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2 电流与电路学习目标1.知道电流形成的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2.认识电源和电路元件符号;知道电路的组成;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3.通过实验认识通路、断路和短路。学习过程一)、知识点梳理知识要点一 1.电流想想做做 过程 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 闭合开关,电动机转动 闭合开关,蜂鸣器发声归纳总结 要让小灯泡亮、电动机转、蜂鸣器发声,必须要有电池,还要用导线将它们与电池连接成闭合的回路2.电流的形成电荷的________移动形成电流。【拓展】微观解释电流的形成:没有电池,金属内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杂乱无章;接通电池,电子受到推动力,发生________移动。【答案】定向 定向3.电流的方向________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________极经过用电器流向________极的。【拓展】发光二极管:【答案】 正 正 负 单向知识要点二 电路及其构成构成 电源 用电器 导线 开关作用 ________电能的装置 ________电能的装置 连接电路 控制用电器的工作图示【答案】 提供 消耗 闭合学习检测例1、(1) 关于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B: 把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C: 在金属导体中如果有电流通过,一定是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D: 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如果有电流通过,一定是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答案】C【解析】A、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因此正负电荷的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故A错误; B、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故B错误;C、金属导体依靠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而自由电子带负电,因此在金属导体中如果有电流通过,一定是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故C正确;D、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既有正电荷,也有负电荷,因此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是依靠正负粒子导电的,故定向移动的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故D错误。(2)关于电流方向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同导体中电流方向的规定是不同的B: 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C: 电路中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负极经用电器后流向正极D: 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是否发光可以判断电路中电流的方向【答案】D【解析】根据电流方向的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电子带负电,所以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是相反的,故AB错误;电路中电流方向总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的,故C错误;二极管允许单向通电,所以通过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是否发光可以判断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故D 正确。练1.1、形成电流。在金属导体中,是 (选填“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答案】电荷的定向移动 负电荷【解析】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金属导体中是靠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练1.2、电路中的电流,在电源外部,总是从 出发回到 ;在电源内部,总是从 出发回到 。【答案】正极 负极 负极 正极【解析】由电流方向的规定可知,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电路接通时,电源外部电流总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的,电源内部电流是由负极到正极。例2、如图所示,一个移动电源正在给手机电池充电,此时该手机的电池相当于( )A: 用电器B: 开 关C: 导线D: 电源【答案】A【解析】在给手机电池充电的过程中,电能转化为电池的化学能,在电路中手机电池消耗了电能,所以手机电池相当于用电器。练2.1、关于电源和用电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ED灯将电能转化成光能B: 用蓄电池供电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C: 电扇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D: 给充电宝充电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答案】A【解析】A、LED灯工作过程中消耗电能,灯能够发光,所以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故A正确;B、用蓄电池供电,蓄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变化,得到电能,所以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电扇工作过程中消耗电能,得到机械能,所以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D、给充电宝充电,消耗电能,充电宝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变化,所以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错误。练2.2、类比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关于类比水流和电流形成原因(如图所示)说法错误的是( )A: 导线类比水管,是传送电流的装置B: 开关类比阀门,是控制电流传送的装置C: 电源类比抽水机,是提供电压的装置D: 灯泡类比水轮机,是产生电能的装置【答案】D【解析】电流的形成类比水流的形成:水路——电路,水流——电流;A.水管的作用是输送水流,而导线的作用是输送电流,故水管相当于导线,故A正确; B.阀门对水具有控制作用,开关类比阀门,是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故B正确;C.抽水机的作用是为水路两端提供水压,而电源的作用是为电路两端提供电压,故抽水机相当于电源,故C正确;D.灯泡类比水轮机,水轮机消耗水的机械能,灯泡是消耗电能的装置,故D错误。练2.3、一个完整的电路是由提供电能的 、消耗电能的 、控制电路通断的 和提供电的流动路径的 四部分组成的。【答案】电源 用电器 开关 导线【解析】电路是指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其中提供电能的是电源,消耗电能的是用电器,控制电路通断的是开关,提供电的流动路径的是导线。练2.4、 如图所示,当客人进入房间后只有把房卡插入槽中,房间内的灯和插座才会有电。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 房卡的作用相当于电路中的( )A: 开 关B: 导 线C: 电源D: 用电器【答案】A【解析】只有把房卡插入槽中,房间内的灯和插座才能有电,这说明房卡可以控制房间内的灯和插座,所以房卡相当于接在电路中的开关。练2.5、下列器件中,属于电源的有 ;属于用电器的有 。(填字母)A.拉线开关 B.电风扇 C.干电池 D.电视机 E.发电机 F.灯泡 G.空气开关 H.导线【答案】CE BDF【解析】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即电源有:干电池,发电机;在电路中消耗电能的,即用电器有:电风扇,电视机,灯泡。练2.6、关于电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电源是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装置B: 可以通过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C: 电路只有闭合的时候才有电流D: 用电器将其他能转化为电能【答案】D【解析】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例3、电路通常有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如图所示,当开关S1、S2都断开时,电路处于 状态; 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路处于 状态,此时灯 (选填“会”或“不会”)烧坏。【答案】 断路 短路 不会【解析】如图所示电路中,S1、S2都断开时,电流无法形成通路,故电路处于断路状态;当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会将电源两极直接通过导线连起来,电路处于短路状态,此时不会烧坏灯。练3.1、小华实验时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1和S2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小灯泡亮、电铃响B: 小灯泡不亮、电铃不响C: 小灯泡不亮、电铃响D: 小灯泡亮、电铃不响【答案】D【解析】当闭合开关S1和S2后,电铃被S2短路,为灯泡的基本电路,因此电铃不响,小灯泡发光。练3.2、 为避免点燃烟花造成人员伤害,小明设计了烟花定时自动点火装置,原理如图所示。装置中的点火器有电流通过时, 就会自动点燃烟花, 定时器控制点火时间。为完善设计方案, 还需要在 ( 选填“a”或“b”)处安装一个开关S,断开此开关,指示灯熄灭,整个装置停止工作,点放烟花前,定时器在电路中应处于 状态,目的是 。【答案】a 通路 进行倒计时,避免点燃烟花造成人员伤害【解析】此题主要考察串并联电路的连接及电路设计。练3.3、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若将开关S闭合,会发生短路的电路是( )【答案】C【解析】C选项中,开关闭合后,电流直接从电源正极流回了电源负极,小灯泡被短路。练3.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灯L1和灯L2都能发光的是( )【答案】C【解析】A、电路中无电源,开关是否闭合,两灯泡都不会发光; B、开关闭合后,L1、L2被短路不能发光;C、开关闭合后,两灯泡并联连接,因此两灯泡都能发光;D、当开关闭合时,形成电源短路,故两个灯泡都不发光。练3.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都闭合,有一只灯泡被短路的是( )A:B:C:D:【答案】B【解析】A、由图知,电流依次经过两只灯泡,则两只灯泡串联,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当闭合开关时,左面的灯泡被导线和开关短路,故B符合题意; C、由图知,开关串联在干路上,两只灯泡并联,故C不符合题意;D、由图知,闭合开关后,两只灯泡是并联连接的,故D不符合题意。练3.6 、如图所示电路,当S1、S2都闭合时,发光的灯是( )A: A和CB: A和BC: B和CD: 都发光【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开始分支,一支经B,另一支经C、开关S1, 然后共同经开关S2回到负极,因此发光的灯是B和C,A灯被短路,无电流通过,A灯不发光。练3.7 、在一些战斗中,会使用一种石墨炸弹,这种炸弹爆炸后释放大量的纤维状的石墨,覆盖在发电厂的设备上,造成电厂停电,这种炸弹的破坏方式主要是( )A: 使设备短路B: 炸毁发电机C: 炸塌厂房D: 切断输电线【答案】A【解析】炸弹爆炸后释放出大量的纤维状的石墨覆盖在发电厂的设备上,因设备发生短路现象造成电厂停电。练3.8、如图所示,A、B两只小鸟落在裸露的电线上,闭合开关时,灯泡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小鸟被短路,B小鸟是通路,B小鸟触电B: A小鸟是通路,B小鸟被短路,A小鸟触电C: A小鸟被短路,B小鸟是通路,A小鸟触电D: A小鸟是通路,B小鸟被短路,B小鸟触电【答案】A【解析】A小鸟的两脚在同一根电线上,两点之间没有电压,没有电流流过,A小鸟不会触电;B小鸟的两脚分别接触了电灯的两端(并联),有一定的电压,有电流流过小鸟身上,则会触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