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设计原理;2.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过程;3.能规范科学地操作实验;4.积极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5.培养创新精神和集体协作精神。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实验流程(1)实验导入我们大家回忆一下欧姆定律的内容,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是怎样的?欧姆定律I=U/R的变形公式有几个?一个是U=IR,一个是R=U/I,对于后者,可不可以说导体的电阻R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而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呢?也就是说,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导体的电阻R就会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会越小?学生回答电阻是物质本身的性质,是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的,和导体两端是否有电压,电压多高,以及导体中是否有电流,电流的大小都没有关系。电阻只与本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有关。所以对于变形公式R=U/I,不能单纯从数学的角度理解。(2)实验过程一、伏安法测电阻提出问题:我们如何测量电阻的阻值?猜想假设猜想1:我们只要能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变形可得出灯泡的电阻值。设计方案:你能设计出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方案吗?提出思考问题:1.如何能测出电阻的电压值?2.如何能测出电阻的电流值?3.欲使电阻连接在电路中,应该再加一些什么器材?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保护电路; 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与学生一起讨论以上问题,让学生回答电路的设计应该是怎样的,最后确定实验电路图。巡回指导,听取学生的讨论交流过程,并给予恰当的鼓励和引导,然后让小组代表发言、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形成最佳方案: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实验原理:R=U/I实验电路图:实验步骤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注意:连接电路前先断开开关,并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大值处,电流表和电压表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和正确的接线柱。②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依次记下电流表的示数,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进行实验学生独立连接电路,此过程老师巡视纠正学生在实验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将数值填入表格内。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123各组的实验都完成后,请一些组的同学把他们的实验成果-----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展示。根据数据我们求出了电阻的阻值,电压变化,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吗?如何处理数据,电阻的阻值是多少?【注意事项】①注意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线处,如果不在,还要注意先调零;②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要始终处于断开状态;③如果使用的导线芯是多股细铜线,连接时要将其顺时针缠绕在接线柱上,这样拧接线柱时会越旋越紧。④合上开关前,滑片应该在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上,以防止电路中电流突然过大。⑤读数时,眼睛正对刻线,确保读数正确。归纳小结R=(R1+R2+R3)/3例:小峰同学在做“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R的阻值”的实验中(1)请你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未连接好的电路连接完整.(2)实验前,为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 (选填“A”或“B”)端.(3)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电压表始终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A.滑动变阻器断路 B.定值电阻R断路 C.定值电阻R短路(4)排除故障后,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通过定值电阻R的电流是 A,它的阻值是 Ω.(5)实验中需要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多次测量,其目的是 .四、板书设计一、实验原理: R=U/I二、 电路图:三、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便于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②保护电路五、作业布置课后习题1 学习之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