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神奇的化学变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什么叫做物理变化、化学变化;(2)会判断两种变化。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好奇心,激发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2)树立化学的能量关、物质变化观,化学研究的价值观。二.教材分析:本节是鲁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首先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奇妙,产生热爱化学、喜爱化学之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通过亲身体验神奇的化学变化,认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基本特征,进一步领会到化学的奇妙,在奇妙的愉悦感受中,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物质的变化观、化学的能量关。知道“为什么学习化学”。学情分析:学生对化学学习充满了憧憬,已体验到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感受到了化学的奇妙;本节教学内容的设计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结合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逐步树立化学的能量关、物质变化观、化学研究的价值观。重点难点:重点是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难点是会判断两种变化。五.教学教具选择:学生分组实验常规仪器、多媒体。试管(4支)、酒精灯、火柴、石棉网、坩埚钳、纸、粉笔、镁带、大理石、稀盐酸、氢氧化钠、澄清石灰水、吸管(2支)、酚酞试液。教学流程设计:明确目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组内交流——实际操作——点拨升华——当堂检测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看过于谦的魔术吗?于谦的魔术虽然精彩,但终究是障眼法,其实,真正的魔术是化学,同学们想不想看?课前小魔术:纸花变色实验。(设计意图:用小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位学生读学习目标,老师点明重难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确保高效学习。)〖板书〗:1.2 神奇的化学变化3.观察分析:观察三个小实验:(1)纸张撕碎(2)粉笔折断(3)水结成冰生:在这三种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吗?学生归纳总结: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的外形和状态(气、液、固)的改变。5.交流讨论:生:寻找你身边的物理变化6.〖板书〗:一、物理变化1、概念:2、特征:7.观察分析:观察三个小实验:(1)火柴燃烧(2)镁带燃烧(3)大理石中加入稀盐酸生:(1)请分别描述三种变化的现象(2)在这三种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吗?8.归纳总结: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9.〖板书〗:二、化学变化1、概念:2、特征:10.交流讨论:生:寻找你身边的化学变化。11.介绍方法:观察法实际操作:小组合作完成三个小实验:(1)“白酒”变“红酒”(2)吹出“牛奶”(3)让镁带消失展示实验成果,描述实验现象。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发光发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思考讨论:生:(1)有这些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例如?(2)灯泡通电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点拨升华: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1)二者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2)二者的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当堂检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发光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②不需要加热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 )③固体受热变成气体一定是化学变化。 ( )(2)(2014·河南)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蒸馏 B 升华 C 爆炸 D 燃烧(3)(2014·南宁)下列食品或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 牛奶变酸奶 B 用水果榨成果汁C 粮食酿白酒 D用面粉发酵做馒头(4)(中考变式题)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 白玉为床,金做马B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7.畅谈收获:今天我学到了.....18.课后作业:搜集生活中神奇的化学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