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3张PPT)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聚落目录CONTENTS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探究 P45:郭亮村0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聚落: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房屋建筑、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的集合体。半坡村落阅读P46半坡村落遗址位于我市东郊,是距今6800-6200年新石器时代先民在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的河谷阶地上营建的相对集中的居住场所.半坡原始村落复原模型1. 半坡村落布局在什么地形之上?2. 当时先民选择这样的居住环境,给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01#02#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利于人口大规模聚居;因此聚落规模大,聚落形态为团聚型或棋盘式。山区地区地势起伏大,出行不便,不利于人口聚居;因此聚落规模小,空间分布分散。区分平原与山区聚落的差异及成因1、地形对聚落分布形态的影响山区和平原聚落分布形态的差异和原因类型 空间部分形态差异 形成原因(从地形角度考虑)山区聚落平原聚落分布相对密集,多棋盘式多团聚分布相对分散,多零散型条带状零散型条带状棋盘式团聚型地形起伏大,受地形限制较大地势平坦开阔,受地形限制小1、地形对聚落分布形态的影响2.地形对乡村分布的影响:地形 村落规模 村落形状 聚居人口北方南方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和山区一般较大一般较小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较多较少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子的西北部,海拔2400米,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两面比较开阔。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在城北玉龙桥附近被分为三股干流引入城中,再分多股支渠流贯大街小巷。古城、老街和纳西文化,造就了独具风情的高原水乡。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3.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1、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2、丽江古城的建设,利用了当地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除了利用上述的地形条件外,还利用了丽江坝子平坦而东南两面开阔的地形,以及河流流贯其中的有利条件.北面山地抵御秋冬季西北风使其冬无严寒;古城坐落在云贵高原上,地势较高使得其夏无酷暑;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冬季不冷;受含水份较多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阴雨天多,地面气温不易升高丽江塔里木盆地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河流和交通线的关系?城镇呈串珠状分布于盆地边缘的山前冲积扇、洪积扇上,这些地区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城镇、乡村多沿交通线分布,呈条带状。各城镇之间有交通线路相连。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环境因素:土壤肥沃,适于耕作水源充足(井、泉、湖滨、河畔等地)交通便利(交通沿线和交汇处、沿海港口等地)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地)舒适的气候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政治军事等总结我国不同地区聚落分布的特点地区 分布特点西北地区 多分布在绿洲上青藏高原 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云贵高原 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北方平原地区 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南方丘陵地区 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将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难》——李白0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密度的影响中国地势三级阶梯2000年中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地势阶梯 第一阶梯 第二阶梯 第三阶梯主要地形线路密度最大高原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二)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小较大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海拔越高,坡度越陡,地面交通修建难度越大,成本越高,交通线路密度越小。2.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思考:四川省大致可分为哪两个地形区?简要说明四川省不同地形区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川西高原四川盆地四川盆地东部四川盆地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稠密,基本上呈“网状”分布平原地区交通线路呈“网状”分布川西高原川西高山峡谷,交通线路较稀疏。沿河谷或沿等高线呈“之”字形分布。山区的交通线路沿等高线“之”字形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沿等高线(或河谷)延伸利:线路平稳,行车安全弊:线路长,建设成本高地形 限制条件大小及走向 密度 形态 工程造价平原山区大小网格状“之”字形高低受地形限制小纵横交错限制大线路单一,沿河谷分布总结3.地形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2、根据相关知识,推断兰州城区干道的走向。受地形和城市形态的影响,市区主干道也以东西走向为主。1、为什么兰州城区沿黄河分布?河谷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地面交通建设难度小且人口主要部分在河谷地带。便于加强各区域之间的联系,方便群众生活和管理。3.地形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3、以兰州城区为例,讨论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地形影响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地形影响交通线路的布局、密度形态和走向。4、科技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限制不断降低据新闻报道,成都又有7条高标准铁路规划出炉,分别是成都至西宁铁路,成都至西安到北京铁路,达州至万州铁路在万州衔接郑万客专,成都至格尔木铁路经在建的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联通新疆铁路网,成都经天府新站、新机场至宜宾铁路在宜宾衔接渝昆客专,万州至湖北利川铁路在利川衔接沪汉蓉高速铁路,成都经天府新站、新机场至泸州铁路,在泸州衔接渝昆客专。如今,李白说的“蜀道难”不再难,青藏铁路也已通车,阿尔卑斯山中听到火车进入隧道的汽笛声,人们甚至在英吉利海峡修通了海底隧道,据此,说说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程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在减小。雅西铁路青藏铁路塔里木沙漠公路秦岭终南山隧道秦岭终南山隧道宝成铁路灵官峡贵州北盘江大桥港珠澳大桥重庆融侨半岛立交桥重庆杨公桥立交重庆陈家坪立交重庆黄桷湾立交重庆黄桷湾立交重庆苏家坝立交重庆苏家坝立交重庆苏家坝立交重庆地铁李子坝站雅西高速的四川拖乌山隧道段,采用螺旋形隧道(就是在山中打出一条隧道,在隧道中盘山)。8.雅西高速修筑螺旋形隧道的原因是( )A.联系更多聚落B.有利于行车安全C.节约建设成本D.保护生态环境9.高速的修建使当地( )A.人口迁移规模下降 B.区域经济差异扩大C.农产品商品率提高 D.人地矛盾迅速激化BC英法海底隧道杭州湾跨海大桥胶州湾跨海大桥嘉绍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上午在广州“叹早茶”,下午“刷卡”过关去澳门吃个葡挞,晚上去维多利亚港欣赏香港夜景… …这样的美好憧憬,如今就要变为现实。往来粤港澳将如走街串巷般方便,“大湾区时代”加速到来。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交通线路的分布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社会经济因素(工业、农业、人口、资源、城市)生态环境科技基础条件决定条件保证条件基础条件小结小结(三)交通线路选线的原则河 流农田聚落沼泽(三)交通线路选线的原则实战演练:请设计一条从城市A到乡村B的公路,在修路时,你注意到了哪些问题?BA连接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应避开沼泽地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跨过河流时修建桥梁少占良田活动:在图4-14中,有A、B、C三种铁路选线方案,其中相对合理的是哪种方案?为什么?C方案相对合理A方案线路最短,但要跨越山顶附近,地形坡度大,给铁路修筑和运营带来极大的困难;B方案线路较长,基本沿山谷修筑,但中间也需穿越山顶的鞍部,地形坡度也较大;C方案尽管线路也较长,但所经地区坡度较小,相比而言,最为合理。(三)交通线路选线的原则在交通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技术、生态等因素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技术、生态环境等因素利用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形(三)交通线路选线的原则表现依据目录CONTENTS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阅读P52 元谋梯田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活动P53海岸被严重侵蚀的原因。开挖水下浅摊,使浅滩失去防浪作用。地形交通线路分布密度选线原则密集稀疏平原受地形限制小网状分布呈“之”字形分布形态山区沿河谷或等高线建设平原山区选择有利地形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012江苏卷地理 19-20)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 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图10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读图回答2题。 (双选)1.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是 A.多断崖、深谷 B.多石灰岩溶洞 C.多高山、陡坡 D.多角峰、U形谷2.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 A.减轻冰川的危害B.减轻冻土的危害 C.减轻山崩滑坡的危害D.减轻暴雨泥石流的危害 ACCD3.该路穿越山区时不呈“之”字型,而是逢山开隧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其原因主要是①节省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②减少所经聚落,减少拆迁量 ③缩短公路里程,节省建设投资 ④减轻生态破坏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4.影响万达高速公路施工的最大障碍是A.资金 B.地形 C.技术 D.移民2012年12月17日,四川达州至重庆万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下图为万达高速公路穿过川东山区的景观图,回答3~4题。AB(11年全国卷)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调整铁路约7500千米。下图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5~6题。5.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运行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元素是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6.在平原地区,建筑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A.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AB考试中常见的桥梁(高架道路)作用(1)为保护生态环境、野生动物而修建桥梁、孔洞;(2)缩短路程,减少运输时间、节能减排,从而节省运输成本;(3)减少占用耕地数量,保护耕地;(4)避开水域、地形、地势、冻土等复杂自然条件,降低技术难度;(5)平整道路,减小坡度,保障运输安全、便捷;(6)形成立体交通,提高区域交通运输能力;(7)减少对其他交通方式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形因素对建筑物布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自然通风、日照效果等。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1)为了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在不同风向的坡面,建筑物布局合理的是:A. ①② B. ②③C. ③④ D. ①④B(2)建筑物的间距越小越能节约建筑用地,为了保证山坡上的建筑物底层有日光照耀,山坡上的建筑物应有合理的日照间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在向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小②在向阳坡,坡度越小,建筑物间距越小③在背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大④在背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小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A为适应西部大开发的要求,国家把进藏铁路建设列入“十五”计划,有四条铁路设计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探究交通选线——进藏铁路青藏铁路川藏铁路滇藏铁路甘藏铁路肃云南四川青海西 藏甘综合探究交通选线——进藏铁路(1)青藏线经过 盆地,滇藏线经过 山脉。(2)川藏线方案和滇藏线方案铁路沿线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镇要比青藏铁路沿线多得多,这两个方案不具备实施条件的原因是:经过 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复杂,工程艰巨。名称 总里程(km) 投资(亿元) 建设周期 隧道长度占总长度的百分比(%)滇藏线 1960 654 10年以上 43川藏线 2015 768 10年以上 42.5青藏线 1118 不到200 6年 2.8柴达木横断地震地形综合探究交通选线——进藏铁路(3)青藏铁路建设要解决三大世界性难题: 和生态脆弱。(4)四种方案中青藏方案最佳,是因为沿途大部分地区地势 ,桥隧总长最短,投资最 ; 问题在工程技术方面基本解决;基本与 公路平行,交通方便,有利于组织大型机械施工。名称 总里程(km) 投资(亿元) 建设周期 隧道长度占总长度的百分比(%)滇藏线 1960 654 10年以上 43川藏线 2015 768 10年以上 42.5青藏线 1118 不到200 6年 2.8平坦少青藏冻土多年冻土、高原缺氧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冻土指在寒冷的季节,土壤中所含的水结成冰的状态。冻土地带,在温暖季节会融化下降,寒冷的季节则冻结膨胀,这一起一降会严重影响铁路路基的稳定性。青藏铁路穿过这样的冻土地段长达550公里。陆上桥热棒野生动物清水河特大桥采取陆地上架桥的方式预留出藏羚羊迁徙通道生态采取人工移植草皮的方式以保护当地的草场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青藏铁路全线用于环保的专项经费将达12亿元,在工程设计中采取绕避自然保护区、设置野生动物迁徙通道、避免改变河流湖泊径流环境、减少占用草原草甸面积等措施来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探究 P45:郭亮村挂壁公路开凿前,郭亮村是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限制了当地居民的活动,制约了该村的发展?太行深处,背靠高山,前临绝壁,这样的地形条件限制了人们与外界的联系和村庄的发展。一条公路,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议一议,挂壁公路的开凿对郭亮村具有哪些重要意义?一条路,打开了村庄与外界交流的通道。发展了旅游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村民脱贫致富。应用如图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 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答案: 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城较狭窄 ;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璧,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容的幽患 。 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城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 ;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随患 。课后查找资料探究有人讲,有时对地表形态微小的改变,所引发的灾难往往意想不到。你认同这一观点吗?查找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