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业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业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单元名称 第四单元 课题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节次 1课时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 作业 (必做) 1.品味语言。 根据提示,研读例句,完成赏析。 角度例句赏析事迹描述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走”、“送”、“鞠躬”、“说”等一系列动词简洁精炼地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的品质。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1)作者评价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2)
答案:(1)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表现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2)借孔老夫子的事例,通过“偏偏”二字强调了叶圣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难能可贵,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钦佩敬仰之情。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语句,品析文章语言,体会人物形象,把握作者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 探究 来源:新编
2.体会情感。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本文是一篇追忆故人的文章,作者将悲哀的情感潜藏在文字的背后,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上述文段中选择一组加点词,分析作者的情感。 常常……常常…… 凡是……都要…… 我选择第 组,我体会到: 。 参考答案:第(1)组,第一个“常常”写出两人情感的深厚,对这位业绩非凡的故人的离去饱含着深重的悲哀;第二个“常常”有对叶圣陶先生写话主张的推崇,也有叶老的主张还没有普遍受到“拿笔的人”重视的无奈;第(2)组,“凡是……都要……”,有对叶圣陶先生提出写话主张的深重的苦心的理解,也有对“拿笔的人”的殷切的期望。 设计意图:通过对重点字词的赏析,培养学生探究课文语言和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 探究 来源:根据《作业本》改编
3.感知风格。 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请结合课文阐述你对这种风格的看法。 参考答案: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比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随意中透着亲切;“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用三个短句表达三层意思,语气舒缓,读来顺口,如同日常说话一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探究 来源:根据教材思考探究改编
拓展性 作业 (选做) 1.课文中写到 “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成为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如果是你,选择删还是不删?请说说理由。 我认为应该 ,因为: 。 参考答案:我认为应该删,“好不好”、“认不认识”都是能确定的,“太”字加在这里既累赘又不合理;我认为不应该删,“太”字表程度,用在这里可以让语气和缓,不会绝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角度关注文中观点,培养学生辩证思考能力。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探究 来源:新编
2.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填写阅读卡。 概括主要事件(1)(2)(3)摘抄作者评价(4)(5)
参考答案:(1)文中写了叶圣陶先生给人看稿一丝不苟,不仅要改正笔误,理顺词句,甚至要描清标点;(2)为普及汉语言文字知识和语文教育教学所做的大量工作;(3)“文革”期间迫于形势不得不应对一些责难和压力,并深切关心朋友们的安危;(4)给吕叔湘先生送书法作品,并为其女文章题诗,待人诚挚;(5)和吕叔湘先生一同避暑和视察的情形等等;作者评价任意摘抄两句即可。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和把握写人记事文章的写法,将本文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至课外阅读中,加深学生对叶圣陶先生事迹和品质的认识和理解。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来源:根据教材积累拓展和《作业本》改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