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第12课 民族大团结一.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历史依据: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达赖、班禅金印布达拉宫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塑像1.依据:(2)政治依据:中国各族人民共同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活跃于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装回民支队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大杂居小聚居西部多东部少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点(3)现实依据: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2.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自治区域有哪些权限?◎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在那些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区域有那些不同级别?◎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的依据?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交通执行权、其他自治权国家统一领导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聚居的人口和区域大小3.确立过程:1954年1949年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1965年,西藏自治区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4. 实施情况: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5.意义:材料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6.地位: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如云南地区的佤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仍保留着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处在奴隶社会阶段,藏族人民生活在农奴制的压迫之下。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30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后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措施:政治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意义: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西藏民主改革2.措施:经济国家采取了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2013~2019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意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措施:文化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意义: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2.措施:政策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意义: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兴边富民行动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课堂总结民族大团结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经济:政策、技术、资金、物资文化:保护与发展政策:西部大开发地位: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共同繁荣实施:5个自治区兴边富民行动青藏铁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导入:青藏铁路.mp4 我爱你中国·民族版.mp4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