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第20期)本期主题:自我认知【作文导写】【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客人:“孩子钢琴弹得真好,一定很认真练习了吧?” 妈妈:“哪里哪里,就是随便玩一下,没指望她将来能弹得多好!” 客人:“你家宝宝魔方还原得好快啊,我们大人都不会。” 妈妈:“哪里哪里,一点也不快,还差远了。” 客人:“小朋友画画很有意思,很有想法呀,将来想做个小画家,是吗?” 妈妈:“勉强可以吧!画家可不敢想啊。” 上面的对话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给文中的妈妈写一封信,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表达自己的思考。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学校及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由妈妈和客人的一段对话组成。这道作文题有点难度,难就难在材料并没有给出自己的立场和寓意,它只是将一些现象复述出来。这就需要考生先总结出这些场景所共同蕴含的一些东西(比如说道理、规律……),然后,选取某一个立场,对这些蕴含东西进行肯定或否定,按普遍原理的原则阐述自己的立场,再选择一些具体的事例去论证。 那么,这些妈妈和客人对话的“场景”蕴含什么共性的东西呢?一,只是家长的过度谦虚;二,也许是家长的本意,即只是让小孩随便学学。不管选哪一个,考生对这两个角度都应该持批判的态度:过度谦虚意味着不诚实、虚伪、完全否定小孩的努力,可以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去立意。如果是家长的本意,对小孩的的学习更没有好处——家长的这样“随便学学”的设计,必然导致学生也以随便的态度对待学习。上述妈妈的回答是一番“谦虚”“客套”,但有可能熄灭孩子的自信,在孩子渴望被赞扬的内心泼上一盆凉水,使孩子缺乏自我肯定和正确的自我认知,当然也可能更符合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文化习惯,有利于孩子长大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适度鼓励是培养孩子自信的良方;②正确的评价更有利于自我认知的建立;③感受生活的内敛含蓄之美;④谦虚而不虚伪;⑤不能“随随便便”学。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第一步:概括现象(是什么) 第二步:分析现象(为什么) 现象反映了什么,观果思因,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三步:如何解决(怎么办) 第四步:确定立意 切入点要小,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感触较深的,有素材积累的。佳作品读过度谦虚就是虚伪 从小学就被教育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而且从古至今,谦虚一向都被认为是美德,应该被赞扬。而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一直都教导我们要真诚待人。不要虚伪,所以虚伪一直被人认为是一种恶习,应该被抵制。只不过如果太过于谦虚,有可能就会把美德演变成恶习。所谓适得其反,也正是如此。当然,我们应该毫不动摇地提倡真实的谦虚,而应该遏制因谦虚过度而产生的虚伪。这两者的变化也是一念之间而已。 可是当我们与人交往的时候,很难分辨出什么是真诚的谦虚,什么又是虚伪的谦虚。其实这样的分辨对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分辨都是很难的。比如因为中西文化的差异,往往有时候也会造成一种谦虚成为虚伪。比如东方人送西方人礼物的时候,总会想要表达的说自己的礼品不好,还请对方笑纳这种意思。在我们中国人看来这并没有什么,这只是谦虚的表现而已。而西方的人就会有很多疑问,为什么不好的东西还要用来送人呢。所以往往会弄得双方都比较尴尬。 我也自己亲身体会到谦虚,给自己带来虚伪感觉的感受。一次考试我的成绩考的特别好,只有历史特别差,考了92分。可是这样的心理活动只在我内心想一想就可以了。当我同学过来夸我考的好,表示羡慕的时候,我一脸谦虚的说:"这次考的特别差,历史只有92分。"当时问我的那个同学,她的脸色瞬间就变了个样,整个脸都拉下来了。我才明白,我的过度谦虚是在虚伪,在她眼里,我并不是在谦虚,而是在向他炫耀自己的成绩,因为她考的比我差。而当时我也并没有说想要去炫耀自己的成绩,而是就像表达自己的历史失误考查了。可是我比她考得好还说自己差,那不就是在表明她比我更差吗。可能当时我回答他,怎样去考好成绩比我谦虚更能让他接受。我自己也深陷到过度谦虚变成虚伪的陷阱中,我才会更加明白不要太过于谦虚,因为这样会演变成虚伪。 不可否认,不管怎么改变,谦虚依旧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但必须掌握好谦虚的分寸。不管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只要过分的谦虚,那就是虚伪。美文欣赏读书使人优美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的双眸了。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的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书读得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的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地笑了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中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地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且永不磨损。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小说阅读三点周 波一他看看手表,发现老婆已经出去35分钟了。他有点不安地在客厅里踱了一会步,然后泡了一杯茶,倚着沙发背,打开了电视机。 老婆终于开门进来了,手里拎着满满一篮菜。她边擦手边笑着说:今天菜市里人多,误了点时间。他说:嗯。 老婆熟练地往地上摆好几张废弃的报纸,把菜篮子搁了上去。老婆说:我把今天买菜情况汇报一下吧。他说:好的,我听着。老婆于是把从出门到进菜场然后怎么回家的情况一一作了介绍,同时也把菜篮子也翻了个底朝天。他从沙发上探起身,认真地听完老婆细致的叙述后总结说:你今天买菜和过去有不同之处,以后要注意三点:一要注意荤素结合;二要注意季节搭配;三要讲究价格。 二中午,孙子急急忙忙推门进来说:我饿了。她提着孙子的书包就说:你今天还有什么事没做?孙子笑着跑到他面前说:噢,爷爷,我向你汇报学习情况。孙子边揉着瘪下去的肚皮边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孙子很快讲完了,眼睛一直盯着桌子上热气腾腾的饭菜。他摸着孙子的头说:在学校表现不错,不过还有一点没说。孙子瞪着眼害羞地说:我尿裤了。 中饭后,他像往常一样要去街上溜达一下散散心,毕竟从岗位上退下来后整天待在家里受不了。老局长好,多时不见。他在街上遇见单位小张。听见有人叫他老局长挺高兴,说明大家还记着嘛。他于是拉着小张的手问单位里的事。小张说单位最近要组织老同志学习会。他拍大腿说:好!下回我一定参加。不过这种座谈会要把握好三点:一是要把所有的老同志叫来;二是要让老同志多了解现在单位里发生的事;三是老同志离岗时单位的安排要周全些。 他还在局里当一把手时,家里是很热闹的,经常有人登门前来拜访。退下来后拜访的人明显少了,近乎绝迹。这让他很不好受。他最近每天晚上和老婆聊这事。老婆说:人走茶凉,你也别计较了。他说:我才不会计较这些事,但他们至少三点太没人情味。一是我毕竟在单位里也曾是一把手嘛,虽说退下来了也得让我知道点情况吧;二是好多人我可是我亲手提拔上去的,现在都这么忙吗?三是我们这些退下来的人还能发挥余热嘛,这是浪费资源,是犯罪。 三他身体一直很健壮的,退下来后还戒了烟酒。老婆好多次劝他,习惯了的东西还是别戒了。他总是感慨地说:抽不起喝不起了。不过有一天他居然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医生问:病咋得的?他说:我也莫名其妙。晚上,他独自抽泣着说:真叫人伤心哟!她惊讶地问:我俩退休有工资,儿女都安排得妥帖,还有啥好伤心的?他叹着气说:单位里没人来也就算了,连咱家里的亲戚和亲人也不来看我了,我这几天心里琢磨,憋着这事儿呢。她说:他们忙嘛。 第二天一早,她买好菜向他汇报完情况后,就到厨房间偷偷打电话给两个儿子和一个在外地工作的女儿,叫儿女们火速赶回家,把儿子女儿吓个半死,都搞不清家里发生啥事了。女儿在电话里大哭起来,一边叫嚷:妈,我爸咋了?她后来发现不对,全来了也不是办法,得叫儿女们分开来,这样过几天家里就有亲人走动,说不定老头子就会开心,病也会好得快起来。她于是又一个个打电话通知,还特意说明回家时需要把握好三点细节,她的电话再次把三个儿女搞得晕头转向。 那天,大儿子大媳妇提着东西先来了。大儿子进门就奔向床头,大儿子说:爸,可把我想死了!他一声不响地靠在床头边。她急了:大儿子来看你了。他说:你们不是真心来看我的。大儿子被说得一头雾水。孙子则欢快地在床上滚来滚去:爷爷,我们全家今天做了充分准备,我向爷爷汇报一下。 他苦笑着说:以后不要汇报了,都是你们奶奶策划的,难道我不知道吗?不过我最后强调三点:第一点,以后我们家不准搞形式主义;第二点,大家各司其职,把事情办好;第三点嘛,这第三点还是不准搞形式主义。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运用夸张的写法,把主人公打官腔、搞“三点”形式的个性特征戏剧化,让读者啼笑皆非,又不失真实感,发人深省。 B.小说构思简单而巧妙,人物思想性格单一,描绘了一个深受形式主义毒害的退休领导形象,具有简单的刻画人物的美感。 C.小说主人公身体一直很健壮,但在退休之后经济收入减少,戒掉了多年的烟酒,因为戒掉了习惯的东西,反而罹患了疾病。 D.小说的主题是多元的,既有对形式主义的讥讽,也有对退休老干部精神着落的关注,更有对为人子女不关心老人的谴责。 E.作者并未给小说中的主人公命名,是作者独运匠心所在:小说的主人公代表了社会上退休之后也难脱形式主义的一类人。2.小说哪些地方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 (6分)3.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标题“三点”的作用。(6分) 4.对于小说的结尾,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主人公决心不搞形式主义了,有的人认为主人公难离形式主义的桎梏。你支持哪种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8分) 答案与解析1.答C 给3分 、答D 给2分 、 答B给1分。 (C戒掉烟酒与主人公罹患疾病没有因果关系,主人公患的是心病;D这篇小说主要还是讽刺形式主义,小说当中主人公的子女对他还是非常紧张上心的) 2.侧面描写:①主人公老婆向他汇报买菜情况;②孙子向他汇报上学情况;③老婆打电话给儿女要求他们回家把握好三点细节;④儿子全家做了充分准备向他汇报。(1点2分,2点4分)作用:表现出主人公打官腔对身边人影响之深,从而烘托突出了他的形象。(2分) 3.①“三点”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三点”概括了小说的情节; ②文中处处有“三点”,“三点”贯穿小说始终,是小说的叙事线索;③“三点”反映出了主人公官腔严重、形式主义入骨的形象;④“三点”亦是小说主题的揭示,讽刺了官场上形式主义毒害之深的现象。(1点2分,3点6分,有其他合理的解释亦可得分) 4.(一)主人公难离形式主义的桎梏。①前文主人公日常生活中多次强调“三点”,老婆甚至孙子日常行为深受他影响,主人公得了心病,这些都表明他形式主义入骨,为他最终难离形式主义作铺垫;②最后主人公强调以后家里不准搞形式主义,但是自己言语之中还是不离“三点”,想不出三点也要硬凑够三点,可见积习已深,难以根除;③这篇小说的主题主要是讽刺形式主义,而结尾正是通过对主人公难以根除形式主义的行为的讽刺来达到强化主题的目的;④“罹患疾病”、“妻子策划”只是偶然事件,不能改变主人公根深蒂固的思想性格;⑤退休之后精神没有着落这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主人公也就不可能真正脱离形式主义。 (二)主人公决心不搞形式主义。①前文说到主人公退休之后觉得人走茶凉、莫名奇妙病了一场,这为主人公后面的思想蜕变作了铺垫;②结尾主人公知道是妻子策划,懂了妻子的良苦用心,于是决定不再把形式主义的那一套带到家里了;③结尾两次强调家里不准搞形式主义,表现了主人公的决心;④从“一声不响地靠在床头边”、“苦笑”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的醒悟;⑤主人公并不完全是个反面形象,作者对他遭遇有着同情和理解,正面的结局符合写作意图。 (表明观点1分。理由1点2分,2点4分。3点7分。大意对即可,其他合理理解亦可得分)2022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第21期)本期主题:平凡【作文导写】【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从冬天到春天,时光走了两季;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院78天、经历了凶险之极的彭博,因为人间大爱,战胜了死神。出院时,彭博对救命恩人再三鞠躬致谢。他说:“治病救人,在你们看来,是尽职尽责;但在我看来,是给了我生命。”彭博感恩的话语中含有多元视角:“治病救人”在医者的自我视角中也许微不足道,在患者的他人视角中却无比伟大。自我视角中很普通的人,如果做了该做的事,也能获得他人视角的点赞;自我视角很伟大的人,如果做了不该做的事,也难逃他人视角的差评。当然,普通人也不妨因自我视角的伟大而写就非凡人生,伟大的人更可能因自我视角的普通而更加伟大。那么,一个人应该有什么样的自我视角,又渴望获得怎样的他人视角,这值得每一个人深思。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立意指津】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暗含任务驱动的材料作文。材料关注社会热点,由战疫中的一个镜头引出“不同视角看人生”话题;话题内涵丰富,有“我是谁”哲学命题成份,有较强的思辩色彩,“多元化视角”思维能考查考生思维广度和深度作文关键能力;考题切中了中学生核心素养“社会参与、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内容,引导考生对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和国家的关系进行深思,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出“立德树人”考查目的。材料内容有四段。解读①段:引子。彭博的话是关键信息。医生以平凡的工作职责来完成治病救人的工作使命,病人向医生再三鞠躬致谢表达救命之恩。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 :“你的平凡就是我眼中的伟大。”解读②段:引申。由具体的事件引申到一个“二元视角”,阐述正反两种内涵。正:自我视角平凡,做该做的事;他人视角看“你”很伟大,并点赞;反:自我视角伟大,却做了不该做的事,他人视角看“你”很差劲,给差评。核心信息:“自我视角”和“他人视角”“该做”和“不该做”“平凡”和“伟大”“点赞”和“差评”。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平凡之人做该做的事,因平凡而伟大;那些自视过高之人,做不该做的事,往往难逃追责和差评。”解读③段:拓展。视角已经转由“二元”转向“多元”,有两个意思:①普通人也不妨因自我视角的伟大而写就非凡人生。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很普通;但是普通的人珍视自己的存在,发掘自身的潜能,或善待平凡的职业,乃至怀有高远的追求,也能成就非凡,演绎精彩。②伟大的人更可能因自我视角的普通而更加伟大。分析:许多伟人或名人,他们把自己看得很普通,姿态很低,所以接地气,得民心,正是因为这份回归“普通”、自认“平凡”的心,让他们更显伟大。解答本题,考生需要深思两个主要内容,即应该有什么样的自我视角?渴望获得怎样的他人视角?万象归一。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伟大的人,无论是自我视角还是他人视角,都要恪守一个准则:做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有一种尽己所能的责任担当,有一种虚己待人的谦卑自持,这样才能平凡中见伟大,伟大中寓平凡。不论是哪种视角,我们都应该坚守我们的职责操守,为人做事有底线,我们每个人对这样的人都抱有崇敬之心,这个社会才能和谐发展。论述的角度是多元化的。指向只有一个:平凡是生活的本色,不凡是生命的追求。比如从“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的国防卫士,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人民公仆,“伟大的灵魂,常寓于平凡的躯体”。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在平凡岗位上铸就生命的精彩华章,擦亮了道德星空,树起了时代标杆,挺直了民族脊梁。参考角度:①自我角度。怎样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材料中医生所言,治病救人,这就是我的平凡的工作职责。答案就是做该做的事,体现出一种责任、担当和奉献。一个人希望别人怎样看待自己?我很平凡,哪怕我很伟大。这里面有奉献和谦逊的品质。②他人角度。怎样看待他人?材料中的感染新冠病毒的彭博,医生就是他的救命恩人,鞠躬致谢,终身难忘。答案是学会铭记和感恩,并的过来影响和激励自我。③平凡角度。平凡的人,做好自己的事,担好自己的一份责,这是最平凡的道理,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伟大的人,自认为自己很平凡,所以才伟大。④伟大角度。平凡的人做好平凡的事,就是伟大;平凡的人有远大的志向,能成就人生的伟大;伟大的人从不自认为伟大而高高在上,他们的伟大寓于这份平凡之心。伟大的人,做出不该做的事,声名门败裂,沦为渺小和低劣。。佳作品读【佳作点评】非凡巅峰源于平凡之路珍珠有美丽的外表,无数爱美的女士为它而着迷;蝴蝶有华丽的外衣,多少天真的孩童被它所吸引。女士可否知道,珍珠原是那沙滩上平庸的砂砾;孩童可否知道,蝴蝶原是那草丛中平凡的毛毛虫。平凡之人用志气磨去那平凡之石化为非凡的珠;平凡之人用信念褪去那平凡之茧化为非凡的蝶。有志之人,即使出身卑微也能鹏程万里。美国“伟大的解放者”林肯出身于贫苦之家,仅仅拥有小学文化的他只有四处为他人打工才能勉强度日。但即使是这样的低微也不能阻碍他的成功之志,他一边打工维持生计一边自学法律,通过艰苦的奋斗他终于成功当上律师。可是他的志向还未止步,他挺身闯入了政界并最终以50岁高龄当选美国总统。林肯的出身不是他所能决定的,可有志之人不畏于身份的卑微,坚定的信念使他成为了一粒珍珠,闪耀出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有志之士,即使身体残疾也会身残志坚。出生于中国一个平凡家庭的王苏菁,出生时因难产使他罹患脑瘫,但他的心志不残。他像霍金一样坚忍不拔,他用努力;来证明自己,他在吉林大学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国际生物协会所认可,他也被人们称为“中国版霍金”。虽然出生的不幸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可有志之人却无视身残的障碍,坚定的信念使他化茧成蝶,绽放出属于他自己的绚烂。无志者,像依赖温室的花朵,禁不住风雨的拍打。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成龙之子房祖名被过分溺爱,身出名门的他就像那花朵一样,即便美丽,却少了那份坚韧,却少了那股向上奋进的精神。那些生长在最艰难环境中的人有不甘于平凡的志向,有经过努力拼搏从而变得不平凡的信念。虽平凡但进取,用自身的能量也能使之不平凡。现代雷锋郭明义,身为普通工人,但有奉献的爱心。他奉献自己的大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去帮助他人。他用实际行动向人们诠释了生命的坚毅和价值,展现了自己的不凡。正如毕淑敏所说:“我不相信手上的掌纹,但我相信手指和手掌的力量。”踏实尽责,全力以赴,持之以恒,用志向作为向导,用信念作为动力,走完自己的平凡之路,登上平凡的人生巅峰。新闻评论“他们永远不会离开”在第八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在全国各地,人们在红色遗迹、纪念馆、展览馆中追思先辈事迹、感悟红色力量。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缅怀先烈、致敬英雄也因此有了更深一层含义。一部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英勇献身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从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到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再到改革发展舍身为国,无数英雄以有限生命完成无尽事业,以一腔热血谱写红色史诗。据不完全统计,约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英勇牺牲。感知当下幸福生活,回望百年峥嵘岁月,既要铭记筚路蓝缕的历程,感激舍生忘死的壮举,更要从中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事业。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次对英烈的缅怀,也是一次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洗礼。“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理想信念,“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初心使命,“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牺牲精神,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这些宝贵的财富,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将激励人们风雨无阻向前进。“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组织烈士纪念日相关活动,我们用最庄严的仪式重温先辈故事。以国之名致敬英雄,传递出最清晰的价值坐标。历史作为教科书、营养剂,具有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对于时下那些披着学术外衣、打着娱乐幌子的历史虚无主义,那些诋毁贬损英雄烈士、解构质疑英雄事迹的行径,我们必须时刻警醒,用真切的历史廓清迷雾、以正视听。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气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英雄从未远去,精神从不过时。无论是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献出生命的近400名党员干部,还是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的1800多位英雄儿女,在他们身上,同样矗立着直冲霄汉的英风浩气。新时代是大有可为的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梳理党史、缅怀英雄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找慰藉,而是通过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将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有人说,被人遗忘才是真正的离开,他们会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活在每一位共产党人的心中,永远不会离开。”这是在一场烈士纪念追思活动上,一位“90后”分享给烈士的一封信。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也象征着事业的前后相继、精神的薪火相传。百年大党正是在一代代青年、一辈辈英雄的接续奋斗中永葆青春。踏着英烈的足迹,新时代的追梦人必将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建功立业,续写更加壮阔的英雄史诗。传记阅读人民的喜儿,永远的王昆刘文山①2014年1月27日,原东方歌舞团团长、著名歌唱家王昆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朱明瑛、李玲玉、宋祖英、陈佩斯等王昆生前亲友、弟子以及社会各界群众千余人到场。在灵堂里,弟子们唱起《白毛女》中《北风吹》等王昆生前的代表作,用歌声来送别恩师,音乐中有泪,场面令人动容。这位歌坛泰斗用自己的天籁之声感染了几代国人,以孺子牛般的精神为中国民族乐坛耕耘了一生。 ②1925年4月,王昆出生在河北省唐县南关村。1937年抗战爆发那年,12岁的她先后参加了自卫队、县妇救会。王昆不但自己刻蜡版,写宣传品,因为有一副好嗓子,所以还担任了一所抗日小学的音乐教员。她经常站在土台子上高唱抗战歌曲,向老百姓宣传参军抗日,吸引了许多过往村民驻足观看。1939年4月,14岁的王昆就被选进了“西北战地服务团”。1 8岁那年,王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 944年春,她又随“西战团”来到心中向往的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学习。 ③王昆是第一位“白毛女”,而且见证了歌剧《白毛女》由雏形到成型的历程。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4月28日晚,中央党校大礼堂灯火通明,王昆出演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作的第一部歌剧《白毛女》中的女主角喜儿,那独具风格的歌喉,把观众带进了除夕夜的穷苦人杨白劳家中……观众席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和700多位代表,还有各界观众,都被剧情和音乐所深深吸引,演出结束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王昆说,排练时,她不到20岁;演出时,她刚好20岁。这部歌剧,王昆在延安演了20多场,以后又演到西柏坡,一直演进新中国。 ④1964年,新中国建立15用年之际,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以它那气壮山河的气势展现在首都舞台上。王昆在这部舞蹈史诗《秋收起义》一场中领唱《农友歌》。王昆对农民深有感情,也深知农民的伟大。39岁的王昆嗓音嘹亮、气宇昂扬,她在作曲家原有的曲调上,融进了湖南民歌的韵味,这歌声让翻身当家作主的劳苦大众心怀激荡,让广大劳动人民扬眉吐气!演出结束时,周总理走到王昆面前称赞道:“好哇,王昆,你是20年前《白毛女》,20年后《农友歌》啊!”1966年“文革”袭来,王昆被打成“现行反革命”“香港特务”“东方歌舞团头号走资派”,她被专政了10年。在失去人身自由的年月,她依旧执着于自己的艺术追求。1976年,“文革”结束后,王昆重新回到舞台。 ⑤王昆是把中国民歌搬上舞台的第一代艺术家之一,堪称是中国乐坛屈指可数的“国宝”级人物。她以那朴实无华、富有民族味道的演唱风格和具有艺术天资的表演功底,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王昆坚持有特点、有激情、有色彩、有观众的民族唱法。她的民族唱法有历史积淀、文化积淀、语言积淀的精华。她认为民歌脱离了生长的土壤束之高阁,就成了墙头草没了根底。 ⑥在歌坛,王昆有伯乐的美称,她总是能独具慧眼挖掘培养人才,主持东方歌舞团的工作后,经她培养的远征、郑绪岚、朱明瑛、牟玄甫等人,成为我国歌坛享有盛名的优秀艺术家。2009年7月,她正式收九岁的黄嘉琪为“关门弟子”。这段相差75岁的师徒缘分,成为了音乐圈的一段佳话。对此王昆回答:“当团长就是要为团员铺路搭台,抬轿子的人总是会有的,坐不坐是领导的事。但你的主要工作是坐轿子吗?其次,做团长就要发现推出新人、新作品,需要有担当、有胸怀、有远见.青年艺术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他们的发光点和活力是不应该因为一点缺陷而被掩埋扼杀的。相反,应该给予最大的帮助,帮助他们弥补缺陷。” ⑦在从艺70周年纪念音乐会上,王昆曾亲手将一根红头绳和一件土布褂子送给弟子王二妮。“我就是希望她能保持自己原汁原味的演唱风格,不要脱离‘老布衣’味道。”她说,“我们一定要让老百姓爱听、愿意听,既然喝中国的歌就得有中国味道。” ⑧歌唱家李丹阳和王昆老师有28年的忘年情谊.得知王昆老师去世的消息,李丹阳痛哭着说:“天哪!我不知道王昆老师会这么快离开我们!王昆老师是我的恩人哪!”李丹阳说,1986年她还在重庆时参加了央视举办的青歌赛。来到北京后,经一位老师介绍她来到王昆老师家中拜访。在家中,王昆对她进行了悉心指导。后来,李丹阳因在青歌赛中表现优异,从重庆歌舞团调到北京。到北京后,李丹阳常和王昆老师见面,还多次同台演出。“王昆老师像母亲一样关心我成长,把我这个川妹子当她的亲闺女。我们俩每次见面都亲热极了,有摆不完的龙门阵。” ⑨川籍著名音乐才子郭峰,与王昆也是忘年交。30年前,寂寂无名的郭峰孤身一人从成都漂泊到京城,后凭《让世界充满爱》一夜走红中国流行乐坛。如今,郭峰已是中国乐坛里程碑式人物。但当年,漂泊到京城的郭峰,在北京却是举目无亲。有一次,经一位音乐人推荐,郭峰认识了王昆。王昆特别欣赏郭峰的音乐才华,并力排众议,破格将郭峰调到了东方歌舞团,成为了正式职工。从此,郭峰结束了北漂生活,成为正式的北京音乐人。郭峰谈及王昆老师时也是数度哽咽:“王昆老师德高望重,她无私地培养了我们,她的高尚品格将永远指点我的人生。我会永远怀念王昆老师。” (选自《人物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歌唱家王昆1945年毕业于延安鲁艺戏剧音乐系,曾在新歌剧《白毛女》中饰主角喜儿,并演出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演员。建国后她任中央实验歌剧院演员,受教于苏联专家梅德维捷夫和我国歌唱家林俊卿。1954年她入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后历任东方歌舞团艺委会主任、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音协第二、三届理事,全国妇联第四届执委。她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节选自廖阳《她的演出让毛泽东落泪》,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利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王昆是我国德高望众的歌唱家,她用天籁之声感染了几代国人,在她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千余弟子唱起她生前的代表作《北风吹》等为她送行。 B.王昆是一位极具音乐大赋的歌唱家,12岁担任抗日小学的音乐教员,20岁时因出演中国第一部歌剧《向毛女》中女士角喜儿形象而一举成名。 C.王昆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秋收起义》一场中领唱了《农友歌》,她在原有曲调中融进湖南民歌韵味的唱法,博得周恩来总理的赞扬。 D.王昆在“文革”中被打成现行反革命、香港特务等,往失去人身自由的岁月里地一度消沉后再坚持艺术追求,直到“文革”结束重新回到舞台。 E.往从艺70周年纪念音乐会上,她将一根红头绳和一件布褂子送给弟子王二妮,鼓励弟子坚持原汁原味的演唱风格,唱群众爱听愿听的歌曲。2请简要分析第⑤段议论在材料中的作用。(6分)3材料⑥至⑨段写王昆是歌坛伯乐时采用了哪些写法?请简要分析。(6分) 4为什么说王昆是“人民的喜儿”“永远的王昆”?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8分) 答案与解析1.(5分)〔评分标准〕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A.错在“千余弟子”,原文信息是“生前亲友、弟子以及社会各界群众千余人到场”;B.错在“中国第一部歌剧”,原文信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作的第一部歌剧”;D.错在“一度消沉后再坚持艺术追求”,原文信息无“一度消沉”。) 2.(6分)①指出王昆在中国音乐界的崇高地位,高度肯定王昆坚持民族唱法;②点明并深化上文叙述王昆相关经历的意义;③为下文写王昆培养艺术人才作铺垫。(6分,一点2分) 3.(6分)①语言描写,王昆收黄嘉琪为徒时说的话,纪念音乐会上对王二妮说的话,正面表现了她是歌坛伯乐。②点面结合,先概写王昆为我国歌坛培养了一大批享有盛名的优秀艺术家,后重点写王昆培养王二妮、李丹阳、郭峰等。③衬托,用李丹阳、郭峰的经历和话语侧面衬托王昆甘当伯乐。(6分,一点2分) 4.(8分)〔答案示例〕①王昆用天籁之声感染了几代国人。她逝世时生前亲友、弟子以及社会各界群众千余人到场送别。②王昆在中国民族乐坛耕耘了一生。她坚持民族唱法,是把中国民歌搬上舞台的第一代艺术家之一。③王昆早年投身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她参加过自卫队、县妇救会以及西北战地服务团,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④王昆对农民怀有深厚感情。她在歌剧《白毛女》中出演喜儿,在史诗《东方红》中领唱《农友歌》。⑤王昆独具慧眼挖掘培养歌坛人才。她一生中为中国歌坛发现培养一大批优秀音乐人才,她有歌坛伯乐的美称。(每点2分,任答四点即可,无分析酌情扣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20.docx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21.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