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怎样认识电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阻,知道电阻的各种单位及其换算关系,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2、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使用滑动变阻器,体会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之巧、之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使用教学设计方案一、导入 新课给学生布置任务:将一个灯泡、一个演示电流表、一节干电池和一个开关连成电路并读电流表示数。换用规格不同的小灯泡,按上述要求重做实验学生总结分析,提出问题教师可引导 :上述两次实验,用的都是一节干电池即电压相同,那么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为什么不同?(一位学生到前面连接;其他同学审查连接过程,找出操作上的问题)找其他同学到讲台上完成并记录实验数据,总结现象—电流大小不同让学生猜想该现象可能由于什么不同造成的.学生总结:外部条件都相同,肯定是由于导体本身不同造成的.二、学习新知1、引导: 提出电阻概念,指出:原来导体虽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也有阻碍作用,物理学中常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学生判断分析后,教师指出,不同导体电阻一般不同.教师简述研究电阻有重要意义.在应用中初步理解电阻含义(这里让学生判断只限于电压相同的例子).为了衡量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就要比较电阻大小,要比较电阻大小就要规定电阻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单位是“欧姆”(Ω)还有千欧(kΩ)、兆欧(MΩ)老师介绍的不同导体电阻是不同的,那么导体电阻与什么相关、由什么因素决定呢?启发学生猜想? 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方法指导,介绍控制变量的方法.在学生猜想基础上,根据研究思路分析,用如图所用装置完成下面三组学生实验.实验1研究导体电阻跟材料关系.根据前面实验数据直接填入记录表.说明通过锰铜导线电流大于通过镍铬合金的电流.结论 :学生实验并记录条件—电压相同导线材料 锰铜 镍铬长度 相 同截面积 相 同电流 电阻 实验2研究电阻与长度关系记录表说明同种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结论条件—电压相同导线材料 相 同长度 1 0.5截面积 相 同电流 电阻 实验3研究电阻与粗细的关系.记录表说明 同种材料,长度相同,横截面积越粗,电阻越小。结论条件—电压相同导线材料 相 同长度 相 同截面积电流 电阻 分析说明.导体的电阻由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所以说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教师补充:导体电阻还与温度有关,一般地温度越高,电阻越大.板书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截面积和温度有关.提示:导体电阻由材料、长度、截面积和温度共同决定,所以要比较两种不同材料电阻的区别,必须取相同长度、截面积、相同温度的导体加以比较,课本上列出了长1米截面积为1毫米在20℃时不同材料的电阻值.我们前面讲的电阻单位是欧姆,从导体本身性质角度来说就是在温度为0℃时,长106.3厘米截面积为1平方毫米的水银柱所具有的电阻.学生看P31,回答下列问题:哪些材料导电性能好?学生回答。2、教师展示不同的电阻器。阻值固定不变的电阻叫定值电阻。阻值可以调节变化的电阻叫变阻器。常用的有滑动变阻器和电位器。分小组观察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然后回答P33的问题教师小结: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电阻的长度改变电阻。有6种接法,其中只有4种能起到改变电阻。3、学生分组活动: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三、小结四、布置作业五、板书设计:12.1怎样改变电阻1、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2、电阻的单位:欧姆 简称:欧 符号:Ω电阻的常用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3、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4、阻值固定不变的叫定值电阻阻值可以调节变化的电阻器叫变阻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