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从青藏高原到沿海平原(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掌握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2、了解我国地形的构成和分布状况,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和分布状况。重点:1、掌握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2、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难点: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状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的疆域和人口,知道我国领土面积广大,人口众多,接下来我们将要探讨的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请同学们一起欣赏教材P18页插图,谈谈你们的看法(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懂得祖国大地山川秀美,自然环境多样,差异明显,从此导入本节内容:从青藏高原到沿海平原。)二、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2、了解我国地形的构成和分布状况。3、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和分布状况。三、出示自学指导:(一)了解三级阶梯状的地势1、看图2.1,了解三级阶梯状的地势及其分布。2、看图2.1,完成P20的活动题。(二)了解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1、我国地形种类复杂分布有五种地形2、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以上)(三)了解我国主要山脉1、了解山脉名称2、看图2.3,了解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完成P21活动题)四、教师巡视,注意发现问题五、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六、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学生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补充:我国沿北纬320附近地形剖面的地形区名称。2、山脉的走向及熟记山脉的分布图七、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填充图册P10-P12。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从青藏高原到沿海平原(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进一步巩固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主要山脉的走向。2、掌握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重点:掌握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难点:我国高原、盆地、平原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2、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势情况和主要山脉,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我国的其它地形类型。二、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各种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三、出示自学指导1、了解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完成P23活动题 2、了解我国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布及特点,完成P24活动题 四、教师巡视,注意发现问题五、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六、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P23活动1,先让学生看图分析,然后教师分别用四个字概括,以帮学生记忆:青藏高原:雪山连绵;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地形崎岖2、P23活动2,教师从不同角度提问,引导学生看图,以加深学生对四大盆地地理位置的印象。3、P24活动1,引导学生看地图册P9-P10,(1)找出我国三大平原和丘陵:大平原集中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从北到南依次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在三大平原附近,分别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其中东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2)找出各平原边界附近的山脉。4、P24活动2、3,学生可结合所学知识自行完成,要求全班同学把第3题填空题齐读一次,以加深印象。七、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我国的地势可分为( )A、一级阶梯 B、二级阶梯 C、三级阶梯 D、四级阶梯2、我国各类地形中,面积最大的是( )A、山地 B、高原 C、盆地 D、平原3、我国的丘陵主要分布在地势的 ( )A、第一级阶梯 B、第二级阶梯 C、第三级阶梯 D、第四级阶梯4、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划分的依据主要是( )A、平均海拔高度 B、相对高度 C、地形类型 D、山脉走向5、位于我国最东部的山脉是 ( )A、长白山脉 B、台湾山脉 C、太行山脉 D、武夷山脉八、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练习册P15—P19、填充图册P13—P1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