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社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6课 肌理与应用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岭南社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6课 肌理与应用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七课 肌理与应用
(3课时)
学习领域:
(1)欣赏: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参加艺术活动的体验来丰富对“肌理”的了解和认识,初步了解“肌理”的材料,文字以及形式特点所形成的视觉效果给予人的视觉感受。
(2)评述: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要素,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以及对“肌理”形式美的感受,领会美术来源于自然生活的基本含义。
教学目标:
1、了解肌理的形式和特点,并能对肌理的形式美感做出简单的描述并能讲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2、对人工和自然所形成的肌理做出分析比较,找出异同点及特征。
3、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和寻找肌理美的形象和素材,学会运用材质表现情感。
重点:对肌理作品中的造型要素点、线、面、色彩和质感等进行简单的描述。
难点:对肌理素材的了解并能做出审美判断,要有独到见解。
解决难点的办法:
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自然材质纹理,让学生对肌理有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引导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自然肌理的美感,通过分组讨论,运用集体的智慧来阐述他们对肌理的感受。
兴 趣 点:启发学生的好奇心、新鲜感,发现自然、舒畅、开怀、天然的美感来装点我们生活的空间,展示表现他们个人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思路:
首先明确教学理念。本课属欣赏、评述领域,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感受自然肌理与人工肌理的完美结合,运用丰富多彩的自然肌理形象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根据图例对造型要素进行分析、判断、评述。
教学教程:
一、 情景导入(课件出示几幅同学们经常见到的实物图片如:树皮、树叶、叶脉等)
教师提出问题:
1.通过教师的演示你们看到了什么?
2.这些纹理图形有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引出课题。(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从天上的云朵、地下的路面、还是周围的桌椅、窗帘,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纹理图案,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几分温馨和美感。增添了几分浪漫。同学们知道这些纹理是怎样形成的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肌理)
(多媒体演示肌理效果图及局部放大图)
二、讲授新课。
1.引导观察、启示思考。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欣赏观察这些图片看看它们都有哪些特点?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总结出肌理的形式特点,感受其形式美。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肌理。
问:通过观察这些图片你对哪能些内容最为深刻?为什么?
答:我们从这些图片中看到的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表面这些凹凸不平、五彩纷呈的肌理效果,在这色彩斑斓的变化中感受到美。
师:好!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是围绕观、看、评、说这一主题来对肌理作品进行美的探讨、研究。首先请大家来当一个评论员来演示表述一下你对“肌理”的感受。
3.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肌理”作品,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学生在展示收集到的作品时,要关注学生对“肌理”的个性化感受和理解。
学生a、展示小海螺:
简述:我认为小海螺外表的波纹凹凸不平和肌理效果非常的美,它使我联想到大海的波涛和翻腾的白云,就像一幅生动的画面,有一种动态的美感。
师评:好!这位同学联想的很好,利用自然肌理发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展现了对自然美的感受,要提醒同学注意,海螺表面上的斑点与波纹线的结合,有一种韵律美。
学生b、展示一幅大理石图片:
简述:我认为大理石自然形成的纹理图形有一种天然的独特美感。斑斑驳驳的表面表现出独特的质朴美。它形成的“肌理”能让我联想一种久远的深沉的一种感受,这种感觉就象过去历史积绽所形成的一幅画面。
评述:这位同学讲述的非常好,她把石头的形成能与历史相结合,体现出这位同学对“肌理”的内涵有了
深刻的理解,但要建议同学们对节奏美和秩序美多阐述一些。
学生c、展示一幅作品:(用绿颜色涂在纸板上,然后把黄沙撒在上边)
简述:我的作品“无题”是受沙漠的启发,目的是热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请同学们自己联想。
师评:好!这位同学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能把自然与人工肌理相结合,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间,创作意图也非常好。(增强环保意识)
三、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1、点评:刚才同学们展示的作品都很有创意,能够在生活中发现自然肌理的美感,体现了平静的、动态的、节奏的韵律美。这些作品都体现出了肌理效果的表现力,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这些感受受到线、面、纹理、方向、形状和力度等方面的引导。同样,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寻找肌理作品时也要注意到这些方面。(比如我们常见的,树的年轮、土墙、沙丘、贝壳等等)
2、提问:自然肌理与人造肌理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归纳:自然肌理的偶然性强、舒畅、自然、开怀,有种天然的美感。
人造肌理没有自然肌理真实,但能表现出人的意愿和想法,能突出主题。
3、学生分组讨论:五人为一组,组成八组,每组派一个代表回答,你在生活中发现的肌理并做出想法、表述。
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与赞赏。强调对肌理作品的分析、研究。着重对运用表现情感、乐趣进行探讨。
四、评价:由于每位同学的生活经历和爱好兴趣不同,决定了他们对同一肌理的感受认识是多样性,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引导他们大胆的表述新颖的想法。在增强好奇心和新鲜感的同时,开发学生想象空间,展示他们独特的创新意识。
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很多很美的肌理作品。而富于想象力的表述又非常生动,个性鲜明,方法掌握准确,希望大家通过今天学过的知识来丰富我们的生活,改造我们的生活,展示我们独特的创新意识,用我们的双眼,用我们的智慧,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丽。
课题 肌理与应用
教学 目的 教学目标: 1、了解肌理的形式和特点,并能对肌理的形式美感做出简单的描述并能讲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2、对人工和自然所形成的肌理做出分析比较,找出异同点及特征。 3、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和寻找肌理美的形象和素材,学会运用材质表现情感。 重点:对肌理作品中的造型要素点、线、面、色彩和质感等进行简单的描述。 难点:对肌理素材的了解并能做出审美判断,要有独到见解。 解决难点的办法: 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自然材质纹理,让学生对肌理有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引导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自然肌理的美感,通过分组讨论,运用集体的智慧来阐述他们对肌理的感受。 兴 趣 点:启发学生的好奇心、新鲜感,发现自然、舒畅、开怀、天然的美感来装点我们生活的空间,展示表现他们个人的想法和感受。
六步 教 学 内 容 五处
欣赏 讨论 思考 展示 评 讨论 一、 情景导入(课件出示几幅同学们经常见到的实物图片如:树皮、树叶、叶脉等) 教师提出问题: 1.通过教师的演示你们看到了什么? 2.这些纹理图形有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引出课题。(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从天上的云朵、地下的路面、还是周围的桌椅、窗帘,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纹理图案,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几分温馨和美感。增添了几分浪漫。同学们知道这些纹理是怎样形成的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肌理) (多媒体演示肌理效果图及局部放大图) 二、讲授新课。 1.引导观察、启示思考。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欣赏观察这些图片看看它们都有哪些特点?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总结出肌理的形式特点,感受其形式美。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肌理。 问:通过观察这些图片你对哪能些内容最为深刻?为什么? 答:我们从这些图片中看到的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表面这些凹凸不平、五彩纷呈的肌理效果,在这色彩斑斓的变化中感受到美。 师:好!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是围绕观、看、评、说这一主题来对肌理作品进行美的探讨、研究。首先请大家来当一个评论员来演示表述一下你对“肌理”的感受。 3.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肌理”作品,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学生在展示收集到的作品时,要关注学生对“肌理”的个性化感受和理解。 学生a、展示小海螺: 简述:我认为小海螺外表的波纹凹凸不平和肌理效果非常的美,它使我联想到大海的波涛和翻腾的白云,就像一幅生动的画面,有一种动态的美感。 师评:好!这位同学联想的很好,利用自然肌理发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展现了对自然美的感受,要提醒同学注意,海螺表面上的斑点与波纹线的结合,有一种韵律美。 学生b、展示一幅大理石图片: 简述:我认为大理石自然形成的纹理图形有一种天然的独特美感。斑斑驳驳的表面表现出独特的质朴美。它形成的“肌理”能让我联想一种久远的深沉的一种感受,这种感觉就象过去历史积绽所形成的一幅画面。 评述:这位同学讲述的非常好,她把石头的形成能与历史相结合,体现出这位同学对“肌理”的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但要建议同学们对节奏美和秩序美多阐述一些。 学生c、展示一幅作品:(用绿颜色涂在纸板上,然后把黄沙撒在上边) 简述:我的作品“无题”是受沙漠的启发,目的是热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请同学们自己联想。 师评:好!这位同学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能把自然与人工肌理相结合,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间,创作意图也非常好。(增强环保意识) 一、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1、点评:刚才同学们展示的作品都很有创意,能够在生活中发现自然肌理的美感,体现了平静的、动态的、节奏的韵律美。这些作品都体现出了肌理效果的表现力,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这些感受受到线、面、纹理、方向、形状和力度等方面的引导。同样,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寻找肌理作品时也要注意到这些方面。(比如我们常见的,树的年轮、土墙、沙丘、贝壳等等) 2、提问:自然肌理与人造肌理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归纳:自然肌理的偶然性强、舒畅、自然、开怀,有种天然的美感。 人造肌理没有自然肌理真实,但能表现出人的意愿和想法,能突出主题。 3、学生分组讨论:五人为一组,组成八组,每组派一个代表回答,你在生活中发现的肌理并做出想法、表述。 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与赞赏。强调对肌理作品的分析、研究。着重对运用表现情感、乐趣进行探讨。 四、评价:由于每位同学的生活经历和爱好兴趣不同,决定了他们对同一肌理的感受认识是多样性,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引导他们大胆的表述新颖的想法。在增强好奇心和新鲜感的同时,开发学生想象空间,展示他们独特的创新意识。 难点 重点
作业 完成一幅肌理作业
板 书 设 计 五、在生活中发现肌理 1.问:通过观察这些图片你对哪能些内容最为深刻?为什么? 2.自然肌理与人造肌理有什么区别?
教学 后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很多很美的肌理作品。而富于想象力的表述又非常生动,个性鲜明,方法掌握准确,希望大家通过今天学过的知识来丰富我们的生活,改造我们的生活,展示我们独特的创新意识,用我们的双眼,用我们的智慧,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丽。

课题 肌理与应用
教学 目的 教学目标: 1、能对肌理艺术作品进行分析研究,着重是对作者如何运用材质表现情感的探讨。 2、了解各种制作肌理的方法,通过动手尝试过程,学会制作技巧和体验创作的乐趣。
六步 教 学 内 容 五处
讲 分析 示范 练 一、导入: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展示肌理作品 二、课堂发展: 1 协助学生广泛了解肌理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2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肌理美术作品的有关问题,着重探讨作品所表现的情感要素。 3 示范介绍各种人造肌理的工艺制作方法。 4 指导学生进行工艺制作,就美术创作及把握肌理审美尺度的问题给予辅导。 5、对学生创作的肌理作品进行评价活动。 重点 难点
作业 完成一幅肌理作业
板 书 设 计 六、应用肌理的艺术 1.肌理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 2.人造肌理的工艺制作方法。
教学 后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处理肌理作品的具体方法。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