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七年级劳动教育下册 活动14《认养红树苗 我们在行动》第1课时(教案+课件18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七年级劳动教育下册 活动14《认养红树苗 我们在行动》第1课时(教案+课件18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第1课时
红树林
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
具有胎生、泌盐、特殊根系等特点,在海水中生长。
陆地生态系统向海洋生态系统过渡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
在净化海水、抵挡风浪、保护海岸、改善生态状况、维护生物多样性和 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护岸卫士、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的美誉。
认养红树苗 保护红树林
近年来,在许多环保公益组织的倡导和发动之下,多地都会开展以“保护红树林”为主题的各类环保活动。例如,深圳多所学校的学生每年春季都会参与由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CMCN)和游云-生态教育工作室(YEES)发起的“认养红树苗,参与生态修复”的公益活动。该活动先广泛征集认养者,再将红树苗(秋茄幼苗“水笔仔”)发给每一位认养者。在专业讲座和网络课程的指引之下,同学们在家自行培育红树苗。与此同时,同学们还可以撰写红树苗自然观察笔记,参加全市评比。活动还设计了一系列科学探究实验,全面研究红树苗的生理特征。夏季,活动组织者会通过专业机构指引认养者将成活的红树苗回归海岸线,并颁发中英文对照的国际通用认养项目证书。
认养 种植
观察
1.材料
红树(秋茄)胎苗若干、各种类型的土壤(砂土、黏土、壤土或淤泥等可用于设置对比实验)。
一般情况下,用于认养的红树苗是秋茄胎苗,因秋茄的胎苗形似水笔,被俗称为“水笔仔”。完整的秋茄胎苗带有“帽子”(花萼)或者“帽子”脱落了,芽还在。“帽子”可以保护隐藏在里面的芽,如果“帽子”松动了,可以轻轻摘掉,切勿直接掰掉。如果发现胚轴表面有小孔,并有透明的膜,需辨认是否被虫蛀。如果发现红树苗不完整或者出现虫蛀、折断等情况,需及时替换成健康的红树苗。
土壤(砂土、黏土、壤土或淤泥)
2.工具
各种环保容器(如废弃塑料瓶、铁盒或花盆等)、栽种工具(笔、铲、尺子、剪刀等)
在培育红树苗之前,请先给红树苗取一个专属名字。这样可以让你对它产生更多的亲切感,同时方便今后的观察和辨认。
种植前,需将红树苗放到清水里浸泡一天。如果红树苗浮在水面,可用其他东西轻压(谨防压断)。浸泡的清水可以选择淡水或咸淡水(最高盐度不超过3%)。
红树苗浸泡1天后,就可以移栽到花盆中了。如果家里没有闲置的花盆,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动手制作容器。需要注意的是,容器下面要留有小孔,方便排除多余的水。具体步如下:
(1)裁剪清洗后的容器、容器高约15 厘米,在底部截出2、3个小洞;
(2)将土壤放进容器,至少填入10厘米深的土壤;
(3)取出红树苗,辨别顶部和根部,看看是否有损伤;确认无损伤后,将根部插入容器的中间位置,深度为红树苗高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4)用淡水将土壤浇透,如要设计对比实验,也可以用咸淡水来浇灌;
(5)将栽种后的红树苗置于窗台或阳台等阳光可以照射到的地方,进行培育。
活动评价表
课后实践活动一
观察记录:每周至少记录一次。
红树苗自然观察记录表
班级: 记录人: 种植日期: 种植基质:
课后实践活动二
我与认养的红树苗合影(可贴照片给可绘图)
劳动技能
劳动素养
劳动习惯
劳动品质
热 爱 劳 动
同学们再见!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设计
《认养红树苗 我们在行动》
(第 1、2 课时)
一、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一)教学内容: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具有胎生、泌盐、特殊根系等特点,在海水中生长。陆地生态系统向海洋生态系统过渡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在净化海水、抵挡风浪、保护海岸、改善生态状况、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护岸卫士、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的美誉。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认养红树苗、种植红树苗、观察幼苗生长的每一个瞬间,并以独特的方式记录自己和红树苗间的点点滴滴。引导学生尝试回收秋茄苗,海岸复种。体验神奇的自然探索之旅。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有较为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培养劳动素养,劳动技能的关键阶段。然而,“唯分数论”的盛行,使部分学生及家长形成劳动无用,缺乏基本劳动体验,无法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此外,环境保护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参与生态修复活动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设计思路
认养红树苗、种植红树苗、观察幼苗生长的每一个瞬间,并以独特的方式记录自己和红树苗间的点点滴滴。这是小小红树苗的成长记录,也是孩子们神奇的自然探索之旅,更是家长和孩子拉近亲子关系的奇妙体验。
三、 教学目标
(一)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
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的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
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加劳动,形成吃苦耐劳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
(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秋茄幼苗,学会如何选择所需要的劳动工具,如何浸泡、种植秋茄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出土回收秋茄苗,如何海岸复种。
教学策略
讲解法、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六、 课时分配
2课时, 15分钟左右一课时。
七、 教学过程
(一) 讲解说明。
介绍红树林:
它们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具有胎生、泌盐、特殊根系等特点,在海水中生长。陆地生态系统向海洋生态系统过渡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在净化海水、抵挡风浪、保护海岸、改善生态状况、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护岸卫士、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的美誉。
1.材料
红树(秋茄)胎苗若干、各种类型的土壤(砂土、黏土、壤土或淤泥等可用于设置对比实验)
2.工具
各种环保容器(如废弃塑料瓶、铁盒或花盆等)、栽种工具(笔、铲、尺子、剪刀等)
一般情况下,用于认养的红树苗是秋茄胎苗,因秋茄的胎苗形似水笔,被俗称为“水笔仔”。完整的秋茄胎苗带有“帽子”(花萼)或者“帽子”脱落了,芽还在。“帽子”可以保护隐藏在里面的芽,如果“帽子”松动了,可以轻轻摘掉,切勿直接掰掉。如果发现胚轴表面有小孔,并有透明的膜,需辨认是否被虫蛀。如果发现红树苗不完整或者出现虫蛀、折断等情况,需及时替换成健康的红树苗。
近年来,在许多环保公益组织的倡导和发动之下,多地都会开展以“保护红树林”为主题的各类环保活动。例如,深圳多所学校的学生每年春季都会参与由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CMCN)和游云生态在育工作室(YEES)发起的“认养红树苗,参与生态修复”的公益活动。该活动先广泛征集认养者,再将红树苗(秋茄幼苗“水笔仔”)发给每一位认养者。在专业讲座和网络课程的指引之下,同学们在家自行培育红树苗。与此同时,同学们还可以撰写红树苗自然观察笔记,参加全市评比。同时,活动还设计了一系列科学探究实验,全面研究红树苗的生理特征。夏季,活动组织者会通过专业机构指引认养者将成活的红树苗回归海岸线,并颁发中英文对照的国际通用认养项目证书。
(二)淬炼操作。
1、取名。在培育红树苗之前,请先给红树苗取一个专属名字。这样可以让你对它产生更多的亲切感,同时方便今后的观察和辨认。
2、浸泡。种植前,需将红树苗放到清水里浸泡一天。如果红树苗浮在水面,可用其他东西轻压(谨防压断)。浸泡的清水可以选择淡水或咸淡水(最高盐度不超过3%)。
3、种植。红树苗浸泡1天后,就可以移栽到花盆中了。如果家里没有闲置的花盆,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动手制作容器。需要注意的是,容器下面要留有小孔,方便排除多余的水。
项目实践。
取名、浸泡、种植
种植具体步如下:
(1)裁剪清洗后的容器、容器高约15 厘米,在底部截出2、3个小洞;
(2)将土壤放进容器,至少填入10厘米深的土壤;
(3)取出红树苗,辨别顶部和根部,看看是否有损伤;确认无损伤后,将根部插入容器的中间位置,深度为红树苗高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4)用淡水将土壤浇透,如要设计对比实验,也可以用咸淡水来浇灌:
(5)将栽种后的红树苗置于窗台或阳台等阳光可以照射到的地方,进行培育。
观察记录、出土回收
等红树苗生长到一定程度,狭小的容器就不利于它们生长了,它们就得重新回归大自然了。请小心地松动容器中的填土,然后取出红树苗,用报纸或其他纸张进行包装处理。
海岸复种
各地区所有红树苗回收完毕之后,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招募的志愿者(可关注“红树林保育联盟”公众号取得联系)会将它们送到适合生长的海岸线种植地,并亲手将它们种下,完成生态修复的使命。红树生长的环境条件非常苛刻,复种志愿者们需要在高温下滩涂上工作数小时。如果不畏艰辛,你也可以报名加人复种志愿者的队伍。
复种红树苗的具体步骤如下:
(1)到达种植地点后(尽可能接近滩涂)去除红树苗的外包装。注意要在种植前两小时内操作。否则红树苗可能会被曝晒致死。
(2)穿好种植红树苗的装备,包括滩涂鞋(或滩涂袜)手套等,先练习在滩涂上行走的方式,再进行种植,注意安全。
(3)手持5株红树苗,行进到滩涂种植区,依次将红树苗的根部插人滩涂之中,没入滩涂的部分大约为植株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注意保持红树苗竖直,且苗株之间要保持至少30厘米的距离。
(4)待手中的红树苗种植完毕后,再小心返回岸边。重复上述操作。多人共同种植时,也可以排成传送队伍,提高种植效率。
(四)反思交流。
(1)定期填写红树苗自然观察记录表,每周至少记录一次。
(2)在填写红树苗自然观察记录表的同时,拍摄红树苗不同阶段的生长状况。可以根据观察红树苗生长过程撰写自然笔记,记录红树苗生长状况的曲线。
(五)榜样激励
在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后,可用各种形式进行总结。你可以整理观察笔记、图片或录像,制作成红树苗的影集或短视频,也可以用绘画、散文诗歌雕塑、演示文稿等形式展示红树苗。引导和激励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认识了红树苗、亲自认养红树苗、种植红树苗、观察幼苗生长的每一个瞬间,并能够以独特的方式记录自己和红树苗间的点点滴滴。有部分同学积极尝试回收秋茄苗,海岸复种。体验了神奇的自然探索之旅。
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引导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丰富了学生的劳动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劳动素养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生态修复活动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促使学生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加劳动,形成吃苦耐劳的品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