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青春有格课件(37张幻灯片)+1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青春有格课件(37张幻灯片)+1视频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青春有格
生活有规则,青春也有格。
学习导航:
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
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要求)
3.什么是“止于至善”?(含义)
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要求)?
5.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榜样的作用)
思考: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为什么刚写字时需要田字格呢?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对汉字的书写起到了规范、引导的作用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我奉劝朝廷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这里的“格”可以理解为规格或方式。
  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约束百姓,百姓就知道什么是耻辱并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格”指规范。
导入新课

“青春有格”是说青春也需要规范和引导。青春要张扬,张扬要有度;青春要自由,自由也要引领和约束。
规矩、标准
规范、引导
青春有格
在日常生活中,对青少年而言,有没有发挥着“规范”作用的“格”?
一、行己有耻
据新闻报道,2月20日,辽宁沈阳,网传一无人机在沈阳机场上空黑飞,飞行高度840m,疑当事人称自己将无人机黑飞至机场上空,最后被打下来了。事件发生后,当事人程某某还在某微信群内公然炫耀,并叫嚣称:现在小,未满16岁,只要不犯重罪,就进不去。
情境探究
(1)程某某的言行“出格”了吗?具体出了什么格。
(2)你如何看待程某某这种“黑飞”的行为
格:法律和道德
1.行己有耻的含义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做人要遵循的基本底线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反思
你有没有做过什么
让自己感到羞耻的事?

青春有格—— 行己有耻

2.为什么要“行己有耻”?(P28)
(1)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2)所以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1)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译: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就能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
朱熹
“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②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
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
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我们应有羞恶之心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孟子
有羞耻心,是施行义的开端。
3.我们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树立底线意识
有人说,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仅仅依靠规章制度来规范行为是不够的,要从他律到自律,对规则有发自内心的理解、认同并自觉遵守,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内心的“法庭”
道德底线——“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
这些是什么行为?
法律底线——“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③“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考数学,考完后排名。老师发完卷子就走了,大家都在认真做题。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到邻座的同学已经做了出来,而老师又没在,我就想抄他的。我心里还是纠结“这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试纪律”“这次考试完,老师排名次,如果这道题写错了,我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妈又得唠叨我。”
我该怎么办?
不看,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3、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3.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④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 我们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我们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我们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3.如何做到“行己有耻”(要求)?
1
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例如,不乱发脾气,不随便许诺,不说某些口头禅。
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3
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例如,日常的零花钱支出,上网或者看电视所用的时间。
加强自我监控
2
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出门前和家人打招呼。
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增强自控力
需要
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
二、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 “至善”追求;
4、止于至善的含义
1、从视频中,你看到了哪些“善”?
2、为什么要评选感动中国人物?
3、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2022年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揭晓。极不平凡的2021年,他们以凡人之力,书写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今天,共同见证温暖,致敬向上的力量!
6.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
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②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③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广中学子冬奥志愿者
辨析观点
观点一:
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立身处世,始终对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
观点二:
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一些社会的完善,都是从个人做起的,但如果只独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价值也未必保得稳。
思考:
应当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从这一角度看,“止于至善”的人应当具备哪些品质?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羞愧而返。
慎 独
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③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不足,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这对我们追求止于至善有何启示?
问题2: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④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①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③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己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身行为。
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5.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
要求:




做人做事的底线
道德境界的追求
行己有耻
含义:凡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
要求:
行己有耻
含义:凡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
要求:
①知耻心
②底线意识
③自控力
含义:是追求“至善”的精神境界
①积累
②榜样
③自省
④慎独
课堂小结
当堂演练
1.古人云:“言之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启示我们青少年 (  )
①要“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②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③检视自己的不足,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要有知耻之心,不能肆意放纵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2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 )
①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②要有底线意识
③懂得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能力
④只要不被发现,偶尔能说一说谎
⑤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C
3 、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自己追逐的“星”。小华特别崇拜周杰伦的才华,欣赏他的孝心和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人生态度。小华“追星”不仅成绩没有下降,而且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这说明( )
①好的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更是一面旗帜,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②“追星”要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③“追星”就要学习、模仿心目中的榜样的一切
④“追星”不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A
4.对以下观点的认识正确的一组是( )
①学习就是接受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②网络具有虚拟性特点,因而网络交友一点都不靠谱
③青春有格,我们既要做到“行己有耻”,又要做到“止于至善”
④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