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最新名校模考作文 「深圳一模」高分作文点评10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届高三最新名校模考作文 「深圳一模」高分作文点评10篇

资源简介

2022届高三最新名校模考作文 | 「深圳一模」高分作文点评10篇
2022年深圳高三一模高分作文点评
一、作文题目: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世界乒乓球运动因发展严重不均衡而险些被移出奥运大家庭。这也是一枝独秀的中国队面临的危机。2009年开始,中国主动为他国培养人才,比如,分享训练成果,吸引外籍选手参加乒超联赛,派教练和运动员赴海外执教、打球,等等。中外选手的对决从此变得更精彩了。但外国选手在一些国际大赛中战胜中国队,又引发了国人的担忧。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回应:“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会变得更强大。再说,国乒的底蕴和厚度是其他国家无法超越的。”中国乒乓球在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同时,也让自己始终站在世界之巅。
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道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帮他人之昌,助自我之盛
(标题见主旨,且对材料里刘国梁的话做了提炼,文章第一句即引用了这句话,实现了无缝衔接,对偶句式整齐匀称,但略显拗口。)
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有言:“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会变得更强大。”诚哉斯言,中国素来有无私、大方之美称,(点明中国一贯的国际形象和声誉,对象明确。)我们不妨碍甚至是助力于他人的进步,我们也无畏于他人的强大。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积极汲取并发扬这一精神,牢记:帮他人之昌也是助自我之盛。(开篇引材料,然后对这句话做初步阐释,从“不妨碍”到“助力”,这是行动上的递进,“无畏”是心理动因,逻辑顺畅,引出观点,立意准确,表达简明。)
横观体育竞技,中国在世界乒乓球运动项目上向世界诠释了何谓“强其人即强自己”。(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在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愈发失衡之际,中国彰显了其大方无私的品行,主动为他国培养人才,毫不保留地向他国分享乒乓运动资源。有了此份温情,乒乓球赛场变得更加炽热与炫目,中外对决愈发精彩纷呈。世界乒乓球运动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中国对外的友爱互助。(此段主要运用因果分析,是从乒乓球乃至体育竞技这一领域概括中国友爱助人的事实及效果,为下文解决“国人的担忧”问题张本。)
面对外国选手战胜中国选手的担忧,中国乒协积极回应:“国乒的底蕴与厚度是其他国家无法超越的。”对胜负的坦然与回应的自信,中国已然凭更强大的姿态挺立于世界舞台。(病句,句中有多个主语,可改为“对胜负的坦然与回应的自信,显示出中国……”)而强大的姿态更需强大的心态,“我们不惧他人的强大,因为我们也会更加强大”,这掷地有声的铿锵誓言,正是“强人即强我”的最好体现。(此段引用了两句原材料中的语句,但是顺序做了颠倒,一方面是对自身底蕴、厚度的自信,一方面是不畏超越、遇强则强的进取态度的彰显,二者呈递进关系。由“姿态”到“心态”对应第一段从行动到心理的分析。)
纵观世间百态,(“世间百态”多描述日常生活,用词不当,可改为“世界风云”。)中国在国际上也显示了其无私与奉献。在疫情反复,人心惶惶之际,中国毫不吝啬地分享抗疫经验,将疫苗的研发成果公布于世,(例证典型)为世界的防疫进积(“进积”不妥,可改为“工作”)贡献了一份力量。国犹如此,青年有何不当?(过渡句,由国家延伸至青年,体现这一理念对青年的教育意义。)身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将国家的这份无私化为个人品质,于社会中发挥个人作用,发扬奉献精神。陶铸有言:“心底无私天地宽。”鲁迅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引用两句名言强化了无私奉献的意义。)于生活中,我们不应顾虑他人与自我的实力差距而变得自私自利,不愿以自我之经验助他人渡难关,不情以自我之资源助他人向前进。自以为只要他人不强过自己便万事大吉,殊不知于精神品节上,与人已差了十万八千里。陶铸有无私之精神方能成一代洒脱诗人;鲁迅心系民族,胸怀天下,以一生投身于人民崛起,锻造了中华的民族魂。(进一步阐释两句名言,且与前句自私自利者形成对照,再次将个人和民族统一起来。)即是这种“强人即强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才在历史上有了一场又一场的进步,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的佳话。(本段从体育竞技延伸至更广泛的层面,体现了该话题的延展性,属于材料中要求的“启示意义”。但本段更多论述“无私奉献”,即“强人”,“强我”论述不充分。)
帮他人之昌,助自我之盛。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以自身之强强他人之强,以他人之强强国家之强。自我与他人共进步,才是真正的强大。(本段首句重申观点,呼应标题,然后以对偶句过渡,得出“共进步”才是“真正的强大”的结论,主题得到了升华。)
【点评】
考生对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很强,能从中准确提炼观点。文章逻辑链条清晰,不枝不蔓,从乒乓球和体育竞技发端,在充分论述“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道”后,并未在此纠缠,而是将话题进一步延展至更广阔的领域,从国家和青年两个层面展开论述,体现其“启示意义”,这部分在文中有一半的比重。
文章能随时随地引述材料中的关键语句,例如刘国梁的话,并以这些语句为纲,组织搭建起论述框架,体现出考生的材料意识。
“帮他人之昌”在文中体现为“强人”和“无私奉献”,在主体部分得到了充分论述;但“助自我之盛”即“强我”论证不足,只有第4段结尾处略微涉及,也并未分析“强人”为何能“强我”,论证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待提高。
考生善用对偶句,整体看语言端方顿挫,有力量,与思想相得益彰,艺术性略显不足。
(深圳科学高中 刘芳)
编号:16号 考生号:0311201043 得分:53
以助人之风,与世界偕行
(标题即观点,从“助人”的角度出发,引出“偕行”的做法,点明立意。采用对偶式标题,语言凝练集中。)
“筑桥以利人行。”(应为“修桥路以利人行”)这是《钱氏家训》对子孙的谆谆教导,而(去掉)其中蕴含的帮助他人、服务社稷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去掉)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道就是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中国乒乓球(队)帮助对手进步、分享成果,不仅让对方有长足进步,也让自己始终站在世界之巅。(引用法开头。引用名句“修桥路以利人行”,指出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助人为乐的美德,以此来引出材料里国乒队的做法,也诠释着这一美德。引用法不仅能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同时还能增强说服力。)
由此可见,我们应重视帮助他人、无私分享之精神的培养。以笔者之见,我们应以助人之风,与世界偕行,以友好互惠的大国姿态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行。(“由此可见”,意在提醒读者,此处作者要表明观点。启示从“小我”上升到“国家”,展示了作者的眼界和胸怀。)
然而(转折标志,表明此处话锋有“转”),其中有些声音不以为然,为国球担忧。(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在一些国际大赛中,外国选手战胜了中国队,他们害怕外国选手因学习了中国乒乓球的精华,就会超越中国,让中国乒乓球的“大国”地位不保。诚然,这种担忧是于情于理(合情合理)的,(但)它们不正是体现了“民族意识”与责任吗?(让步分析法,先肯定对方观点的合理性,再指出问题所在)但是,这种想法与助人之风背道而驰。这也是中国队一枝独秀的原因所在(“这”指代不明确)。相比世界乒乓运动被移出奥运项目,各国百花齐放、共同进步难道不是更好吗?(采用反问的形式,引人深思,表明自己的观点,引出下文国乒做法的意义)
以助人之风,让国乒更加精彩,让世界百花齐放,“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正如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所说的那样,“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会变得更强大。再说,国乒的底蕴是其他国家无法超越的。”是的,正所谓“教学相长”,在分享训练成果的同时,我们又可以从中汲取不同的体悟,不断鞭策自己,在“教学相长”中不断进步,让世界乒乓舞台呈现“你追我赶”的繁荣、精彩的景象。所以,我们应赓续助人之风,在征程上越走越远。(从正面论述帮助对手、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的观点;但是本段评述过多,启示较少,论证不够充分。)
以助人之风,绽大国之光芒。我们以友好互助的身份去分享成果,不仅可以促使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还可以发扬中国友好的精神,绽大国之华光。在近日举办的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为他国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无不体现“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精神,无不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目标,无不体现帮助他人、友好互助的信念。(排比句式,可以增强表达感情的效果。但分句应该遵从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最后一个分句应放在整个排比句的最前面。此段由国乒发展之道延伸到国家交往之道,承转自然,通过例举,概括我国所展现的“大国华光”。)
立足于时代浪潮的我们,更应从中国乒乓球身上汲取这种友好互助的精神,踏前人之步伐,绽青春之志气。(此段作者虽想联系自身,阐释“乒乓球的发展之道”对于当下青年人有何启示,但是却泛泛而谈,没有落到“实地”,显得有些空洞。)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我们应争做时代弄潮儿,以助人之风与世界偕行,担负时代使命,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为民族复兴架桥铺路!(收束全文,再次点题,得出结论:我们要以助人之风,与世界偕行,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点评】
本文紧扣作文材料,解析材料明确合理,围绕“助人”核心主题,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证。观点明确,论证严谨,主次清晰,较好地完成了写作任务。
文章标题“以助人之风,与世界偕行”,直接提出观点。正文也能紧紧围绕两个关键词“助人”、“偕行”来分析论证。在分析论证中,能够灵活运用排比句式、反问句式,以及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等,这些都是本文的亮点。
不足之处:两个分论点构架有些单薄,主要采用并列分论点方式排布,缺乏论证的思辨性。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国家发展,我们既要有全局观还要有辩证观,如在写作过程中能体现辩证观,作文会更有深度;另外,文章结尾处从“国乒发展之道”出发,谈当下青年应如何在当今世界潮流中发展起来的做法时,显得有些仓促,缺少身份意识。
(龙华高级中学 王艺羲)
编号:17号 考生号:0308102017 得分:52
以大国之姿,携手世界发展
(标题即论点,“携手世界发展”点明材料的启示意义,“大国”点明“携手”的主体。)
一缕微风卷不起风暴,一捧海浪翻不起大海,一棵树木成不了森林,一枝独秀也无法造就伟大。(此句可改为“一枝独秀终究筑不成花海”。)在新世纪世界命运共同体的召唤下,中国当以大国之姿,携手世界共同发展。(排比句式引人入胜,看似并不直接引述材料,但内容和主要意思无一句不切合材料的主题,在此基础上再点出本文中心“以大国之资,携手世界共同发展”。)
作为大国,我们应不惧发扬自身优势,将技术传播他国,推动世界(共同)发展,欣欣向荣。(紧承上文“大国之资”,具体点明以“自身优势”和“技术传播”推动世界发展,意为下文张目。)
世界乒乓球曾因发展严重失衡而险些被移出奥运,而乒乓球作为中国的国球,若离开奥运,则是中国一个巨大损失。于是,从2009年开始,我国主动向他国培养(乒乓)人才,分享训练成果,吸引外籍选手参加乒超联赛等。(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这也是为何我们能在电视里看到许多外籍华人对手的原因。但同时,面对外国选手战胜中国选手的局面,国人又开始担忧。乒协主席刘国梁这样回应:“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会强大。再说,国乒的底蕴与厚度也是他国无法超越的。”我们正在向世界推动乒乓球发展的同时,始终傲立于世界之巅,(此句可改为“正如刘国梁所说,就算我们在向世界推广顶尖技术,推动乒乓球运动向前发展,我们的地位也撼动不了,始终傲立于世界之巅,”)更重要的是,我们使其他国家也能享有乒乓发展的乐趣与成果。我们超越政治,超越地域,将世界通过乒乓球(改为“通过乒乓球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且心连心,向着更好、更强的未来不断前进着。
独自立于群山之巅从来不是我们的选择(承接上文“傲立于世界之巅”,但又递进一层“不是选择”)。世界之所以繁荣,离不开每一个国家的付出与发展。因为淋过大雨,所以更懂得为他人撑伞。作为一方大国,我们要发挥领路人的身份,以一国之水,浇他国之果,共同推进全球发展之路。(国家发展之道、全球发展之道是乒乓发展之道的升华,是材料的“启示”。)
所有的路都有一个起点,“一带一路”的起点便是中国。(紧承上文“发展之路”,以“一带一路”为例证)这条(原本)用于商品交换、文化交流的古丝绸之路发展至今,已不再是简简单单地为了货物与文化了。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渴望以此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的友好交往,推进各国发展,构建和谐友好的相处方式。(强调“一带一路”给全球发展之道贡献智慧。)
只有当种子洒满平原,雨水浇灌大地,草儿才会茂盛,花朵才会绽放,蜂蝶才会结伴而来。(较为清新明丽的比喻论证。)
全球发展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阐述全球发展与人类命运的关系)袁隆平爷爷曾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二是希望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能传播全球,解决饥荒。华为总裁任正非曾道:“我自己的芯片很便宜,我知道,可我还是要进口一部分,因为你也要让其他国家发展啊!”(两个例证,不满足于自身发展,着眼于全球利益。)
以先富带后富,以先强助后强的思想始终根植在中国的发展观念中。(把“携手世界共同发展”的主题进一步阐释为“先富带后富”、“先强助后强”)遇强则强,无惧挑战的信念,更是中国带动他国发展的底气与自信。以大国之姿,携手世界发展,我们一直在路上。(呼应标题,收束全文,有总结也有承诺。)
【点评】
文章紧扣材料,思路较为清晰,从乒乓的“国球优势”“技术传播”发展之路深挖国家发展之路、全球发展之路,表达“中国当以大国之姿,携手世界共同发展”的道理。
文章语言流畅有文采,熟练运用排比、比喻,文气十足。
文章内容较充实,第三段是对材料的深度挖掘,然而文章后半部分,略显空洞。如“因为淋过大雨,所以更懂得为他人撑伞”,此处如果有相关史实则能使文章更充实。再如“袁隆平”、“任正非”两个例子,没能把重视“全球利益”的价值揭示出来。
(龙华高级中学 卢春怡)
编号:18号 考生号:0303202036 得分:53
以国乒发展之厚重,铸青年成长之深度
(“国乒发展”聚焦并概括材料中的核心事件,是本文论述的基础,是行文的落脚点、出发点;“青年成长”直指启示意义,是本文论述的归宿。标题句式对偶,既贴合材料内容,具有明晰的意义导向,又鲜明表达主张,切合作文题的任务要求。)
“成事不患敌,但患愎己。”(此句可改为:成功不要畏强大的对手,只恐保守自大、驻足不前的自己。)世界乒乓运动因发展严重不均,险被移除(出奥运比赛项目)之际,中国以超越国度、胜负的气量,协助他国发展乒乓事业之厚重,展示了大国文化底蕴的自信,在推动世乒长足发展的同时,中国乒乓球水平不断进步,(勇立巅峰,引领世界)。(首段对接材料,以俭省笔墨概括材料中的国乒“发展之路”,为下文探讨阐发“发展之道”张本。)
国乒发展之道,在于分享发展成果,传授乒乓技术,打破世乒“垄断”。这种做法在促使他国乒乓发展的同时,也孕育出(改为“引发”)少部分群众的不安:“弱己助敌”,岂不会使中国丧失乒乓优势,弱化中国实力?(先正面阐述“国乒发展之道”,继而用一个疑问句道出看似有理的“国人的担忧”,将思考引向深入。)
实则不然。在我看来,国乒发展的厚重,恰恰有利于自身的长足发展。对外乒、世乒、国乒,对我们青年,都有百利而无一害。(予以正面回应,由乒乓到“青年”,由发展到利害。)
首先,国乒“走出去”,正是中国实力与乒乓底蕴的生动写照。(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中国主动为他国培养人才,吸引外籍选手参赛,不仅能提高外乒整体发展水平,更为奥运“协同、共享”精神做出(付出)具体行动,(做出表率)。这不仅展示了中国乒乓的实力,展现了中华体育的胸怀,更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载体。“非能成人之事者,为能铸己之业。”国乒的气度与包容之厚重,正是中华文化自信力的经典诠释。(“走出去”展示实力、大度与自信。)
不仅如此,(“此”承上文)国乒在推动世乒前进时,必然会促使自己产生更强、更好的内驱力。正如刘国梁所言,“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会变得更强大。”与其一枝独秀,孤芳自赏,不如美美与共,共同发展。(“走出去”实现自强、他强。)
“成己之大,在于广纳众精。”实质启示我们,(删去)无论是体育文化事业,还是青年、国家发展,都应在交流中获取新知,在竞争中不断进步。在刚刚落幕的2022届(年)冬奥会上,谷爱凌以1620度世界级难度的跳台挑战成功,赢得了世人的赞誉,被冠以“玉汝于成、踏雪寻龙”之冕冠(盛誉)。然而,她却在采访中透露:“我本不打算冒险挑战1620半身轴旋转,但在第二轮比赛中,有选手挑战极限,暂居第一,这激起了我挑战自我的勇气。”于是才有了人类女性自由式滑雪上永垂不朽的经典一跃。可见,对手的强大并非使我国实力削弱,反而更能激发我们无限之创造力,挖掘出自己最大的潜力。(举例为证,表达交流胜于保守,竞争带来进步。)
由此观之,国乒发展之厚重,不仅启发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主动宣传文化;更要以人之强促己之发展。(谈“启发”的内容,小结上文。)
“以国乒发展之厚重,铸青年成长之深度”,其意义,不言而喻,并将指引我们走得更远,更好。(呼应标题,总结全文;重申“意义”,回归“我们”。)
【点评】
此文紧扣材料,思路清晰,富有条理。整体采取“总——分——总”结构,从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路(途径)探寻“发展”之道(道理),分析给我们的启示,表达要有文化自信、重视推广交流、在竞争实现进步的道理。
文章内容较为充实,思维严密,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既有对材料的“深耕”,又有自身“畅想”;既有体坛叙事,又有成长感悟。
引经据典固然可嘉,但生搬硬造就不宜提倡。如“弱己助敌”等词语较为生硬,“成事不患敌,但患愎己”“非能成人之事者,为能铸己之业”“成己之大,在于广纳众精”等语句出处难寻,这些词句让读者只好结合上下文,从字面去猜测其含义。
(龙华高级中学 姜舟斌)
编号:19 考生号:0312101401 得分:52
援他人更强自身,助世界且立脚跟
(标题回应材料,表明观点。“援”与“助”指向助人的追求,“强”与“立”点明对自我的意义,观点明确,贴合材料。)
面对世乒运动因发展不平衡险些无缘奥运的危机,国乒主动献力。助推他国乒乓事业发展,成就了他人,也成就了自己。(概括材料精练、准确。)国乒的发展之道,诠释了新时代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启示着我们去帮助他人且强化自身,永存底气并成就世界。(引用名言亮出观点,旧瓶新装,见解紧扣材料,体现时代性。)
君子不曾满足于自身一人的强大,而愿朝弱者也伸出援手。(体现“援他人”,以此作为“君子”的风度。)“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的道义在国乒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从中国君子之道义说开去,打动人心)从倍受国民疼爱的福原爱,到孤身一人出战奥运的叙利亚女孩,国乒大家庭不曾满足于“六边形战士”的篇篇佳话,而愿将这份强大与世人共享。国乒如此,其背后的我大中华亦是如此。(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扛过了历史的重炮捶打,如今日益强盛的中国总愿向他国伸出援手:一届届世博会的发展成果,一次次的金砖国家合作故事,一趟趟的疫情紧急物资运输……中国是心有大爱的国家,中国是提倡协作的和平主义者。(论据丰富,援古引今。由国乒的共享精神谈到中国历史遭受的苦难和在世界领域的援助,体现中国以己度人和大爱无疆的大国气度)我辈在遇到处于困境的他人时,也应当秉承国乒与祖国的气节,不吝自身强大,勤于帮助他人。(此段以“君子”为切入点谈国乒的精神,事例论证很典型。落脚点是“我辈”,让青年有“国”之气节,胸怀博大。)
对手的进步或会导致我方的失败,而这正是锤炼自身的炉具。(回应材料的“担忧”,但不够准确,“失败”一词的表述程度略重。)东京奥运会乒乓男女混打比赛上,“新闻联播”组合惜败日本队,让国人担忧愤慨。而乒协主席刘国梁却早在先前国际赛失败后便表示,对手的强大会让我们进步,且国乒的底蕴与厚度是其他国家无法超越的。正如刘教练训斥队员时的一句“天天不练,还想赢球”,没有谁能一直轻松地取得胜利,国乒的援助为世界球桌增添几分趣味,便同时为自身带来了几分压力。而由外至内的是压力,由内至外的便是成长,正是如此磨砺,才让国乒能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归因分析,国乒的底蕴源于磨砺;意义分析,对手的强大正是一种磨砺。思路清晰,语言准确。)西有居里夫人于万吨废墟中提炼出“镭”,中有袁院士屡次失败终培水稻新种;古有农人搬煤“千锤万凿出深山”,今有黄今仪十六载攻克“龙芯”。“失败乃成功之母”从不是空话。(举例论证,铺排事例。但谈“失败”略有偏离,若将“失败”改为“磨砺”更为得当。)如毕淑敏所言:“你不可能要求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潭。”我辈当认清援助他人而掀起的纷纭浪潮,于中砥砺突破自我。(此段是对上一段的层次递进,攻破了材料的“担忧”。结尾引用得当,再提“我辈”,强调援助他人的意义。)
任尔东西南北风,君子仍存底气与精神自信。冬奥会“一起向未来”与“一个世界”的口号响彻世界,人类早已处于命运共同体之中。而我辈当与国乒一般坚守不可撼动的底蕴与厚度,于世界浪潮中仍能立稳脚跟。(此段是深入分析,联系当下,联系“世界”。)
于强大时向他人伸出援手,于失败中勇敢超越自己,我辈青年当以国乒发展之道为深刻启示,方能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中国脊梁。(结尾段明确“青年立场”,发出呼告,但没有说青年具体当如何做,不够落实。)
【点评】
文章标题态度明确,紧扣材料。
文章结构思路清晰, 开篇由“发展之道”提出观点,然后从君子的品质“助人”谈到中国的大国风范。接着进一步回应材料的“担忧”,得出磨砺是成功之道。最后深入分析,放眼当下热点与世界共同体。脉络清晰,层层递进。
本文的亮点是用“君子”的道义为切入点,表明国乒助人背后的民族精神底蕴。文章论据丰富,能够举一反三,古今中外兼具,考生有较宽广的视野和深厚的积累。
该文的不足是将对国乒的担忧指向“失败”,不够准确。在表明青年立场时,缺少联系现实的切实可行的做法。
(人大附中深圳学校 杨荣科)
编号:20号 考生号:0303108104 得分:54.5
在竞争中谋求共赢与胜利
(标题与作文材料和写作任务有直接关联,有明确的观点,“在竞争中谋求共赢与胜利”是对中国乒乓球发展之道的正确诠释,主旨把握准确,切合题意。)
作为“国球”,乒乓无疑是华夏诸子(把“诸子”改成“儿女”为好)的骄傲。但近十年来,中国乒乓“帮助世界”的举措引来了无数担忧,外国选手不断增强的竞争力更是为这种担忧更添一层(此句应表述为“外国选手不断增强的竞争力也让这种担忧更添一层”)。对此,我认为刘国梁教练所言极是:“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会变得更强大。”共赢,才能让每个人都赢得更多。(文章首段恰当引述材料有关内容后,稍作分析即亮出观点,没有绕来绕去,准确落实了作文任务要求,但在语言表述上有些许问题。)
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乒乓球(应加“运动”二字)的终极目标,(此处逗号应去掉)是“变得更强”而非“比你更强”。(这一概括非常到位,是一个亮点。)它追求的是人体机能的强大和技巧的登峰造极,是对人类躯体潜能开发的一次探索,而这,(此处逗号可去掉)对于每个国家(的运动员)都是适用的。(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中国对其它国家施以援手,正是邀请各国一起探索(改为“发展”更好)这一项目,打造一个更均衡的乒坛,在更激烈的竞争中,达到自己的“更强”。所以说,中国乒乓球在推动世界乒乓球发展的同时,也让自己始终屹立于世界之巅,也让自己的底蕴和厚度“无法超越”。(此段具体阐释了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道。整段内容紧扣材料,分析中国乒乓球发展过程所蕴含的道理。不足之处是没有从对材料的分析中进一步拓展论述。)
诚然,竞争的胜利是重要的,一些国际大赛中中国选手的失利引发担忧,(此处逗号可去掉)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应正视这一失利——它们恰恰暴露了,我们之前的“一枝独秀”并不是“无敌金身”(此处论述在逻辑上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有不断锤炼自己,在竞争中寻求进步,才能臻至化境,真正立于不败之地。在中国乒协的长远战略布局下,我们正在向那个“无敌”走去。暂时的失利正是我们底蕴的又一积累,我们应正视它们,化其为内动力与能动性,去不懈追逐真正的“最终胜利”。 (此段内容仍然围绕中国乒乓球发展之道进行论述,写作内容对应了材料当中“外国选手战胜中国队引发了国人的担忧”这一内容。此段内容在阐述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同时,还进行了一些延伸拓展,一定程度上切合了“启示”的要求。)
我想,中国乒协的大智慧(明确具体所指更好),我们也应在生活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不应畏惧竞争,而应正确看待竞争。每个人都死死拿捏着自己的底牌,生怕别人知道来威胁自己的“统治他位”这不是我们追求的进步。相反,乐于分享智慧,帮助他人进步,进而在竞争中锤炼自己,在失利中积淀底蕴,方谓之“胜利”。在良性的竞争中,我们谋求着共赢,于是在共赢中汲取养料,尽力夺取那象征终极的胜利的果实。(此段重在论述中国乒乓球发展之道的启示意义,从中国乒协的“大智慧”讲起,论证在竞争中实现共赢才能走向最终的胜利。)
“竞争”从来不是失利的原罪,“故步自封”才是(这一论述是一个亮点)。中国乒乓的发展之道,在竞争中谋求共赢,在共赢中谋求进步,(点题)会帮助中国始终立于乒坛之巅,进而如刘国梁主席所言,“底蕴和厚度无法超越”。秉此智慧,我相信,终极的胜利之果,已近在指尖了。(结尾点题,在结合材料的同时回扣了中心论点,不足之处是没有跳出对乒乓球运动的论述而进行升华。)
【点评】
文章的优点在于:
1.标题观点明确,能紧扣材料和要求,点明了中国乒乓球发展之道的具体内容。全文都能紧扣材料展开论述。
2.文章结构清晰,开头引述材料明确观点,主体部分三段各有侧重,既有对中国乒乓球发展之道的具体论述,又有从这一发展之道所获启示的论述。
3.论证语段内有不少富含哲理的经典句子,为文章增光添彩。
文章的不足之处:
1.文章对中国乒乓球发展之道的论述较多,而对其启示意义的论述稍显不足;“照着讲”有余,“接着讲”稍有欠缺。
2.文章多次提到“最终的胜利”(“终极的胜利”),但对于什么是“最终的胜利”论证不太清晰。
3.本文在标点符号使用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引号的使用过多过泛,逗号使用不当等等。
(深圳市松岗中学 程伟)
编号:21号 考生号:0308201150 得分:54.5
众山环簇我为峰
(标题很好,化用了“山凌绝顶我为峰”的诗句,既扣紧材料的中心意思,又气势不凡,有新意。)
中国为他国培养乒乓球运动员的做法,曾引起一些国人的质疑,认为这是“长了他人志气”。但中国乒乓不仅没有因此落后,反而得到新的发展,世界乒乓球运动项目更是越发兴盛,保住了在奥运大家庭中的位置。(这一段引入材料,开门见山,又很好地压缩了材料,有自己的观点,而且为后文留了余地。)
这与地理上的侵蚀现象相似。(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山体对风有阻挡作用,一座在广袤平原上矗立的孤峰,最终将在风力作用下被磨饰削平;若位于群峰包围之中,则会更显俏丽。一枝独秀的中国乒乓之山只会走向没落,只有不断竞争,敢于迎接挑战,方能屹立不倒;而山环水绕,波浪起伏(这两个词不太合适)的场景,不也更显壮美吗?(用地理现象来解释乒乓球现象,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提出了中心论点:只有不断竞争,敢于迎接挑战,方能屹立不倒。新颖别致。)
人的活动有对手才有乐趣,孤独求败者必定郁郁不乐。庄子在路过惠子之墓时,曾讲述运斤成风的故事,慨叹“臣无与为质也,臣无与言与。”(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这正是没有对手时难以排遣的寂寞。中国为他国培养乒乓球运动员可称是相当有远见的做法,如此一来,乒乓球对决才能更加精彩,在那一方平台上的搏杀才值得运动员们为之倾尽热情与心血。运动本就是给人带来快乐的活动,若无对手,何来乐趣?运动赛事如此,人类其他活动亦然。只有较量,不断比拼,才会有一代又一代人投身其中为之奉献毕生精力。(从整体上看,这一段为全文第一个分论点:人的活动有对手才有乐趣。首先,定格为“乐趣”,与主题的“发展”有出入。其次,从运动赛事到人的其他活动,有拓展,这很好,但是这个拓展只是一笔带过,略显头重脚轻。引用庄子的典故时,与原文有偏差,但不影响其意义。)
人的事业有竞争方有发展。当今现代社会属于浮士德式的文化模式,生命正是在竞争与挑战中前进。与乒乓球类似,许多其他体育赛事,正是在一年又一年的激烈角逐中发展,如花滑的三周跳至四周跳。滑雪的1080至1800,跳水越来越多的周数,越来越高的难度,一次次世界纪录的打破,激励着人们向人类极限不断挑战。(这几个事例还是没有脱离“活动”这个范畴。)光学中的波粒之争,促使量子理论横空出世,费尔巴哈与黑格尔的较量,推动马克思哲学最终诞生。当然,正如刘国梁所说:“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会变得更加强大。”(这个引用要放到上一分论点去才合适。)只有不断竞争,向对手向传统、向权威发起挑战,一项项事业才能注入源头活水,滚滚向前。(作者的行文构想是从“人的活动”到“人的事业”,形成第二个分论点,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走出第一个分论点圈子,大多数时候还是围绕着“活动”在写。另外,“人的活动”和“人的事业”两个概念是交叉概念,不能并列。如果把第一个分论点设置成体育运动,第二个分论点设置为科技领域,文章会增色不少。)
然而,如今许多领域正陷于僵局,难以发展。如文字批评缺位,文化界有高原无高峰;某些大国肆意打压他国科技发展,致使科学领域有成果无突破,缺乏竞争,发展不均衡……许多领域正趋于板滞甚至退步,亟待我们做出改变。(这一段设想很好,结合现实来写,发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使观点落地,这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关联现实的要求。但是举例有些空泛,并且不够准确,如果列举一下“保温箱式”的培养孩子,只能听到赞扬的声音等社会现象,更能落地一些。)
中国乒乓球的发展启示我们,任何事业都应有对手,有竞争,为了保住自身地位,而打压他人终将造就自己的衰落,我们不要做孤零零的山头,而要看到平原上的崛起峰峦如翠,划出沟壑纵横,如此方有“山高我为峰”的壮美,“昂着傲苍穹”的自豪。(结尾很好!既扣题又有升华,语言优美,气势宏大,意境开阔,有感 召力。)
【点评】
作为考场作文,本文优点很多:1.中心明确,全文能紧扣材料。2.书写漂亮,卷面整洁。3.语言流畅有文采。4.从材料到提出中心论点到分论点,然后联系实际,回扣主题,行文自然,层层推进,整体感很强。5.论据多样,引经据典,视野开阔。论证手法多样,有类比,有引用,有事实,有道理,显示了作者较为深厚的写作功底。
但是,本文也有几个瑕疵:1.两个分论点设置不合理,这是小作者在以后的写作中要重点注意的问题。2.结尾关联现实要更好的落地,尽可能避免虚空的口号式的文字。3.篇幅过长,超过了一千字,所以,在以后的写作中,引用事例,不宜太多,倒数第二段写得匆忙,也与篇幅过长有关。
(富源学校 姜华南)
编号:22号 考生号:0304101588 得分:54
助对手进步,促自我成长
(本文标题即为观点,“助对手进步,促自我成长”,准确概括了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道,符合题意。)
中国乒乓球是每个中国人骄傲的体育赛事。国乒经历了险被移出奥运会的危机,但中国主动帮助他国培养人才,使中国在国际赛事难以维持绝对性优势,又引起了国人的担忧。(开篇引述材料,提出观点。对材料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概括,有“助对手进步”方面的体现,但缺少“促自我成长”的内容。)
对此,我认为应怀揣国际视野,帮助对手进步,促进自我成长,不惧竞争与挑战。(观点段清晰明确,提出“应怀揣国际视野,帮助对手进步,促进自我成长,不惧竞争与挑战”的中心论点。从准确落实作文任务要求来看,应点明“启示”这个关键词。)(
于个人,竞争对手间的互相成就与帮助益于个人技艺的提升。(提出分论点一:从个人层面谈中国乒乓球发展之道的启示意义,但“竞争对手间的互相成就与帮助”与材料“帮助对手进步”内容不符。)近年来国乒比赛并非毫无悬念,激烈的比赛场上,因对手的实力提升,我国运动员们精益求精,马龙、许昕等优秀选手球技也得到显著的提高。这一切都归功于我国为他国培养人才,分享了训练成果。(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正如刘国梁教练所说:“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会变得更加强大。”国乒此举,不仅挽救了乒乓球运动的存在,也使球技得到更显著的提升,个人能力与技艺也在实力相当的竞争中逐步增强,也正因为不惧激烈竞争,才造就奥运会上五星红旗的飘扬。(联系中国乒乓球在发展中采取的策略和秉持的理念,准确理解了中国乒乓球发展之道的内涵。但对具体做法的评述较多,启示较少。)
于国家,国际间的互帮互助益于中国傲立世界之林。(提出分论点二:从国家层面谈中国乒乓球发展之道的启示意义,但由于分论点一不准确,导致分论点二“国际间的互帮互助”也不准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便向世界展示了大国风范与担当。“一带一路”项目的开展,使非洲出行方式得到巨变,使落后国家与地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G20峰会”、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的开展,毫无保留地向世界展现中国的风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蓝图,使世界共同进步,使中国国力更加强盛。相反,一些国家打着单边主义的旗帜,惧怕中国实力增强,对中国的经济、科技进行打压,扰乱了世界格局,不利于世界乃至本国的发展。(列举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风范与担当,体现助人使自身国力更加强盛。接着对比一些打着单边主义旗帜的国家,对比后应有结论,论证效果会更好。)(
在现实生活中,作为青年人应不惧困难与挑战,拥有格局观念,帮助对手进步,不惧对手成长,对激烈的竞争保持勇敢的态度。青年人也需拥有国际视野。一百载风华正茂,五千年弦歌不辍,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国际形势变化莫测的今天,我们更应以开放包容的心去促进国家发展,“道无远近,人无异国”,我们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以互助之心帮助落后地区发展,以勇敢之心面对竞争,才能使中国傲立世界民族之林,奏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美乐章。(结尾将目光聚焦当下现实生活,明确青年人立场,关联启示意义,用激励的话语表达希望。)(
【点评】
文章标题即观点,对“中国乒乓球发展之道”的内涵理解准确,符合题意。
结构清晰,文章先结合材料概括分析中国乒乓球发展之道的内涵,再从“于个人”、“于国家”两个层次落实“启示意义”,构成文章的核心段落。最后拓展到对于当今时代青年人的启示意义。思路清晰,行文规范。
本文的任务完成度较高,论述过程既有对材料的分析,也能联系现实,并拓展到国家发展领域来揭示启示意义。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分论点一定要符合材料,与中心论点一致,“助人”变成“互助”,对“发展之道”的理解就出现了偏差。
启示类作文重点在于启示,本文论述的启示较少,后面对当代青年人的启示意义也可以落得更实一些。
(珠海市第三中学 闫岩 蓝宝生)
编号:23号 考生号:0303108465 得分:54
助力他人,成就更强的自己
(文章标题即观点,符合材料内容,立意准确)
中国乒乓球队曾面临因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不均衡而险些被移出奥运大家庭的危机。(第一句话太长,可改为短句)于是,中国开始主动为其他国家培养人才,推动世界乒乓球事业的蓬勃发展。然而,近年来国外选手在世界大赛上战胜中国队却引发了国人的担忧。对此,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坚定且自信地回应:“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会变得更强大。”(引述材料。)(
的确,在助力他人的过程中,我们也将成就更好(强)的自己。(亮明观点。把“好”改为“强”。)
中国(世界)乒乓球事业从以前的一枝独秀,到如今的百花齐放,正是中国主动帮助他人,实现自我突破的表现。(此句内容表述不清楚)中国分享训练成果,派教练员赴海外执教使中外对决更加精彩。试想一下,(假设论证)只有国人称霸的奥运赛场是多么冷清,而更多的外国选手出现在比赛中又将会展现出怎样的一番生机与活力?帮助他们,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我们中国队(在帮助)别国强大的同时将自己铸造得更强,让自己始终站在世界之巅。(此段阐述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道,但是“成就了更强的自己”没有充分论述)
乒乓球的发展之道如此,国家的发展之道亦是如此。(承接句)面对疫情,国家乃至世界陷入了困顿。(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虽身处危难,我国仍然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原则,在面对世界性的重大人类危机的关键时刻,向弱小国家伸出援手,助力世界共同走出灾难的鸿沟。而我们也正深深地体悟着国家对别国的帮助所赢来的尊重与褒奖。此次疫情中国的突出贡献,赢得的不仅是尊重,更是更多的话语权与更高的国际地位。正是中国所展现出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中国在文化、政治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使中国在经历这次困境后变得更加强大。因此,国家也只有在帮助别国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与强大。(谈启示,但结句观点欠妥,可改为“国家帮助别国,也会促进自身的发展与强大”。)(本段紧扣观点谈启示,举事例从正面论证,写自己的感悟和思考,逻辑清晰,理解深刻。)
反观某些奉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国家,他们以自己作为世界中心,对世界危难置之不理,展现出了他们冷酷自私的面貌,引来众多国家的不满与诟病。可见,“独善其身”并非发展之道,融入世界大潮,互帮互助才能赢得主动,成就更强。(本段从反面论证观点,结句扣观点,但对“不帮助他人”的结果,“更强”的对立面说的不够,在“引起众多国家的不满与诟病”后应该接着往下说。举例笼统,不够具体。)(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诗句引用合理)身为一名高三学生,我们身处高三这个竞争无比激烈的时期,很多人因“偷学”而得到优异成绩而沾沾自喜,认为别人的进步就是自己的退步,所以不愿帮助别人。在我看来,这些想法是狭隘的。其实,在帮助他人解答疑惑的同时,我们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通透熟练了。所以,帮助别人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在铸就更强的自己。(由国家说到自身,体现出文章清晰的结构和层次性。)
因此,让我们放下成见与狭隘,助力他人,成就更强的自己吧!(扣观点,总结全文。但作为文章的结尾,有些简单平淡,除扣材料、扣观点之外,最好能够文质兼胜。)
【点评】
文章标题态度明确,观点突出,立意准确。
结构层次清晰,1、2段引材料提出观点(启示);第3段具体阐释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道;4、5、6段谈启示,重点突出:4、5段从国家层面正反对比论证,第6段由国家及个人;第7段回扣观点总结,很好地完成了作文的任务要求,切合题意。
论据选用恰当,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假设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能够围绕论点使用论据,能够回扣观点,行文语言准确、有分寸,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
可改进之处:第1段最好评述式贴着观点引述材料,要简洁;第3段和第5段对观点的后半句,“成就更强的自己”和“不利于更强”阐述不够;第5段事例笼统,内容有些单薄,减损了整篇文章的内容丰富度,可加入一些具体事例;结尾虽扣题,但力度、思想性、文采还可提升,可再扣一下材料;文章关键处可点一下“启示”这个关键词。
(青龙一中 高越)
编号:24号 考生号:0303108418 得分:52
成人之美,美美与共
(标题中的“成人之美,美美与共”不是材料包含的意思,“成人之美”指成全别人的好事或者帮别人实现愿望。材料并没有站在其他国家角度讲他们对乒乓技能提升的渴望,材料所站的角度是中国如何应对乒乓球运动的危机。“美美与共”指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相互包容、相互学习,材料中应该指的是“共同进步”,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能进步。标题可改为“提携对手,共同进步”。)(
面对世界乒乓球格局的危机,中国队展现王者风范。训练成果共享,帮助他国球队进步,尽显中国“成人之美”的辽阔气度,也给世界发展送去古老的启示——成人之美,美美与共。(首段简要概括材料,语言精炼,毫不拖沓。但对材料中心意思的解读有误。)
成人之美,使自身更强大。国乒傲立世界之巅,独孤求败,然而过于长久的成功会蒙蔽成功者的双眼,使其止步不前。刘国梁洞见了这一弊病,“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会变得更强大”。原因在于,用对手这一铜镜,更能反照自身的不足,进而不断完善。(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正如东京赛场上,刘诗雯的男女混双梦之队惜败日本,赛后采访中,刘诗雯直言此役让她“看到自身的问题”。只有他人的强大才能反映出我们自身的不足,而永远立于王者之位的人恰恰是能从他人的成功中吸取营养的人。(这一段从自身角度论证为什么要“成人之美”。“铜镜”这一比喻不恰当,换成“磨刀石”更恰当,对手是我们磨砺自身的好帮手。最后一句话总结,与上文没有逻辑关系,可改为“强大的对手能帮助我们磨砺自身,而永远立于王者之位的人恰恰是从强大的对手身上吸取营养的人。”)(
成人之美,推动共同发展。中国乒乓球一支独秀,对世界乒坛确有垄断之势,不利于全世界共同发展。乒乓球比赛,似乎也成了“不用看的比赛”,因为中国队总是会赢,但这于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必然是不利的。中国队主动为他国培养人才,分享训练成果,推动着乒坛进步。这展现的不只是气度与雅量,更是中国人愿与世界共发展、同担当的殷切企盼。(“更是中国……的殷切企盼”这句话不恰当,可改为:“更展现了中国勇于担当的强烈责任感,愿与世界共同发展的殷切企盼。”)(这一段从整体角度来论证为什么要“成人之美”,对于乒乓球运动来说,帮助他国进步,也是在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进步,展现了中国的气度和雅量。如果后面再举一些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事例,来进一步说明中国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展示的大国气度,文章的就有宽度了。)(
成人之美,弘扬共赢精神。中国文化强调“海纳百川”,与世界人民共同进步,是融入中国血脉的伟大理想。中国乒乓球成人之美,其浸润的中华文化之精神,是自先秦孔子,到汉唐风度,再到民国东西并举所共同滋养的包容与接纳之精神。而这份精神,正驱动着这个文明古国与世界携手向前。(这一段从乒乓球事例中看出其体现的中华文化的包容接纳精神,偏离了材料的意思。)(
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处处展现成人之美的精神。“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悄然展开,区域经济交流之路不断延伸,中国正在经济上与世界创造共赢。“山与山不相遇,人与人要相逢”,在中国抗疫战胜利之际,我们向其他国家伸出援手,中国正在抗疫战场上与世界携手并进,无畏前路。(这一段从乒乓球的事例延伸到中国的国际交往,体现中国秉承的共同进步理念,可以放在第三段的后面。)
作为高中生,我们也应在生活中践行成人之美的美德。学习上,面对他人的请教。有人置之不理,生怕他人进步会超越自己,有人则悉心指导,以他人的进步为自己的幸福。前者收获的或许是短暂的安全感,后者得到的却是他人掌心的温度与携手并进的气概。(此段结合生活体验来写,但没有把材料应有之意写清楚,材料虽有表达共同进步之意,但更多的是表达自己会变得更加强大。)
回到乒乓赛场。奥林匹克精神亦不仅在于个人的超越,也在于众人的共赢。成人之美,再唱响奥林匹克圣歌,与世界美美与共,携手前行。(结尾回扣材料,但没有把材料的重点写出来,我们帮助别人,我们也会变得强大。)
【点评】
本文亮点有:
一是概括分析材料的篇幅比较恰当,不会抛开材料写文章,也不会全篇写材料中的内容。
二是懂得从乒乓球事例中看出中国的处世原则,精神风范。
三是语言比较凝练,用词独到,比如“洞见”、“直言”、“雅量”。
不足之处:
一是中心论点偏离了题意,“成人之美,美美与共”没有体现材料中“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会变得更加强大”这一核心意思。
二是论据不够充分,论证过程分析得比较浅。帮助他国何以体现我们的气度和雅量?刘国梁何以说出“国乒的底蕴和厚度是其他国家无法超越的”?这些都没有在作文中很好的分析出来。
(西乡中学蒋为)
编号:25号 考生号:0312201155 得分:53
助他人进步,促自我强大
(对乒乓球发展之道的内涵理解准确,贴合写作任务,标题简明。)
观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道,因一枝独秀而险些失去在奥运中表现的机会。但中国抓住契机,(“契机”,指事物转化,多指向好的方向转化的关键,此处用词不当)主动与他国交流经验,培养他国人才,得到了相互竞争的良好趋向。(“得到”和“趋向”不搭)这无不启示着我们,助他人进步也是促自我强大。(第一段引述材料,亮明观点,“启示”二字紧扣写作要求。)
成功并不是一骑绝尘,一枝独秀。(此处先破后立,“立”的应该是帮助对手从而达到万马奔腾或者百花竞放的结果。逻辑不够严密。)在国际大家庭中,在学习生活中,孤立的第一名并不值得敬佩。而站在群山之中,在帮助他人进步的同时发展自身,让自己更优秀的人才会值得群众的掌声。有屹立于群山之巅的勇气,更应该有兼收并蓄、相互参照的谦虚,(“谦虚”改成“智慧与胸怀”更准确。)独处于封闭空间的花朵终会凋零没落,只有敞开胸怀迎接各方养分,花朵才会开得更灿烂,茎叶才会更挺立不朽。(“独处”后这组句子放到一枝独秀后面更好。)(
合适的对手是进步道路上的加速器。每个处于成长道路上的人都需要一个适合自我的对手。通过一次次竞争,我们能够汲取对方身上的优点反推自我的发展,将对手看作帮助自己发现自己的“镜子”,我们会看到更多从我们自身内部无法看到的东西。(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正是这样的作用,节省了自我慢慢发现不足的时间,而加快了自身的进步。正如国人担忧国乒在国际大赛中有所退步一样,(改成:因而国人大可不必担忧国乒在国际大赛中有所退步。)我们(也)不必将一次输赢看得过于重要,输球代表我们发现了新问题,又能够查漏补缺,弥补以往的不足,何尝不是一件乐事?(巧妙复扣材料)珍惜能让自己发现问题的对手,那是指引我们进步的灯塔。(分论点清晰,启示意义凸显。)
帮助他人也是在拔高自我。若我们要帮助他人解决疑难,必先自己有准确清晰的解决思路,在思考解决方法的同时,思维的深度便在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也会更牢固(牢固不搭配)、更强大。教学相长便是如此一个道理,在帮助他人理解难题的同时,我们对难点的印象就进一步强化了。他人进步了,与我方的竞争就会更强烈,那么难题就会不断提升,我们的实力也会被不断锻炼拔高,助长(提升)了自己的应试应战能力。(这一段是上一段内容的进一步阐释,如果将本段与上一段合并,然后再进行主题的升华,层次感会更强。)
综上,帮助对手也是帮助自己。一颗星星或许不够闪耀,但星群的聚集便会将彼此照耀得更闪亮!愿我们深知,助他人进步,便是促自我强大,在学习的道路上越挫越勇!(发出倡议,呼吁,结束语利落有力。)(
【点评】
文章立意准确,观点清晰,“启示”意义突出。
层次感强,中心论点“助他人进步,也是促自我强大”提出之后,第二段先破后立,一针见血提出“成功并不是一骑绝尘,一枝独秀”,然后顺势引出国乒发展之道的启示“合适的对手是进步道路上的加速器”与“帮助他人也是在拔高自我”。
作者能联系自身,有具体情境,符合高三学生身份,很能引起同龄人共鸣,“怎么办”精准落地。
文章论证手法最大的特色是比喻论证,“一骑绝尘”、“群山之巅”、“镜子”、“灯塔”、“一颗星星”、“星群”的喻体鲜明准确,“助推器”的喻体符合“对手作用”的特征。
不足之处是论证的最后缺乏升华,如能联系中国的发展之道中大国的担当,高远的站位,开阔的胸襟,文章立意会更见深远。
(人大附中深圳学校 袁英 王俊侠)
编号:26号 考生号:0309290139 得分:53
助他人之进步,促自我之发展
(标题紧扣材料核心立意助人助己,句式对称工整,进步和发展分别来自材料与引导语,扣题明显,简洁凝练。)
如何发展始终是时代的命题,它关系着事物的兴衰和成长,值得被人施予重视。(“被人施予重视”搭配不当,改为“引起我们的重视”)然而我们往往会重视自身的内生动力,而忽视了周围环境的影响。正如(改为回顾)中国乒乓球的发展壮大历程,我们也应向其学习(其中的宝贵启示):助他人之进步,促自我之发展。(扣住“发展”关键词,开门见山,以材料中乒乓球的发展为引子快速进入正题。)
乒乓球可谓是中国的“国球”,中国(乒乓球队)也始终享有霸主的地位。然而,这却引发了乒乓球被移出奥运项目的威胁。更是(改为再者,)之前有大魔王之称的乒乓球高手(张怡宁)因没有对手而退出乒乓球的舞台,让我们丧失了一良将(让球迷万分遗憾),无法目睹其更多风采。可见,独自发展不能(算是)完美的发展,于是中国将视线锁定在国外,主动为他国培养人才,让教练和运动员赴海外执教,不仅吸引了更多人关注乒乓球,也增加了更多对手,使乒乓球的舞台更大,也表明了“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智慧。由此来推动了乒乓球的发展,也印照(印照是执照、凭证的意思,应改为印证)了刘国梁的回应:“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会变得更强大。”更多的竞争反而给(我国)乒乓球训练施加了压力,变成了发展的动力。(按照材料逻辑,梳理归纳了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道,有概括归纳的总结句,同时用事例与名言去论证材料中的利弊关系。)
这样的发展之道也适用于国际间的关系,在经济危机时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抬高关税,不让商品进来(阻碍国外产品进入本国市场),想借机缓解危机,反而使贸易壁垒越来越高,阻碍了长远的进步。(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美国宣扬霸权主义,用自身实力垄断它国发展,最后在中美贸易战中也丧失了自己的利益。反而是中国始终秉持着和平共处的原则,为自己的发展营造了一个稳定的环境,使各国的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兼顾他国合理关切,让中国承担起了他国发展的责任,(病句,中国无法也不应该去承担他国的发展责任,建议改为: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为他国基础设施建设出钱出力,使国际关系更密切,交往更方便,无形中促进了双方的发展。可见中国的发展之道是无比智慧的,能让我们顺应潮流,永立潮头,在竞争中有动力向前发展。(承接上段,本段围绕发展之道的启示,由小球说到大国发展之道,拓宽视野和格局,事例贴切,中美两国对比论证,说服力强,体现出对时政热点的关注与思考。)
新时代的青年人的我们(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也应坚守从(删去“从”)乒乓球发展之道展现的发展智慧(呈现的理念与智慧),在我们日常的学业中相互探讨,互相进步,而不是固步自封,独自发展。(同时我们)要坚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个人力量,为他人的发展施以援手(调换顺序,改为:对他人的发展施以援手,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个人力量)。只有不自私,才能有更稳定和谐的社会,更充分有力的发展。只有别人也发展起来了,才会让我们更强大,更有压力去进步。(从青年视角总结做法和意义。本段在论述的顺序上略有不当,建议从个人——他人与社会——国家与民族的次序来展开。)
促他人之发展,来实现自我之进步,是发展之道,也是长远之计。我们要坚持在竞争和互助中实现更长远的进步,更充分的发展。(结尾再次点题,呼应标题,收束简洁。)
【点评】
文章标题观点明确,立意准确,拟题合宜。
结构上,遵循材料的行文逻辑,先就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观点,接着进一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乒乓球的发展之道的内涵,总结“一枝独秀”之弊端与“帮助他人”之好处。进而延伸拓展,在国际贸易背景下思考发展之道带来的启示,最后从青年视角总结做法和意义。
论证特点上,本文引证、例证交替运用,角度精准,引议联结思路清晰,段首与句子开头擅长用关联词去强调句子彼此的区别与联系,使行文的推进很有章法,基本功扎实。但是个别词汇搭配、介词使用上有些许语病。
此外,这篇文章在谈启示时偏模糊,还是被事例和具体做法喧宾夺主了,因此被扣去部分分数,若能提炼总结出启示的几点理念,则更能够实现由“法”向“道”的转变。总体而言,这篇文章瑕不掩瑜,在有限时间内充分展现考生的功底素养,值得借鉴学习。
(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 黄斯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