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联盟四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第三次独立作业(月考)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4题,共48分)1.(2021七下·秀洲月考)但丁说过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不听别人的意见,盲目自信,刚愎自用②听了别人的说法,虽然认为是对的,但是自己做不到③认真分析别人的说法,但判断自己是对的,并坚持原则④判断自己是对的,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是不重视他人的意见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2021七下·秀洲月考)下列行为,能体现“慎独”的是( )A.自习课上同学们一起安静地做作业B.小林独自躲在校园无人角落里吸烟C.找不到垃圾桶小丽将果皮独自收起D.没有父母陪伴小美坚决不做家务事3.(2021七下·秀洲月考)小磊是一名七年级的学生。最近,他发现自己的个子长得特别快,而且原本帅气的脸上开始长了许多小痘痘,声音也开始变得沙哑了。他经常对父母和老师的唠叨感到厌烦。尽管有时候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孤单,但是还是盼望着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为了解决小磊的烦恼,你想对他说( )①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是正常的②父母和老师的唠叨,是对我们的关心,不要厌烦③要多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让大家喜欢你④我们还小,不能有自己的小天地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2021七下·秀洲月考)三年前的夏天,父亲给予小吴20万的资金助力他创业。小吴启动了自己的创业项目——休闲冷饮吧,最后失败了。三年过去了,目前小吴的冷饮店规模已经扩大到两个店,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品牌,盈利额度每年可以达到近20万,成了员工眼中名副其实的吴老板。谈及失败的经历,小吴笑了笑,“我和大家一样都是正常人,面对失败都会沮丧,甚至懊恼。不过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你输给自己。”小吴的话告诉我们( )①经历失败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②要学会承受一些负面的感受③生活中并不存在负面的情感 ④体验负面情感未必是件坏事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5.(2021七下·秀洲月考)2019年3月5日,杭州公交车司机柴师傅把车上的伞借给了一名抱着孩子的乘客。没想到这名乘客特意定制了100把橙色爱心伞送过来表达谢意,回馈社会,得到了广大市民朋友的点赞认可。从1把伞到100把伞的故事告诉我们 ( )①关心传递着美好情感,传递生命正能量②关心有利于社会和谐,使我们不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③关心他人就一定能获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回报④要学会感恩,增强责任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6.(2021七下·秀洲月考)下面漫画告诉我们( )①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②情绪与个人的人生态度紧密相连③人的情绪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④要以乐观的态度保持积极情绪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7.(2021七下·秀洲月考)集体,多么温暖的词呀!在千千万万的人中,凑成只有少数人的组织,这就是集体!而集体带来的温暖,是不言而喻的。你认为集体的温暖表现在( )①在集体中被认可和接纳 ②在集体中得到尊重和理解③在集体中获得安全感 ④在集体中获得归属感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8.(2021七下·秀洲月考)创建新的班集体,需要有共同目标和共同愿景,因为共同目标和共同的愿景( )①是集体的精神动力之源 ②能够保证每个集体成员自觉承担集体责任③引领集体成员团结一致,开拓进取 ④是推动集体发展的内驱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2021七下·秀洲月考)观察下面漫画,你想对其中的主人公说( )①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不应损害集体利益②我们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③为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是错误的④为了个人利益,偶尔损害一下集体利益也未尝不可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10.(2021七下·秀洲月考)我们的成长受《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我们的父母是社会的劳动者,有《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道路上的行人、车辆都必须遵守交通法规;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这说明( )A.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B.法律与我们的一生相依相伴C.法律只对违法的人有约束力 D.法律指导着我们未来的生活11.(2021七下·秀洲月考)下列做法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 )①父母把逃学的儿子送回学校②人民法院成立专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庭③学校开展每天运动一小时活动④商贩向中学生兜售不健康书籍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12.(2021七下·秀洲月考)某地各中小学围绕宪法日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宪法教育活动,旨在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青少年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就是要( )①严格遵守法律,善于用法维权②学习法律知识,学会明辨是非③敢于主持正义,制裁非法行为④积极宣传法律,严格依法办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2021七下·秀洲月考)近年来,我国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从未成年人的地位看,这样做是因为( )A.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B.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C.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D.未成年人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14.(2021七下·秀洲月考)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C.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D.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15.(2021七下·秀洲月考)观察下面时间轴,最符合①所代表的历史时期是( )A.三国时期 B.魏晋时期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16.(2021七下·秀洲月考)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C. D.17.(2021七下·秀洲月考)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对这句话准确的理解 ( )A.南方人口超过了北方B.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C.南方是粮食主要产D.经济重心南移,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18.(2021七下·秀洲月考)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清政府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统治 B.压制文人 C.打击汉人 D.钳制思想19.(2021七下·秀洲月考)它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外国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是指( )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20.(2021七下·秀洲月考)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泛指人口)日繁,人物殷富”。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B.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C.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D.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21.(2021七下·秀洲月考)民族融合是时代的主流,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文成公主入藏C.元朝设置宣政院 D.清朝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2021七下·秀洲月考)新西兰和日本都是经济发达的岛国。读下图,完成问题。22.新西兰和日本共同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①位于北温带 ②地壳活动活跃 ③位于东半球 ④河流短小急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3.新西兰适宜发展畜牧业,日本适宜发展种植业,造成两国农业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 C.气候 D.劳动力24.日本捐赠中国的防疫物资上写着“青山一道同雲(云)雨,明月何曾是两鄕(乡)”,出自唐王昌龄《送柴侍御》,体现了日本兼收并蓄的文化。日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还有( )A.文字 B.动漫 C.戏剧 D.和服二、非选择题(共四大题,共52分)25.(2021七下·秀洲月考)读图,回答问题。(1)列表比较是学习《历史与社会》的有效方法。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民族 所属大洲 地形区 相同的生产部门 食物来源 穿着印第安人 南美洲 ② 畜牧业 牲畜的奶、肉 ④马赛人 ① 东非高原 ③ 红色的披风(2)两个民族的生活区域虽同属 带(填纬度带),但在农业生产上却形成各自独有的特色,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 (3)印第安人和马赛人如今依旧传承着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从他们的生产生活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6.(2021七下·秀洲月考)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开元)十三年(725 年)封泰山……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过二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今湖北荆州、襄樊)……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选自杜佑《通典》材料二:(1)材料一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哪一盛世的景象?请你再列举这一历史时期的一个盛世和两项中国的农业科技发明。(2)材料二中的“一幅图片”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请你尝试描述这一现象的发展过程。(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唐宋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27.(2021七下·秀洲月考)众志成城,全民抗疫。阅读微镜头,回答问题。【镜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主动减少外出,宅家抗疫。由于长时间宅家,一些人出现了焦虑、恐惧、过度恐慌,有的过度夸大疫情的危险性,不利于疫情防控。因此,做好心理防护同样重要。【镜头二】美国专家莱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展现了强大凝聚力,“各个岗位上的疫情防控人员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每一个人都被动员和组织起来,充分发挥集体行动力和合作精神,肩负阻止疫情蔓延的共同责任,积极参与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镜头三】来自全国各地的抗疫物资、生活物资源源不断捐献给武汉抗疫一线。整个抗疫过程中,大到一个省、一座城市,小到一个村、一个小区,军民联手,干群相依、邻里互助,有力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实堤坝,谱写了一曲曲同舟共济精神的战地颂歌。(1)请你运用情绪管理的相关知识,为镜头一中的人们走出困境支招。(2)根据镜头二,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理解。(3)结合镜头三,从传递情感正能量的角度,说说积极参与抗疫爱心活动的意义。28.(2021七下·秀洲月考)有效学习离不开知识的梳理、分析和运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知识梳理】某同学运用思维导图对法律部分知识点进行了梳理,见下图。【案例分析】2020 年1 月22 日,温州一网民在百度贴吧发文,称自己刚从武汉回来5 天,头晕且一直咳嗽。网友建议其赶紧去医院检杏,他表示自己还买了两张电影票,等看过电影再去检查。该贴被网友截图发至微博,引发大量关注和担忧。经查,该网民陈某并未离开过温州且无肺炎相关症状,出于引起网友关注和“恶作剧”的心态,在网络上发布不实言论。该网民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处罚。【参与解决】(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按序号帮助该同学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2)请运用上述思维导图中的知识,分析陈某被行政拘留的原因,并指出法律制裁违法行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解析】【分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意思是只要认定自己确立的目标是正确的,就要坚持下去,不为别人错误意见所左右,并非盲目自信,不是不听取不重视他人正确意见,③④正确,①错误; 盲目自信,刚愎自用说法错误;②说法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主见与听取别人意见的关系.依据教材知识,正确理解认识通过名言含义,作出正确选择。“自己的路”是正确的,就毫不犹豫的坚持下去,这也并非构成不听取他人正确意见的借口。2.【答案】C【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解析】【分析】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分析题干选项可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符合慎独要求,所以C符合题意,正确。A是遵守纪律的表现;B是不能自律的表现;D是依赖性的表现。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对止于至善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3.【答案】A【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解析】【分析】题干“帅气的脸上开始长了许多小痘痘,声音也开始变得沙哑了.他经常对父母和老师的唠叨感到厌烦。有时候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孤单,为了解决小磊的烦恼”你想对他说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是正常的;父母和老师的唠叨,是对我们的关心,不要厌烦.所以①②符合题意;③④错误,既要注重外在形象,更要注重内在修养,我们小,也可以有自己的小天地;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青春期的烦恼。青春期的烦恼,是青春期生理发育与心理成长过程中的正常反映。读懂题干要求,仔细分析选项,做出正确的选择。4.【答案】D【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解析】【分析】依据教材知识分析题目内容可知,小吴的话告诉我们体验负面情感未必是件坏事,要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也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不断成长,所以选项②④的观点是正确的,符合题意;选项①的观点是错误的,经历失败未必就一定能取得成功;选项③观点错误, 生活中存在负面的情感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情感相关知识,考查正确对待负面情感,解答本题要认真分析题意,明确考查的意图,分析各个题肢,完成解答。5.【答案】D【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解析】【分析】题干从1把伞到100把伞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感恩,增强责任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关心传递着美好情感,传递生命正能量;因为关心他人有利于社会和谐,还能使我们不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①②④符合题意;③错误,关心他人不一定能获得回报。故答案为 D。【点评】该题考查体味美好情感的内容;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情感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作出行动。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未知。审清题意、把握对美好情感理解,传递情感正能量,结合选项排查即可。6.【答案】C【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解析】【分析】看懂漫画是解题关键,观察分析漫画及文字信息可知,情绪与个人的人生态度紧密相连,要以乐观的态度保持积极情绪,所以②④是正确的选项;①③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情绪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此题要准确掌握课本知识,情绪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即可做出选择。7.【答案】A【知识点】理解与宽容【解析】【分析】根据所学,集体的温暖体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情感需要。我们可以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我们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进。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集体的温暖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8.【答案】C【知识点】理解与宽容;竞争与合作【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集体愿景的作用。根据教材知识,共同目标和共同的愿景是集体的精神动力之源,是推动集体发展的内驱力。共同的愿景引领集体成员团结一致,开拓进取。①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保证每个集体成员自觉承担集体责任,过于绝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集体愿景。美好的集体拥有共同的梦想,向往美好的前景,承担共同的使命,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所学,选出正确答案。9.【答案】C【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解析】【分析】漫画中挪用集体资金的做法是损害集体利益的做法,是错误的,为此我们应告诉其中的主人公,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 ①②③符合题意,正确。④观点明显错误,应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10.【答案】A【知识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解析】【分析】题文中,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大小事,民法典中都有规定,说明了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故A符合题意;B排除,题干不能说明“法律与我们的一生相依相伴”;C错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排除,材料未体现此内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的作用。法律规定人们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侵犯他人权利和不履行义务的行为给予制裁。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其考查了法律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符合要求的答案。11.【答案】B【知识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解析】【分析】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可知,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以此分析题肢可知,①选项符合家庭保护的要求,符合题意;②选项符合司法保护的要求,符合题意;③符合学校保护的要求,符合题意;④违背了社会保护相关要求,故排除不选。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掌握好题干的意思,并与题支相衔接就可做好本题。12.【答案】B【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解析】【分析】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青少年要树立法治观念,学习法律知识,学会明辨是非,严格遵守法律,积极宣传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 制裁非法行为”不是青少年的职责。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树立法治观念。青少年要树立法治观念,学法、守法、护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其考查了树立法治观念等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符合要求的答案。13.【答案】C【知识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解析】【分析】本题从未成年人的地位考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原因。在我国,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同时未成年人是祖国和人类的未来,因此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此题考查从未成年人的地位,故C选项符合题意;A、B观点正确,但是是从未成年人自身角度分析的原因,不是未成年人的地位,不合题意;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当前社会上还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是从社会环境角度分析的原因,D观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原因的掌握。审清题意,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即可。14.【答案】D【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陈朝,统一南北;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故①代表的历史事件是建立隋朝;②代表的历史事件是灭亡陈朝;③代表的历史事件是开通运河。ABC三项时间对应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历史时间轴为切入点,考查隋朝的历史。注意对时间轴的解读,识记隋朝建立、统一和修建大运河的相关知识。15.【答案】C【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由题干时间轴判断①所代表的历史时期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设洛阳为陪都。589年,隋灭陈,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ABD三项和①所代表的历史时期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符合①所代表的历史时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统一全国的相关知识。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知识。16.【答案】D【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在西夏、辽的南方,故A错误,C正确;北宋时期金还没出现,故B错误;西夏和辽都在北宋的北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数字,主要考查学生对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理解。17.【答案】D【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到南宋时期完成了重心南移。“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指的是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仰仗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表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ABC三项理解都不准确,不符合题意;D项经济重心南移,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理解准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史实。18.【答案】A【知识点】元明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贡献【解析】【分析】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盛,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利于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题干就是清初实行文字狱的反映。A项维护统治是清政府这样做的根本目的,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是清政府这样做的根本目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实行文字狱的根本目的。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制造了大批冤狱。19.【答案】D【知识点】元明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贡献【解析】【分析】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天工开物》被外国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天工开物》。解答本题要把握《天工开物》的相关内容,题干关键信息“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0.【答案】C【知识点】元明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贡献【解析】【分析】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由此可知,产生题干变化的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AD两项对外贸易、政府鼓励垦荒在题干未体现,不符合题意;B项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不是题干主旨信息,不符合题意;C项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是导致题干变化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21.【答案】D【知识点】元明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贡献【解析】【分析】17世纪,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为了保卫祖国疆土,清朝康熙帝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保卫战,重创侵略者。清朝康熙帝组织了雅克萨之战属于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ABC三项都符合题干主题,不符合题意;D项清朝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不符合题干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融合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要注意区分民族融合和抗击外国侵略斗争的史实。【答案】22.C23.C24.A【知识点】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析】【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和新西兰的温度带、河流特点及东西半球的划分,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西兰和日本两国农业差异的因素,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日本和新西兰的气候类型,牢记即可。(3)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的文化特点,理解解答即可。日本文化具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东方传统文化特色浓郁;近现代,又受到欧美科技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广泛影响,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日本很早就与中国有文化交流,像文字、传统建筑、宗教、传统服饰和饮食等方面都显示出中国文化的影响。22.从图中可以看出新西兰的纬度范围大致为35°S-48°S,属于南温带。日本的纬度范围大致为33°N-45°N,属于北温带,故①错误。新西兰地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日本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故②正确。新西兰位于西半球,日本位于东半球,故③错误。日本和新西兰均属于岛屿国家,国土面积南北狭长,中部多山地,因此河流短小湍急,故④正确。C项②④是新西兰和日本共同的自然环境特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3.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湿润,适合牧草生长,因此畜牧业发达。而日本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水稻等喜湿热的农作物生长,故造成两国农业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ABD三项都不是造成两国农业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不符合题意;C项气候是造成两国农业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4.日本的传统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语言文字,日本的语言文字深受汉语的影响。A项文字日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5.【答案】(1)①非洲 ②安第斯山脉 ③牛 ④羊驼、骆马的皮革(2)低纬度;①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 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在海拔较高的干寒草地发展畜牧 业。②东非高原气候分干湿两季,马赛人根据干季和湿季时空 的年际变化,带着牲畜每年循着一定的路线迁移,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3)①区域发展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②区域发展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知识点】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第安人居住在南美的安第斯山脉,靠饲养羊驼和骆马为生,食物来源于牲畜的奶、肉,穿着羊驼和骆马的皮革。马赛人居住在非洲的东非高原上,食物来源是牛,穿着是红色的披风,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个民族的生活区域虽同属低纬度,但在农业生产上却形成各自独有的特色, ①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 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在海拔较高的干寒草地发展畜牧 业。②东非高原气候分干湿两季,马赛人根据干季和湿季时空 的年际变化,带着牲畜每年循着一定的路线迁移,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3)印第安人和马赛人如今依旧传承着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从他们的生产生活中,你得到的启示是①区域发展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②区域发展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点评】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安第斯山区居民在高海拔地区以放牧驯养的羊驼和骆马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给自足。26.【答案】(1)开元盛世;贞观之治;曲辕犁、筒车(2)“一幅图片”反映了我国的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过程: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差距缩小,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至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完全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完成南移(3)开放的对外政策;科技的创新与发展【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至(开元)十三年”等信息,联系所学可知,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因此材料一描述的是开元盛世的景象。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2)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说明宋代江南地区成为经济的重心。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依然是我国的经济重心;隋唐时期,江南地区进一步得到开发,并逐渐赶上北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3)开放的对外政策,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是促进唐宋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故答案为:(1)开元盛世;贞观之治;曲辕犁、筒车。(2)“一幅图片”反映了我国的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过程: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差距缩小,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至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完全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完成南移。(3)开放的对外政策;科技的创新与发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盛世局面,农业工具的革新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和经济重心的南移。27.【答案】(1)改变认知评价,客观理性分析自己的处境;转移注意,做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合理宣泄,参加体育活动缓解压力;放松训练,如听听音乐放松心情。(2)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做到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3)积极参与抗疫爱心活动,可以传递道德感、责任感等美好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在传递情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感受,使我们的生命更有力量,周围的世界也因为我们的积极情感而多一份美好。(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塑造良好道德【解析】【分析】(1)该题考查对“情绪管理”的认识。分析材料,因为情绪表达影响身心健康,关乎人际交往,要学会表达情绪,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可以从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等方面进行作答。(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根据所学,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不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等角度,言之有理即可。(3)此题考查传递情感正能量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即可。故答案为(1) 改变认知评价,客观理性分析自己的处境;转移注意,做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合理宣泄,参加体育活动缓解压力;放松训练,如听听音乐放松心情。(2) 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做到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3) 积极参与抗疫爱心活动,可以传递道德感、责任感等美好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在传递情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感受,使我们的生命更有力量,周围的世界也因为我们的积极情感而多一份美好。(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点评】此题考查调节情绪、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传递情感正能量的知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解题时审清题意分析作答。28.【答案】(1)①特征;②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保护作用(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任何人不论职务的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陈某在网络上发布不实言论,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触犯了法律,被行政拘留是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起到了规范作用,规范了陈某的行为,也起到了保护作用,保护了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3)要树立法治意识;要学会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等。【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法律的特征及作用、建设法治中国。(1)法律的特征是: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的作用: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分析思维导图据此作答。(2)原因围绕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等角度作答;作用围绕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等角度作答。(3)此题属于做法类试题,围绕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等角度作答。故答案为(1)①特征;②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保护作用(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任何人不论职务的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陈某在网络上发布不实言论,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触犯了法律,被行政拘留是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起到了规范作用,规范了陈某的行为,也起到了保护作用,保护了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3)要树立法治意识;要学会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等。【点评】本题考查了法律的作用和特征、增强法治意识相关知识,既是教材基础知识,也是重点内容。此种考查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础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联盟四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第三次独立作业(月考)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4题,共48分)1.(2021七下·秀洲月考)但丁说过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不听别人的意见,盲目自信,刚愎自用②听了别人的说法,虽然认为是对的,但是自己做不到③认真分析别人的说法,但判断自己是对的,并坚持原则④判断自己是对的,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是不重视他人的意见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B【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解析】【分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意思是只要认定自己确立的目标是正确的,就要坚持下去,不为别人错误意见所左右,并非盲目自信,不是不听取不重视他人正确意见,③④正确,①错误; 盲目自信,刚愎自用说法错误;②说法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主见与听取别人意见的关系.依据教材知识,正确理解认识通过名言含义,作出正确选择。“自己的路”是正确的,就毫不犹豫的坚持下去,这也并非构成不听取他人正确意见的借口。2.(2021七下·秀洲月考)下列行为,能体现“慎独”的是( )A.自习课上同学们一起安静地做作业B.小林独自躲在校园无人角落里吸烟C.找不到垃圾桶小丽将果皮独自收起D.没有父母陪伴小美坚决不做家务事【答案】C【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解析】【分析】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分析题干选项可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符合慎独要求,所以C符合题意,正确。A是遵守纪律的表现;B是不能自律的表现;D是依赖性的表现。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对止于至善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3.(2021七下·秀洲月考)小磊是一名七年级的学生。最近,他发现自己的个子长得特别快,而且原本帅气的脸上开始长了许多小痘痘,声音也开始变得沙哑了。他经常对父母和老师的唠叨感到厌烦。尽管有时候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孤单,但是还是盼望着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为了解决小磊的烦恼,你想对他说( )①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是正常的②父母和老师的唠叨,是对我们的关心,不要厌烦③要多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让大家喜欢你④我们还小,不能有自己的小天地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解析】【分析】题干“帅气的脸上开始长了许多小痘痘,声音也开始变得沙哑了.他经常对父母和老师的唠叨感到厌烦。有时候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孤单,为了解决小磊的烦恼”你想对他说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是正常的;父母和老师的唠叨,是对我们的关心,不要厌烦.所以①②符合题意;③④错误,既要注重外在形象,更要注重内在修养,我们小,也可以有自己的小天地;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青春期的烦恼。青春期的烦恼,是青春期生理发育与心理成长过程中的正常反映。读懂题干要求,仔细分析选项,做出正确的选择。4.(2021七下·秀洲月考)三年前的夏天,父亲给予小吴20万的资金助力他创业。小吴启动了自己的创业项目——休闲冷饮吧,最后失败了。三年过去了,目前小吴的冷饮店规模已经扩大到两个店,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品牌,盈利额度每年可以达到近20万,成了员工眼中名副其实的吴老板。谈及失败的经历,小吴笑了笑,“我和大家一样都是正常人,面对失败都会沮丧,甚至懊恼。不过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你输给自己。”小吴的话告诉我们( )①经历失败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②要学会承受一些负面的感受③生活中并不存在负面的情感 ④体验负面情感未必是件坏事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答案】D【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解析】【分析】依据教材知识分析题目内容可知,小吴的话告诉我们体验负面情感未必是件坏事,要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也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不断成长,所以选项②④的观点是正确的,符合题意;选项①的观点是错误的,经历失败未必就一定能取得成功;选项③观点错误, 生活中存在负面的情感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情感相关知识,考查正确对待负面情感,解答本题要认真分析题意,明确考查的意图,分析各个题肢,完成解答。5.(2021七下·秀洲月考)2019年3月5日,杭州公交车司机柴师傅把车上的伞借给了一名抱着孩子的乘客。没想到这名乘客特意定制了100把橙色爱心伞送过来表达谢意,回馈社会,得到了广大市民朋友的点赞认可。从1把伞到100把伞的故事告诉我们 ( )①关心传递着美好情感,传递生命正能量②关心有利于社会和谐,使我们不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③关心他人就一定能获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回报④要学会感恩,增强责任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D【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解析】【分析】题干从1把伞到100把伞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感恩,增强责任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关心传递着美好情感,传递生命正能量;因为关心他人有利于社会和谐,还能使我们不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①②④符合题意;③错误,关心他人不一定能获得回报。故答案为 D。【点评】该题考查体味美好情感的内容;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情感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作出行动。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未知。审清题意、把握对美好情感理解,传递情感正能量,结合选项排查即可。6.(2021七下·秀洲月考)下面漫画告诉我们( )①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②情绪与个人的人生态度紧密相连③人的情绪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④要以乐观的态度保持积极情绪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解析】【分析】看懂漫画是解题关键,观察分析漫画及文字信息可知,情绪与个人的人生态度紧密相连,要以乐观的态度保持积极情绪,所以②④是正确的选项;①③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情绪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此题要准确掌握课本知识,情绪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即可做出选择。7.(2021七下·秀洲月考)集体,多么温暖的词呀!在千千万万的人中,凑成只有少数人的组织,这就是集体!而集体带来的温暖,是不言而喻的。你认为集体的温暖表现在( )①在集体中被认可和接纳 ②在集体中得到尊重和理解③在集体中获得安全感 ④在集体中获得归属感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理解与宽容【解析】【分析】根据所学,集体的温暖体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情感需要。我们可以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我们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进。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集体的温暖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8.(2021七下·秀洲月考)创建新的班集体,需要有共同目标和共同愿景,因为共同目标和共同的愿景( )①是集体的精神动力之源 ②能够保证每个集体成员自觉承担集体责任③引领集体成员团结一致,开拓进取 ④是推动集体发展的内驱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理解与宽容;竞争与合作【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集体愿景的作用。根据教材知识,共同目标和共同的愿景是集体的精神动力之源,是推动集体发展的内驱力。共同的愿景引领集体成员团结一致,开拓进取。①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保证每个集体成员自觉承担集体责任,过于绝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集体愿景。美好的集体拥有共同的梦想,向往美好的前景,承担共同的使命,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所学,选出正确答案。9.(2021七下·秀洲月考)观察下面漫画,你想对其中的主人公说( )①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不应损害集体利益②我们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③为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是错误的④为了个人利益,偶尔损害一下集体利益也未尝不可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C【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解析】【分析】漫画中挪用集体资金的做法是损害集体利益的做法,是错误的,为此我们应告诉其中的主人公,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 ①②③符合题意,正确。④观点明显错误,应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10.(2021七下·秀洲月考)我们的成长受《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我们的父母是社会的劳动者,有《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道路上的行人、车辆都必须遵守交通法规;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这说明( )A.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B.法律与我们的一生相依相伴C.法律只对违法的人有约束力 D.法律指导着我们未来的生活【答案】A【知识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解析】【分析】题文中,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大小事,民法典中都有规定,说明了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故A符合题意;B排除,题干不能说明“法律与我们的一生相依相伴”;C错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排除,材料未体现此内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的作用。法律规定人们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侵犯他人权利和不履行义务的行为给予制裁。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其考查了法律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符合要求的答案。11.(2021七下·秀洲月考)下列做法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 )①父母把逃学的儿子送回学校②人民法院成立专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庭③学校开展每天运动一小时活动④商贩向中学生兜售不健康书籍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答案】B【知识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解析】【分析】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可知,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以此分析题肢可知,①选项符合家庭保护的要求,符合题意;②选项符合司法保护的要求,符合题意;③符合学校保护的要求,符合题意;④违背了社会保护相关要求,故排除不选。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掌握好题干的意思,并与题支相衔接就可做好本题。12.(2021七下·秀洲月考)某地各中小学围绕宪法日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宪法教育活动,旨在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青少年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就是要( )①严格遵守法律,善于用法维权②学习法律知识,学会明辨是非③敢于主持正义,制裁非法行为④积极宣传法律,严格依法办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解析】【分析】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青少年要树立法治观念,学习法律知识,学会明辨是非,严格遵守法律,积极宣传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 制裁非法行为”不是青少年的职责。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树立法治观念。青少年要树立法治观念,学法、守法、护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其考查了树立法治观念等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符合要求的答案。13.(2021七下·秀洲月考)近年来,我国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从未成年人的地位看,这样做是因为( )A.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B.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C.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D.未成年人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答案】C【知识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解析】【分析】本题从未成年人的地位考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原因。在我国,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同时未成年人是祖国和人类的未来,因此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此题考查从未成年人的地位,故C选项符合题意;A、B观点正确,但是是从未成年人自身角度分析的原因,不是未成年人的地位,不合题意;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当前社会上还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是从社会环境角度分析的原因,D观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原因的掌握。审清题意,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即可。14.(2021七下·秀洲月考)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C.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D.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答案】D【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陈朝,统一南北;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故①代表的历史事件是建立隋朝;②代表的历史事件是灭亡陈朝;③代表的历史事件是开通运河。ABC三项时间对应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历史时间轴为切入点,考查隋朝的历史。注意对时间轴的解读,识记隋朝建立、统一和修建大运河的相关知识。15.(2021七下·秀洲月考)观察下面时间轴,最符合①所代表的历史时期是( )A.三国时期 B.魏晋时期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答案】C【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由题干时间轴判断①所代表的历史时期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设洛阳为陪都。589年,隋灭陈,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ABD三项和①所代表的历史时期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符合①所代表的历史时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统一全国的相关知识。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知识。16.(2021七下·秀洲月考)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在西夏、辽的南方,故A错误,C正确;北宋时期金还没出现,故B错误;西夏和辽都在北宋的北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数字,主要考查学生对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理解。17.(2021七下·秀洲月考)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对这句话准确的理解 ( )A.南方人口超过了北方B.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C.南方是粮食主要产D.经济重心南移,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答案】D【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到南宋时期完成了重心南移。“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指的是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仰仗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表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ABC三项理解都不准确,不符合题意;D项经济重心南移,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理解准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史实。18.(2021七下·秀洲月考)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清政府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统治 B.压制文人 C.打击汉人 D.钳制思想【答案】A【知识点】元明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贡献【解析】【分析】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盛,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利于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题干就是清初实行文字狱的反映。A项维护统治是清政府这样做的根本目的,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是清政府这样做的根本目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实行文字狱的根本目的。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制造了大批冤狱。19.(2021七下·秀洲月考)它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外国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是指( )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答案】D【知识点】元明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贡献【解析】【分析】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天工开物》被外国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天工开物》。解答本题要把握《天工开物》的相关内容,题干关键信息“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0.(2021七下·秀洲月考)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泛指人口)日繁,人物殷富”。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B.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C.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D.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答案】C【知识点】元明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贡献【解析】【分析】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由此可知,产生题干变化的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AD两项对外贸易、政府鼓励垦荒在题干未体现,不符合题意;B项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不是题干主旨信息,不符合题意;C项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是导致题干变化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21.(2021七下·秀洲月考)民族融合是时代的主流,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文成公主入藏C.元朝设置宣政院 D.清朝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答案】D【知识点】元明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贡献【解析】【分析】17世纪,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为了保卫祖国疆土,清朝康熙帝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保卫战,重创侵略者。清朝康熙帝组织了雅克萨之战属于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ABC三项都符合题干主题,不符合题意;D项清朝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不符合题干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融合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要注意区分民族融合和抗击外国侵略斗争的史实。(2021七下·秀洲月考)新西兰和日本都是经济发达的岛国。读下图,完成问题。22.新西兰和日本共同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①位于北温带 ②地壳活动活跃 ③位于东半球 ④河流短小急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3.新西兰适宜发展畜牧业,日本适宜发展种植业,造成两国农业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 C.气候 D.劳动力24.日本捐赠中国的防疫物资上写着“青山一道同雲(云)雨,明月何曾是两鄕(乡)”,出自唐王昌龄《送柴侍御》,体现了日本兼收并蓄的文化。日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还有( )A.文字 B.动漫 C.戏剧 D.和服【答案】22.C23.C24.A【知识点】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析】【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和新西兰的温度带、河流特点及东西半球的划分,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西兰和日本两国农业差异的因素,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日本和新西兰的气候类型,牢记即可。(3)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的文化特点,理解解答即可。日本文化具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东方传统文化特色浓郁;近现代,又受到欧美科技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广泛影响,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日本很早就与中国有文化交流,像文字、传统建筑、宗教、传统服饰和饮食等方面都显示出中国文化的影响。22.从图中可以看出新西兰的纬度范围大致为35°S-48°S,属于南温带。日本的纬度范围大致为33°N-45°N,属于北温带,故①错误。新西兰地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日本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故②正确。新西兰位于西半球,日本位于东半球,故③错误。日本和新西兰均属于岛屿国家,国土面积南北狭长,中部多山地,因此河流短小湍急,故④正确。C项②④是新西兰和日本共同的自然环境特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3.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湿润,适合牧草生长,因此畜牧业发达。而日本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水稻等喜湿热的农作物生长,故造成两国农业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ABD三项都不是造成两国农业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不符合题意;C项气候是造成两国农业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4.日本的传统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语言文字,日本的语言文字深受汉语的影响。A项文字日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二、非选择题(共四大题,共52分)25.(2021七下·秀洲月考)读图,回答问题。(1)列表比较是学习《历史与社会》的有效方法。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民族 所属大洲 地形区 相同的生产部门 食物来源 穿着印第安人 南美洲 ② 畜牧业 牲畜的奶、肉 ④马赛人 ① 东非高原 ③ 红色的披风(2)两个民族的生活区域虽同属 带(填纬度带),但在农业生产上却形成各自独有的特色,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 (3)印第安人和马赛人如今依旧传承着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从他们的生产生活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案】(1)①非洲 ②安第斯山脉 ③牛 ④羊驼、骆马的皮革(2)低纬度;①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 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在海拔较高的干寒草地发展畜牧 业。②东非高原气候分干湿两季,马赛人根据干季和湿季时空 的年际变化,带着牲畜每年循着一定的路线迁移,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3)①区域发展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②区域发展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知识点】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第安人居住在南美的安第斯山脉,靠饲养羊驼和骆马为生,食物来源于牲畜的奶、肉,穿着羊驼和骆马的皮革。马赛人居住在非洲的东非高原上,食物来源是牛,穿着是红色的披风,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个民族的生活区域虽同属低纬度,但在农业生产上却形成各自独有的特色, ①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 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在海拔较高的干寒草地发展畜牧 业。②东非高原气候分干湿两季,马赛人根据干季和湿季时空 的年际变化,带着牲畜每年循着一定的路线迁移,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3)印第安人和马赛人如今依旧传承着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从他们的生产生活中,你得到的启示是①区域发展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②区域发展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点评】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安第斯山区居民在高海拔地区以放牧驯养的羊驼和骆马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给自足。26.(2021七下·秀洲月考)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开元)十三年(725 年)封泰山……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过二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今湖北荆州、襄樊)……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选自杜佑《通典》材料二:(1)材料一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哪一盛世的景象?请你再列举这一历史时期的一个盛世和两项中国的农业科技发明。(2)材料二中的“一幅图片”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请你尝试描述这一现象的发展过程。(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唐宋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答案】(1)开元盛世;贞观之治;曲辕犁、筒车(2)“一幅图片”反映了我国的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过程: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差距缩小,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至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完全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完成南移(3)开放的对外政策;科技的创新与发展【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至(开元)十三年”等信息,联系所学可知,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因此材料一描述的是开元盛世的景象。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2)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说明宋代江南地区成为经济的重心。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依然是我国的经济重心;隋唐时期,江南地区进一步得到开发,并逐渐赶上北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3)开放的对外政策,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是促进唐宋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故答案为:(1)开元盛世;贞观之治;曲辕犁、筒车。(2)“一幅图片”反映了我国的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过程: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差距缩小,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至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完全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完成南移。(3)开放的对外政策;科技的创新与发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盛世局面,农业工具的革新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和经济重心的南移。27.(2021七下·秀洲月考)众志成城,全民抗疫。阅读微镜头,回答问题。【镜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主动减少外出,宅家抗疫。由于长时间宅家,一些人出现了焦虑、恐惧、过度恐慌,有的过度夸大疫情的危险性,不利于疫情防控。因此,做好心理防护同样重要。【镜头二】美国专家莱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展现了强大凝聚力,“各个岗位上的疫情防控人员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每一个人都被动员和组织起来,充分发挥集体行动力和合作精神,肩负阻止疫情蔓延的共同责任,积极参与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镜头三】来自全国各地的抗疫物资、生活物资源源不断捐献给武汉抗疫一线。整个抗疫过程中,大到一个省、一座城市,小到一个村、一个小区,军民联手,干群相依、邻里互助,有力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实堤坝,谱写了一曲曲同舟共济精神的战地颂歌。(1)请你运用情绪管理的相关知识,为镜头一中的人们走出困境支招。(2)根据镜头二,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理解。(3)结合镜头三,从传递情感正能量的角度,说说积极参与抗疫爱心活动的意义。【答案】(1)改变认知评价,客观理性分析自己的处境;转移注意,做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合理宣泄,参加体育活动缓解压力;放松训练,如听听音乐放松心情。(2)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做到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3)积极参与抗疫爱心活动,可以传递道德感、责任感等美好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在传递情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感受,使我们的生命更有力量,周围的世界也因为我们的积极情感而多一份美好。(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塑造良好道德【解析】【分析】(1)该题考查对“情绪管理”的认识。分析材料,因为情绪表达影响身心健康,关乎人际交往,要学会表达情绪,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可以从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等方面进行作答。(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根据所学,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不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等角度,言之有理即可。(3)此题考查传递情感正能量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即可。故答案为(1) 改变认知评价,客观理性分析自己的处境;转移注意,做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合理宣泄,参加体育活动缓解压力;放松训练,如听听音乐放松心情。(2) 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做到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3) 积极参与抗疫爱心活动,可以传递道德感、责任感等美好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在传递情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感受,使我们的生命更有力量,周围的世界也因为我们的积极情感而多一份美好。(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点评】此题考查调节情绪、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传递情感正能量的知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解题时审清题意分析作答。28.(2021七下·秀洲月考)有效学习离不开知识的梳理、分析和运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知识梳理】某同学运用思维导图对法律部分知识点进行了梳理,见下图。【案例分析】2020 年1 月22 日,温州一网民在百度贴吧发文,称自己刚从武汉回来5 天,头晕且一直咳嗽。网友建议其赶紧去医院检杏,他表示自己还买了两张电影票,等看过电影再去检查。该贴被网友截图发至微博,引发大量关注和担忧。经查,该网民陈某并未离开过温州且无肺炎相关症状,出于引起网友关注和“恶作剧”的心态,在网络上发布不实言论。该网民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处罚。【参与解决】(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按序号帮助该同学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2)请运用上述思维导图中的知识,分析陈某被行政拘留的原因,并指出法律制裁违法行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答案】(1)①特征;②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保护作用(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任何人不论职务的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陈某在网络上发布不实言论,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触犯了法律,被行政拘留是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起到了规范作用,规范了陈某的行为,也起到了保护作用,保护了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3)要树立法治意识;要学会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等。【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法律的特征及作用、建设法治中国。(1)法律的特征是: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的作用: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分析思维导图据此作答。(2)原因围绕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等角度作答;作用围绕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等角度作答。(3)此题属于做法类试题,围绕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等角度作答。故答案为(1)①特征;②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保护作用(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任何人不论职务的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陈某在网络上发布不实言论,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触犯了法律,被行政拘留是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起到了规范作用,规范了陈某的行为,也起到了保护作用,保护了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3)要树立法治意识;要学会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等。【点评】本题考查了法律的作用和特征、增强法治意识相关知识,既是教材基础知识,也是重点内容。此种考查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础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联盟四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第三次独立作业(月考)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联盟四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第三次独立作业(月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