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竹石10.《古诗三首》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古诗。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学习目标竹石 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人郑燮xiè给自己画的竹子题这样一首诗,是想借竹子表达些什么呢?题画诗一、解诗题,知诗人竹 石【清】 郑燮竹 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导入同学们知道这副画像是谁吗?郑燮。他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2)写过“难得糊涂”。(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náng tuó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导入竹 石【清】 郑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jìng, 任尔/东西/南北风。二、抓字眼,明诗意我会读jìng 坚强有力:劲敌。jìn 有力气、有精神:使劲。竹 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译文: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扎根在岩石之中。注释: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咬定:比喻根扎得很结实。立根:扎根、生根。原:原本,原来破岩:岩缝,比喻艰苦的环境品读诗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诗句写了竹子的什么特点?从“咬”、“破”中你体会到什么?么?竹的刚烈、坚韧拟人品读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译文:经过千万次折磨和打击,竹子更加坚韧,刚劲。任凭你东西南北刮来的狂风。品读诗句注释:磨:折磨,挫折。击:打击。还:仍然 坚劲:坚韧、刚劲。任:任凭。 尔:你。“任尔”是什么意思?诗人在这里用这两个字写出了竹子 的哪些品质?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品读诗句拟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竹 石【清】 郑燮//////////三、多诵读,悟诗情竹之“形”竹之“神”郑燮做官时痛恨官场的腐败作风,同情底层百姓,他实行了许多为百姓着想的措施,比如在饥荒年间开仓放粮,周济穷人,还迫使富商以平价出售粮食,这些都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最终他被人诬陷,毅然辞官而归,回到扬州卖画为生。拓展资料慢一些,重一些读得铿锵有力从容舒缓品读诗句这首诗重点表现了竹子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既是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说明我们做人 ,同时 。要有气节,不能随波逐流借竹子表明作者正直倔强,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尚品格以物喻人主题概括竹石清 郑燮________青山________________,立根原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一背视频来源于最美吟诵首先,都历经了磨练。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特点?总 结其次,面对磨练时的态度也十分相似。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特点?总 结图片来源于百度品格:清白立世,顽强不屈。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特点?表达方法:托物言志总 结梅兰竹菊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郑燮《高山幽兰》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四君子花中四君子:寓意高洁的品德拓 展岁寒三友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寓意坚韧的品格拓 展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啊!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篁:指竹林。王维《山居秋暝míng》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拓 展新竹清 郑燮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拓 展郑板桥最著名的两幅画是(?)和(?)兰竹图墨竹图考考大家请展开联想,看到以下事物,你分别会想到哪一类人?1 蜡烛 ( ) 2 春雨( )3 白杨( ) 4 春蚕( )蜡烛:燃烧自己,有奉献精神的人。教师、父母、警察、军人、医生……白杨:坚韧、勤劳、吃苦耐劳的人。工人,农民、边疆建设者、清洁工……春雨:温柔、慈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母亲、老师、园丁、护士……春蚕:教师……考考大家作业:1.背诵《竹石》注释与译文,并默写《竹石》诗句。2.搜集积累更多运用托物言志的古诗,至少两首。义务教育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认:破 磨 击 尔 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古诗。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课文,理解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诵读古诗。【教学难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课文朗读录音、PPT课件1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古诗。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一、复习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竹石》这首古诗。我们已经学习过两首咏物诗。《马诗》诗人通过马的命运,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怀才不遇时的感慨;《石灰吟》诗人以石灰作比,借以言志,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首题画诗。何为题画诗呢?就是在画的空白处写上一首诗,诗人郑燮给自己画的竹子题这样一首诗,是想借竹子表达些什么呢?二、学习新课 根据以前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我们先来1.解诗题,认识诗人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呢?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接着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诗人郑燮吧。这个画中人就是郑燮。他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1)清朝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2)写过“难得糊涂”。(3)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4)郑燮做官时痛恨官场的腐败作风,同情底层百姓,他实行了许多为百姓着想的措施,比如在饥荒年间开仓放粮,周济穷人,还迫使富商以平价出售粮食,这些都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最终他被人诬陷,毅然辞官而归,回到扬州卖画为生。2.初读感悟接下来,我们走进郑燮的《竹石》。听老师读诗,请注意生字的读音,听清节奏。竹石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中生字燮笔画较多,注意上部分两个火的捺变为点,有两个意思:一是 调和,二是姓。多音字:劲:jìng 坚强有力:劲敌、刚劲、 强劲、疾风劲草。jìn 有力气、有精神:使劲、干劲、拼劲。在这首诗里有一个多音字,需要同学们理解记忆。“劲”在本诗中读“jing”,意思是坚强有力,如:劲敌,疾风劲草。他还有另一个读音“jin”,意思是有力气,有精神,例如:使劲,干劲。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展示读。我们再响亮地把这首诗读一遍,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韵味,更要读出自己的见解.3.分句品读。 同学们,书上的注释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诗意。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分句品读同学们,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呢。我们先来看前两句,请你跟老师一起大声的读出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句是的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的扎在岩石缝中。同学们这两句中,你觉得哪些字用得特别好?通过品读,你是不是有了和老师一样的发现。“咬”“定”二字用得真妙啊!“咬”把竹子拟人化,一字千钧,表现出了竹的刚毅;“定”字则写出了竹子目标明确,“不放松”写出竹子意志坚定,使挺立青山的翠竹形象一下展现在我们眼前,画面感极强。我们再来看下两句,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千磨万击是无数的磨难和打击的意思,“任”是任凭的意思,“尔”是你的意思,“坚劲”,同学们可以运用拆分理解的方法,理解为坚强有力。这句诗是说:经历千磨万击竹子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你东西南北风的呼啸也不动摇。那么后两句,你又有哪些发现呢?同学们,“千磨万击”,告诉我们竹子历经了千重磨难,万种打击,岩石缝中的竹子在这种残酷的考验下,会怎么样呢?一个“还”字,与“千磨万击”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看到了竹子历经磨难后的坚毅豁达。最后一句,“东西南北风”写的不仅是风向的不同,它还表明了季节的变换,更隐喻了竹子遭受的种种不公正待遇,也就是说,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吹,无论季节怎样变换,无论遭受任何打击,竹子依旧傲然挺立。“任”写出了竹子姿态的豪迈,“尔”字 透出对东西南北风的蔑视。三、拓展学习1.补充诗人时代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诗人对竹子的描写,映射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这里老师为大家补充一些资料,希望你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郑燮做官时痛恨官场的腐败作风,同情底层百姓,他实行了许多为百姓着想的措施,比如在饥荒年间开仓放粮,周济穷人,还迫使富商以平价出售粮食,这些都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最终他被人诬陷,毅然辞官而归,回到扬州卖画为生。同学们,竹子的坚韧不正如那个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郑板桥吗?下面带着这样的理解,把诗人要表达的志向读出来吧。注意“咬定”,“不放松”,可以读出力度,“千磨万击”,可以读的慢一些,重一些,最后一句可以读得舒缓从容一些。 哪位同学来试读试读?接下来就来考考同学们主题概括:这首诗重点表现了竹子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既是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以物喻人,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说明我们做人 要有气节,不能随波逐流,同时 借竹子表明诗人正直倔强,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尚品格。(红字写在书中诗的旁边)下面,我们一起挑战一下吧。请你们根据提示读一读,尝试背诵。师:同学们真不错!现在,挑战升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试着背一背《竹石》吧。4.吟唱欣赏。现在请欣赏《竹石》的吟唱,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跟着吟一吟,唱一唱。5.比较阅读《竹石》和《石灰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石灰吟》一诗,请你对比这两首诗,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按下暂停键,边读边想。首先竹子的成长,石灰的形成都历经了磨练。是啊,一个“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个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千磨万击”,又经历“东西南北风”。其次,他们面对磨练时的态度也是十分相似的,石灰石“若等闲”,“浑不怕”是多么顽强!竹子不放松,“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多么的坚韧!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两位诗人的生平经历:于谦虽被污谋逆,却一生持身清白,有着宁可粉骨碎身也不愿妥协屈从的气节;郑燮面对权贵压迫,刚正不阿,心系百姓,他不慕名利,不畏权势。两位诗人分别借石灰石和竹子表达出了自己清白立世顽强不屈的硬骨头精神。两首诗共同的表达方法都是托物言志。同学们,你们理解了吗?6.补充中国的“竹文化”。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里竹子已经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竹子,他承载了更多的含义。在我们中国人眼中,总有一些植物有着特定的含义。如: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了“岁寒三友”之称,寓意坚韧的品格。梅兰竹菊被人称为“四君子”寓意高洁的品德。“四君子”成为中国人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字画中常见的题材。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边读,边品味。四君子和岁寒三友都有“竹”的一席之地。可见“竹”在中国人的心里有着特殊的地位。7.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啊!(1)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幽篁:指竹林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2)王维《山居秋暝míng》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3)郑板桥尤爱竹,不仅写了《竹石》,还写了很多与竹相关的诗。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新竹》吧,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大声读的出来。新竹清 郑燮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新生的竹子能够超过旧的竹子,完全是凭仗老竹的催生与滋养。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长出,它也开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这样,池塘周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幼竹。郑板桥又给我们展现了竹子的另一面。四、练习:考考大家:1、郑板桥最著名的两幅画是(?)和(?)兰竹图、墨竹图请你展开联想,看到以下事物,你分别会想到哪一类人?蜡烛 ( ) 春雨( ) 白杨( ) 春蚕( )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有奉献精神的人。不计一己私利,全心全意为他人着想的人,如:教师、爸爸、妈妈、公务员、警察、军人、医生白杨:坚韧、勤劳、吃苦耐劳的工人,农民、边疆建设者;春雨:温柔、慈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如母亲、园丁、护士春蚕:教师五、课后作业1.背诵《竹石》注释与译文,并默写《竹石》诗句。2.搜集积累更多运用托物言志的古诗,至少两首。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古诗更是如此,教学中,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进而体会感情,最后在拓展中,掌握托物言志诗的特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0 古诗三首 竹石.pptx 10古诗三首 竹石.mp3 六下10古诗三首 竹石 .doc 竹石吟唱.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