still there.
The journey: Instead of going to London, James decides to find his birth mother. With help from his geography teacher, James sets out for the remote country village where his mother might be found. James has painful, challenging, but also humorous and happy travels. The mother he finally meets, Anne, has a minor yet powerful voice in the novel. He comes to understand why she left him at a stranger’s door fifteen years before. Although the meeting is not long, it leaves him with a feeling of completeness. As a journey of self-discovery The Snake-Stone also provides its readers with a happy ending. Its hero says, on returning to his foster parents, “I was home.”
64. What is the main theme of the novel?
A. Life with foster parents. B. Life in the world of diving.
C. A travel around the country. D. A journey of self-discovery.
65. What do the coach’s words in Paragraph 2 suggest?
A. James is an independent young man. B. James is a hopeful swimmer.
C. James is an outgoing young man. D. James is a successful diver.
66. The snake stone in the novel is .
A. a stone with an address on it B. a gift from the swimming coach
C. a clue left by the birth mother D. a fossil left by the foster parents
67.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James’ journey is _________.
A. boring B. worthwhile
C. comfortable D. disappointing
D
Global warming is when the earth heats up, the temperature rises. It happens when greenhouse gases ---carbon dioxide, water vapor, nitrous oxide(二氧化氮), and methane(沼气) trap heat and light from the sun in the earth’s atmosphere, which increases the temperature. This is like when heat is trapped in a car. On a very hot day, the car gets hotter when it is out in the parking lot. This is because the heat and light from the sun can get into the car, by going through the windows, but it can’t get back out. Once the light is inside the car, it is trapped and the heat builds up, just like it does in the earth’s atmosphere. This is what the greenhouse effect does to the earth. The heat and light can get through the atmosphere, but it can’t get out. As a result, the temperature rises.
Sometimes the temperature can change in a way that helps us. The greenhouse effect makes the earth appropriate for people to live on. Without it, the earth would be freezing, or on the other hand it would be burning hot. We would not get the sun’s heat and light to make the night somewhat warm. During the day, especially during the summer, it would be burning because the sun would be up with no atmosphere to filter(过滤) it, so people, plants, and animals would be exposed to all the light and heat.
Although the greenhouse effect makes the earth able to have people living on it, if there gets to be too many gases, the earth can get unusually warmer, and many plants, animals, and people will die. They would die because there would be less food(plants like corn, wheat, and other vegetables and fruits). This would happen because the plants would not be able to take in the heat. This would cause us to have less food to eat, but it would also limit the food that animals have. Gradually, people, plants, and animals would all die of hunger.
People are doing many things to try stop global warming. One thing people are doing is carpooling. Carpooling is driving with someone to a place that you are both going to. This minimizes the amount of greenhouse gases put into the air by a car. Another thing that people are doing is being more careful about leaving things turned on like the television, computer, and the lights. A lot of people are taking time away from the television, and instead, they are spending more time outdoors. This helps our planet out a lot. Now, more people are even riding buses, walking to school, and riding their bikes to lower the amount of greenhouse gases in the air.
Planting trees and recycling also help. If you recycle, less trash goes to the dump, and less trash gets burned. As a result, there are fewer greenhouse gases in our atmosphere. Although adults do many things to help stop global warming, kids can do just as much.
68. By the example given in paragraph 1, the author wants to _______.
A. say that there are greenhouse gases in every car
B. show his feeling in a car in hot summer
C. tell us cars are causes of greenhouse gases
D. explain how greenhouse gases work
69. What is the effect of atmosphere?
A. It only traps the heat of the sun.
B. It makes the earth neither too hot nor too cold.
C. It works the same way as greenhouse gases.
D. It prevents all the light from the sun shining on the earth.
70.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third paragraph?
A. Although greenhouse effect is necessary, too much of it causes us to die.
B. Human beings are likely to disappear from the earth.
C. Crops can’t take the heat if there is greenhouse effect.
D. If there is greenhouse effect, all the plants will die.
71. What will the author most probably discuss in the paragraph that follows?
A. Why cars and buses pollute the air a lot.
B. What global warming is doing to the environment.
C. What kids can do to help stop global warming.
D. Who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E
Today,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are moving out of small villages in the country to go and live in big, noisy cities. They are moving from the peaceful hills, mountains, fields, rivers and streams of the countryside to the busy world of streets, buildings, traffic and crowds. This movement from rural(乡下的) areas to urban areas has been going on for over two hundred years.
In many countries, the main reason people come to live in towns and cities is work. After one or two large factories have been built in or near a town, people come to find work, and soon an industrial area begins to grow. There is usually a residential area nearby, too. The families of these workers need schools, hospitals and shops, so many people come to live in the area to provide these services and a city grows.
In every major city in the world, there is a business district where the big companies have their main off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area is usually in the city center downtown. It is here that you can see many huge skyscrapers(摩天大楼) and office blocks. The people who work here often travel a long way to work each day. Many of them live in the suburbs of the city, far away from the industrial area and the city center. Some suburbs are very pleasant, with nice houses and big gardens. There are usually parks for children to play in and large department stores where you can buy all you need.
But what is the future of the big cities? Will they continue to get bigger and bigger? Perhaps not. Some major cities have actually become smaller in the last ten years, and it is quite possible that one day we will see people moving out of the major cities and back into smaller towns and villages.
72. The underlined phrase “a residential area” means an area ________.
A. which is suitable for living in
B. which is near a city center
C. where people can do business
D. where people can buy things
73. Why do people move to live in cities or towns?
A. Because they can live more comfortably there.
B. Because they are sure of having a better life there.
C. Because they mainly want to find work there.
D. Because they like noisy life better than peaceful life.
74. What can we know about the business district?
A. It’s reasonable for a business district without a park for children to play in.
B. People usually work and live in the skyscrapers in the cities.
C. A business district usually lies not far away from the city center downtown.
D. Big companies usually have their main offices in the business district.
75. We can infer that this movement from rural to urban areas _________.
A. has been going on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
B. may not continue in the future
C. will surely continue in the future
D. has now stopped already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5分)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三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填词(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阅读下面短文,根据以下提示:1)汉语提示,2)首字母提示,3)语境提示,在每个空格内填入一个适当的英语单词,并将该词完整地写在右边相对应的横线上。所填单词要求意义准确,拼写正确。
Last week my youngest son and I visited my father at
his new home in Tucson, Arizona.
He moved there a few years ago, and I was e to 76 _________
see his new place. My earliest m of my father are 77._________
a tall, handsome, successful man ______(致力) to his work 78._________
and his family, but uncomfortable with his children. He
seemed u with me unless I got straight A’s. On the 79._________
f day of my visit, we went out with one of my father’s 80._________
f for lunch at an outdoor café. We talked along that 81._________
afternoon, did some s , ate on a street table, and 82.__________
laughed over my son’s funny facial e . Gone was my 83.__________
father’s critical (挑剔的) air and strict rules. The next day
dad pulled out his ______(童年) pictures and told me quite 84.__________
a few stories when he was a boy. I never felt so c____ (亲密) 85.__________
to him at that moment.
第二节 写作(满分25分)
下面这幅照片展现了女儿为回家妈妈拿包的情景。请根据你对这幅照片的理解用英语写一篇短文。
你的短文应包含以下内容:
1. 描述照片内容,如情景、人物、动作,等等;
2.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的感想;
3. 举例说明你能为家长减负做些什么。
注意:
1. 可参照图中文字及下面文章开头所给提示,作必要的发挥想象。
2. 词数120左右。开头已经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3. 作文中不得提及考生所在学校和本人姓名。
The burden of students has been a hot topic for years, but the load of parents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especially from their own childre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5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
考号
第一节 短文填词(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Last week my youngest son and I visited my father at
his new home in Tucson, Arizona.
He moved there a few years ago, and I was e to 76 _________
see his new place. My earliest m of my father are 77._________
a tall, handsome, successful man ______(致力) to his work 78._________
and his family, but uncomfortable with his children. He
seemed u with me unless I got straight A’s. On the 79._________
f day of my visit, we went out with one of my father’s 80._________
f for lunch at an outdoor café. We talked along that 81._________
afternoon, did some s , ate on a street table, and 82.__________
laughed over my son’s funny facial e . Gone was my 83.__________
father’s critical (挑剔的) air and strict rules. The next day
dad pulled out his ______(童年) pictures and told me quite 84.__________
a few stories when he was a boy. I never felt so c____ (亲密) 85.__________
to him at that moment.
第二节 书面表达 (满分25分)
The burden of students has been a hot topic for years, but the load of parents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especially from their own childre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0




15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参考答案(2012. 12)
第一卷 (115分)
三明市富兴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佩缤纷其繁饰兮, 。(屈原《离骚》)
?(2)??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4)?? ,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5)??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劝学》
?(6)?? ,皓月千里,(范仲淹《岳阳楼记》)
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题。
与韩荆州书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①:“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②,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③侔神明④,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一荐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白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⑤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笔,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注]①谈士:谈论世事的人。 ②畴曩(chóu nǎng):往日 ③制作:指文章著述
  ④侔(móu)相等,齐同 ⑤谟猷(yóu):谋划,谋略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吐握之事 躬:鞠躬
  B.未下车,即辟荀慈明 辟:征召
  C.而愿委身国士 委:付托
  D.惟君侯图之 图:考虑
  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是写李白向韩荆州介绍自己的才华的一组是( )
  ①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 ②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③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⑤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⑥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荆州谦恭下士,提拔人才。
  B.接着作者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信。
  C.作者在介绍自己的同时,颂扬韩荆州的德行、学问和文章。作者为了得到韩荆州的赏识,不得不改他平日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对韩荆州进行恭维。
  D.文末作者提出请韩荆州阅读自己的作品,并愿意当面呈上,就像薛烛相青萍宝剑、卞和识结绿璞玉一样,自己也能得到韩荆州的赏识。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3分)
(2)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关羽率领大军进攻樊城,利用大雨后江水猛涨,智设水淹七军之计,把七军的军营全淹没了,曹军大将于禁投降,庞德被生擒。(《三国演义》)
B、宝钗来探病,劝黛玉每天喝燕窝粥。黛玉感动地向宝钗说自己曾误会她及诸多不便。宝钗劝解她,说要从自己家拿燕窝送她,黛玉把宝钗视为知己。(《红楼梦》)
C、聂赫留朵夫把库兹明斯科耶的田地以比当地地主低三成的价格租给农民,自己和农民都很满意。又把巴诺沃的土地还给农民,只收取租金,租金由农民支配,用于公共事业,以后再归还给他。(《复活》)
D、陈剑云是觉新的远房亲戚,在与张蕴华(琴)家同一公馆的王家做家教,他暗恋琴,但又自卑不敢让琴知道,抑郁成病。对觉民袒露心迹,请求觉民和琴能在他死后一起去坟地看望他。《家》
E、吴府大办丧事,客人纷至沓来。他们名为吊丧,实则各怀鬼胎,或寻欢作乐,或暗做交易。吴荪甫沉浸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中。这时,家乡双桥镇农民暴动,丝厂工人罢工,杜竹斋和金融魔王赵伯韬正合谋算计他。(《子夜》)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忽狂风大作,江中波涛拍岸。一阵风过,刮起旗角于周瑜脸上拂过。瑜猛然想起一事在心,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口吐鲜血。诸将急救起时,却早不省人事。
周瑜想起哪件事才口吐鲜血?后来这件事是怎么解决的?请简述。(《三国演义》)
(2)宝玉便伸手先将“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橱门开了,拿出一本册来,揭开一看,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的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红楼梦》第五回)
这说的是哪一位女子?她的“灵巧”最突出表现在哪件事上?她最终是什么结局?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论语?公冶长》)
③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
【注释】伯夷、叔齐:相传是商末孤竹国君的儿子,因相互谦让君位而逃奔周国。后来因周武王出兵,讨伐商朝,他们反对,劝阻无效,便稳居到首阳山,“义不食周粟”而饿死。
(1)孔子提出了哪些“远怨”的方法?请简要概括。(3分)
(2)在品德修养上,孔、孟都主张“反求诸己”,请简要分析。(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12题。
“纯粹”觅得“好声音” 张颐武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质疑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正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之处。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炼,培养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节目具有魅力的地方。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也要求电视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屏幕上的选手应该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人民日报》)
10.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好声音》的出现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公众的这些争议值得反思,引起争议之处需要改进。
B.《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是因为它邀请了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参与到节目中来。
C.《中国好声音》让年轻人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的梦想能够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因而赢得了公众。
D.选秀节目对“80后”、“90后”青年一代的焦虑未加具体的指点,《中国好声音》展现了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与众不同,它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
B.《中国好声音》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
C.《中国好声音》里的选手们一旦凭借舞台上优异的综合表现成为刘欢、那英的学生,就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因此《中国好声音》中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因不够真实就引发了一些争议。
12..根据原文内容,请指出标题中的“纯粹”一词在这篇文章中的意义指向。(3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l5题。
中国式尊严 冯 华
近几年,大批富起来的中国游客蜂拥前往世界各地观光,你能在不同的陌生国度看到越来越多的中文警示牌:禁止随地吐痰、禁止随地大小便、禁止吸烟……这让我们这些能看懂中文的人真有些无地自容。如何在全世界面前保持尊严?我去吉隆坡读书的第一天就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来自各国的留学生(比例最大的是中国人)必须先通过一次语言水平测试,依据测试成绩确定入学等级。考试地点在一个大阶梯教室,学生们自由落座,由英语系两位老师监考。当其中一位深色皮肤、一口标准英式英语的S小姐草草视察过座位布局后,忽然暂停发试卷,匆匆跑上讲台。
“请注意,所有中国学生不允许坐在相邻的座位!”她大声宣布,“中国学生必须和其他国家的学生相邻而坐。”
很多学生英语水平差,没听懂她的话,交头接耳地打听。我听懂了,并且知道邻桌的也是位中国学生,但是我没动。教室一片大乱,在S小姐的再三催促下,大部分中国学生都按她的要求间隔开来落座了。
我身边的中国学生也要换开,我阻止了他。“如果我们换位置,就证明我们的确有作弊的嫌疑。”我说,“反正我不换。”他也不换了。
S小姐很快走到我们面前。
“你们都是中国学生吧?”她说,“请将座位换开。”
我坐在原地一动不动,心平气和地用英语回答她:
“别国的学生不换,我也不会换。如果你因为我们是中国学生就认定我们会作弊,你可以一直站在我们身边监考。这总可以了吧?”
她看了我几秒钟,没说什么,转身走开,宣布考试开始。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一直能感觉到她刀子似的目光。她不时从我面前走过,我视若无睹。后来我提前完成试卷离场,并且顺利地通过了这次测试,直接进入专业课的学习。
那天和几个中国同学在电梯里又碰到了这位S小姐。
“祝贺你,你这次考得很好!”她显然记住了我,态度热情,同时瞥了一眼电梯里另外几个中国学生,语速很快地补充说,“但很多中国学生必须从最低级别开始英语学习,并且那天的确抓到几位中国学生作弊。”
我承认我被她的态度刺激了,接下来我头脑一热,选择了她所教的一门功课作为专业课之一。为了维护尊严,我吃尽了苦头。每次上她的课之前,至少要用足两小时做预习,查清所有生词,否则完全无法跟上她那语音标准但语速极快的讲课。那段时间,除了学校课程之外,我正在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并决定要以写作作为终身职业。我买了电脑,开始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在小说写到近一半时,我终于决定暂停学校课程,专心把小说写完。去办休学手续时,最令我踌躇的就是S小姐的课,虽然有充足的理由,但仍有逃离的羞愧。
在办公室看到S小姐,出乎我的意料,她非常温和坦诚地告诉我,她看到了我自入学以来付出的所有努力,也看到了我的每一点进步。
“如果你认为分数会给你目前的学习造成过大的压力……”她非常诚恳地对我说,“以后的测试我可以不为你打分,直到你自己认为解脱困境为止,你觉得怎么样?”
我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然后我告诉她,为了尽快完成我的小说,我必须休学半学期,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她显得非常惊讶,兴致勃勃地询问了小说的内容,并大加赞赏,直到我脸红为止。
“你为维护尊严所做的一切……”她说,“我都明白,对不起,我为你骄傲!”
最后这句话害得我差点儿掉下泪来。
13.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开头部分写各种中文警示牌,说明很多中国旅客在国外缺少尊严,为下文故事的发生提供背景,该部分在结构上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B.“我”通过测试之后,在电梯里和S小姐相遇,她对“我”补充说的话是想表明自己之前的做法是有道理的。
C.虽有充足的理由暂停课程,但“我”仍感到羞愧,原因是自己暂停学业,有知难而退的嫌疑,有损尊严。
D.文章结尾说“我差点儿掉下泪来”,这泪里既有“我”通过努力获得尊严的欣慰,也有对S小姐给予“我”理解和鼓励的感动。
E.文章开头写S小姐对中国学生的偏见,要求中国学生必须和其他国家的学生隔开,而后来却对“我”大加赞赏,可见,S小姐是个虚伪的人。
14.小说中的“我”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4分)
15.小说为什么以“中国式尊严”为题?这篇小说给你怎样的启示?(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3分)
《水浒》的 ① (kēngqiāng)跌宕、洒脱不羁与《红楼》的铁画银钩、工笔细绘,令人觉得白话绝不比古文拖沓、啰嗦,而在鲁迅、周作人、梁实秋、郁达夫们手中,更是凸显成高华练达的绝美风景。中文之美,不仅美在风骨,更美在形体,以至其任何一块肌肉的肥瘠、任何一袭衣袂的摆动、任何一缕纹脉的走势、任何一种表情的意蕴,增之则长,减之则短,真是 ② 。
(1)根据拼音在第①处写出汉字。___ (1分)
(2)划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改正。(1分)
(3)请选出一个恰当的成语填入第②处。( )(只填字母,1分)
A.鬼斧神工 B.巧夺天工 C.栩栩如生 D.活灵活现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 ___________。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 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② 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③ 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⑤ 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⑥ 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A.③①⑤④②⑥ B.①③⑤④②⑥
C.①③⑥②④⑤ D.③①⑥②⑤④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一本名为《浅薄》的书认为:“网络是一个叫人草草阅读、浅浅思量、快快走神、泛泛学习的环境,即使因特网能给我们提供便捷通道,使我们轻而易举得到大量信息,但它毕竟在改变我们大脑的结构,分散我们的注意力,降低我们的理解力,从而把我们变成肤浅的思想者。”
  《布鲁姆伯格商业周刊》的书评表示不同意《浅薄》关于使用因特网的人不能深思的说法,文中写道:“感谢因特网,现在许多人能对更多的事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我们现在有比过去多得多的人在想问题、写东西,仅在中国就有两亿博客”。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加以阐述。(要求:表达鲜明连贯,言之成理,150 字左右)
五、写作(70分)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是陆游《书叹》里的诗句,请根据自己读这几句诗的体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结构完整;③不得套作;④不得抄袭。
2012—2013学年三明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
答题卡 (考试座位号填写在右面)
一、 古代诗文阅读 (一)1.名言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 )3.( ) 4. ( )(9分,每题3分)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句3分)
① 译文:
② 译文:
(三)6.古诗阅读(6分)
(1).(3分)

(2).(3分)

二.文学名著 文化经典阅读 (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 )( )(5分)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答第( )题:

(二)9.文化经典阅读
(1).(3分)

(2).(3分)

?总分 考试座位号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
10.(3分)( ) 11. (3分)( )
12. (3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3.(5分)( )( )
14.(4分)


15.(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13分)
16.(1)(1分)
(2)(1分)改正:
(3)(1分)( )
17. (3 分)( )
18. (7分)


五.写作(70分)
2012—2013学年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试卷
参考答案
  
【参考译文】
  李白我听天下议论时事的人们聚在一起都说:“活着不一定要被封为辖区有万户的侯爵,但一定要结识韩荆州。”您为什么令人景仰到这样的程度啊?难道不会是您拥有周公的风范,亲自践行“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殷勤待客之道。使全国的豪杰俊才,急不可待地投奔于您,一旦结识了您便如跳进了龙门,立马声价十倍!所以藏龙卧虎待机而动的人士,都希望在您那得以宣扬名声确定身价。希望君侯您不会因为来者富贵而骄纵他,因为来者贫寒卑贱而忽视他,那么众人之中会有自荐的毛遂,我李白就能够脱颖而出,便成为这样的人啊。
  我李白是陇西的百姓,流落在楚地与中原之间。十五岁的时候喜好剑术,跑遍了各地求职。三十岁能写好文章,拜访了所有的公卿官员。虽然我身高不满七尺,但是志向比万人还高。王公大人,在义气方面赞许我。这些都是以往的心历路程,哪里敢不在君侯您面前和盘托出呢!
  君侯您的建树犹如神明,德行感动天地,笔间文字参透天地造化,学问研究清楚了天上人间。衷心地希望您能够敞开心怀,不会因为别人只作长揖而被拒绝。如果定要设丰盛的筵席,让大家放任畅谈,请允许我一日写出万言的文章,如同袁宏一样迅速得可以做到倚马可待。当今天下君侯是文章的权威,人才鉴别的专家,一经您的认可,就必定是英才。如今君侯您何必舍不得台阶前尺寸之地,来让我李白扬眉吐气、意气风发地实现凌云壮志呢?
 
?6.?(1)双关(1分)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1分)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1分)
(2)作者用落雁、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2分)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1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5分)CE(C “自己和农民都很满意”应是“自己和农民都不满意”;“以后再归还给他”错,应是“归农民自己享用”。E项:①吴荪甫并不专心于办丧事,他要处理家乡双桥镇的事情,还要和杜竹斋与金融魔王赵伯韬谈合伙做公债多头的事;②说杜赵二人合谋算计他也有误。)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0B (不是“因为它邀请了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参与到节目中来”而是因为节目“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
11C(“就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太绝对。)
.12标题中的“纯粹”一词在这篇文章中有两个意义指向。一是《中国好声音》寻求音乐的本质;二是选手们的真实、诚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5分)
13.AE 【解析】 A项,小说的开头部分是小说的序幕部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推动情节发展”分析失当;E项,“S小姐是个虚伪的人”推论不当。
14.【答案】 ①有主见和魄力: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不随波逐流;无论是换座还是中止学业写小说都表现出我的主见和魄力。②自尊心强:在有损于中国人尊严的情形面前,据理力争,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③刻苦勤奋:能够为自己的选择付出努力。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概括时,应遵循“从情节到形象”的原则,即从梳理情节入手来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另外,题干的要求是“分析”,因此应注意结合文本内容,举出实例。
15.【答案】标题:作者以“中国式尊严”为题,意在强调尊严对于那些早已失去尊严的中国人的重要,从而使小说主题更突出,且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2分)启示:①一个人的尊严是要靠不甘落后、坚韧不拔的精神来维护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尊严更是如此。②尊严不是别人给的,要通过自己的坚持、完善自我、强大自我才能赢得。(答出一点即可,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和小说深层意蕴的理解。标题的作用可从结构(情节)和内容(主题)两个角度考虑,本题的结构作用不明显,故不答。启示则应结合小说的主题和社会背景描写,有的放矢,不能过于开放。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