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昔者,荆平王有臣伍子奢①。奢得罪于王,且杀之,其二子出走,伍子尚奔吴,伍子胥奔郑。王召奢而问之,曰:“若召子,孰来也?”子奢对曰:“王问臣,对而畏死,不对不知子之心者。尚为人也,仁且智,来之必入;胥为人也,勇且智,来必不入。胥且奔吴邦,君王必早闭而晏开。胥将使边境有忧。”
于是王即使使者召子尚于吴,曰:“子父有罪,子入,则免之,不入,则杀之。”子胥闻之,使人告子尚于吴:“吾闻荆平王召子,子必毋入。胥闻之,入者穷,出者报仇。入者皆死,是不智也。死而不报父之仇,是非勇也。”子尚对曰:“入则免父之死,不入则不仁。爱身之死,绝父之望,贤士不为也。意不同,谋不合,子其居,尚请入。”荆平王复使使者召子胥于郑,曰:“子入,则免父死,不入,则杀之。”子胥介胄彀弓②,出见使者,谢曰:“介胄之士,固不拜矣,请有道于使者:王以奢为无罪,赦而蓄之,其子又何适乎?”使者还报荆平王,王知子胥不入也,杀子奢而并杀子尚。
……后,子胥伐荆。十五战,十五胜。荆平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操鞭笞③平王之墓而数之曰:“昔者吾先人无罪而子杀之,今此报子也。”
(选自《越绝荆平王内传第二》)
【注释】①伍子奢:春秋后期楚国大夫,楚平王时担任太子太傅。②彀弓:张满弓。③笞:抽打。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含义。
(1)且杀之 且:
(2)于是王即使使者召子尚于吴 使:
(3)出见使者,谢曰 谢: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死而不报父之仇/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
B.请有道于使者/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其子又何适乎/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昔者吾先人无罪而子杀之/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周亚夫军细柳》)
3.翻译下列句子。
(1)胥闻之,入者穷,出者报仇。
(2)爱身之死,绝父之望,贤士不为也。
4.阅读链接材料,结合上文,请你对在生死仁义面前伍子胥的选择进行评价。
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仙
蒲松龄
士人某,赴试金陵,经由宿迁,会三秀才谈论超旷,悦之。沽酒相欢,款洽间各表姓字:一介秋衡,一常丰林,一麻西池。纵饮甚乐,不觉日暮。介曰:“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馔①,于理不当。茅茨不远,可便下榻。”常、麻并起捉裾,唤仆相将俱去。至邑北山,忽睹庭院,门遶②清流。既入,舍宇清洁。呼童张灯,又命安置从人。麻曰:“昔日以文会友,今场期伊迩③,不可虚此良夜。请拟四题,命阄各拈其一,文成方饮。”众从之。各拟一题写置几上,拾得者就案构思。
二更未尽,皆已脱稿,迭相传视。秀才读三作,深为倾倒,草录而怀藏之。主人进良酝,巨杯促釂④,不觉醺醉。主人乃导客就别院寝。客醉不暇解履,和衣而卧。及醒,红日已高,四顾并无院宇,主仆卧山谷中。大骇。见傍有一洞,水涓涓流,自讶迷惘。视怀中,则三作俱存。下问土人,始知为“三仙洞”。盖洞中有蟹、蛇、虾蟆三物,最灵,时出游,往往见之。士人入闱⑤,三题即仙作,以是擢解⑥。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叨盛馔:承蒙盛馔招待。②遶:同“绕”。③场期伊迩:试期临近。④釂:干杯。⑤闱:科举时代的考试院。⑥擢解:考中解元。
5.根据文意补全下面的情节图
赴试金陵 遇三秀才 做客得文 (1)______ 醒后见洞 (2)______
6.根据文意,补全下面的配图计划表。
绘本情节 绘图细节 释字方法 温馨提示 词义
遇三秀才 常、麻并起捉裾。 课内迁移法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并:_______
做客得文 拾得者就案构思 成语推求法 各就各位 (2)就:_______
迭相传视 查字典法 ①屡次;②及; ③轮换、更换; ④停止 (3)迭:_______
7.小金和小东在读左图的题词时发生了分歧,你赞同谁的读法?结合文意,简要说明理由。
小金:各拟一题,写置几上,拾得者就案构思。
小东:各拟一题写,置几上,拾得者就案构思。
我赞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给“士人某”取个名字,并简要阐述理由。【链接材料】
蒲松龄取名字有意义:第一位是蟹精“介秋衡”,蟹很在意秋天被捉去称分量。第二位是蛇精“常丰林”,蛇经常喜欢在草木丰盛的丛林中栖息。第三位是蛤蟆精“麻西池”,蛤蟆谐音,在西边的池塘安家。
“士人某”,可取名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用自己的话为绘本最后一页补充“异史氏曰”。30字左右。
异史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小卡片 《聊斋志异》里记有许多怪异的事,不同于正史,故称之为异史。异史氏,即蒲松龄在这本书中的自称。蒲松龄,清代小说家。满腹实学,乡试屡试不中,后作《聊斋志异》。书中许多篇目最后一段都以“异史氏曰:”开头,发表作者对事件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狼自苫②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③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注释】①行室:田间休息处。②苫:用草编成的遮蔽物。③豕:猪。
10.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屠急捉之 以吹豕之法吹之 B.方缚以带 遂负之以归
C.其一犬坐于前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D.屠乃奔倚其下 去后乃至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12.【甲】【乙】二文中两个屠户战胜狡猾凶狠敌人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君①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②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③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
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
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④之,曰:‘必以人祠⑤,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⑥!”
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
①梁君:即魏国国君。②彀gòu弓:拉开弓。③御:车夫。④卜:占卜,古时迷信活动。⑤祠:祭祀。⑥无异于虎狼:跟虎狼没两样。
1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一定让我用人祭祀,才将要下雨,我将自己充当祭品
B.现在一定让我用人祭祀,竟然才下雨,我将自己充当下雨
C.现在一定让我用人祭祀,竟然才下雨,我将自己挡住祭品
D.现在一定让我用人祭祀,才将要下雨,我将自己挡住祭品
14.选文围绕梁君主要写了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欲射雁——_____听袭言——______说感言
15.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______(用文中的回答),由此可见,公孙袭是一个___、___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亡去不义 亡:逃跑
B.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让……活下来
C.张良出,要项伯 要:邀请
D.吾得兄事之 兄:长兄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A.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D.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18.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伯连夜赶到沛公军中,是为了通过张良通知刘邦项王已起疑心,让他们赶紧逃命。
B.鲰生劝刘邦守住函谷关,不放诸侯进来,然后尽占秦地自己称王。刘邦当即拒绝。
C.项伯曾经犯下杀人的死罪,是张良救了他一命,所以项伯一向对张良都非常友善。
D.刘邦恳请项伯代他向项羽表明忠心,并希望项王对自己立下的汗马功劳进行犒赏。
19.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齐闵王之遇杀①,其子法章变姓名,为莒②太史家庸夫。太史敫之女奇法章之状貌以为非常人怜而常窃衣食之。莒中及齐亡臣相聚,求闵王子,欲立之,法章乃自言于莒。共立法章为襄王。襄王立,以太史氏女为王后,生子建。
襄王卒,子建立为齐王,君王后事秦谨,与诸侯信,以故建立四十余年不受兵。
秦始皇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知,而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
及君王后病,且卒,诫建曰:“群臣之可用者某。”建曰:“请书之。”君王后曰:“善。”取笔牍受言。君王后曰:“老妇已忘矣。”
(选自《战国策·齐六》)
注释:①齐闵王之遇杀:公元前284年,燕军攻入齐都临淄,闵王逃亡,被楚将淖齿所杀。②莒:齐邑,在今山东营县南。
20.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太史敫之女奇法章之状貌以为非常人怜而常窃衣食之
2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以太史氏女为王后 ②以中有足乐者 B.①襄王卒 ②卒获有所闻
C.①遗君王后玉连环 ②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D.①及君王后病 ②及鲁肃过寻阳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1)君王后事秦谨,与诸侯信,以故建立四十余年不受兵。
(2)君王后引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
2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法章在齐闵王被杀害后,改名换姓,做了莒地一个姓太史人家的仆人。
B.法章被齐国的亡臣等拥立为襄王后,把太史敫的女儿立为王后。
C.秦始皇曾派使臣送给君王后一副玉连环,君王后将其击破,表现了她的不理智。
D.齐王建让君王后写下群臣中可以任用的人,君王后最终没有写下来。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①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既望②,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无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③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④,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明史·王守仁传》)
【注释】①俾:使。②既望:农历十六日。③奄(yǎn):趁人不备(袭击或捕捉)。④胶浅:船搁浅。
2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急趋吉安 趋:快速走
B.传檄暴宸濠罪       暴:公布
C.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 薄:轻视
D.仓卒易舟遁。 易:更换
25.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无不胜矣。
A.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无不胜矣。
B.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无不胜矣。
C.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无不胜矣。
D.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无不胜矣。
26.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四年六月,朝廷派遣王守仁带兵征讨宁王驻扎在福建的叛军。
B.王守仁到吉安,和伍文定征集兵马粮草,准备作战器械和舟船。
C.王守仁直接攻打南昌,是怕敌军断绝后路,使自己腹背受攻击。
D.宁王急从安庆撤军来解南昌之围,说明王守仁的判断完全正确。
公权字诚悬。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①。穆宗政僻②,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
历穆、敬、文三朝。文宗思之,复召为侍书,后充翰林书诏学士。一日于便殿对六学士,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③曰:“此浣濯④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 “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时周墀同对⑤,为之股栗⑥,公权辞气不可夺。
(选自《旧唐书·柳公权传》,有删改)
【注释】①拜右拾遗:被封为右拾遗。右拾遗,官名。下文的“侍书”“翰林书诏学士”也是官名。 ②僻:不正,偏离正轨。 ③袂:衣袖。 ④浣(huàn)濯:洗。 ⑤周墀(chí)同对:周墀一同答对。周墀,唐朝与柳公权同期为官的史学家、书画家。⑥股栗:害怕。
2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幼嗜学( )(2)我于佛寺见卿笔迹( )
(3)上改容( )(4)尝问公权笔何尽善( )
28.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B.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C.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D.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
30.文中柳公权两次劝谏皇上,一次是借“用笔的方法”规劝,另一次是借“_________”进谏。文末通过周墀来突出柳公权的形象,这和《爱莲说》中用牡丹突出莲花的形象一样,都用了_______的写作手法。
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悬其子示乐羊,乐羊不为衰志,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食之尽一杯。中山见其诚也,不忍与其战,果下之。遂为文侯开地。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归,其母随而鸣,秦西巴不忍,纵而与之。孟孙怒而逐秦西巴。居一年,召以为太子傅。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以一麑而不忍,又将能忍吾子乎?”
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而见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由仁与不仁也。
(《战国策》)
31.请选出“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羹”中的“遗”的义项并阐述理由。
“遗”的义项:(1)yí ①遗失;丢失。②放弃;舍弃。③遗失的东西。④遗留。
(2)wèi ①赠送。②给予的东西。
32.下列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 乐羊不为衰志
B.攻之愈急 故逐之
C.纵而与之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D.乐羊以有功而见疑 以衾拥覆
33.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秦西巴有罪于君。
A.乡为身死而不受 B.何以战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此庸夫之怒也
34.秦西巴为什么有罪而被重用,而乐羊有功却被怀疑呢?你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少环水亭记
【清】卢梁
岁辛酉,余客授①剡西敬义堂。堂之北,翼然有亭临于云表者,环水亭也。屡欲登览而余以羁旅,只增仲宣故土之思,不果往。方春始和,杂树丛绿,时鸟唤人,老叟过谓余曰:“兰亭之会,谭者美焉,先生盍往环水亭游乎?”诺之,遂与俱行。
泥径数曲,缘小溪不百步,过石桥而亭至矣。亭凡三层,制盖朴甚……迤逦而东,有峰缥缈,深秀之气不可言传,则曰:“此独秀山也。王右军尝读书其地。”相与徘徊者久之。时,但闻水声淙淙如戛玉如理琴杳不知其何来。凭栏俯视,则双溪汇流,带萦亭侧,波纹绉绮②,荇澡拖蓝③,因询曰:“此环水所由名乎?”叟曰:“然。望气家④谓余乡宜于此地建亭以善其后。而余与乡人实嗜此水之胜也。”
余闻而难曰:“叟其志在流水乎?”上善莫如水,今叟含华隐曜,天君⑤泰然,其有鉴于水乎?叟之乡,士农乐业,比户亲睦,其有于水之不争乎?且闻之,游雎、涣者,学藻绩之彩⑥,而叟固文靖裔也,遥遥华胄⑦,文献世其家,佳子弟往来亭畔,将必有斐然之志,奋文辞以表见于世。至如捉鳞未撼⑧,频年内热,亦得朝夕娱情水旁,涤瑕荡垢而镜至清,则斯亭之作,非第为骚人逸士流连觞咏助一时之欢也。
【注】①客授:被请作教师。②波纹绉绮:波纹像绉绮一样。③拖蓝:漂浮着蓝色的叶子。④望气家:风水师。⑤天君:人心。⑥游雎、涣者,学藻绩之彩:在雎水、涣水中游泳的人可以从水藻中学织彩绸。⑦华胄:显贵者的后裔。⑧捉鳞未撼:事业未成。
3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缘小溪不百步__________________
(2)亭凡三层,制盖朴甚 _____________
(3)而余与乡人实嗜此水之胜也。_________
(4)今叟含华隐曜 ___________________
3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但 闻 水 声 淙 涂 如 戛 玉 如 理 琴 杳 不 知 其 何 来
37.参照示例,结合上下文,谈谈加点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示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分析:“焉”在这里相当于“啊”,表示赞叹语气,表达作者对莲花庄重高雅形象的赞美之情。
余闻而难曰:“叟其志在流水乎?”
3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堂之北,翼然有亭临于云表者,环水亭也。
39.作者在老翁陪同下游览了环水亭,登亭临水而生了怎样的感慨?请根据文章,完成下表。
感慨的对象 感慨的内容
老翁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民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弟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水在中国古代备受推崇。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文中的“水”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将要 (2)派(派遣) (3)道歉
2.A
3.(1)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回去就走投无路,只能听任楚王处置;逃亡在外才有报仇雪恨的机会。(2)只知道爱惜自己的性命,怕死而不肯回国,辜负了父亲的期望,品德高尚的人绝不会这样做的。
4.示例:我认为伍子胥的选择是属于放弃小义,用一时的隐忍来洗雪重大的耻辱,从而做到目光长远的规划并让名声流传后世的,可以说是一个刚正有气性的男子。
5. 醉饮而卧 入闱擢解
6. 一起 接近、靠近 ③
7. 我赞同小金, 根据后文“就案构思”“皆已脱稿,迭相传视”等可知,四人是先拟题,再构思,再写文,而此时四人只是拟题,还未成文。 小东的意思是写完文章放在桌子上,与情节不符。
8. 示例1:霍三作, 谐音“获三作”,主人公有奇遇获得了三篇佳作。示例2:孟士第,主人公在醉梦中得到了三篇考试试题。
9.示例1:考科举真是读书人的头等大事,喝酒吃饭做梦都能和考试有关,科举考试的题目居然是螃蟹精、蛇精、蛤蟆怪出的,实在是天大的笑话啊!
示例2:考试的题目居然可以让人提前猜到,泄题太严重了,士人的内心已经偏离读书的真正意义了,实在是太可笑了!
10.A
11.一个屠夫傍晚行路,被狼(跟在后面受到狼的)逼迫。
12.要点:勇敢、机智
13.A
14. 欲射人 援袭归
15. 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 善于进谏 深明大义
16.D
17.D
18.C
19.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比得上项王的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比不上啊。这又将怎么办呢?”
20.太史敫之女奇法章之状貌/以为非常人/怜而常窃衣食之。
21.D
22.(1)王后对待秦国谨慎,对待诸侯诚信,因为这个缘故,王后在世时,齐王建在位40多年没有战乱。
(2)王后拿起一把锤子把它敲破,告诉秦王的使者说:“已经解开了。”
23.C
24.C
25.D
26.A
27. 爱好(喜好、喜欢等) 在 脸色 曾经
28.A
29.学士们都称赞咏颂皇帝节俭的品德,只有柳公权没有说话。
30. 穿洗过的衣服 衬托
31.选(2),中山煮了乐羊的儿子并把汤赠送给乐羊,想以此阻止乐羊的进攻,结果乐羊喝了汤。
32.B
33.C
34.(1)仁与不仁的差别(巧诈不如拙诚,由仁与不仁也)。乐羊连自己儿子的肉都可以吃得下,更别说其他人了,可以看出他的残酷,而秦西巴连小鹿的性命都舍不得,更不会害别人的性命,所以受到重用。(意思对即可)
(2)做人做事要有原则,心怀仁爱之心。(意思对即可)
35. 沿着 总共 优美的风景 光芒
36.但闻水声淙淙/如戛玉/如理琴/香不知其何来
37.其:难道,表示反问的语气助词。表现了作者对叟的志向只在于流水美的目的的怀疑与否定,从而引出下面对修建环水亭的目的的议论。
38.堂的北面,有一座像鸟张开的翅膀一样地耸入云霄的亭子是环水亭。
39. 含华隐曜 乐业、亲睦 有斐然之志、涤瑕荡垢
40.①水 "向低处流去"的特征,象征人的谦卑低下,像文中的"老叟",富有才华却隐去光芒,以平静泰然的心态生活。②水"滋润养育万物却与万物毫无利害冲突",象征不与他人争夺利益得失,从而避免针锋相对的矛盾冲突,所以生活在这里的百姓都能和睦相处。③水具有很强的净化能力,脏的东西到水里,都被水冲洗干净了。文中的读书人虽然功业未成,能在水边激励自己,洗去身上的污秽,从而保持高洁的情趣志向。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