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新选择性必修下册--《蜀道难》《蜀相》《望海潮》《扬州慢》教学课件(6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新选择性必修下册--《蜀道难》《蜀相》《望海潮》《扬州慢》教学课件(60张PPT)

资源简介

(共60张PPT)
蜀道难·蜀相·望海潮·扬州慢
群文阅读 第一课时
壹《蜀道难》《蜀相》《望海潮》《扬州慢》四首诗词分别属于什么体裁?作者分别是谁?你对他们有哪些了解?对这些诗歌体裁又有怎样的认识?学习活动一:认识诗人,把握诗歌体式篇目作者朝代艺术风格一句话点评蜀道难蜀相望海潮扬州慢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归纳整理,完成表格(一)篇目作者朝代艺术风格一句话点评蜀道难李白盛唐豪放飘逸潇洒的仗剑游子蜀相望海潮扬州慢交流分享篇目作者朝代艺术风格一句话点评蜀道难李白盛唐豪放飘逸潇洒的仗剑游子蜀相杜甫盛唐沉郁顿挫苦吟的草堂诗人望海潮扬州慢交流分享篇目作者朝代艺术风格一句话点评蜀道难李白盛唐豪放飘逸潇洒的仗剑游子蜀相杜甫盛唐沉郁顿挫苦吟的草堂诗人望海潮柳永北宋清新婉约革新宋词第一人扬州慢交流分享篇目作者朝代艺术风格一句话点评蜀道难李白盛唐豪放飘逸潇洒的仗剑游子蜀相杜甫盛唐沉郁顿挫苦吟的草堂诗人望海潮柳永北宋清新婉约革新宋词第一人扬州慢姜夔南宋清冷刚健高雅的词中之圣交流分享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归纳整理,完成表格(二)篇目体裁诗体特点蜀道难古体诗蜀相律诗望海潮词扬州慢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归纳整理,完成表格(二)篇目体裁诗体特点蜀道难古体诗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等。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其发展轨迹是:《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蜀相律诗望海潮词扬州慢交流分享篇目体裁诗体特点蜀道难古体诗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等。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其发展轨迹是:《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蜀相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十句以上为排律,排律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交流分享篇目体裁诗体特点望海潮词词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宋代进入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词大致分小令(59字以下)、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对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等都有规定。扬州慢阅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每首诗中的重要词语:有助于理解诗意的生僻词语、和现在常用义区别较大的词语、蕴含古代文化常识或典故的词语等。学习活动二:积累词语,制作学习手册贰篇目 生僻词语 古今异义词语 蕴含文化常识或典故的词语
蜀道难
蜀相
望海潮
扬州慢
通读四首诗词,把这些重要的词语标注出来,并完成表格。
篇目 生僻词语 古今异义词语 蕴含文化常识或典故的词语
蜀道难 噫吁嚱 、巉岩、喧豗、砯、崔嵬、峥嵘 横绝、胁息、凋朱颜、坐、咨嗟 蚕丛、鱼凫、秦塞、天梯石栈、 六龙回日、扪参历井、子规、一夫当关
蜀相 /
望海潮
扬州慢
通读四首诗词,把这些重要的词语标注出来,并完成表格。
篇目 生僻词语 古今异义词语 蕴含文化常识或典故的词语
蜀道难 噫吁嚱 、巉岩、喧豗、砯、崔嵬、峥嵘 横绝、胁息、凋朱颜、坐、咨嗟 蚕丛、鱼凫、秦塞、天梯石栈、 六龙回日、扪参历井、子规、一夫当关
蜀相 / 频烦、开济 三顾、两朝、出师未捷
望海潮
扬州慢
通读四首诗词,把这些重要的词语标注出来,并完成表格。
篇目 生僻词语 古今异义词语 蕴含文化常识或典故的词语
蜀道难 噫吁嚱 、巉岩、喧豗、砯、崔嵬、峥嵘 横绝、胁息、凋朱颜、坐、咨嗟 蚕丛、鱼凫、秦塞、天梯石栈、 六龙回日、扪参历井、子规、一夫当关
蜀相 / 频烦、开济 三顾、两朝、出师未捷
望海潮 叠巘 形胜、云树、霜雪、将 珠玑、三秋、千骑、高牙、凤池
扬州慢
通读四首诗词,把这些重要的词语标注出来,并完成表格。
篇目 生僻词语 古今异义词语 蕴含文化常识或典故的词语
蜀道难 噫吁嚱 、巉岩、喧豗、砯、崔嵬、峥嵘 横绝、胁息、凋朱颜、坐、咨嗟 蚕丛、鱼凫、秦塞、天梯石栈、 六龙回日、扪参历井、子规、一夫当关
蜀相 / 频烦、开济 三顾、两朝、出师未捷
望海潮 叠巘 形胜、云树、霜雪、将 珠玑、三秋、千骑、高牙、凤池
扬州慢 初霁 度、深情 维扬、至日、黍离之悲、淮左、春风十里、胡马窥江、二十四桥
通读四首诗词,把这些重要的词语标注出来,并完成表格。
结合教材注释,查阅字典词典等,弄清楚表格里词语的读音和意义用法。交流分享,相互补充,选择其中10个制作“学习手册”。
示例:⑴噫吁嚱:yī xū xī,语气助词,叹词,蜀方言,表示惊异或慨叹。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示例:⑵黍离之悲: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出自于《诗经·王风·黍离》(此诗历来被视为悲悼故国的代表作)。
叄学习诗歌要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诵读的过程就是体味诗歌的声韵格律、感受诗歌美的过程。学习活动三:诵读涵泳,体味诗歌的声韵格律朗读品味:配乐,自荐或推荐,请四位同学跟着音乐朗诵,在朗读或听读中获得整体感悟。
⑴《蜀道难》:李白写了一条( )的蜀道,抒发了情感。
⑵《蜀相》:杜甫写了一位( )的蜀相,表达对诸葛亮的情感。
⑶《望海潮》:柳永写了一个( )的钱塘,抒发了情感。
⑷《扬州慢》:姜夔写了一座( )的扬州,抒发了情感。
宋词朗读指导:诗歌有和谐律动的声韵之美,不同的韵脚可以帮助表达不同的情绪。柳永和姜夔都是深谙音律的词人,请找到《望海潮》和《扬州慢》的韵脚,并朗读体会。
⑴《望海潮》压ua韵,韵脚是:华、花、娃、霞、夸——这些音是直喉音,开口呼,读起来气脉无阻,轻快自如,表达自由、繁华、百姓安乐、喜气洋洋的感觉。
⑵《扬州慢》压 ing韵,韵脚是:程、青、兵、城、惊、情、声、生——读起来气脉阻滞,哽咽哀婉,带给人低沉、冷寂的感觉,适合表达词人面对劫后孤城的深沉喟叹。
肆从四首古诗词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写一段推荐语,激发同学们对它的阅读热情。学习活动四:读写结合,激发读诗热情写作指导:推荐语重在“推介”,目的在于让人喜欢。要向读者介绍一篇文章,首先应该告诉大家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应该介绍这篇文章值得推荐的地方,即文章的主要特点。写推荐语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综合几个主要方面来推荐,如主题理解、语言风格、艺术手法等,阐述时可适当引用、概括相关语句加以具体说明。
示例:
《蜀道难》是李白初入长安时所作,据说贺知章一读此诗就大为赞赏,称之为“谪仙人”。
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但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有创新。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全诗294字,律体与散文间杂,笔意纵横,豪放洒脱,感情强烈,一唱三叹。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篇伊始,诗人发出的强烈咏叹,奔腾直泻,抒发出诗人面对蜀道高峻艰险的惊愕、感慨……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气象宏伟,境界阔大,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深受学者好评,被誉为“奇之又奇”之作。
布置作业
精选诗句,给诗配画,制作古诗词明信片。
提示:今天学习的四首诗都有自然景象的描摹,如《蜀道难》中的“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相》中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望海潮》中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扬州慢》中的“波心荡,冷月无声”等。请精选一两个诗句,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情境,创作、拍摄或从相关资料中选择与诗意相合的绘画、照片等,给诗配画,制作古诗词明信片。
蜀道难·蜀相·望海潮·扬州慢
群文阅读 第二课时
壹“诗类其人”“人如其诗”,品其诗,悟其人。现在,我们透过诗行看李白、杜甫,请结合自己对《蜀道难》《蜀相》和李杜其他诗歌的阅读体验,用“我读出了一个的李白(杜甫)+具体诗句分析”的格式谈谈你心目中的李白、杜甫。要求:语言简洁,有文采,150字左右。学习活动一:诗类其人,透过诗行看李杜赏析:
透过诗行看李杜,李白是仙,杜甫是圣。“仙”出世,李白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飞行;“圣”入世,杜甫一生都在现实的荆棘与泥水中行走跋涉。虽然诗风不同、性格迥异,但却都有一颗济世安民的灼灼赤心。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家国情怀!
展示作品
透过诗行看李白,我读出了一个情深意重的李白。“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唉呀呀,你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 对蜀道作出“其险也若此”的小结后,诗人顺势向友人发出这样急切的叩问,对西游友人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展示作品
透过诗行看杜甫,我读出了一个壮志难酬的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对诸葛亮事业未竞、赍志以殁,杜甫表现“泪满襟”这样强烈的痛惜之情。“长使”二字不仅将诗人自己,也将一切有志于匡扶社稷的英雄们都包括了进来,引起无数仁人志士的共鸣。
贰古典诗词常常以虚实相生的手法营造艺术境界。《蜀道难》写实与想象交织,写出蜀道之“难”,形成迷离惝恍、奇丽峭拔的诗歌境界;《蜀相》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比较阅读《蜀道难》和《蜀相》, 探究诗人是如何运用虚实相生艺术手法的。学习活动二:置身诗镜,探究虚实相生手法的运用交流探讨,辨析“实”与“虚”
⑴虚实相生中的“实”,是指作者描写客观世界中实际存在的实物、实景、实境,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如《蜀道难》中的“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枯松倒挂倚绝壁”“剑阁峥嵘而崔嵬”,《蜀相》中的“锦官城外柏森森”“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⑵虚实相生中的“虛”,是指作者通过思考、联想或想象而虛拟出来的,眼前看不见、摸不着而又从字里行间能体味出的虚物、虚景、虛境。“虚景”主要有三种:①虚幻的想象、神话或梦境;②追忆中的历史、往事;③设想中的情境或尚未实现的未来。如《蜀道难》中的“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连峰去天不盈尺”,《蜀相》中的“两朝开济老臣心”等。
交流探讨,辨析“实”与“虚”
⑴“虛”“实”从不同角度分析有不同含义。从诗歌内容来看,景物事件为“实”,情感思想为“虚”;从写作手法来看,正面铺叙描写为“实”,侧面烘托渲染为“虚”;从语言运用来看,实字为“实”,虚字为“虚”。虚实结合也有着多种方式,可以是以实写虚,也可以是以虚写实,还可以是虚实并用。
⑵李白诗中多想象,多夸张,似乎是以“虛”为主,但《蜀道难》中的蜀山之高、剑阁之险,又非虚设。杜诗是“诗史”,写实之作很多,但寄托深远,感慨深长,也是实中有虛。
交流探讨,辨析“实”与“虚”
⑶《蜀道难》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六龙回日之九重云霄到冲波逆折之百丈深渊,凭借神奇的想象,诗人具体描绘出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生动渲染出了它阴森幽邃的氛围,使人如身临其境,耳闻目睹。另外,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极言“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用了“百步九折”;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夸张说连为太阳神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回转……这些夸张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全诗虚实结合,借情抒情,兼用神话传说、夸张等增加诗歌的神秘感,体现了李白诗豪放飘逸的特点。
交流探讨,辨析“实”与“虚”
⑷ 《蜀相》前两联的写景是“实”, 后两联的抒发感慨是“虛”。写景之中寄寓敬慕、慨叹之情,抒情之中带有对历史的回顾,这也是虚实结合。遣词造句方面,实字居多,而“自”“空”“长”等相对较“虚”的字眼,使诗作的表达更加富有情韵。整首诗虚实相生,创造出蕴藉深沉、慷慨悲凉的意境,既写尽了诸葛亮,也反照出诗人自己。
叁分组研讨《望海潮》和《扬州慢》中的“虚”与“实”,以及虚实相生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活动三:学以致用,探讨《望海潮》和《扬州慢》中的虚实相生两首词的“虚”“实”内容
⑴《望海潮》上阕写杭州城内以及钱塘江的景色为实写,而下阕写西湖美景主要为虚写,如“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
⑵《扬州慢》中,昔日的扬州是虚写,“春风十里”、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眼前的扬州是实写,“尽荠麦青青”、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一虚一实,虚实相生。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边是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探讨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明代屠隆说:“顾诗有虚,有实,有虛虛,有实实,有虚而实,有实而虚,并行错出,何可端倪。”(《与友人论诗文》)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实相生能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布置作业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不同,为人性格迥异,但两人互相欣赏,交情很好。从《蜀道难》和《蜀相》中,你读出他们的相似之处了吗?
蜀道难·蜀相·望海潮·扬州慢
群文阅读 第三课时
壹阅读《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词,圈画关键词语,抓住诗眼,整体把握诗词的感情基调。学习活动一:抓住诗眼,把握基调放声朗读这两首词,读后交流:你的阅读感受是怎样的?能分别用一个词概括出两首词的感情基调吗?
两首词中哪一句最能直接体现这种“喜”和“悲”情感主旨?分角色朗读,男生读《望海潮》,女生读《扬州慢》。
朗读除了把握情感基调,还要注意语速传情。这两首词都是慢词长调,长调是相对于小令而言,字数91字以上;慢词又称“慢曲子”,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因此朗读也不宜过快。
{DATE \@ M/d/yyyy|6/9/2021}
如果从词中找一个最能体现诗歌情感主旨的字词,你觉得分别是什么
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这种最精炼传神,最能体现诗歌情感主旨的字词,叫诗眼(词也可叫词眼)。
篇名 阅读感受 感情基调 主旨句 诗眼
望海潮
扬州慢
篇名 阅读感受 感情基调 主旨句 诗眼
望海潮 描写杭州的繁华热闹,读起来喜气洋洋。 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繁华
扬州慢 描写扬州的萧条冷落残破,读起来今不如昔的哀叹沉重的情感。 悲 黍离之悲 空城
贰阅读古典诗词,要把握作品中意象的特点,揣摩其组合方式,体会独特的意境。《望海潮》(东南形胜)和《扬州慢》(淮左名都)两首词意象选取不同,组合方式不同,所呈现的意境也截然不同。请同学们反复诵读品味,比较词人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学习活动二:比较意象,深入意境交流探讨,探讨意象和意境的涵义
意象,是蕴含主观之“意”的客观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诗人对某个具体的事物或景物(象)赋予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意),由此抒发感情、寄托思想。
意境,即由多个意象连缀而成的完整画面,是诗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既包含诗人笔下描绘出的不同景物组成的具体图景或环境氛围,也包含诗人寄托在这图景或氛围中的思想与情感。
意象的选择是写作诗歌的基础,将不同意象进行组合搭配,构成浑然统一的意境,从而表达具体的思想情感,就是作者写作诗歌的过程。通过对意象的揣摩和对意境的体察,把握诗歌的主旨,是鉴赏古典诗歌的重要方法。
阅读品味《望海潮》《扬州慢》两首词,找出词中的意象,体察意境,完成表格。
篇目 城市 意象 意境 手法 情感
望海潮
扬州慢
篇目 城市 意象 意境 手法 情感
望海潮 杭州 城市风情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人家、珠玑、罗绮 繁华富庶 铺叙、以点带面、虚实相间、渲染烘托 惊叹
郊外景物 云树、怒涛、天堑、重湖、叠巘、桂子、荷花 美丽雄奇 赞美
士庶生活 羌管、菱歌、钓叟、莲娃、箫鼓、烟霞 太平祥和 艳羡
扬州慢 扬州
篇目 城市 意象 意境 手法 情感
望海潮 杭州 城市风情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人家、珠玑、罗绮 繁华富庶 铺叙、以点带面、虚实相间、渲染烘托 惊叹
郊外景物 云树、怒涛、天堑、重湖、叠巘、桂子、荷花 美丽雄奇 赞美
士庶生活 羌管、菱歌、钓叟、莲娃、箫鼓、烟霞 太平祥和 艳羡
扬州慢 扬州 昔日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 繁华热闹 虚写、联想、用典 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情怀
今日 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二十四桥、冷月、桥边红药 悲怆萧条 实写、今昔对比 鉴赏《望海潮》的意象和意境
《望海潮》有意选取了多个表现繁华富庶的意象相互连缀,共同营造了“东南形胜”“自古繁华”的杭州美景。全词开篇先以“形胜”“繁华”两词奠定全词意境基调,并点出杭州“三吴都会”的重要地理意义。
上阕从多个角度分别铺叙杭州的城市风光与自然风景:首先,作者着眼于市容,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等细微景物,突出江南水乡的秀美雅致,又以“参差十万人家”的全景,呈现出杭州城人口众多、鳞次栉比的繁荣景象;其次,“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塹无涯”从城内转向郊外,借蜿蜒的堤岸、如云的堤树,以及宽阔的江面、汹涌澎湃的钱塘江潮,描绘杭州美丽雄奇的自然风光;最后,视角再转回闹市,描绘杭州街市上琳琅满目的珠玑罗绮以及竞相奢华的市民风气,体现出都市富庶的生活风貌。
鉴赏《望海潮》的意象和意境
下阕的描绘重点转向西湖风光,同样包举自然景观和人事风情:“重湖”“叠巘”写西湖周边山水相依、重叠错落的整体风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秋季和夏季,展现出不同季节的西湖美景;“羌管弄晴”直至“吟赏烟霞”,则从官、民两个角度写杭州人的游乐生活,不论吹笛的渔人、采菱的少女,还是仪仗出巡、饮酒作乐的达官贵人,都能尽享西湖美景、自得其乐。词的最后一句收束全篇,为整个铺排做了总结。
《望海潮》所取意象,或为城市风情,或为郊外景物,或为士庶生活,从多个角度浓墨重彩地描绘杭州繁荣、壮丽的景色,以渲染、烘托手法塑造出国泰民安的盛世图景。
鉴赏《扬州慢》的意象和意境
姜夔的《扬州慢》通过实写战争洗劫后扬州的残破萧条,追忆往日繁华,营造出萧条凄怆的意境,以寄托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山河残破的哀思。
词的开头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点明扬州昔日的繁华盛名,以及对传闻中扬州的向往。接下来几句写映入作者眼帘的实际景象,荠麦满目,废池乔木,黄昏落日,空城吹角,极力渲染扬州城此时的残破荒凉。下阕采取用典手法,化用唐代杜牧写扬州的诸多诗句,继续表现昔盛今衰的感慨:“豆蔻梢头二月初”“贏得青楼薄幸名’“二十四桥明月夜”都是杜牧记录扬州生活的诗句;如今的二十四桥则只能看到冷月无声与桥边红药,一片荒凉寂寞。作者设想杜牧的“重到须惊”,“难赋深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感慨和哀伤。
纵观全词,《扬州慢》把眼前实有的意象与古人诗中的意象纷呈叠加,既写历史上扬州的兴盛繁华,又写战后扬州的残破萧条、荒凉孤寂,今昔对比,强化了悲怆萧条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哀时伤乱、怀旧伤今的情怀。
{DATE \@ M/d/yyyy|6/9/2021}
总结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的不同
《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词在意象、意境的不同注意表现在:
⑴《望海潮》意象上专取美丽富庶之景物,《扬州慢》则是兼采昔日繁华与今日萧条,既有自然景物也有历史典故;
⑵《望海潮》描绘了杭州的富足昌盛,营造出国泰民安的盛世气象,《扬州慢》则描绘了扬州的残破荒凉,营造出感伤哀婉的情境;
⑶《望海潮》在铺叙写法中运用渲染、烘托等手法营造意境,《扬州慢》则综合采取今昔对比、用典和反衬手法营构意境。
叁再读《蜀道难》和《蜀相》这两首风格鲜明的诗歌,比较意象,深入意境,你读到了古代文人怎样的精神家园和社会担当?学习活动三:真情寻诗心,家国情怀贯古今《蜀道难》中李白高叹蜀道难,难在哪里?《蜀相》里杜甫“泪满襟”,他为何而泣?分小组合作研讨,找到两首诗的相似之处。
⑴李白高叹蜀道难,难在哪里?从最后一节“剑阁峥嵘而崔嵬……”中,你读出了什么?
示例:蜀道难,体现在开辟之难,攀登之难,还有安居之难。(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开辟之难,攀登之难;根据“猛虎”“长蛇”“化为狼与豺”等关键词句,分析时局形势,品出国事艰难,为国担忧之情。
与其说蜀道之难,不如说国事艰难。蜀道之难,国事艰难的背后还有李白的仕途之难。李白用一番奇语倾吐幽愤之情,用一副狂态掩蔽赤子之心。
《蜀道难》中李白高叹蜀道难,难在哪里?《蜀相》里杜甫“泪满襟”,他为何而泣?分小组合作研讨,找到两首诗的相似之处。
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为何而泣?如何理解此处的英雄?
示例:诸葛亮未实现统一中原的大志,对诸葛亮表示敬仰的同时抒发对其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由此联想到自己,产生共鸣。——借诸葛亮抒惋惜之情,叹壮志未酬,从而引发了对国事的担忧,因此而泣。
许身社稷,志在匡国的诸葛亮和杜甫是英雄,千古为国为民,壮志未酬的仁人志士们亦是英雄,杜甫是为全天下的失意英雄们扼腕垂泪!——杜甫的“泣”不仅是指个人,是兼顾全天下的失意英雄们。
《蜀道难》中李白高叹蜀道难,难在哪里?《蜀相》里杜甫“泪满襟”,他为何而泣?分小组合作研讨,找到两首诗的相似之处。
⑶李白与杜甫精神认同的“家”在哪里?
示例:李白劝朋友离别蜀地,蜀地对于李白来讲是离别的家;颠沛流离的杜甫,避乱蜀地,蜀地对他来讲是客居的家,总而言之都不是真正的归属。那么,真正的家在哪里?李白与杜甫精神认同的“家”在长安,他们的精神追求是济苍生、怀家国。
布置作业
1.为李白、杜甫、柳永、姜夔其中一人写一首小诗。
2.用简明的语言写出自己对这四首唐诗宋词的阅读体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