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学生学习电学以来既电流之后的第二个概念,教材以联系紧密层层递进的探究活动和学生实验展开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电压表的使用方法。教科书的编写思路于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相似,以电路与水路的类比,引入电压的概念,给出了使用电压表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进行正确操作,并从使用规则的角度分析比较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异同,了解常用的物理学思维方法及其应用。学情分析:电压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对于电流的理解学生可以类比水流学生障碍不大,所以本节仍然建议用类比法,从水路引入。教学重点:本节教学重点了解电压的概念、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会正确使用电压表、通过探究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教学难点:电压概念的建立、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教学目标:1.通过与水压的类比了解电压的概念,知道电源提供了电压,电压形成电流;2.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其各单位的换算关系,知道干电池、蓄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值;3.观察电压表,通过实验测量干电池和干电池组的电压值;4.通过实验了解串联电路中的电压特征;5.通过实验了解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特征。教学过程:一.电压及电压的形成讨论:观察下左图,左边水位高,右边水位低,打开阀门会看到水流动,但是当两边水位相同时,水还会流动吗?思考水流的形成。并思考右图中电流的形成原因,回答下列问题阀门好比是电路中的管道好比是电路中的涡轮好比是电路中的抽水机好比是电路中的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电路两端有电压一定有电流吗?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吗?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是什么?总结:水流的形成是由于水管两端存在 差,水泵的作用是不断将水从乙处抽到甲处,保持水管中的水一定的 。与此类似,电路中电流的形成是由于电路两端存在 ,电源类似与 ,它的作用就是维持正负极之间有一定的 。阅读课本P71,了解电压的符号以及单位总结:1.电压符号:2.电压单位: ,简称 ,用符号 表示。3.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常用单位还有 、 ,1kV= V= mV4.一些电压值:(1)一节干电池的电压= V= kV= mV;(2)一节蓄电池的电压= V= kV= mV;(3)照明电路的电压= V= kV= mV。二.电压表及其使用1.观察电压表,了解它的结构(1)请画出电压表的电路元件符号。(2)电压表有几个接线柱?每个接线柱各标有什么符号或数字?这此符号或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3)电压表有几个量程(测量范围)?不同量程的刻度盘的分度值各是多少?量程 分度值 规律大量程 大量程的读数是小量程的 倍小量程(4)电压表在使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课本P72)2.测量电压思考:如何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压? U1= V如何测量两节干电池组成的电池组的电压? U2= V如何测量三节干电池组成的电池组的电压? U3= V讨论:电池组的电压和每一节电池的电压有什么关系?三、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1.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的特点提出问题:在串联电路中,灯L1两端的电压U1、灯L2两端的电压U2与总电压U之间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测量步骤:按右图所示,分别测出串联电路的各部分电压;换一个不同规格的灯泡,按上述步骤再测一次。实验记录表格:电压 U1/V U2/V U/V(1)(2)结论:在串联电路中,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2.探究并联电路的电压的特点提出问题:在并联电路中,灯L1两端的电压U1、灯L2两端的电压U2与总电压U之间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测量步骤:按右图所示,分别测出并联电路的各部分电压;换一个不同规格的灯泡,按上述步骤再测一次。实验记录表格:电压 U1/V U2/V U/V(1)(2)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四、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了解废干电池污染与安全处理五、巩固与练习:在下列圆圈中填入合适的电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