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课件(24张PPT)+教学设计+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课件(24张PPT)+教学设计+视频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课标要求
2.4 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知道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坚定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科学精神:了解村委会和居委会的内容,能够区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法治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公共参与:自觉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议题
主议题:如何理解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子议题1:结合后陈村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谈谈你对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的认识,并思考图中三个机构的关系是怎样的?
子议题2:结合“后陈经验”,谈谈基层群众是如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
子议题3:结合协商民主契约治村的意义思考为什么要发展基层民主?
深化“后陈经验”,为基层村务监督注入新活力!
子议题1、结合后陈村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谈谈你对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的认识,并思考图中三个机构的关系是怎样的?
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
党员群众建议
村党组织提议
村务联席会议商议
党员大会审议
村民(代表)会议决议
表决结果公开
实施情况公开
后陈村党支部
后陈村村民委员会
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
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主体:人民群众;
领导:城乡基层党组织;
管辖范围:居住地;
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行为: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实质: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2、特点
与国家和政府层面的政治民主相比,基层民主具有发生领域的基层性、民主参与的直接性、管理活动的自治性。
村党支部是农村的基层党组织,领导和支持村委会的工作,是领导核心,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对村委会的领导是政治思想的领导,不是上下级的关系。
村委会是自治组织,不是国家基层政权组织,不是基层国家机关,不是基层政府。
村务监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村务监督机构,独立行使监督权,对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不从事具体的村务工作。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
3、三个机构的关系
注意:①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可以交叉任职。村务监督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产生应当遵循回避制度,村民委员会成员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村务监督机构成员。
②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是一种指导关系,村委会在乡镇政府指导下工作,非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4、组织形式
(1)农村村民自治的组织——村委会
①性质: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②主要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③产生: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④管理: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决的有效途径。
注意:村委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区别
村委会是农村管理日常公共事务等的机构。
村民会议也称村民议事会,是由村民委员会召集,由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组成,也可以由每户派代表参加的会议,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是村民实现直接民主的基本形式。
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代表开会,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及村委会提交的议案,向村民会议负责,是村民委员会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
(2)城市居民自治的组织——居委会
①性质: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②任务:是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③产生: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④管理: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
⑤意义:这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注意: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基层政府)
①性质: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而街道办事处是地方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受地方政府领导和委派,从事相关行政管理工作
②村(居)民委员会要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村(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青少年教育等工作;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村(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子议题2、结合“后陈经验”,谈谈基层群众是如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
后陈经验
2004年6月18日,后陈村选举产生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拉开了村务民主管理实践探索的序幕。
新时代“后陈经验”的核心是权力受到约束和监督,通过决策和执行等层面的具体举措,把更集中的村级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基础是村务全面公开,做到村级权力和村务工作的运行让群众看得见、全了解;实质是群众有效监督,是以村监委会主任为代表的村务监督制度,对“一肩挑”书记、主任为代表的村级工作制度的监督;目标是自我能够纠偏,通过工作机制创新完善,努力确保村级事务都能科学决策,都按流程操作,都在全村群众的监督之中。全面推行村级监督“五个一”工作机制:选派一批驻村包村的“第一书记”;构建一系列村务决策的规范流程;探索一组简洁管用的公开办法;形成一个“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健全一套保障落地的有效制度。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2、发展基层民主的途径
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民主选举
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
①农村: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
②城市:在城市,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
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基层民主实践。
1、发展基层民主的实践
(2)民主协商
①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只有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成基层社会的和谐。
②开展: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也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
(3)民主决策
①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决策与每家每户的利益直接相关。
②要求:按民主决策要求,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做出决定。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
(4)民主管理
①原因: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②要求: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来进行。
(5)民主监督
①原因:负责城乡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事实上都掌握一定的权力。要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必须实行民主监督。
②要求: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
区分民主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
民主选举 直接选举、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当场公布。
民主协商 众人商量、合理表达,求同存异,找出方案、社会和谐。
民主决策 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作出决定。城市社区公共事务通过召开居民会议决定。
民主管理 依法、依章、依规,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民主监督 村(居)务公开尊重村(居)知情权民主评议防止以权谋私,避免工作失误。
子议题3、结合协商民主契约治村的意义思考为什么要发展基层民主?
3、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
(1)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
课堂小结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
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我国基层群众
自治的组织形式
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体现
实践
途径
原因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教学设计
课题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政治 年级 高一
课标要求 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学习 目标 必备知识:了解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熟悉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及实践,掌握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 关键能力:能够结合实际阐述人民群众通过哪些形式的实践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深刻领会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自觉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核心 素养 政治认同:知道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坚定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科学精神:了解村委会和居委会的内容,能够区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法治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公共参与:自觉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重点 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难点 为什么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议题 主议题:如何理解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子议题:1、结合后陈村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谈谈你对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的认识,并思考图中三个机构的关系是怎样的? 2、结合“后陈经验”,谈谈基层群众是如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 3、结合协商民主契约治村的意义思考为什么要发展基层民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视频:深化“后陈经验”,为基层村务监督注入新活力! 观看视频 思考议题 初步感受基层民主的魅力。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观看视频,了解后陈村的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分析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并解析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以及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关系。 比较村委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比较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 探究1:结合后陈村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谈谈你对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的认识,并思考图中三个机构的关系是怎样的? 探究成果: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 2、特点 3、自三个机构的关系 4、组织形式 (1)农村村民自治的组织——村委会 (2)城市居民自治的组织——居委会 了解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了解村委会和居委会的内容,通过比较分析,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认同基层民主。
分析讨论后陈经验,总结概况发展基层民主的实践和途径,比较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探究2:结合“后陈经验”,谈谈基层群众是如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 探究成果: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1、发展基层民主的实践 2、发展基层民主的途径 (1)民主选举 (2)民主协商 (3)民主决策 (4)民主管理 (5)民主监督 熟悉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及实践,掌握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能够区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自觉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结合浙江金华后陈村和北京南广阳城村通过发展基层民主自治所取得的成就,分析我国推进基层民主的原因。 探究3:结合协商民主契约治村的意义思考为什么要发展基层民主? 探究成果: 3、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 知道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坚定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以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核心,学习并掌握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理解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体现,增强政治认同和制度自信。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